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讨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小慎

    检阅三军完毕,肃宗拉着郭子仪的手,诚恳道:“事情成败,在此一举。愿卿多加努力。”

    郭子仪郑重地回道:“臣必当尽心竭力,如此战不能收复长安,臣愿意以死回报陛下。”

    肃宗大为欣慰,又对随行诸将道:“愿众卿早日凯旋而归,朕在禁内静候佳音。”

    杨铣随诸将一起道:“臣等必尽心竭力辅佐李元帅和郭元帅,共破叛军,收复西京。”

    肃宗颔首。

    唐军此次东征有兵马十五万,但是编制异常的混乱。士卒来自大唐各个边疆的节度使麾下,这里面需要调度的事情有很多。除此之外,还有西域援军和回纥兵马,也需要调度配合。

    自八月开始一直到九月十日完全准备完毕,竟然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用来统筹安排。

    如此长的时间,自然给了严庄时间。严庄将距离长安最近的南阳兵马,尽数拨到安守忠的麾下,准备和唐军决一死战。

    唐军于九月十二日从凤翔郡出发,东征长安。

    在出征的前三天,各路兵马得到出征的命令。

    到了出征的当天,杨铣起了特别早的早床。起床时都不到三更时分,他要早起前往军营巡视。

    当杨铣穿戴整齐之后,来到主屋。便见到李柔芸率领杨铣的妾室及子女,出来为他送行。

    国家多难,杨铣顾不得儿女情长。经常是与妻妾们聚少离多,就算是相聚也是匆匆。望着她们,杨铣不由得心生愧疚。

    “你们跟着我真是受苦啦!”杨铣语气诚恳且平静,“如今出征在即,战场之上生死难以预料,望彼此好自珍重。”

    李柔芸道:“妾身相信将军一定能凯旋而归。”

    杨铣起身从她们每一个人的眼前走过,心里充满了犯罪感。当走到述律绰的面前时,述律绰眨巴着眼睛,笑道:“妾身还等将军回来再做一个新的弹弓,还有竹筒枪。将军不要食言哟。”

    杨铣微笑着颔首,随即从她们中间穿过,阔步迈出主屋。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二日,唐军以杨铣和李嗣

    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仆固怀恩和回纥叶护太子兵马为中军右翼,浑释之和西域兵马为中军左翼。王思礼为后军,起兵十五万余人,诈称二十万东征长安。

    大军一路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似狂涛怒啸般直奔长安。

    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各路大军进抵长安城西香积寺。叛军闻知此事,由安守忠率军十万抵达香积寺以北,在那里列阵以待。

    是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却有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四野。鼓声雷动,喊杀声惊破云霄。

    安守忠看唐军阵容严整,遂命李归仁道:“我军兵少,不利于久持。彼军虽多,但编制繁杂。将军可速带一部人搦战,诱唐军出击,我军再一起杀出逼退唐军。只要唐军一退,我便借机冲击唐军阵地,可获大功。”

    李归仁于马上拱手道:“末将领命!”遂引本部兵马,在阵前叫阵。

    杨铣望着李归仁急切的神情,对李嗣业道:“此必是安守忠的诡计,妄想诱我等出击,再全军一起杀出。只要我军稍退,则很有可能成为溃逃之势。”

    李嗣业笑道:“杨将军对此早有防备,不然也不会如此从容。”

    杨铣哈哈大笑。遂命传令兵去报主帅郭子仪,说是可以将计就计。

    郭子仪在中军得到杨铣的汇报后,仔细思索片刻,遂命传令兵道:“命李将军和杨将军务必小心,千万不要心急。”

    传令兵得到答复,飞马回报杨铣。

    此时,李归仁还在阵前叫骂,骂的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杨铣只是冷笑,并不生气。

    不一会儿,传令兵到来,并转达了郭子仪的嘱托。

    杨铣和李嗣业相视一笑,遂引兵出击。

    李归仁看唐军动了,大喜道:“唐军一动,便落入我军的算计之中啦。”然而当看到唐军不是以圆盾兵为前阵,而是以陌刀营为前阵的时候,有些愕然。

    杨铣和李嗣业早年曾在高仙芝麾下,担任陌刀营前锋出征小勃律国。两人对陌刀队的使用,都是十分清楚。

    此番出征,两人再度联手成为前锋,自然就想到了陌刀队的配合。杨铣又仔细研究过叛军的战法策略,针对叛军这种诱敌深入,合而围之的策略,提出直接铜墙铁壁、无隙可乘的战术。

    即以陌刀队为前阵,大军缓缓而行。如一堵墙般,让敌人无缝可钻。

    且说唐军以陌刀队为前阵,对着李归仁的兵马发起了进攻。陌刀是一种很长的兵器,使用陌刀的人都是军中精锐。

    李归仁有心诱敌,在唐军甫交锋假装抵抗之后,便引军后退。

    杨铣喝令道:“诸将士务必缓缓而行,不得妄自追赶,脱离军阵。如有违抗者,军法从事。”

    唐军前军依旧阵型严密,




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泌功成身退
    杨铣快马加鞭直奔去见叶护太子,劝说叶护太子放弃劫掠长安的想法。这一路上杨铣内心深处很焦急,也很鄙视肃宗。

    叶护太子敢劫掠长安,绝对是肃宗授意。这点杨铣还是能猜出来,因此很鄙视肃宗。这位皇帝瞎指挥就算了,居然急功近利到不惜出卖朝廷百姓的地步,令人心寒。

    杨铣本就不是受到忠君思想荼毒长大的人,对于肃宗这一行为产生了很深的厌恶感。

    值得庆幸的是杨铣到的时候,叶护太子尚未率领回纥骑兵出发。

    “等一下!”杨铣远远望见叶护太子,忙一声大喝,“我有话要说。”

    叶护太子听到杨铣的声音,扭头看向声音来源的方向。

    此时,杨铣快马到了叶护太子的身边。

    “太子要做什么去”杨铣故意问道。

    叶护太子看杨铣脸色不善,估摸着杨铣是得知自己要劫掠长安,特地赶来阻止。遂直截了当的说道:“小王是经过大唐皇帝的允许,子女和财宝归我,土地和百姓归唐。请妹夫不要阻拦。”

    杨铣听了,也不拐弯抹角,厉声道:“回纥借兵助唐,自会得到赏赐。想要劫掠长安,恕我不能同意。若太子执意要如此行事,休怪我翻脸无情。”

    叶护太子勒马上前一步,到杨铣身旁,瞪着杨铣,冷声道:“汝敢违抗大唐皇帝的旨意”

    杨铣冷笑一声,慨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看我敢不敢!”

    回纥骑兵听到杨铣的威胁,立刻弯刀出鞘。杨铣的亲兵们亦拔出唐刀,双方冷冷的对峙。

    叶护太子不愿这个时候翻脸,立刻喝自家骑兵道:“谁允许你们对驸马如此无礼,还不收刀。”

    杨铣一抬手,亲兵们也收刀回鞘。

    但双方依旧对峙,互不相让。

    早有人告知广平王李俶此事,李俶慌忙赶到见到杨铣和叶护太子在对峙,忙拍马上前。

    “如今叛军刚刚被击退,随时能卷头重来。两位在此时起争端,是给叛军进攻的机会,请各归大营。我们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之道。”

    李俶劝说完。叶护太子冷哼一声,遂带兵回营。

    杨铣这才心里松了口气。

    李俶半劝半责备道:“你也太莽撞了。你和叶护太子此时起冲突,陛下必然怪罪你。”

    杨铣冷笑道:“一将无用,累死三军。”说完,竟然把李俶晾在一边,径自引兵离开。

    李俶愕然。不光是杨铣的态度,更因为杨铣的话。这可是**裸的责备肃宗无能,杨铣竟然连这都敢说。

    李泌在一旁是瞧在眼里,记在心里。等送李俶回营休息,便去唐军营里找杨铣,却不见杨铣的踪迹。问过杨铣的亲兵,才知道杨铣是去了仆固敏的帐内。李泌不便前往,就

    在杨铣歇息的营帐等着。

    一直等到下午,杨铣才喝得醉醺醺的回来了。

    李泌责备道:“身为统兵大将,这个时候是不能饮酒。”

    杨铣放肆的笑道:“清醒的时候,我会心里很难受。只有醉了,才不去想那些破事。”

    李泌知道杨铣指的是什么事,当下只能选择沉默,不能搭腔。

    杨铣似醉非醉,内心异常清明。也不与李泌纠结此事,随意坐在帐内的位子上茫然的望着帐外。

    半响后,李泌道:“我此来本是劝你谨言慎行,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怕是听不进去。”

    杨铣长叹一声道:“不!我现在更加的清醒。先生随时可以离开这纷乱的朝局,只有我无路可逃。想挂冠求去,都不可能。”

    李泌安慰道:“将军是陛下的驸马,陛下是不会苛责将军。”

    杨铣摇摇头道:“什么驸马、驸牛,在陛下的眼中只是有用和无用的区别。只要达到目的,兔死狗烹啊!”

    李泌吃惊的看着杨铣,他发现杨铣的思维很跳脱,完全不受身份的限制。

    “不管怎么说将军已经是这样,何必做司马牛之叹,不如看开一些。”李泌觉得自己说的这话,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先生之心,嗣业铭记于心。”杨铣却是知好歹的人,“我想请教先生一件事情。我想等到大乱平定,就上表辞掉军职,不再过问国事。不知先生以为此事如何”

    李泌摇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将军别想离开朝局,就算是将军想,广平王也不会同意。”

    杨铣一怔,继而恍然大悟。

    自建宁王李倓被谗言所累,自杀身亡。李俶无时无刻不处在惊慌之中,自己的母亲去世得早,自己又长期在外领兵,后宫无人帮忙说话。李俶很担心张淑妃和李辅国在肃宗面前进谗言,企图加害于他。

    因此在这个时候,杨铣这位曾经的禁军将领,李俶是无论如何不会放走。威望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摧毁。

    且说长安收复的消息,传回凤翔郡。

    肃宗览表泣道:“西京下落贼军之手,已有一年有余。如今收复,我总算是对得起祖宗社稷。”

    张淑妃趁机进言道:“既然西京已然收复,只等外围叛军被剿灭,陛下就可以回西京。至于太上皇,是不是也应该派使者告知这个消息,同时请太上皇返京呢!”

    肃宗大喜,并道:“爱妃所言极是,我立刻写表文,再派人入蜀请太上皇回京。”

    当日,百官入禁内庆贺。

    肃宗接受完群臣的拜贺,便命左仆射裴冕代其前往长安,一是告太庙,二是宣慰百姓。与此同时,肃宗派人专程去长安请李泌回来,共商大事。

    李泌见到

    肃宗的使



第一百八十章 张巡守睢阳城(上)
    说起这场可歌可泣的睢阳保卫战,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此人名叫许远,杭州新城人。开元年间考取进士,因得罪权臣,被贬官。安禄山叛乱之后,玄宗下诏召其为睢阳太守。

    许远所守的睢阳与张巡镇守的雍丘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宁陵。

    严庄因令狐潮累败撤去其统军之职,调派大将尹子奇担任叛军统帅。尹子奇骁勇善战,谋略深远。自知难以正面攻克雍丘城,于是在雍丘以北筑起一座杞州城,彻底地断绝张巡的粮道。再用兵陆续攻克张巡周围的郡,对张巡的雍丘城只是围而不打。

    张巡一代帅才,自然看出尹子奇的谋略。遂与南霁云和雷万春商议道:“叛军如此战略,定是要将附近郡县陆续夺占,彻底断了我军的粮草和援军。如果任由叛军如此下去,我们败亡之期可预料。”

    南霁云道:“我军兵少,无力救援附近郡县。不如趁尹子奇大军主力不在雍丘城之际,我等率军突围而出,另外寻找城池固守。”

    “可是……何处才是我等的栖身之处呢”雷万春疑惑地问道。

    “宁陵!”张巡心中早有谋划,因此不假思索地回答。

    南霁云和雷万春表示赞同,计划就这么商定。

    正月二十日的凌晨,张巡率军出其不意从雍丘城突围,率军赶赴宁陵,准备在宁陵据城固守。

    然而,张巡等人刚到宁陵只几天,收到了许远的告急文书。尹子奇引大军十三万将要进攻睢阳城,请求张巡率部支援。

    张巡不敢怠慢,接到文书后即刻率军南下进入睢阳城。

    抵达的次日,叛军便抵达睢阳城下,紧接着准备攻城。此时睢阳城中守兵只有六千余人,而叛军有十三万之众,兵力是如此悬殊。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大麻烦,指挥的问题。

    睢阳城里有三千余人是张巡所部,另外三千余人是许远所部兵马。正好一人一半,指挥权的问题很难解决。

    按照常理应该是各自指挥,然后相互协调配合。但许远知道,大敌当前,兵力又如此悬殊,断不能分散指挥。

    一日,许远召集睢阳城诸将到郡府议事。

    许远慨然道:“今大敌当前,我军兵少。我本是书生,毫无将帅之才,无法领兵抵御强敌。今日特地召集诸将过来,是将所有兵马的指挥调度,全部交给张巡。”

    张巡忙推辞不受。

    许远劝道:“大敌当前,退敌事大,个人名利事小。我不懂调兵遣将,公则智勇兼备,故重托于你。从今往后,我只负责城中粮食调配,人员安置,全力支援守城。”

    张巡眼含热泪,拱手拜道:“太守胸襟开阔,巡感念于心。既如此,巡便不再推辞。”

    许远将佩剑和印信交给张巡,张巡

    再拜接受。

    从此,许远只负责城中的后勤,指挥的事情交给张巡。

    不久之后,叛军昼夜攻打睢阳城。张巡领军守城,一连数日不曾合眼,始终坚守在睢阳城头,鼓励将士。

    叛军为此损失惨重,又得知守城的人是张巡,自知难以攻克,遂率军撤退。
1...6566676869...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