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吧,渣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舞夜夭
在陆侯爷崛起前,几次征伐劳民伤财,而且都算失败了。
辽东如今的王者可汗颇有才干,更难以压制。
其实朝廷上有不少臣子都不看好陆侯爷能一战而胜,光复辽东。
若是战争解决不了的问题,文臣自然希望以德政谈判来定君臣,只要可汗向中原臣服,名义上尊隆庆帝,条件也不是不可以谈。
可是顾四爷如此强势,下马威之后,使臣纵有心和谈,怕是也会拂袖而去了。
“怎么?还用爷再说一遍?”
顾四爷嘲讽道:“鲠听清楚后,拿着你的扫帚立刻去驿站,听爷的安排,爷能保证你在京城平安,若是……要知道不少的京城百姓都热切期待着你的到来。”
“最近街上的菜叶子等污秽之物少了很多,听说都被百姓收集起来,准备迎接你时用。”
使臣抿了抿嘴唇,好汉不是眼前亏,等他见到隆庆帝,说出陈平摆可汗为义父,让隆庆帝丢脸,顺带狠狠告顾四爷一状。
向隆庆帝说明,本来他是带着诚意来的,就因为顾四爷的无理傲慢,他才不给隆庆帝留任何情面。
他同顾四爷强势不起来,却能在隆庆帝面前强势,毕竟隆庆帝同中原的臣子没顾四爷这么……这么无耻,不讲礼仪。
“哼,料想你也没胆子同爷继续说下去。”
顾四爷随意说道:“你们几个送他去驿站,他带来的侍卫直接卸掉兵器。”
“这不合规矩!”
“笑话,你来到京城,规矩还能由你说得算?爷的吩咐命令,就是规矩。”
“你就不怕你们陛下治罪?你这是僭越了。”
“陛下拿爷当臣子,不似你们可汗把你当奴才!臣子同奴才的区别不用爷教你吧,听说你也是读过书,人话都听不懂吗?”
顾四爷勾起嘴角,“陛下赋予爷决断权,所以你最好别得罪爷,否则爷砍了你的脑袋,也不过一句话的事。”
“你不讲道理……”
“同奴才不需要讲道理啊。”
顾四爷一脸无辜,“爷只对人讲道理。”
使臣眼前一阵的眩晕,已经有御前侍卫从过来卸掉使臣的兵器。
辽东的人彪悍善战,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把兵器上交?
兵器对他们来说象征着尊严。
顾四爷摇头道:“丢人,太丢人了,你们别说是被李木头训练过的御前侍卫!”
侍卫们拿出全部的功夫,可是战果还是不好。
踏踏踏,一对人马急行。
顾四爷回头眯起眸子看清楚来人,中气十足的喊道:“李勇,给爷拿下他们!”
“好的,姐夫。”
李勇翻身下马,直接冲进打斗之中,他身边的侍卫自然也加入战团。
情况立刻逆转,不仅李勇功夫好,重要是人多
“永乐侯,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不给他们个教训,还以为陛下怕了他们可汗!”
顾四爷眼底闪过兴奋,摩拳擦掌:“不是爷只能给李勇添乱,爷都想亲自揍他们一顿,给太祖出气,扬陛下君威。”
朝臣:“……”
您只是想去打群架,别说得那么义正言辞啊。
颤抖吧,渣爹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心眼很多的顾四爷
顾四爷好在一点,知道自己打仗不成,对面又不是在畏惧永乐侯的京城纨绔子弟,顾四爷上前只有被揍的份。
而且辽东那群侍卫会盯着他打,谁让他方才狠狠拉了一波仇恨值,对着辽东使臣开启嘲讽模式?
李勇带人很快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包括使臣在内的所有人全部被缴械。
“我要见你们皇帝!”
“等陛下闲来无事时,自然会召见你。”
顾四爷语调悠悠,拿出气死人不偿命的傲慢,“等吧,你慢慢等,不过你放心,爷不会拦着你向陛下告状,可陛下总不会为你们这群蛮子就治爷的罪,毕竟爷是宠臣,懂吗,陛下最宠爱信任的永乐侯!”
那股骄傲得意劲儿,不仅使臣生气窝火,连国朝的官员都宽不过眼儿去。
毕竟中原讲究是中庸,讲究仁德,讲究广施恩德,以德服人。
顾四爷明显做得是以势压人。
李勇等武将却觉得解气极了。
每次打了胜仗,他们还要被文官或是蛮夷求和使者说几句不懂礼数。
他们更喜欢顾四爷的处理方式。
就是比你强!
就是欺负你!
不服?
要不忍,要不滚!
辽东的使臣倘若因为气愤麻溜滚出京城,他们更高兴啊。
可惜使臣担负重要的使命,他不敢轻易离开京城返回辽东。
因此他只能忍,忍着永乐侯的傲慢无礼。
“你一定在想找到机会讨回公道吧。”
顾四爷莞尔一笑,“这不难猜,毕竟爷受欺负时,也会这么自我安慰自己,不过你同爷不一样,爷是能找回面子,把得罪爷的人整得鬼哭狼嚎,让他们不敢再犯,对爷保持应有的尊重!”
“可是你……以及你忠诚的可汗,这辈子都没有让爷服软的机会了。”
顾四爷仰起下颚,“爷身后有陆侯爷,有千万的百姓支持,纵然真有一日国朝不敌,爷宁可舍身殉国,也不会给您们欺辱爷的机会,当然这个可能太低了,比你吃饭时噎死自己的几率都小得多,按照瑶瑶的话说,无限趋近于零,倒是你们辽东很快归于陛下。”
使臣:“……”
他得多蠢吃饭噎死自己?
不,这么想岂不是他没有报复羞辱回去的机会了?
顾四爷走过去,从使臣腰间摘下佩刀,抽出一半看了一眼,撇嘴道:“不怎样啊,都不如爷的佩剑锋利。”
使臣一阵阵眩晕,这是锋利的事?
“爷听说过你。”顾四爷斜睨了使臣,“你祖上也是京城人,蛮夷南下时掳走了大批的百姓,你祖上也在其中,你祖父读过书,脑筋灵活,就是膝盖比较软,跪了蛮夷,还给自己取了个蛮夷名字,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祖宗,到你这辈子,更是以蛮夷自居,积极参与战争。”
“……”
“你们这么无耻,敢去给祖宗上坟?”
“永乐侯!”
使臣满脸通红,他脸皮再厚,也觉得羞耻难堪。
被一个不学无术的永乐侯教训,这比被饱读诗书的人教训更加难堪!
“别同爷说各为其主的话,爷同蛮夷绝不是一个祖宗!”
顾四爷冷笑:“只有一个可能,爷能认同你。”
他靠近使臣的耳朵,故意让声音低沉几分,“弃暗投明,向陛下忏悔,狠狠给可汗来一刀!”
魔鬼!
顾四爷就是勾人的魔鬼。
“这不可能。”使臣从牙齿缝隙中挤出几个字:“绝无可能。”
顾四爷拍了拍使臣的肩膀,重新将配刀挂回去,身体似无意挡住使臣的嘴,却让被压制的侍卫们看到他们在交谈。
“你说得事,爷会转告陛下,放心,爷不会让你为难。”
“……”
使臣瞪圆了眼睛,“你陷害我?”
“到底都是中原血脉,总有几分情分的,爷尽力保全你吧,不过能否在中原站稳脚跟,还要看你具体的表现。”
顾四爷自顾自说道:“读过书的人都记得一句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辽东并非长久之地,你有心的话,总能找到机会的。”
“送他们去驿站,记得给他多加个鸡腿。”
“……是,永乐侯。”
随行官员已经麻木了,顾四爷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只是为何要多加个鸡腿?
他们不是小气的人呀。
顾四爷遗憾摇头,瑶瑶说得玩梗儿,他们都不懂的感觉,爷体会到了。
看来他的影响还不够深远。
“走吧,同爷向陛下复命。”
顾四爷笑道:“爷总不能让你白打一架,李木头,爷帮你向陛下请功。”
“姐夫,我没做什么,就不要奖赏了。”
“这怎么成?若是跟着爷无法吃香得喝辣得,以后谁还愿意听爷的话?”
顾四爷捏着扇子,“你不在意奖赏,可爷不能丢了面儿!”
“懂吗?”
“懂。”
李勇干脆利落点头,“姐夫的面子最重要。”
顾四爷满意笑笑,坐上轿子直奔皇宫。
隆庆帝自然得见他,听了他的描述之后,笑道:“你倒是机灵,懂得用挑拨了?不过他既然被派为使臣,那位可汗对他很信任,不会因为你几句挑拨,就生出怀疑。”
“陛下,他们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
顾四爷啃着点心,随意说道:“臣就不信可汗完全相信汉臣,何况就是多说几句话的事,能成固然好,成不了臣就当恶心恶心使臣了,臣完全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还可以看一看他们的热闹,毕竟臣把他们都关在驿站,就那么个小院,食物都是定量的,他们之间很难没有冲突矛盾。”
“能看热闹的事,少看一次,都是臣的遗憾,没脸向陛下复命。”
顾四爷眼珠一转,“不过臣得提醒陛下一次,别被他弄个反间计什么的,朝廷上那群以德服蛮夷的官员倘若被他顺势迷惑……陛下也得当心,毕竟背叛过一次的人,就会背叛第二次,不该再相信他。”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对。”
顾四爷拍掉手上的点心渣子,“就是这回一句,本来臣想看他们热闹,别被使臣将计就计了,戏里常有的桥段,臣都听腻歪了。”
颤抖吧,渣爹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诚意
顾四爷肯定睿智点点头,“拙劣的反间计别想欺骗臣,当然他同样骗不过你。”
“你时常看戏还挺有长进的?”
“现在臣都能写唱戏的本子了。”
顾四爷很得意,吹嘘道:“臣写的本子很受欢迎,最近京城的酒楼最火的剧目都是出自臣的创意,百姓不仅看懂了,还很支持陆侯爷征战,扬陛下君威,陈平那点丑事,已经被压压下去了。”
“况且陆皇后同镇国公的品行,百姓大都相信陈平是冒充的,他身上绝不会有陆家的血脉。”
“臣一直认为名声很重要,想要扭转旁人的印象,需要付出太多太多了。”
“您看臣做了不少好事,也有义薄云天的好名声,可是百姓记得最清楚的还是臣是纨绔子弟,甩手玩了半辈子。”
顾四爷身上最重要的标签就是纨绔子弟,另外就是他运气好。
以前靠父兄,现在靠陛下,未来靠儿女。
不过最近几年中,顾四爷渐渐成了值得儿女们骄傲的父亲。
“你还觉得委屈?朕觉得他们说得很正确,你是……”
“臣在吃喝玩乐中就把事给办了!”
顾四爷笑道:“这是臣的天赋。”
隆庆帝按了按眉间,“你接待辽东使臣的差事办得不错,不曾让朕名声有损,你要何奖励?”
“臣当然要银子啦,您再让臣去您的内库转一圈就更好了,更能体现您对臣的满意度。”
“不行。”
隆庆帝绝不能对顾湛在银钱上心软,不,过于放纵。
他上次清点账册时,明显感觉库存减少,仔细一查才发觉都被顾湛拿走了。
偶尔让顾湛去内库转一圈,每次顾湛都很不客气,看上的物什,全都往他自己家搬,跟一只随时准备冬眠的松鼠似的。
一旦隆庆帝不高兴,顾湛就好晃动着大大的尾巴,讨好求财。
等隆庆帝醒悟过来时,东西已经被搬走了。
“那陛下多赏臣点一银子,这次能顺利缴械,给他们下马威,光凭臣的嘴做不到,李勇帮了不少忙,陛下亏待臣,臣不计较,但臣不想让李勇觉得陛下对功臣太抠门。”
“你这是不计较?”隆庆帝气笑了:“拿着这话点朕?”
“臣没有啊,您又故意曲解臣的意思。”
顾四爷坦荡的要钱:“臣的意思就是别忘了李勇,多给臣点银子。”
“朕直接赏赐李勇不成?非要再经过你的手?”
“可以是可以,但是您赏给臣银子,臣感激您,狂拍您马屁,李勇对您也是忠诚的,但是让他拍马屁,他跟个据了嘴的葫芦似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您赏赐朝臣的满足感会降低。”
“……朕不是为了听拍马屁而赏赐你!”
“顺便,顺便,一次赏银,能办好几件事,陛下,您赏银给得值得。”
隆庆帝抬手直接捏住顾湛的嘴,“想要银子,你就给朕闭嘴。”
他最不该就是把顾湛宠得无法无天。
可是他既然宠了,也不能中途撒手,否则顾湛还不得被朝臣们笑话死?
“皇上,臣妾……”
皇贵妃走进来,身后的婢女端着托盘,上面放了羹汤。
她脚步一顿,眼睑低垂,“臣妾把羹汤放下,您记得……记得同永乐侯一起用。”
宫女蹑手蹑脚放下羹汤,皇贵妃如同撞破了秘密一般慌忙退了出去,不给隆庆帝任何解释的机会。
皇上都已经抚摸顾四爷的嘴唇了?
她只是几日没太关注隆庆帝,这对君臣的进展这么大吗?
皇贵妃脑里闪过各种念头,必须记下来。
隆庆帝长叹一声,“迟早有一日,朕的名声都得被你给毁了。”
顾四爷摇头否认,别胡说,臣没有!
都是旁人胡思乱想。
“陛下。”
锦衣卫指挥使站在门口,隆庆帝拉开同顾湛的距离,“说。”
“臣安排在驿站的人回报,辽东使臣同副使闹得很不愉快。”
顾四爷摇头晃脑,身后若有尾巴一定翘得高高的,还要勾住隆庆帝的手腕。
“……他们是不是蠢?”
隆庆帝不敢置信,这么简单的离间计,竟然还有效果?
辽东的人头脑都这么简单?
隆庆帝这些年都在忙什么?
“臣也很意外,再三确定消息真实,这才来向陛下禀告。”
锦衣卫指挥使暗叹一声,顾四爷的运气也太好了。
“可能是永乐侯以前没表现出才智,辽东副使把永乐侯当作寻常人看待,他自觉永乐侯不会骗人。”
“他再同顾湛说几句话,他家底都能被顾湛骗去。”
隆庆帝没想到有意外的收获,“朕记得副师是辽东可汗正妃的弟弟?”
所有来京城的人资料早就由锦衣卫调查清楚了。
“可汗如今大权在握,多亏他正妃当初娘家的支持,据说他虽然也有不少侍妾,但是对正妃一直很敬重,正妃的话,他也听得进去。”
顾四爷几次张嘴,又不敢出声,着急得呜呜呜哼唧。
“说吧,朕让你说正事,少给朕扯一些没用的。”
“臣觉得不管他们是真有矛盾,还是故意做给锦衣卫看的,毕竟是人都知道驿站中少不了陛下的锦衣卫。”
隆庆帝眸子凝重,“继续。”
“咱们暂且当做他们是闹矛盾了,臣以为可以再加一把火,那位正使的祖坟可以重新修缮一番,然后让朝廷上主张以德服人的臣去同他结交,带他去祭拜祖宗。”
“这主意不错。”
“倘若闹矛盾是假的,祭拜祖宗总不能不够诚心,他也想着多打听点中原的消息。”
顾四爷坏笑:“交往频繁,臣就不信副使能一直不计较?只要有裂缝,矛盾必然会越来越大,副使又是正妃的弟弟,可汗的小舅子,陛下对镇国公不也是又着远超臣子的器重同信任?”
“小舅子同姐夫的关系亲密程度,取决于姐姐是否得宠!”
顾四爷继续说道:“臣喜爱悦娘,看李勇都顺眼很多,一旦遇见危险,臣也相信李勇豁出去性命帮臣。”
“这话……”
隆庆帝又不能明着反对,不过李勇对顾四爷更多是感激。
颤抖吧,渣爹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炫耀臣子的皇帝
感激顾四爷的救命之恩,感激顾四爷扶正他姐姐,给他外甥外甥女更尊贵的身份。
隆庆帝对一根筋的李勇都绝望了。
不是李勇忠诚不够,而是他太容易被顾湛影响。
因此不是特别要紧的事,隆庆帝都不会交给李勇去办。
以前隆庆帝想过让李勇做宣读遗诏的人。
如今隆庆帝完全没有这个念头了,宁可把机会留给何大人,也不能给李勇。
李勇不敢篡改诏令,但是他被顾湛拖住的话,别人下手篡改,李勇也察觉不出来。
亏着隆庆帝信任顾湛远超其余臣子,而且已经认定陆铮为继承人,否则隆庆帝最先不放心的人就是李勇。
不过,李勇足够本分,他除了领着没有实权的虚衔之外,他是一点事都不沾的。
也没人给他送礼走人情,或是求李勇在隆庆帝面前美言。
别人不相信沉默寡言的李勇。
“朕知道你们关系亲厚,好得跟一家人似得,以后就让李勇跟着你。”
隆庆帝突然意识到顾湛很危险,毕竟顾湛才行了挑拨的计策,又给了辽东人一个下马威。
那群蛮子急眼的话,很有可能对顾湛不利。
“臣身边有侍卫,哪能让堂堂陛下封的伯爷给臣当护卫跟班?臣脸皮再厚,也不敢僭越。”
“李勇最近不是一直做你的跟班?”
“陛下别误会,臣是带着小舅子吃喝玩乐,他从小苦惯了,后来又一直为陛下效力,他就是有银子有爵位也不知道怎么享受,臣看他可怜,才勉强带着他去玩的。”
顾四爷一脸的嫌弃,不过该带李勇享受的,他一项都没落下。
隆庆帝笑道:“把你交给旁人,朕也不放心,在辽东使臣没有离开京城前,李勇一直跟着你,让他保护你,而且你也可以帮朕看着李勇……”
“陛下,李勇就是根木头,他对您忠心耿耿,连不忠的念头都不会有,毕竟他脑子不够用,又不是个圆滑聪明的。”
“朕从不曾怀疑过他,主要是朕担心辽东那边会有人接触李勇,他的祖上……你只要记得照看李勇就是了。”
太祖的秘密,隆庆帝依旧不想告诉顾湛,不说也是为顾湛好。
顾四爷眼珠灵活转动,这么说不仅是李勇,悦娘也要保护起来啊。
隆庆帝把何大人等人召来,说起针对辽东使臣行反间计的事。
何大人听到隆庆帝的安排,纷纷点头,“陛下英明,不战而屈人之兵,高,太高了。”
“这可不是朕的主意,朕不屑对他们行此计策,顾湛不是刚给了他们个下马威?他跑到朕的面前磨磨叽叽的,磨得朕受不了,只能答应试一试。”
隆庆帝脸上的骄傲谁看不出来?
何大人见过炫耀儿子出色的,毕竟顾四爷时常炫耀顾瑾。
可是他们从未见过炫耀宠臣的。
陛下对永乐侯的情分已经超过了君臣之情。
“顾湛脑子还算清楚,特意提醒你们,别被他们之间的矛盾给骗了,弄到最后反间计没成功,反而被他们算计了,到时候朕丢脸,你们也得落个千古笑柄,如同唱戏的涂抹白脸的丑角一般。”
“臣谨记陛下教诲。”
何大人比顾四爷思虑周全,很快制定了更详细的计划。
隆庆帝满意点头,吩咐何大人按照计划行事,“朕没有宠错顾湛,他还是挺聪明的。”
“是,是,永乐侯大智若愚,又忠诚可靠,您慧眼识珠,在一众纨绔子弟中挑中永乐侯。”
“永乐侯忠诚,又机灵,临危决断又强,比臣等都要出众。”
“嗯。”
隆庆帝得意摸着胡须,何大人卖力吹捧,借着称赞顾四爷狂拍隆庆帝马屁。
其余朝臣不屑何大人逢迎隆庆帝,不过他们也没脸昧着良心说顾四爷不好。
顾四爷给蛮夷使下马威,大涨志气,哪怕是以往对顾四爷敢怒不敢言的朝臣也都得说一声佩服。
经过京城热门戏曲的煽动,如今在朝廷中反战的声音很小,陆铮以往的战绩给害怕打仗的朝臣很大的信心。
最差的结果也就是不胜不败的平局,一旦赢了,中原的威胁将会彻底消失,而且中原的文化礼数将会传播到四方。
读书人也都盼着能安抚天下,青史留名。
“顾湛所作所为看似只是享乐,可其中的深意,得细品才能明白。”
隆庆帝再次炫耀:“朕也是后来才琢磨明白,他为铮儿,为朕,为国朝耗费心血,你们要记住,等犒赏功臣时,顾湛也在功臣之列。”
“永乐侯当居头功。”
何大人心说横竖不用自己出银子犒赏永乐侯,隆庆帝高兴就好。
*******
“什么?修坟?”
辽东使臣瞪圆眸子,“你说我家的祖坟还在?”
没有被刨了吗?
虽然他已经穿着蛮夷的服饰,改换门庭,但是血脉中残留下的东西依旧存在。
可能他的孙子会把自己完全当做可汗的臣子。
他骨子里仍然有着对祖宗的敬畏。
“我……我不好去祭拜祖宗了。”
他声音颤抖,略显紧张局促,这些年死在他手中的汉人也不少,他哪有脸祭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