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每一天司马季都能看见自己的一条新的罪状,有一种你不说本王还不知道自己这么厉害的感觉。不过有些罪状是十分矛盾的,他既然杀了南方的林邑和北方的高句丽,这两个也算是蛮夷吧和后面的外结胡人图谋不轨是不是有些冲突司马颖手下的李特兄弟就不算是胡人么

    既然他们说是,那就算是吧。毕竟邺城还真有几个鲜卑首领坐镇,对于小夫人们的父兄,燕王自然是不能大谈阶级,这些异族等级森严最好。不然不是不好控制么,上层路线永远比底层路线难度低,只是在大晋帝国内部,燕王从来就和士族关系一般,没办法走上层路线,逼不得已才打出七伤拳,煽动对士族的不公。

    &




第五百六十八章 扶马渡河
    其实双方的策略差不多,司马季同样也做出了分兵的决策,只不过分兵的方向是对着范阳王司马虓所部,司马颖东进兵分五路,而他南下攻豫州也是兵分五路,除了张宾石超在一路之外,其他将领各司其职。

    在后世的历史上,前有杨广百万大军兵分二十四路进攻高句丽,后有明朝分进合击促成萨尔浒之战,但这种战争都是爆发在东北方向的大战,不能和中原等同。幽州出关只有一条辽西走廊,合兵容易被截断后援,分兵又容易被各个击破。

    可中原是早已经开发的地方,整个中原腹地并不存在那种人迹罕至联络不畅的情况。整个战场形势一目了然,想要利用骑兵各个击破,还要看你的对手是不是配合。

    四部鲜卑十二万骑兵光从字面上,在一般人眼中简直是秒天秒地的存在,可在司马季眼中,这十二万人马当中的半数,只能称之为控弦之士,不能称之为骑兵。而控弦之士在他的眼中,几乎等同于是垃圾的代名词,一个成年牧民骑着一匹马,就是一个控弦之士。

    原因就是这次两个藩王的决战,是少见非常实在的对决,两人麾下的大军数量是非常真实的数量,并不是号称多少多少万。

    双方动员的兵马,已经不符合集中兵力的原则,不是为了分兵而分兵,而是必须分兵。

    就在第二天一早,司马季站在邺城南门城头上,目送一望无尽的大军开拔南进,他几乎把多年的家底都交给了几个心腹将领,相反自己却留在了慕容廆、段勿尘的鲜卑兵马军营当中,即将面对司马颖将近四十万大军的进攻。

    而此时一支数量庞大的大军,也正在缓慢的向东开进,各路兵马遥相呼应,赵镶带领五万兵马出东北方的平津关、中军司马裴武东南出太谷关,西夷校尉陈总、将军李特兵分两路,直奔虎牢关而来,他们的身后则是司马颖的中军。

    司马颖尽起近四十万大军,虽然做出了分兵的决策,但是各路大军遥相呼应,并没有出现前后脱节,自己坐镇中军调度,一切井然有序。这也是当然的,司州本身就不是多大的地方,如果是司马季把四十万大军都放在幽州境内,就算是再分兵又能分到哪去

    在司马颖大军东进的同时,司马季同样出邺城开始西进,这一日的夜间,大河两岸灯火通明,在最近百年的时间当中,没有任何一支兵马能够集结超过十万的骑兵,而今天这种难得一见的一幕出现了,别管里面的成分水不水,控弦之士占据了多少,十数万的骑兵拉出来,足以令任何对手为之变色。

    大河渡口,这座武帝年间专门修建的桥梁,再次迎来了一支陌生的大军。大河边上已是一片漆黑,一阵阵寒风从河面刮过,河水不时的拍打着河提两边的堤坝,在黑夜当中发出哗啦啦的水声,在夜幕当中令人心惊肉跳。

    一阵踏踏的声音传来。随即又掩没在水声和风声中,这种若隐若现的踏踏声一到渡口,声音顿时放大起来,倒是象无数人踏在木板上的声音,一支微弱的火把点了起来,完全黑暗地渡口发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不期而遇
    两条声势滔天的洪流即将迎面对撞,整个司州作为一个帝国的心脏地带,将再次迎来一场大战,事实上司州已经成了大晋帝国战乱最为频繁的地方。

    “大战降临,各地百姓自求生路,免受兵戈之苦。”一个骑着战马的士卒,冲进一座村寨之内,对着面带茫然警句的村民大声呼喝,将战争即将来临的消息散播出去。大声疾呼了好几遍,对着村寨的村民叙说了情况,才急匆匆而去,寻找下一个村寨。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百姓感受到了这一幕的降临,司马季将带过来的一千骑兵全部用作探马,划分地域让这些探马沿途传信百姓,让百姓自求生路。此战涉及数十万大军的交锋,一旦交战区域的百姓被卷入其中,就会像是磨盘里面的豆子被碾碎。

    军中士卒和百姓的关系,司马季说句最实在的话,就算是他和司马颖都指挥自己的兵马,都不能保证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这个年代让一个村寨消失实在是太简单了,杀红眼后赤地千里绝不是一个形容词,也不仅仅指的是旱灾。

    赤就是红,赤地千里其实形容了两个意思,可以用来形容天灾,也可以用来形容兵灾。连自己的兵马都不能保证不伤害百姓,更何况司马季现在身边是十数万的鲜卑骑兵,同为晋人都不会客气,何况人家还和你不是一路人。

    沿途让探马带着恐吓的语气散播恐惧,也是期望这些百姓能够躲严实一点,避免受到兵灾所害,甚至可以像是汉末以来的流民,背井离乡躲避乱兵。这是司马季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只要他赢了,以后自然会为此进行补偿。

    从这点上司马季很矛盾,他不能放弃鲜卑骑兵分担兵力压力,就如同他当初用林邑高句丽的降兵修运河一样,现在林邑降兵重新归附自由给他找麻烦,但是如果在重选一次的话,他还是会把这些降兵不当人用来开凿运河。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鲜卑骑兵前行,司马季默然不语,胡人晋人一起死,总比晋人自相残杀都死了强一些吧,八王之乱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他避免不了,以后的事情还是可以改变的。

    “诸位,行军速度还要加快,不能让司马颖的大军出虎牢关,一旦他的兵马全部出关,正面决战的时候,骑兵不一定能打过步卒。”尤其是您们这种控弦之士,这句话司马季没有明说,辽金之前的所谓游牧民族实在是被高估的有点过分,李陵五千兵马孤军深入,匈奴控弦之士竟然冲不破且战且退的孤军。

    司马季要是能提升一下晋卫重骑的机动力,就他手下的一万晋卫,现在就能纵横草原无敌手,不客气的说比在内地对付步卒都容易多了。步卒列好阵了冲开也不容易,冲着这些控弦之士比冲军阵容易多了。

    但这也就是想想,打容易,最后变成赛跑比赛恶心的就是自己了。如果不是后世有基因技术证明了蒙古人和匈奴人几乎一样,他真相信匈奴被我大汉赶尽杀绝了。但既然知道这回事,他何必要玩龟兔赛跑的游戏呢,我大清的手段不是也很有用么。

    “好,勿尘这就去传令。”段勿尘点点头,几个鲜卑首领当中他的年龄最轻,自然对现在这种缓慢的行军有些不舒服,甚至还觉得司马季制定的拦截作战比较保守。

    “本王待鲜卑是什么样,勿尘你还不知道么,本王一直都倡导平等。不会去故意消耗鲜卑兵

    马的生命,才制定了拦截的打算。”司马季大义凛然的开口,他并不觉得自己无耻,反而非常的理直气壮,从数字上这么说一点毛病没有。

    虽说他只能大略估计鲜卑人口和晋朝人口,但逻辑上这么想是没毛病的,勇猛



第五百七十章 坐山观虎斗
    “本王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大本事。”不管之前谋划了多长时间怎么打仗,是运筹于千里之外还是敌进我退的拖时间,但是只要一开战司马季往往想的就是,先来一波强攻试试对方的水准,这一点从多年之前欺负林邑土人就已经开始了。

    只要被司马季发现自己能正面对决打得过对方,他根本就是什么计策都不用,第一选择永远都是生吃对方,不管指挥水平多高,临场发挥多么应变,但要是手下都是乌合之众,一切就都是泡影,最有效的打法是什么,他就选择什么。

    强攻硬战见效最快,那么死多少人带来什么后果这些事情,就不在他的考虑当中。他并不觉得司马颖的部下投军多年就比自己强大多少。说实话,以一般的非藩王级别的将领而言,他们指挥的兵马也十分有限,过万人的出动已经算是大场面,如此巨大的战场对双方而言其实都是第一次。

    数万骑兵一拥而上,司马季必须要承认,他就喜欢这种硬碰硬的互相伤害,要不是他本身的部下已经做好了防护周全,那么每打一仗,都足够让这种打法流尽双方的鲜血。这种最笨但是见效最快的办法很笨,燕王却一直乐在其中,什么时候炮灰的命算命了,封建主出身的燕王不会像这些政治不正确的问题。

    陈总这边,一队队全身皮甲的步兵踏着脚步听从着隆隆战鼓向前移动,每移动一步,整个地面都可以清晰的感到抖动,手持长枪盾牌,如同一只巨大的刺猬。

    而步卒的两边则是轻骑护卫,缓缓的跟进,步兵的身后,则是一排排的弓箭手,他们的箭已上弦,斜指着前方,一簇簇冰冷的箭头反射出幽幽寒光,随时准备覆盖即将出现的敌人。

    这支四万多人的大军,缓缓前行却满是谨慎,周边探马不断来回呼喝加重了这股凝重的气氛,敌军是什么样子他们还没有见到,但是耳边若有若无的马蹄声提醒着他们,这可能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阵容。

    他们当然没有见过如此规模的骑兵出现在一个战场当中,司马季已经准备将拓跋氏宇文氏和段氏慕容氏的兵马分开,还没有来得及和几部首领商量,就已经和出虎牢关的这支前军碰上,只能说巧合,真是太巧了。

    “此地还算开阔,这还说什么废话骑兵打步兵本王还有兵力优势,就硬冲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司马季虽然只有一千骑兵跟在身边,却也跟着鲜卑兵马来到了前线,不过心腹不在他倒是没有这么招摇,已经把在邺城十分喜庆的衣服换掉了,重新回到了再幽州时期的低调,只要把身上的盔甲一扒,又是一个标准农户装扮。

    “传令吧!还有让本王的一万精锐步卒准备一下。”已经准备好坐山观虎斗的司马季用鲜卑语下令道,他带过来的这一千骑兵也是会说鲜卑语的,幽州么,想要寻找会鲜卑语的士卒到也不困难。

    “勇士们,给我冲!”慕容廆、段勿尘等人纷纷下令,对他们而言这也是

    进入晋朝之后的首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能够让燕王另眼相看,封王的事情自然有一个好的开始,如果这一战丢人现眼了的话,往后就会平添很多波折。

    所以他们同样十分看重今天



第五百七十一章 兵退虎牢关
    这一仗算是完成了司马季多年的夙愿,他知道八王之乱这种内战几乎就是自杀,可晋朝本身的构建就是士族强大,必然需要宗室监督,矛盾迟早会有一天爆发。这就和玄宗重外轻内之后肯定会导致有藩镇造反一样,有没有安禄山其实不重要,没有他也会有别人出现。

    现在杀声震天的战场,是对他多年以来布置的最好回报,他都牺牲多大了,不能因为几个小夫人长得看好就说他没有牺牲,他一个大晋燕王娶胡人女子,都让士族给骂成什么了。

    “人类灯塔说过自由之花需要鲜血浇灌,反正晋朝人口比胡人多,本王是不在乎的。”司马季窃窃私语,丝毫不为战场上血腥的一面动摇。

    至于燕王身后的本部人马,一个个也是对战场上的厮杀极为关注,但绝对没有热血沸腾,以幽州兵马的识字率,怎么可能出现炮灰一般热血沸腾的觉悟。要知道幽州是一个注重法制的地方,他们明白必然要有人为国牺牲,只要征召命令下来自然会从命,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良心为帝国服务,但是绝不会被忽悠两句就主动去死。

    四部鲜卑其实各有侧重,除却占地广泛的拓跋氏之外,三个东部鲜卑的成员,其兵马侧重于突骑作战,其中慕容氏是代表,当然这也不奇怪,因为临近东部鲜卑的幽州,本身也是刘秀以来突骑的大本营,这种相互影响的事情出现非常正常。

    更为像是人们印象当中的放风筝打法的,是河套以北的拓跋氏兵马,当然拓跋氏数十年来可没少被段氏鲜卑羞辱。能够一下解决问题的话,拓跋氏也不愿意放风筝,可生存的环境不能和其他三部相提并论,索性压制一些更为落后的部族还是可以的。

    当然坐山观虎斗的也不是只有司马季一个人,激烈的战场之外,还有一支胡人的兵马也在修整,似乎同族的厮杀和自己无关。司马季认识这支兵马,南征时期就见过他们出手,人马披甲的慕容氏骑兵,一别十年连这支骑兵领头的人都没有变过,还是慕容廆的弟弟慕容运。

    “叔父!”慕容翰隐藏在头盔之下的眼睛略带焦急之色,口中有些埋怨的道,“我们为何还留在这里,应该立刻加入到攻击之中。”

    “敌军不溃,我们不动,敌人以步卒为重,而我们这边全部都是骑兵,一直磨下去首先累的是他们,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继续,就当是打猎了。”慕容运不慌不忙的收回遥望的目光道,“慕容氏披甲骑兵只有五六千,这是慕容氏的立足根本,万万经受不起损失,此等精锐不能像是普通兵马一样使用,一旦被围住了,那可是动摇慕容氏安危的大事。”

    慕容运对这支慕容氏立足的根本认识很清楚,不过他万万想不到,在九十年后的参合坡之战当中,燕国倾全力拉出来的数万骑兵,被北魏拓跋氏疑兵之计弄的动摇军心,在参合坡被北魏军队击败,此战之后慕容氏赖以成名的重骑消失,很快就被北魏灭掉。

    参合坡之战慕容氏被重创,意义几乎等同于野狐岭之战被金朝带来的后果,慕容氏也远没有金朝强大,无法再发起一次三峰山之战赌一把。

    司马季知道慕容氏还有隐藏的力量没用,不过也没有什么特别关注的地方,整个慕容氏里面,他只关注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一对兄弟,可慕容恪和慕容垂还没出生。按照现在的趋势,号称十六国第一名将的慕容恪可能不一定出生了。

    这对兄弟不出生,慕容氏就和什么高车在司马季眼中的分量差不多。他一直都信奉的是实力,他本身就强大的实力,根本不在乎比自己弱小的多的势力。谁见过中国对日韩没事就卖卖惨,早期中国对岛国卖惨根本不是冲着岛国去的,谁在乎一个首都被另一个国家驻军的半殖民地,卖惨只不过是不好喷美帝,把岛国当成出气筒发泄发泄。

    “大旗上书陈字应该是西夷校尉陈总,这个人可以啊,运筹帷幄丝毫不乱,被三面围攻还能有条不紊。不过退往虎牢关的道路一直都没被截断,他真不准备退回去么”司马季大体观摩了一下双方的伤亡趋势,按照这个比例杀到最后,陈总是肯定必败无疑的,对着身边的探马询问道,“是不是附近还有司马颖的兵马赶来。”

    “燕王,出去的探马回报,并没有发现其他洛阳的兵马。”马上就有核实之后给了司马季正确答案,并没有发现其他的兵马。

    “再探!”司马季不为所动的挥手,低声自语道,“真没什么阴谋么”

    司马季本以为司马颖年龄如此之轻,而且大军东进,说不定要搞出一个大新闻,或



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
    “骑兵损失六千,其实可以看出来,今日的鲜卑远远比当初的匈奴要强。要是二百年前,所谓的控弦之士对步卒并没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从伤亡率来说,东方三部鲜卑,明显比拓跋氏的兵马要强上一些。”

    司马季一边前行一边评价,跟在身后的众将皆点头称是,司马季周围的晋军士卒正在打扫战场,当然也是救治双方的伤兵。司马季并没有真正和鲜卑人真正对战过,这一次就近观摩也是机会难得,可以从此战看看双方交战的过程用作准备。

    不能因为现在和平共处就麻痹大意,晋朝军队对鲜卑,已经不像是当初汉朝对匈奴那样装备碾压了,至少东部鲜卑冶金技术还算可以,和幽州不能相比,但也不像当初匈奴那样尴尬,好处就是鲜卑早已经分裂,这是晋朝的优势。

    “你们不用担忧鲜卑会成为后患,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本王自然有办法让鲜卑不成威胁,本王虽然娶鲜卑女子,但还没为了女人连自己的身份都忘了。”见到身边的将校都有些脸色微变,司马季便开口安慰。

    分裂的鲜卑有助于晋朝不动神色的钳制住,这就比汉朝面对完整统一的匈奴要强。中原作为东亚唯一一个文明,引领周边。这也是中原对所有周围势力的一种天然优势,只不过中国古代长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出于多种原因包括幽州距离草原太近等等,司马季并不愿意和鲜卑浪费时间,加入草原奔跑大赛当中,不代表他就没有对这些邻居想办法,拉拢上层只是其中之一,尝试让鲜卑变成半定居也是其中之一。

    定居的好处在于,将游牧拉近到和中原一个水平线上,对方不能打了就跑,以后想要和中原比划,就要考虑是不是能受得起报复了。而中原作为农耕定居的最早的族群,一旦鲜卑开始转入定居,那之后鲜卑人的想法就容易被预测,至少比纯游牧的时候容易预测。
1...129130131132133...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