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司马季一脸不耐的回头看了颜严一眼,也许真有天赋这种东西存在,至少他在听颜严拍马屁的时候,几乎没有一次拍到恰到好处,就从来没在一个节奏上过。
“拍马屁你不是内行,别学那种东西,本王看重的是你不辞劳苦,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司马季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之后,看着几乎一眼看不到头的棉花田,叹了一口气道,“就算是今年风调雨顺,大概率也会绝收,不要抱太大希望。”
颜严的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站在原地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出声还是闭嘴,最终小声道,“是颜严有错,不知道殿下为何断定会绝收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出自晏子春秋,没事多看看书!”司马季看向辛劳的佃户,轻轻叹了一口气,今年这些种植棉花的佃户,应该是做无用功了。
人尚且要适应环境变成不同人种,何况这些植物呢这不是司马季眼睛一闭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行的。幽州的水土和棉花这种外来植物综合在一起,可能出现两种后果,一种就是棉花在幽州爆发性增长,十分适合幽州的环境,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另外一种就是连续绝收几年,最终淘汰下来的在幽州扎根,这才是常态。
不过司马季已经决定给种植的佃户兜底了,这种事情总要有人做的,他不做其他藩王更加不会做,谁不愿意赚快钱呢所有人都愿意,有时候想想大航海之前,基督教国家已经被和平教包围,和平教不但占地大,东面已经深入维也纳城下,南面和西班牙隔海相望,高加索方向已经深入俄罗斯大敌。
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在任何方面都是劣势,人口、
第七十章 我又亏了
“淮南王司马允被杨太后招入朝了是杨骏上表的”司马季回府之后消化今天的消息的,这太尉大人的有些操作,他这个凡夫俗子真是理解不了。
对比最近的动作,楚王司马炜和淮南王司马允先后入朝,杨骏应该是打着用宗室牵制总是的主意,晋朝诸侯王虽然多,就藩的也很多。但出镇地方的就不是很多了,司马季这个燕王当然也算是出镇,不过平州其实并不重要,兵权也有限。
从曹魏遗留下的制度,目前晋朝兵权最重地方有三个,关中、荆州和淮南。关中自不必说是当先对付蜀国的军镇,也是司马氏最早掌握的兵权,当然十分重要。荆州也好理解,则是南下的必经之路,曹魏时期就有曹仁驻守。至于淮南么,司马氏掌权过程中,淮南接连三次叛乱,当然也很重要。
其他藩王掌握着比较独立的军权、财权、人事权,这是事实,可是并没有大到捅破天的地步。比如财权,诸侯王只能收取封国经济收入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上缴国库;人事任命权,诸侯国内的核心职位由中央安排人选,所以诸侯王明明有自己的封国,可是就是待在京城不走,非得在皇帝跟前转悠,把封国的大小事务交给信得过的人打点。
而关中、荆州和淮南、都是司马炎的亲儿子驻守、分别是秦王司马柬、楚王司马炜和淮南王司马允,现在楚王和淮南王先后入朝,几乎就破掉了司马炎遗留拱卫晋朝的布置。
“用宗室牵制宗室也真亏杨骏想得出来”司马季想明白之后直咧嘴,他就不明白洛阳就这么好在他看来领兵在外比在洛阳争权夺利强多了。
关键时刻还是自己的亲兵靠得住,就别想那十几万中央禁军了,从东汉中期以来,中央禁军就有参与政变的记录,到了现在都不知道参与多少次政变,简直成了传统。
司马季就觉得幽州是无比安全的,要是去了洛阳,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没准哪个禁军校尉都能砍了自己的脑袋。无非就是和洛阳联系不方便,留在京城更有利于随时接收朝廷最新动态,也更利于升迁,以便于直接进入朝廷中枢。在封国享受不了天大的权力,却得承受天大的压力,如果政敌在朝中打小报告,龙颜大怒,自己的仕途就危险了。
但这在司马季看来也比去洛阳强,杨骏不能把自己怎么样,去了洛阳反而比较危险。现在杨骏肯定看到司马季这个燕王无比碍眼,巴不得司马季待在幽州永远别在自己面前出现,司马季也是这么想的,和几乎所有宗室想要掌朝相反,打死也不去洛阳。
“我就在幽州给你添堵,有种就打我啊,笨蛋!”司马季深谙精神胜利法,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让颜严把所有晒盐场的人撤回来,短时期内晒盐场就会瘫痪。
现在的局势非常明显,杨骏虽然大权在握,但他没有讨伐司马季的理由和决心,因为他就不是那种人,所以给杨骏找麻烦危险系数并不高。
“殿下不是去接盐官了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一身宫装的巧惜款款走来,带着几个侍女似乎要打扫一下内殿,却很惊讶的发现正主回来了,不由得问道,“殿下没有和来的盐官把酒言欢么这么快”
第七十一章 君子动口不动手
“殿下休要不以为然,现在太尉掌朝,而且燕国区区一个封国,一旦朝廷不满,殿下啊!你还是要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许猛这些话完全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他虽然是杨骏举荐,却不是杨骏一党。
等杨骏倒台了,要不要替许猛说几句话省的来一个新刺史可能还不如这个不得不说许猛这一番热心完全是白费了,司马季完全充耳不闻。就从杨骏放跑汝南王司马亮的事情上,他就能断定杨骏并不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
“刺史言重了,本王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听着许猛说了这么半天,司马季实在不好意思装聋作哑,但妥协是不可能的,“这件事自有决断,刺史请回吧。”
“那殿下歇着吧,许猛告辞!”许猛叹了一口气作揖告辞。
“哼哼!”司马季看着许猛离去的背影笑了起来,这要是贾南风当政他肯定不敢和洛阳抖机灵,谁还不会个看菜下碟呢,“去把上谷郡的户籍土地账本拿来。”
本身想要喊颜严的,话欲出口才想起来颜严被自己撵到北平郡撤人去了。不过这样也好,燕王府这就清闲了不少,省的有人来打扰自己。
看上谷郡的户籍土地,这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古代最重要的税出在人身上,这就是所谓的人头税,按照户籍在案的人**税。
人头税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公平,当然这是商鞅变法以来的传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要不交税还是有的是办法,这就造成很多户籍隐蔽深山,自给自足不交税,同样也不在朝廷的掌控当中,隐蔽人口世家门阀可是行家。
为什么江南世家后来居上,在东晋时期形成了门阀政治,这很简单,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之后免除了吴国二十年的税赋,对老百姓当然很有利,只是对士族更加有利。洛阳不对吴国百姓征税,当地士族豪强是可以征税的。
按照对整个大晋来说,司马季也不知道人头税整体上是好还是不好,但对燕国来说人头税肯定是不好,就算是清查了一遍户籍,他都不敢保证这次清查出来的户籍是真的,他又没有对整个燕国拉网式搜山。
整个天下的税赋是不一样的,吴国疆域内还在二十年免税的时间中。就算是原来魏国的疆域当中,税赋也有差别,类似幽州这种边塞,税赋其实是中原州郡的三分之一。
经过了对上谷郡简单的计算,司马季发现这次他是真亏了,并不只是嘴上亏了。首先幽州是边塞,征税本来就比较低。再者幽州地广人稀,燕国的封地面积很大,但是人口却不是很多,这点司马季上次从交州日南郡弹丸之地一万六千户人就看出来了。
人口这么少,面积却不小,司马季觉得在收税上自己真的吃了大亏。如果同样收人头税的话,就会出现他这么大的封国,却收不过一些中原的大郡。
“先王司马机是怎么积累出来这么多钱的”司马季不由得对着府库的方向看了一眼,难道这些堆积的钱财布帛并不算多他对晋朝的购买力有误解
难道是在其他税赋上想出来办法这点就能解释了,巧立名目自古有之,没准就有高人指点,让司马机积累了不少财产出来。
&nbs
第七十二章 欢呼雀跃
“司马季每天在府中贪图享乐,满足口食之欲,是为不孝!先王司马机一生廉洁、爱民、有贤王美誉,其子司马季却如此贪婪,请朝廷惩处!”杨英的奏疏当中林林总总对司马季的指责多如牛毛,从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不惜民力、有违孝道等等,似乎古来所有恶行都已经在这个北地藩王身上集齐了。
“杨英竟然说我不孝,这纯粹是污蔑,孤断发改装铭记先王之教诲,不敢有有一日懈怠,杨英此言实为重伤,此等不良品性之人,执掌朝廷盐税,朝中诸公应另选贤良任命!”
杨英奏疏当中说司马季不孝,这可给他气坏了。虽说他断发只是为了作秀,嫌弃一脑袋头油不好洗,可毕竟是敢这么做,而且已经名声在外。
“这小子过分了,等我以后收拾你!”司马季在燕王府当中生闷气,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在杨英和部下妻女有染,藩王的栽赃那能算是栽赃么那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确实有个佃户看到杨英和部下妻女多说了两句话,他只不过是据实上奏而已。
杨英指责司马季不孝,是从吃的上。很简单啊,大晋重视孝道,“斩衰三日不食”,三日之后可以食粥,但是食量也有严格规定:一天早晚两餐,每餐不超过“一溢米”。“一溢米”相当于一升的二十四分之一,晋朝的孝子们比如和峤、何曾等人,都是称好重量才吃的,生怕不小心多吃了一粒米使自己变得不孝。
这个饮食的限量等到百日之后逐步放开,一年之后允许吃蔬菜水果,两年之后允许用酱醋调味,完全恢复正常饮食则要等到丧服期满。“斩衰”的丧期有多长呢三年。
燕王司马机目前刚死了不到一年,司马季从来没在吃的上委屈过自己,还不让吃酱油醋连三日不食都没有遵守过。杨英在奏疏上面就是指责,司马季在一年内吃饭当中竟然吃用酱油醋,所以肯定不是孝子。
“来人,把醋给我端上来!再端上来一盘水果!”司马季对着门口侍女扯着脖子喊道,“让颜严过来,我有事情吩咐!”
“这”虽然颜严长时间以来,已经为司马季做了无数次类似的事情。但是污蔑一个朝廷大员,他还没有这么做过是不是太下作了一点
“不过就是在民间散步一些言论,洛阳不会知道的。谁又曾经真的在乎过民意呢对士族而言,他们希望的是皇帝和士族共天下,而不是和平民百姓共天下。”司马季嘴角含笑循循善诱的道,“那些奴婢佃户草民,他们怎么认为的,洛阳永远不会知道,因为在那些人眼中这些人不算人,而对本王而言,封国就是全部,本王希望封国的百姓和本王是一个想法,哪怕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也要这么做!”
“臣下知道了!”颜严躬身作揖,他目前还无法理解司马季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燕王让他这么做,肯定有这么做的道理。
关于杨英女的流言,就这么悄悄的在燕国三郡十九县散播开来,现在这种言论没用,谁说以后就没用呢
蓟城城门外人山人海,燕王府的护卫将一个人五花大绑按在地上,后面则有几个壮汉手持廷杖,这是因为又有一件事在北平郡发生,杨英带来的盐官毕竟是外地人,和北平郡的佃户有些冲突,毕竟代表朝廷当然自视甚高,给了北平郡的佃户一点教训。无非就是
第七十三章 燕王给我冲!
“我是不是应该感谢殿下呢,盐吏虽然品级不高,但也代表了朝廷的威严。殿下因为一个草民就对盐吏廷杖,朝廷的威严何在”杨英怒气勃发,颇有一番居高临下的姿态对着司马季进行指责。
“本王懂法,的确因为一个佃户对盐吏这样有些说不过去。不过杂抵罪可没有对这方面有规定啊!”司马季眼皮一翻,一副你奈我何的无赖样子道,“你真以为是为了一个佃户这样的么你在奏疏中可不是这么说的,那里面本王可是把书里面有的恶行都集全了。为什么要廷杖盐吏呢,很简单,本王想打,所以就打了,就这么简单。”
“燕国之内,燕王最大!”司马季在杨英面前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他知道廷杖盐吏如果是因为一个佃户被打了说不过去,那好,那就是没有理由。
既然官和民这个问题很难说得过去,那如果变成官和官的问题,那就很容易解决了。司马季是燕王、镇东将军,不要说是一个杨英带来的盐吏,就算是杨英本人,在他的面前也什么都不是。
如果杨英一时昏了头忘记这一点,没关系,司马季可以提醒提醒对方。这一次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提醒,别忘记这是什么地方。
杨英好几次忍不住想要反驳,最终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只能沉声道,“燕王殿下,可知来日方长如此行为,十分不智。”
噗嗤!司马季实在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有损王侯威严所以又马上忍住了,最后邀请道,“如果还没有用饭的话,燕王府并不介意多上一套碗筷。”
“不用了,还有事情要办,殿下自便吧!”杨英冷着脸转身疾走,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呆,看见司马季有恃无恐的样子就怒气上涌。
看看看……怎么还急眼了呢!司马季自言自语的摇头,还来日方长弘农杨氏还有来日么往哪里长别到时候大难临头还要跪在我面前求我,司马季可不希望这一幕发生,毕竟这可关系到士族的脸面,不是这么一句话么,士可杀不可辱。
幽州的风波,成为除了南征之外,最近最为吸引洛阳的事情。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是流量担当。燕王像是疯狗一样逮着杨氏乱咬,让一些人心中暗笑,就想要看看太尉杨骏怎么处理这件事。
司马季反正早就想好了,只要杨氏倒台,自己就是被太尉杨骏陷害的忠良。哪怕杨骏并没有陷害自己什么,这都没关系,到时候他说有就是有。危险系数这么低,还能刷存在感,他不做就是有鬼了。
这也让杨骏一时之间没什么办法,如果司马季像是楚王司马炜那样,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实力派,杨骏可能还会想把司马季弄到洛阳来,省的时间长了为祸地方。万一起兵讨伐自己那就是大患。
可燕王手下的五千藩军平均年龄十岁,真要大动干戈似乎又不值得,让别的士族知道,说不定心里不知道怎么笑话自己,司马季和杨骏作对,目前仅限于嘴巴上。体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厚颜无耻,正面应对吧不值当,装聋作哑吧,对方的嘴巴还闭不上。
只能暗骂厚颜无耻,杨骏便不再理会幽州的情况,反正晒盐场已经收回来了,司马季只能使用一些小道恶心杨英,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第七十四章 燕王奏疏
“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南征撤军的消息告诉我”幽州虽说是地处偏远,但首都洛阳以官道快马报信时间其实并不是很多,只需要几天时间,司马季就得知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只是一瞬间他就有种被利用的感觉。
老子都常驻幽州不往洛阳看一眼,竟然还能被惦记,到底是谁惦记我司马季把现在在洛阳的宗室过了一遍,从头开始,司马懿有九个儿子,除了长子景帝司马师、次子文帝司马昭,最有才干的莫过于老五瑯琊王司马伷,他是后来司马睿的祖父,其次是老七扶风王司马骏。这四个能干儿子都短命。
目前活着的五个有平原王司马干,这个先排除在外,这位仁兄有精神病。他又不是司马炎的儿子,自然没有司马衷的待遇,从来没参与过朝政。梁王司马彤声色犬马为老不尊,镇关中激起叛乱。
赵王司马伦,他要是真像是军师联盟里面演的那么厉害就好了。至于汝南王司马亮,目前为止一直都军事的司马亮,还从来没打赢过一仗。连司马昭活着的时候他跟着打仗都输了!
把司马师那一辈的宗室都过了一遍,好像活着的都是酒囊饭袋,不像是能想起来自己的人。
八王之乱那几个楚王不像是玩弄心计的人,里面心计最深者是司马越。不过司马越现在应该地位很低,甚至都没有封王。
“就是他,你给我等着!竟敢算计我!”司马季想了半天,觉得自己推倒出来了正确的阴谋家。不由得对司马越咬牙切齿,现在自己已经在杨骏面前拉够仇恨了,结果还被惦记着。
对着一张纸咬牙切齿的司马季,正好被走进来的巧惜撞见,觉得有趣不由得掩嘴轻笑道,“殿下怎么了,为何对一张纸做如此怪状”
“有人在算计我!可我还要一副心甘情愿的样子主动被算计。”司马季连续几个深呼吸道,“明明知道我现在和杨氏的关系,这个时候又把我推出来。”
“那就当做不知道不就行了!”巧惜惊奇道,“难道还有人逼着殿下说话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