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以现在的道路条件,适合进军的时间也就这么几个月,总不能白天打仗晚上上船睡觉,这要是一个不留神,在碰上蒙古打日本的时候的神风助阵,那不一切都完了

    “夫君,女真营新建,不知道会不会听话,馨儿还是有些担心。”杨馨端上来一盏茶,帮助有些焦虑的司马季凝神静气。虽说他不知道为何自己的夫君灭高句丽的时候都不紧张,却在碰到三韩之后的静不下来心。

    她当然不知道司马季的心情,高句丽不就是吉林么,后世那块土地本身就是中国的,在司马季心里不过是抢回来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三韩可不同,燕王要是灭了三韩,这个意义完全不亚于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这怎么能一样呢

    单从环境上面来说,所有方向的环境再差总有克服的可能,最没把握的就是如何把青藏高原夺下来,燕王现在准备和女真人联络感情,就希望也有一支半兽人军团能够上高原,成为他手下的海兰察。

    司马季接过了杨馨递过来的浓茶,喝了一口道,“担心什么,担心女真人尾大不掉么只要大晋自己不出问题,他们能怎么样只要平州军有实力,女真人就不会出问题。是不是胡人并不是是否忠心的标准。”

    “大晋比对方强,就不要担心这些有的没的,如果大晋比对方弱了,担心这些就没有意义,担心他们还不如担心一下朝堂呢。”司马季完全是有感而发,这么上心的收拾平州、幽州附近的势力,不就是为了下一波逐鹿中原做准备么不然燕王是闲的么

    安史之乱领头的安禄山固然是胡人,可一直提醒李隆基防着点的另一个节度使,安思顺还是安禄山的哥哥,后来力挽狂澜的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安思顺的部下。是不是胡人并不能作为能不能用的标准。

    唐朝那种节度使军镇的布置,有人造反是迟早的事情,晋朝的八王之乱来的比唐朝还快呢,领头的都是一个姓的宗室,也没看出来多么忠心为国。

    几乎每一天司马季都能接到何龙的书信,信中诉说着现在偷偷调兵的进度,和这个前敌总指挥相比,他这个镇东大将军明显就清闲多了,甚至不准备马上出发。

    杨馨都搞不懂司马季一边各种推测,一边就是呆在蓟城不出去的举动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时候不进入军中和将校们鼓舞士气么怎么看起来一点不着急的样子。

    这一天,司马季接到了张达的回信,信中表明女真营已经集结完毕,正在南下,将会进入平州境内,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四。

    “为夫要出征了,家里的事情就让馨儿处理,把你们的眼泪收一收,夫君绝不会陷入险地的,王府事物一切照旧,几个月后为父就会凯旋归来。”司马季当着一群女眷告知准备出征的消息,但话到半截眼看着女人们又要落泪的趋势,又不得不进行安抚。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渡过汉江
    “可能是被发现了,不过不妨事,结阵自保人之常情。”听了张统叙说东濊部落的态度之后,司马季开口安慰道,“以带方郡的兵力,面对东濊自保有余,所以并不需要过多的重视,就算是东濊和三韩联合在一起,无非就是耗时长一点解决而已。”

    “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不过要说防备东濊么,这点请殿下放心。对于东濊的势力我是清楚的,东濊虽然人口是带方郡的数倍,但就像殿下说的,带方郡自保有余。”张统显示出非常大的自信,这个时候的他不愧是名将张辽之后。

    “这就好!本王要和军中将校商量一下对策,太守可以留下听听。”司马季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迈步进入中军大帐之中。

    汉四郡是汉朝管理朝鲜半岛设立的郡县,不过他们只存在了二十年,后来就被合并成了乐浪和玄菟郡、至于带方郡则是公孙氏设立的,到了晋代,没有汉四郡这么一说,加上带方郡只有晋三郡,司马季觉得占领三韩之地,可以名副其实一点,变成晋四郡。

    “东濊部落看来是很害怕我们,暂时不管他们,我们从带方郡出兵便直面马韩,马韩是三韩当中最为古老的族群,三韩和当初秦末迁徙过来的移民都有很大的联系,但是数百年已过,现在对我们而言都是外人,一旦开战切不可留手,本王在这点上并不担心女真重箭营,女真人是很实际的人,不会有这些繁文缛节,优柔寡断之举,反而是你们不要心存顾忌。”司马季打开了幽州采买部一个冬天在三韩绘制的地图,不过这幅图又经过他自己修改过,因为原来的地图明显不是朝鲜半岛的形状。

    “就算是有秦韩之称的辰韩,碰上了也万万不可留手。离开了大晋,就是敌人。”

    司马季对着地图道,“带方郡前面有两条水道,是一条大江的两条支流,本王称为南北汉江,从地形上来说,从西海岸线南下是最为合适的,不过要是这样的话,下游河流很宽,渡河时间过长,再者这么进军的话,只会打击到马韩,本王觉得从中央突破南北汉江,可以将三韩之间的联系切断,这样比较强大的马韩和辰韩之间将无法联系,而被包裹在中间的弁韩力量最弱。”

    “殿下的意思是直取弁韩,在此之前突破南北汉江,以南北汉江之间的土地作为进攻的基础,不过这样的话,我们处在两条大江之间,会不会被包围啊。”何龙看着司马季对着地图指点江山,神色有些担心的开口道。

    古之韩信背水列阵、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被传为佳话,可模仿韩信项羽的人没几个有好结果,大多数都变成了刀下亡魂。所以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法,听听就好,安全是模仿需谨慎。

    “不错,东夷校尉的担心言之有理,处在南北汉江之中,一旦战事不利,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司马季点头道,“不过也大可以放心,幽州船队虽不是水军,但也不是三韩可以用点手段就可以拦住的,只要粮草不是问题,我们不会成为长平之战的赵军。”

    “大将军请慎言!”见到大军统帅乱立flag,大帐之内的平州军将校赶紧纷纷开口劝阻,他们可不是燕王这么荤腥不忌的人,做不到这么豁达。

    “知道了,等待船队来了你们就知道了,也就是十天八天的事情。”见到这些愚蠢的古代人这么迷信,司马季也不好说什么,他本来把进攻日期定在六月二十二,就差来个行动代号巴巴罗萨,这样看来就算了吧。

    “本王预计,如果三韩拼死抵抗的话,十万大军肯定是能拉出来的。不过么,正常情况下应该和高句丽的兵力仿佛,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出现,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司马季不慌不忙的对着将校开口道。

    就算是算上女真重箭营,他这个镇东大将军手中的兵力也就两万人,再多也不行了,后勤支撑不住,司马季这还是第一次面临敌众我寡的局面,不过没关系,历史告诉他,越南朝鲜恶心中原王朝的能力是有的,他们也像是东北、蒙古方向的势力那样战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三韩的人口绝对不少,这不能以大晋的人口密度推算,因为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再者平州这块地方也不是中原人喜欢来的地方,除非中原出现战乱,不然没人愿意来,活不下去了迁徙,也不会往北迁徙。三韩反而就这么大的土地,所有人都挤在这里。

    幽州船队来的并不晚,事实上这还不是全部,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司马季已经给扶南女王柳叶写信,希望对方能够筹措一些粮草。海运是最为有效率的运输方式,陆地上人吃马嚼到了千里之外,粮食能够剩下多少谁都不知道。

    但是海运并非如此,一艘大船可以装载两



第二百四十二章 林中猎人
    “说实话,想要彻底杀的一个人不剩,这是做不到的。不过本王的最低底线,充其量能接受宁州五十八路夷帅的样子,类似三韩太强了,灭掉三韩之后,三韩旧地会设置郡县,改派官员治理,一切制度照搬中原。”司马季在大营当中在众将校的簇拥之下边走边说,距离很远的地方,众多士卒还在挖坑立柱,建造营盘。

    “打散三韩的组织,移民实边是皇后给本王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做到。几个零星的贵族只要不给我们找麻烦,可以留下,敢抵抗的,屠村灭寨。”司马季冷幽幽的道,“七天之内,我要南北汉江之间,变成一片焦土。”

    “大将军言出法随,末将领命!”一众将校心中一凛,迅速杀气冲天的保证道。

    “清缴村寨,稳固营盘,这一切之后,从中路突破南下,此大事可成。”司马季负手而立道,“截断马韩和辰韩之间的联系,先西后东,希望一切顺利吧。说不定人家已经知道我们来了,大船渡江动静太大,现在已经藏不住了。”

    司马季估计现在自己已经暴露了,都已经渡过汉江,如果对方还蒙在鼓里那就是蠢了,他从来不觉得中国周围有蠢货,只不过中原王朝处在先发优势当中。这种优势早晚会变成没有,不过么,现在先发优势还在,打的就是你们。

    屠村灭寨,这就是第一步要做的,为了一个稳固的阵地,司马季也不管人家是不是要投降,他给了南北汉江的部落选择权,你们可以跑到南汉江以南,到时候燕王有个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南下时候,没有被抄后路的风险,说不定会对当地识时务的部落怀柔以待,但现在不行,该杀就杀不用多想。

    南北汉江之中的部落,也因为司马季的想法倒了大霉,司马季派精骑四出,把南北汉江沿岸,南汉江北部直至北汉江地区,再仔仔细细地扫了一遍。

    在这个过程当中,张达李山带着女真重箭营作为最开始作战的部队,除了刚开始突袭之外,后来便开始遭到了零星的抵抗,就如同司马季所说的那样,渡江这么大的动静是绝对瞒不住的,已经有一些部落得到了消息,直到晋军这次来者不善。

    在有限的时间当中,有些临近的部落未尝没有组成联盟,结寨自保的想法,不过时间太短太仓促,各方部落有人想要坚决抵抗,自然也有人觉得可以相安无事,所谓的联合抵抗只存在一些小部落首领的脑海中,女真重箭营便已经杀上门去。

    面对经过一个冬天招募、组织的女真重箭营,小部落根本没有一丝获胜的可能。本身就生存条件堪忧的女真人,真的被组织起来知道纪律的重要性,就变得十分难以对付。

    整个战斗的进程,那些惊慌失措的三韩小部都没有组织起像样的阵型,很显然,这些小部落的战斗手法还处在一拥而上的模式当中,这也是魏晋时期,东夷校尉府一万多人,往往就能把当地势力揍的丢盔卸甲的原因。

    再者司马季一点决定拉拢,向来是一视同仁的,做炮灰也不能赶着人去死,该给的东西向来都不少,至少厮杀的武器都是晋军制式武器,他没空给女真人打造习惯使用的重武器,况且那玩意只是看着吓人。

    &n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韩应对
    现在司马季所在的地方,应该就是后世韩国最繁华的首尔周围,只不过这里的三韩部落,正在以每天一个的数量迅速减少,女真重箭营的清场效率极高。

    其实司马季可以这么说,他很喜欢这种朴实听话的队伍,只不过在汉唐之后,这种队伍往往都属于敌对方,北汉江江边,舢板搭建的梯子上,被俘获的男女在平州军士卒的监视之下缓缓上船,相信到了内地会买一个好价钱。

    燕王现在完全是破罐子破摔,反正内地胡人已经很多,再多一点也完全不是问题。大不了军镇起兵的时候都来个一勺烩。司马季说给一周的时间,那就是一周。张达李山带着女真人沿江清缴,从北到南把南北汉江弄成了一片无人区。

    这个时间当中,南汉江边上一阵鸡飞狗跳,数不清的部落遗民,或是形成队伍,或是三五个人,甚至有人只是孤身逃命,江边到处都是衣衫褴褛家破人亡的逃亡者。

    一江之隔就是安全的地方,但这也不是这么容易渡过的,身后的女真人越追越紧,重箭纷飞,从丛林当中杀出,犹如从地狱当中冲出来的死神,想要将这些逃出生天的难民赶尽杀绝,江边、水中、一具具尸体横在那里。

    已经胆寒的逃亡者在死亡的笼罩下,不少人直接跳入江中,而岸边的女真人仍然搭弓射箭,痛打落水狗,鲜血将江水染红,尸体在江水中起起伏伏。

    “大将军,这些女真人真是野蛮,不过确实速度很快,已经将这里的三韩部落灭掉,少数漏网之鱼已经逃命到了南边。”已经在高句丽战争当中封侯的刘毅,对这几天取得的进展大吃一惊。

    “野蛮么好像也不过如此,打仗不就是这样么仅仅几十年前,中原也不是也这样么,并非是本王喜欢用这些凶悍残忍的人。”手持兵书打发时间的司马季抬头,见怪不怪的看了刘毅一眼,他也没见到汉末时期的军阀手下留情啊,推卸责任道,“不用你们平州军亲自动手,好好待在一边看着就行,检查一下军械,说不定硬仗马上就来了。”

    “真打起来,你拦都拦不住,这次可不是围城战了,我们总兵力就两万人,到时候你们吗不拼命都不行。”司马季似笑非笑的道,“多注意一点,别时候本王之下全部埋骨他乡。”

    “大将军,平州军上下必当誓死效命。”刘毅赶紧气冲云霄的保证道。

    “嗯!到时候本王会亲自在战场上见到你们怎么誓死效命。”司马季又拿起来兵书含糊的点头道,这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样子,燕王还的继续装。

    军功制为何传不到后世王朝,有一点就是打内战的时候军功制激发出来的战斗力同样残忍,杀人的时候士卒是不会区分胡人汉人的,都是一个个脑袋,没有本质区别。再者和平时期剿匪,太容易出现杀良冒功的事情,所以后世王朝慢慢就演变成了当兵吃饷。

    兵患匪患总是被并列在一起,那不是没有道理的事情,晋朝的军制和秦汉类似,到时候军镇起兵,也别指望他们来爱民如子这套,匪即是兵,兵即是匪。燕王才不会装道德圣人。

    以惯用的手段,如疾风般把这里的扫了一遍,抢的这里的三韩部落叫苦连天。影响自然也马上扩散出去,现在晋军明显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

    而且占领了南北汉江之间的土地,两条江中间固然有些背水列阵的样子,但实际上是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就相当于有两个被绑住的俘虏,司马季手中现在有一根狼牙棒,不知道会选谁砸下去。

    这种态势其实平州军自己还没感受这么清晰,难受的是已经得知晋军大举南下的三韩部落,从南汉江逃出来的漏网之鱼,已经把当地的惨状详细的说明,一副声泪俱下的样子,真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三韩部落当中到了晋代,所谓的中原移民的影响早就已经没有,就像是司马季说的那样,当初迁徙到这里的移民,基本上都已经被同化了。现在的三韩部落当中,其实首领都是从本地的马韩部落当中出来,完全的本土势力。

    此次晋军来者不善,刚刚渡江就把当地的三韩部落血洗,一下子让所有部族首领都心惊肉跳,在死亡的威胁下,晋军还在巩固江北根据地的时候,众多三韩部落的首领开始相互联系商量对策,这可能是百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三韩部落

    首领都有参与,其中作为东道主的马韩,所属几十个部落的首领几乎全部出现,只有几个已经尸沉江中的首领,无法参加这次的商议。现在这些部族首领,最像搞明白的事情就是,晋军到底意图何为是过来彰显天威,还是过来消灭自己

    不过以汉江以北的几个部族命运来看,似乎和平时晋朝彰显天威完全不同。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这次如果应对不利,他们这些部族首领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列阵迎敌
    “夫君现在的处境,如果三韩击退了晋军的入侵,说不定就对夫君下手了。要知道多年以来夫君的部落越来越强大,其他部落心中忌惮,晋军若败,难免其他部落不会联手打压我们,可晋军此番来袭必是一场恶战。虽然平州大军人数不多,以三韩部落的联盟人多势众也不一定能赢,不如早做打算。”

    “进退两难啊,我们都不知道燕王到底是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责稽王叹了一口气,现在责稽王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和晋军联络调转枪口对付三韩,并非是一招好棋。反过来站在三韩这边对抗晋军,却胜利机会渺茫。

    好歹是一个王,责稽知道有舍有得的道理,凝重的开口道,“那就听夫人一次,大晋毕竟很远,三韩确实眼前的敌人,收拾掉这些敌人,不然睡都睡不着。”

    “至于联络晋军的事情要找一个可靠的人,妾身边还有几个从家带来的仆人,相信应该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宝菓见到责稽王已经做出了选择,点头道,“一旦夫君做内应,三韩部落更是没有一丝的希望,看在这点上燕王也不会对我们太过分的。”

    如果不是处在这个关键时间上,责稽王根本不会这么选择,百济到了他手中已经传了七代,在三韩当中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在经营个几十年未尝不能统领三韩。但一个势力在群体当中过强,就会引起其他势力的警惕。
1...5354555657...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