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整个燕王府,也只有颜严才能毫无顾忌的对着佃户读出来。换做是主簿冯吉、录事童江都会咧嘴这写的是什么东西司马季也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半文不白,所以才把颜严推出来。不然传出去士族一看燕王弄出来的文案就这个水平,会让人耻笑。
燕王是不可能出错的,那帮士族有才,写出来的东西老百姓能听懂么既然听不懂,那就证明自己没错,不过为了维护自己伟岸的形象,还是要把颜严推出来。
差不多同时,上谷郡、广宁郡、北平郡、征发的徭役也在集中,集中北平郡集中的徭役多达三千人,他们的工作则是在海岸,圈出来一块地,拦海整地修出来一座晒盐场。
这些佃户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晒盐场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过。不过面对大字不识一个的徭役就是
第四十章 林邑袭扰
人数过万遮天蔽日,这是说明人数到了一万往上,人的眼睛已经装不下了。如果这是一支军队,迎面的敌军根本看不出来自己将要面对多少敌人。
有句话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比较浅显的道理,就是战场上上万人一起行动带来的震撼,和战斗力倒是无关。
司马季制定了严格的工期,这个工期从工程量来说十分紧迫。而有明文规定不能鞭打徭役致死,这就很考验监工的能力。沿着三郡之地,一路上尘土遮天蔽日,上万徭役面朝黄土白朝天,挥汗如雨。
“所有人都听着,浅沟必须在一月之内完工,不然进入寒冬,受苦的也是你们。如果你们不介意跳入冰冷的水中继续工作,那我也不介意。”监工在河沟上来回叫喝,监督运河的进展,“还有从打牢里面放出来的犯人,要是做得好,刑期在这里一天算两天,如果做的不好,刑期维持原样,如何选择就看你们自己。”
远处司马季遥遥的看着这片工地,最后眼睛一眯道,“尘土是不是太大了,让人拿出一些布帛,挂在脸上遮住口鼻,就和王府当中的侍女一样,知道吧。”
就算是给征发的徭役都配上,一块口罩才多大,满打满算也用不了多少布料,使用这些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简直太便宜了。
“本王还是那个意思,尽量不要出现因为徭役的伤亡。这比开凿运河本身更加重要。”出来一趟的司马季静立原地半天忽然开口道,“开垦荒地绝对不能用填湖,拦河的方式进行,违反者徭役三年,水源没了,耕地再多也没用。”
“是!”一直跟着司马季鞍前马后的颜严点头,他早就习惯燕王殿下时不时出现的徭役点子,既然燕王说不能填湖拦河,那就是不能,没有为什么。
保护点自然环境吧,别的都好说,后世整个华北平原都快干了,每年多少河流被用干,整个数字根本无法统计,这都是人太多的锅。
“上马,去广平郡!”司马季手一扬下令出发,虽然和先王司马机一样天天在封国乱转,但两人完全不同,司马机走到哪就是人形自走炮开到哪,司马季是真的过来监督的,也就是封国不大他还转的开,要是在大上一些,他都跑不过来了。
开凿运河是什么地方他可是清楚得很,隋朝大运河修建期间,死在沟渠中的人数不胜数,在这种后果面前,谁都不能相信,到处跑辛苦就辛苦一点。
“下属已经备好了所有粮食,足够征发徭役所用。至于衣物工具,衣物各户都已经准备妥当,工具封国已经下发,燕王不用担心,绝无问题。”跟着司马季一边走,颜严一边开口禀告,就差拍胸脯发誓了。
“衣物、工具粮食有什么好担心的,该当心的是人。那些死物是不会自己对徭役怎么样的,欺压人的仍然是人。”司马季不屑一顾的道,“反正在今年所有工程都结束之前,各地打散原籍,重新编户齐民的事情也必须完事,明年还有明年的事情。”
是谁说就征一次徭役了开凿运河完事了,还可以修城墙、修完城墙还可以开山取矿。都完事了还可以挖副渠,只要有时间,工作还不是有的是,想要干完就没事了,不可能。
“广宁、上谷北部都有鲜卑村寨,往那边去看看。”想一出是一出的司马季又临时改变了路线,决定去北面看看
第四十一章 朝堂争论
夜晚,司马季的一行队伍回到逐鹿县城,在白天的时间当中,司马季带着上百护卫走访了三间村寨,其中两胡一汉,看看最基层现在的人口分布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然燕王殿下没有忘记怀柔爱民那一套,嘴上什么都是大晋的子民不要多礼,实际上跪拜一片的百姓,司马季还是心中暗爽的,临走之前还不忘记赏赐个仨瓜俩枣,对他而言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对这些村寨的百姓来讲,足够一段时间的用度。
不过什么胡汉一体这种话他没有说,大晋内有胡人么他这个燕王怎么不知道。
劳累了一天的司马季,端着一碗面条狼吞虎咽,这马骑的到是非常促进消化。上百人都在逐鹿县城的酒肆、驿站歇息,幸亏他当初在封国开的酒肆全部都靠着驿站,否则根本装不下这么多人。
“出来才想起来,用点木料打一套桌椅板凳还有床!以后酒肆开到哪,就给我配到哪!”司马季有段时间没席地而卧了,现在骤然不睡床,一时之间都有点不习惯。
骑着马颠簸了一天,临睡觉还得先适应,这让司马季一下开始冒邪火,只能让颜严陪着自己聊聊天,等到困意上来了在睡。这可苦了记事大人,燕王一身臭毛病可他没有啊,只能强打着精神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
“都是那些鲜卑村寨,让殿下不辞劳苦,殿下千金之体,本身就不应该和那些不识王化的乡民一般见识!”颜严说话咬牙切齿,如果不是燕王非要去一趟鲜卑村寨,现在也不会来到逐鹿县休息,自然也不会睡不着,然后拉着困成狗的自己聊天。
很完美的逻辑链,简直无懈可击。司马季想了一下意味深长的对颜严道,“碰见没文化的胡人就知足吧,大字不识一个不是很好么,本王到时候自然会教,人家也愿意学。这已经是老天对我大晋不薄了,怕就怕本身有文化,对方还自我感觉良好,不跟你学的人。”
“殿下说的是,不过真有能和我们相提并论的国家”颜严这点上还不如司马季,司马季好歹还去过一趟洛阳,颜严唯一一次出幽州还是告诉司马季奔丧。对他而言,世界就是大晋的,加上一些不开化的胡人。
“有啊,听说西域以西,有个国家名为波斯很强大。”如果没记错,波斯应该马上就要进入黄金之世,应该算是这个年代的第一强国,司马季倦意上涌道,“这边没什么好看的了,明天开始转道向东,去海边看看。”
司马季完全是有感而发,他真觉得老天对中国不薄,中国文化距离文化集中区其实是很远的,不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
要是中国本土在西亚某个地方,那简直不能想象,此时西亚周围就有婆罗门的南亚、袄教的西亚、基督教的罗马、北方的游牧,文明起源地有两河流域、希腊城邦、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而且这些文明还都在对方的军事打击范围之内。
如果开局在西亚某个地方,想要发展自己的文明,必须在漫长的数千年农业社会一次不输,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以伊朗为例,只要输一次就是整个社会都被敌人改造。
此时复兴婆罗门向印度教转化的笈多王朝,是印度本土最后一个王朝。从这个王朝之后,一直到印度独立,印
第四十二章 五千藩军
燕王府内,刚刚出巡把封国巡视一圈的司马季,正在和幽州刺史许猛推杯换盏。搭建的平台上,一群女子正在偏偏起舞。太平盛世、靡靡之音,差不多也就是说现在这样。
“刺史来到幽州,已经接近半年。幽州的地处边陲,条件困苦,刺史辛苦了。”司马季也学会了那套词,张嘴就是地处边陲,苦寒之地。
不过这不耽误他对许猛进行腐蚀拉拢,放下酒盏司马季注意力转向另外一个中年武官身上,此人正是燕国的中尉,名为杨乾,出身于弘农杨氏。是现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杨俊派来的,不过司马季侧面了解过,不算是什么嫡系弟子。
司马季从来没兴趣了解这些士族内部是怎么分的,但能看出来杨乾并不是非常受重视的族中弟子。燕国一直没有建立藩军,这个中尉一直就是一个摆设。杨乾这个三军中尉当的也是有名无实,要不是这次出巡偶然想起来要建立藩军,这位三军中尉都快被遗忘了。
羊这个东西,一只是牵,两只也是放,不管杨乾是弘农杨氏的什么人,受重视还是不受重视,司马季都不在乎,确实该到了建立藩军的时候了。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司马季酝酿了一下道,“本王这次出巡,去了很多很多郡县,封国百姓的生活么,确实有些堪忧,不少百姓一年到头只有一件换洗的衣服,真是令人于心不忍。”
说着,燕王殿下还掉了两滴鳄鱼的眼泪,哽咽道,“本王实在是于心不忍……”
这可能是少年心性,许猛暗讨自己可能是老了,对这种景象都已经习惯了,出言道,“殿下不必自责,观之封国百姓总能吃上饱饭,有遮体之衣,这就是太平景象。”
这点司马季倒是不想犟嘴,能吃能睡,没有兵灾,这就是太平盛世。农业时代的太平盛世就是这个标准,千万别想太多,不然会失望的。
“本王在洛阳不知轻重,冲撞了少傅,后来去道歉,才深深被其学识折服。拜其为师,现今回到封国必然要做出一番成绩,重现典籍当中的景象。然而封国的情况却是如此最近几天本王苦思冥想,呃儿!”好巧不巧打了一个饱嗝,司马季继续道,“茶饭不思,终于想出来了解决的办法。”
“不知道殿下想出了什么办法”许猛忍住笑,面皮一抽一抽的。就算是司马季说的是真的,可这个饱嗝配上茶饭不思,把什么情怀都给毁了。身为刺史他还要必须忍住,才能对得起一方镇守的涵养。
好似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司马季看向中尉杨乾道,“中尉大人,本王决定建立藩军,将封国未成年的男子招入藩军当中,年龄当然是越小越好,七八岁的最佳,如果不足,可以把范围扩大一点到十岁,这样就相当于封国养活这批孩子,帮助百姓减轻了负担,等到这批孩子四五年后可以干活养家,本王在招收下一批孩子,你认为可行么”
“殿下,这实在是……”许猛沉吟片刻就想要开口,司马季这种想法太过于异想天开。
“可行,怎么不可行呢!殿下此举一则爱民、二则……二则博取美名,何乐而不为呢。”没等许猛把话说完,杨乾立刻抢白表示赞成,也不管什么大人不大人,幽州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称呼。
杨乾好不容易抓住一个机会,实在不愿意放过,燕国就这么二百多护卫守护王府,他这个过来总领三军的中尉,手下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
第四十三章 南征
司马季大小一个藩王,时间不长就知道洛阳发生了什么事,相信许猛那天离开估计就是因为是否南征,林邑国这不就是和交州南方的婆罗门小国么
后世整个东南亚,除了越南和新加坡之外,全部都在印度文化的影响下,这点倒不是印度人自吹,印度文化确实远比中国文化被接受的大。虽然东南亚人和印度人的长相相差甚远。
其实可以从一个小习惯上看出来这点,被中国影响的国家全都用筷子,而被印度影响的国家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全部都用手抓饭。除了越南和新加坡之外,所有东南亚国家全部都用手抓饭。
“真闹不懂这些传教的,怎么跑这么远”司马季咬着嘴唇,不过他也知道世界范围之内,宗教才是主流,类似中国的国家反而是少数。
任何宗教在中国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它们在和朝廷抢夺人口的控制权,这是任何朝廷都不能容忍的,中国皇帝不太愿意和别人分享这项权利,朝廷也不愿意。
不过不信教的能不能战胜宗教分子,能!因为信教的人口虽然多,但信的不是一个教派。每一个教派的信徒和无神论总人数相比,就已经变成少数了。
司马季双目一目一行,快速扫过上面的信息,刚刚接到消息他是很惊讶这一点的,类似这种边境袭扰,其实是不足以令朝廷决议大动兵戈,汉武帝那种皇帝,汉朝也就这么一个。
要么历史上没有林邑国过境劫掠这回事,要么就是这件事没引起晋朝大动干戈,而是当做没发生过,这是绝大部分此类事件的处理方法。边境死几个人就派大军讨伐,任何朝代都是少数情况,全国人口几千万,在朝廷眼中千把人和死几只蚂蚁差不多。
司马季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快就把蝴蝶效应扩散这么远,所以应该是后者,林邑国确实劫掠过,只是这次晋朝和历史上的选择不一样,选择南征。
不知不觉看到最后,一行字映入眼帘,“以卫将军杨珧为征南大将军,都督交州、广州诸军事,征集荆、扬、交、广四州兵马,南下征讨之。”
“杨珧”司马季眼睛一眯,他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了。南征是要把杨珧调出洛阳,如果他没有猜错,这应该是贾南风在皇帝身边吹的风。
驱虎吞狼!东汉时期窦宪触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其实就是避祸,最终大破北匈奴,然并卵,窦宪最后还是被逼自杀。
要是这真是贾南风的注意,这次也算是下本的了,征南大将军,这种名号的将军上一个是比较著名的是曹仁,都督两州军事,晋朝总共才十九个州,更不要在四州征兵,这个权柄在一般官员看来,确实是不小了。
以洛阳到交州南部的距离,如果发起南征,一年之内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这还是建立在战胜的情况下。如果战败呢,能影响胜负的因素太多,如果这么好赢,问题哪会留到今天,上次汉军也不会因为南征而哗变了。
杨珧接受了任命离开洛阳,至少有一年的空窗期,这段时间什么情况都可能会发生。
“张达,跟我去刺史府。”司马季起身,不管杨珧因为什么被调出洛阳,南征是大事。司马季一定要找刺史许猛了解一下。
按照渊源来说,林邑国也是叛汉自立的乱臣贼子,首领没准还是汉人。可这又怎么样,既然割据就是外国人,乱臣贼子就该斩尽杀绝。
第四十四章 笼络
“区区竖子之言,二弟不必如此郑重,司马青玄居于北疆,要说对鲜卑、高句丽有些了解,那还说的过去,交州之言不可信。”太尉府内,杨骏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吐沫星子横飞。
拿着信件的杨珧微微皱眉,就好像有一堆苍蝇绕着自己的脑袋飞舞,有这么一个人在,明显打断了自己的思路,很是疲惫的道,“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武帝为了灭吴,前后准备长达十几年,终于一战功成,大哥未免有些过于乐观。”
“象林之所以裂土为王,确实是因为中间这座名为横山的山脉,使得交通不便,当地的气候也确实让当年的汉军畏惧,进而哗变不愿远征。此次南下,这些困难都落在我们身上。”杨珧不慌不忙的对着杨骏道,“燕王建议,此次征兵范围包括、扬、荆、广、交等地的山越,在广州打造战船,一旦战船打造完成,水陆并进,直取横山,进而灭掉林邑。”
“二弟,你真的相信这个黄口竖子”杨骏略微有些尴尬,总是被弟弟打脸这谁受得了
而且杨骏和杨珧的性格相反,如何对待朝臣,如何对待贾后上从来没意见一致过。
“二弟,你这个征南大将军可是为兄争取过来的,都督两州兵马、征调四州、为征南大将军,如若一战功成,我杨氏的地位会越加稳固。你可不要辜负了为兄的期望啊。”杨骏提点着杨珧,一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样子。
这幅样子让杨珧心中郁结之气更加升腾,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道,“我走之后,希望大哥尊重宗室,敬重皇后,对朝臣以礼相待。不要像是现在这样,我就不担心了。三弟性格直接,你切不可疏远了他。”
司马季远在幽州,当然不知道这次南征成行的真正原因。原来是杨骏主动提出让杨珧出征,其实本来是想要杨济去的。因为三兄弟当中,杨济本身就以武艺出色声名远播,要不是杨济身兼太子太傅,杨骏本来想要让杨济去的。
杨珧、杨济虽然都对杨骏现在这副做派不满,但杨珧好歹还将就一下方式方法,杨济说话就很直接了,杨骏现在对杨济也颇为冷淡,杨济最近也没来过太尉府。
而这正是杨珧担心的地方,离开太尉府之后,杨珧就转道去了杨济的府邸,“我离开洛阳之后,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大哥心在太过于跋扈,稍有不慎可能让我杨氏遭到灭顶之灾,多年以来,已经有不少臣僚说过这种话,尤其司马氏诸王各个兵权在手,一定要慎之再慎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