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早在司马炎活着的时候,右军督赵休亦上书说:“王莽五兄弟都为公,后来兄弟取代了刘姓。现在杨氏三公,都在高位,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朝廷变故,臣私下里为陛下担忧。“由此杨珧更加恐惧,固求退位。
“二哥你放心,我一定内护太子、太后、外劝大哥。”杨济郑重的答应道。
杨珧微微摇头无奈道,“主要是太子和太后,咱们这个大哥,眼睛一直在看着天上,地上有没有东西会不会扳倒自己,他已经看不到了。”
“这”杨济莫名的看着杨珧,不知道自己这位二哥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洛阳多留点心!”最后杨珧还是只能留下这句话。
&
第四十五章 棉花
尤其他还站在海边,司马季本人倒还没什么不适,站在他旁边的杨乾就有些受不了了。畏畏缩缩随着海风摇摆,牙齿打架的开口道,“殿下似乎不惧严寒。”
“还可以,徐徐海风和陆上不同。”司马季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这才哪到哪,他前世可是住在中国最北方的省份,高句丽人在他眼中都是南方人。
这气温司马季不知道准确的数值,反正不算太冷就是了,晚上结冰白天融化,在冷能冷到哪去
知道杨氏好日子不多,司马季对杨乾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同情,这几天走到哪里都带着他。不得不说士族确实比一般人见识超凡。
上山带着、看运河带着、到海边带着,同时还不忘记给杨乾画饼,日后燕国藩军都交给你云云,如果杨乾日后不被贾后株连的话。
不过杨乾说的天气,司马季倒是想起来,幽州的天气确实不太稳定。这不应该,在他后世的印象当中,北京周围应该算是气候很稳定的,除了有点雾霾之外。
杨乾再三暗示应该回去了,司马季根本不为所动,看看晒盐场的进度。杨乾无奈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殿下,杨乾有话想说。”
在司马季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后,杨乾道,“不知道这个盐场是否能按照殿下的设想产盐,但有一点,我大晋盐铁专营,殿下大张旗鼓的建设盐场,恐怕”
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司马季之心路人皆知,盐代表着财富,司马季这等于立了一个靶子让别人打,杨乾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一下。宗室藩王就已经够引人注意了,一旦插手朝廷的专营项目,前汉吴王刘濞的例子可不远。
“真要是成功了,洛阳来人上交就是了。”司马季满不在乎的道,“毕竟是造福百姓的事情,朝廷做也是一样的。等到有了稳定的产量,就让刺史告知朝廷。”
“殿下高风亮节!”杨乾憋了半天,只能说出来这句话。
司马季扫了对方一眼,憋得难受吧我为什么要担心朝廷拿走又能怎么样能把盐场搬走么既然搬不走,还不是要让封国的百姓来干活
既能让幽州富裕一些,有能提高就业率。就算是最差的结果,洛阳觉得不能好处有让燕国拿走,迁徙过来一批人干活,司马季仍然是赚的,从知道日南郡都有一万六千户之后,燕王殿下就已经疯了,做梦都在抢人。
等到在北平郡找到铁矿也是如此,有种就把唐山铁矿搬走,搬不走他这个燕王还是最大的受益者。
杨乾充其量能想到一些钱,司马季想到的更多,而且不好意思的是,晋朝时期钱没什么价值,在三国混战当中,各地军阀造了很多劣质钱,导致现在百姓对铜钱没什么感情。比较喜欢以物易物,按照历史,这种情况还要持续个三百年。
而中国又是一个比较缺铜的国家,所以在货币这上面其实很复杂,司马季短时间内也没什么好办法。
终于在杨乾身体热量急速流失完毕之前,司马季也感到一点寒意,完成了这次盐场之旅,其实司马季倒是有办法让杨乾暖和一点,不过一看到对方头顶的发髻就算了,狗皮帽子不太合适对方的发型。
杨乾说幽州天气异常司马季也没往心里去,这么大的国家,不是这里水灾就是那里旱灾、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这本身就是正常的,这是中国,不是马耳他。他知道晋朝的气候处在历史上一个不稳定时期,可这又怎么样,王朝灭亡怪天气,这特么不是很无耻么
第四十六章 燕王相马
按耐住心中的起伏,司马季做出一幅波澜不惊的样子,就算棉花十分重要,他现在也要做出不重要的样子,不然这就可能造成接下来的交易当中,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
接过来这包棉花种子,春天来了他就会命令佃户试种。保持希望同时不太抱有多大希望,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年代的棉花,不一定就是他认识的棉花。
因为这就如同自然演化一样,泰迪和藏獒都是狗,可它们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狗。而萝卜的祖先阿富汗萝卜,实际上长得一点不像是萝卜,用来吃的根茎长得和野山参差不多大。这就是司马季总觉得人参驯化到最后,最后结果就和萝卜差不多的原因。
以晋朝所处的年代,司马季明白无法绕过南亚地区,因为后世很多的作物,本身就是南亚地区的人首先开始种植,然后才传播四方。
棉花只不过其中一个例子而已,类似的例子还多得很。至于印度这个地方在世界史当中的位置,一直是和中国齐名的。
任何国人对祖先的赞美文章,把国人和中国的词汇一换,换成印度人赞美印度都成立,经常上外网的网民,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一点,尤其是两国网民在撕逼的时候,那口气简直是一模一样。
在提拉伽离开洛阳往返丝绸之路的时候,同样离开洛阳的司马季让王府护卫捎话,表示燕王希望品尝到异国风味的美食,暗示提拉伽多从吃得上想想办法。
一般人也就认为燕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实际上这就是让提拉伽将中亚、西亚、南亚已经很普遍的作物,想办法弄到晋朝来。
现在看来提拉伽记住了这件事,而且比起运送别的货物,将本地已经很普遍的食物原料、种子,作为货物运过来风险很低。乐观的提拉伽甚至认为这是燕王在第一次的买卖当中,打着照顾自己主意,看看他这个胡商到底有多大本事。
和金银器具相比,运送一些食物种子确实不值一提,一般人都会这么想。但司马季明白,就是这些食物种子,带来的作用远远比什么丝绸、金银都要大。这才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作用,他能改变整个中华文明的饮食。
仅仅是一个棉花,司马季就可以断定自己赚了,更不要提可能还有意外收获。
果然,司马季不置可否的样子,让提拉伽觉得必须要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因为这次他已经压上了所有家产,不在司马季这里得到本身想要的东西,他都无法在回到贵霜帝国一次。
“殿下,在回到我的国家以后,我寻找到了一批国内如何种植的书籍!”提拉伽心一横把自己这次归来的全部家底往外掏,“里面详细的记录了一些作物的种植方法,当然还有不少作物的种子,以及上百批骏马、还有买来的女人、骏马和女人虽然还在洛阳,但马上可以送来,我本人则携带着种子和书籍先来到幽州。”
司马季豁然站起来,提建国同志!不对,提拉伽,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携带了帮助中国完成农业作物多样化的书籍,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是**精神。
当然从另外一个视角,司马季此时也可以说无耻雇佣间谍,偷窃南亚鲜血智慧的结晶,把自己的农业建立在南亚人摸索的基础上,这要是美国人知道了,肯定指责自己盗窃知识产权,说不定还会引起贸易战。
有一点司马季可以断定
第四十七章 剿匪
司马季断定,没有自己这个燕王来接盘,估计丝绸之路上的白骨就有提拉伽一个。
然而,他还是没有能得到琉璃工匠,只是又得到了一些异族女人,现在粗略一算,燕王府的女眷人数稳稳破千,再来几年时间,就可以跟洛阳皇宫比一比了。
提拉伽买的这批女人,司马季打眼一看,有点中东人的长相。不过语言不通他也问不出来到底这些女人原来住在哪,还是要日后详加审问才行。五官都很端正,其实审美观这个东西虽然有细微差异,但大方面是相同的,美就是美。
“殿下,听闻这批女人能歌善舞,略加调教绝对让殿下开心。”提拉伽凑前一步,猥琐的笑容活脱脱一个吃着人血馒头的老鸨。
“然而还是没有琉璃工匠,不过本王还是可以等等你,不过希望你不要别人抢了先。”司马季俯视着提拉伽,明白无误的告诉对方,帮自己办事的可不止一个胡商,你只是其中的一个。
提拉伽赶忙保证自己对钱是燕王殿下绝无二心,一定加紧办妥这件事。同时邀功不会在有比自己更急尽心尽力的胡商,这批异域美女就是自己忠心的表现,“提拉伽保证,这些都是少女,燕王殿下试一试便知。”
一声不轻不重的轻哼提拉伽没听到,司马季神户的几个侍女此时充满了怨念。恨不得掐死这个胡商,“行了,你记得我的吩咐就好。”司马季懒洋洋的开口道,“你应该当心的是你的同行不要抢先得手,而不是担心别的。”
“春耕之后,就该嫁出去点人了。”司马季不知道第几次这么想着,浪费资源。春耕之后试种棉花、洋葱和茄子。这只是一个开始,事实上除了有数几种粮食作物之外,剩下的所有瓜果蔬菜、粮食到种的原产地都在欧亚大陆。
美洲的高产粮食固然也重要,但却被夸大了很多。这还是自然演化的问题,就像是司马季知道现在的胡萝卜根茎小的和野山参一样,早期的西瓜外皮厚的出奇,外表也和冬瓜差不多,抛开就是放大的石榴。至于玉米的祖先,结出来的粒十根手指都能数完。
人们一般认为的高产作物,那都是二十一世纪被科技干预出来的东西,不代表他们原来也有这种产量,所以燕王不惦记在美洲的漏网之鱼。
棉花还要用上两三年看看产量,如果达标就可以制作冬衣,这也就表明棉花在晋朝的环境中站稳了脚跟,这样以后冬天老百姓可以好过许多。
总能什么都奔着羊毛使劲,后世的澳大利亚还没现在的晋朝人口多呢,没有可比性。
“好,博物志我改完的部分,等待印刷完毕就可以做教材。铁矿还是不能急,跑不了。大牢已经完工,运河也快了。开荒盖房也基本完事。”司马季这么略微一回想,好像继任燕王的第一年,他好像也做成了不少事。
赶时髦的说一句,可以形容为,封国在巨大的劳动热情之下,提前实现了五年计划。
“巧惜姐,你看殿下怎么总是盯着那个东西出神”不远处小青拉了拉巧惜的衣角,神秘兮兮的道。
两个侍女的视角下,燕王司马季正蹲在一批汗血宝马的背后愣愣出神,不过这匹马是公的,胯下雄壮之物前后摇摆,仿佛在讥笑愚蠢的人类。
 
第四十八章 毫无英雄气概
“对了,换给那个胡商的东西,还没有计算好么”剿匪的事情短时间急不来,司马季又问起这次的交易,也算是没事给自己找事干。
“还在计算,相信不长时间就能把账本拿过来了。”两个侍女跟在燕王身后亦步亦趋道,“这次交易的物品数量很大,账房也要一点时间。”
“不对!是我的疏忽。”司马季猛然停下,没头没尾的道,“找几个工匠过来,现在就要!”
“是!”巧惜也不问为什么,马上微微一欠身就离去。
这确实是司马季疏忽了,这种涉及大量计算的事情发生,他应该想起来如何解决的。不过宜早不宜晚,现在想起来还不算晚。
这么一想就是满满的既视感,还在洛阳的时候司马季在接触胡商的时候,就觉得好像少了一点什么,今天又碰到类似的事情才想起来,少的就是算盘。
“先让工匠等着,谁也不要进来打扰我。”司马季对着几个侍女吩咐道,“再拿几只鹅毛过来!”
司马季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一个学期的珠算课。当时还经常出现新闻,哪国的一个神童,通过人脑击败最新型的计算机什么的。
任意一个工具出现肯定有一定的背景,算盘出现在北宋年间,也可以小小的证明宋朝商贸上确实发达,拿着直尺量角器的司马季,首先闭目片刻进行回忆。然后开始画起来,算珠上二下五,十排算珠应该是完全够用了。
这并不复杂,画好之后司马季就对着纸上的算盘十指大动,他并不是精神病复发,而是在回想一些基本的使用办法,毕竟算盘已经很长时间没人用了,心中发狠道,“这都忘了,当初不是白挨老师的揍了么!”
半个时辰之后,司马季拿着九九口诀和进位口诀,一个算盘草图从房间里面出来,就看到门口等着已经腿发酸的工匠,没多废话直接把草图递过去,“照着给我打一批出来,打好之后直接送到颜严那里,分发给所有王府下的产业。”
巧惜拿着另一个口诀表,看了又看虽然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但能感觉出来很厉害。
“殿下这个工具,似乎可以提高算数速度。”巧惜只是凭着感觉赞叹着,“很多商贩都会因为殿下的工具感谢你的。”
“我有很多东西教不了!还是要靠别人去补充。”司马季楞了一下才一语双关道,“有机会还是要多学习才行,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把这些口诀也印刷出来,以后有用。”
数学!这真是一个大问题,这可不是几个口诀就能解决的东西。光靠几个口诀就指望数学进步,那是不可能的。自吹自己古代数学强大的国家,莫过于发明0的三哥。
可众多文明当中,数学体系当中都偏重于算数。包括、西亚、南亚、东亚的国家概莫能外,众多文明当中都是算数体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要说提及到涉及到几何的记载,不敢全是空白,但所占据的比例极少也是真的。
不能说众多文明都走了偏路,考虑到时代那时候的人,一般都会选择重算数。
拿勾股定理来说,远在公元前约三千年的古巴比伦人就知道和应用勾股定理,他们还推算许多勾股数组。公
第四十九章 都是为他们好
“燕王令,贼寇负隅顽抗,一旦破寨,男女老幼一律屠尽,山下有家属者,全家连坐卖给胡人为奴!”李山扯着嗓子对着山寨大喊,“如何选择,尔等时间不多。”
我特么的!山寨当中的山贼简直日了狗,大晋王朝的官军,不说是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吧,可你也不能张嘴就要屠寨,什么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家连坐,简直比山贼还要残忍。
五千晋军如同一睹巨石压在所有人的心头,可以说晋军一个冲锋就可能攻破这个山寨,可就是这种局面,晋军还在威胁他们,简直岂有此理。
因为李山的这些话,整个山寨人心惶惶,又不是所有人手上都有血案。因为一部分人他们所有人都要被屠灭,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冤。
不少人都是有家人的,要是因为反抗变得全家连坐,这也太冤了。
“放心,官军是不会这么做的!”山贼头也发觉了不少山贼的异动,赶紧开口安抚人心。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安抚人心,山贼头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然而……
此时站在最前方的晋军散开让不一条路,一批弓箭手从后方出来,搭弓引而不发,另外一些士兵正在箭头上点火,显然放火烧山绝对不是开玩笑。如果放火烧山不是开玩笑,那么全寨屠尽、家属连坐呢
“咱们跟他们……”知道事情紧急,山贼头也不想坐以待毙,抽刀就要拼命。可是话没说完,身边的一个山贼直接手起刀落,让占山为王的山贼头在世界上消失。
“我们投降!”提着山贼头脑袋的大汉对着山寨外的晋军大喊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