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妾不知道高兴不高兴。”杨馨骤然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知道要做出什么反应。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夫君似乎并不高兴。
“离开蓟城之前,有人向我禀报杨珧似乎去了长安,是不是去秦王那里了都颐养天年好几年,贾氏刚被铲除,就出来了真是一天都没有耽误。”司马季一边说一边摇头,牵着杨馨一双素手入府,“最近府中可有什么事情。”
“哈莫尼生了一个女儿,夫君要不要去看看她,她是扶南人,多年以来也算是很辛苦。”杨馨一副差点忘了的表情,想要让司马季去看望一下前扶南王妃。
“府中添丁是好事,想一想,本王也确实应该努努力,让燕王一脉香火兴旺了。带路!”司马季一愣有感而发,乱世么,有越多的子女,才能保证自己的血脉有足够大的几率延续下去,这种想法并不可耻,事实而已。
这个民族能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后世都能在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还真就靠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八个字,古代面对胡人,胡人能赢一时,但汉人还是能迟早翻盘。后世的中国如果只是一个人口一亿、面积百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累死它也无法追赶美国。
有些东西先天条件不一样,那就是不一样,斯大林不是说过英法这种国家么,一个三颗核弹、一个五颗核弹能解决的国家,还想和苏联谈什么大国地位,快点去歇歇吧。
因为刚出生,司马季也没打扰小女儿太长时间,展现一下父爱也就让女儿休息,孩
第三百八十五章 抢夺人才
“回蓟城!告诉河间王,季感谢这段时间的盛情款待。”司马季披上长袍慢吞吞的让人去司马颙告知,自己要离开邺城了。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是给泰山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小羊。
之所以回到蓟城,而不是去洛阳,或者去泰山,也是经过一定程度上的考虑。司马伦这么快季自封相国,效仿董卓、曹操、司马懿。连司马季都觉得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不可能其他藩王就没有疑虑。
这一次灭掉贾氏,从洛阳来使的口中,司马季知道了和历史其实并不完全一样。历史上铲除贾氏非常顺利,兵不血刃就把贾南风一党全部收拾,可这一次明显就血腥得多。只是城门成功封锁,没有让贾氏一党联络上城外的禁军而已,最终没有变成最坏的结果,双方大军对垒。
没把洛阳杀了个血流成河是不幸中的万幸,可由此产生的问题却更大了。那就是这次的政变可以说京师的诸王全部出了力,对于一些禁军将校倒是好打发,封侯赏赐也就是了,杨骏做过、司马亮做过,现在司马伦可以照葫芦画瓢。
对于出镇的宗室藩王打发起来也不难,谁让他们出镇在外,没在这次匡扶社稷上帮上忙呢,没出力自然就理亏。想来下旨安抚,在给与一定的便利,出镇的藩王也不会在说什么。
问题就在于京师的宗室诸王身上,历史上没经过什么战斗,蛋糕还比较好划分,但最终还是内讧起来,司马伦先杀了淮南王司马允,后把齐王司马冏踢出洛阳,后来就是人们印象当中的八王之乱了。
这一次每个王府都出兵喋血街头,参与的藩王多了,分蛋糕的人就会更多。蛋糕就这么大,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满,洛阳的矛盾可能激化的更早。
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变数,那就是距离洛阳不远的秦王司马柬。如果说贾后还只是专权,司马伦直接自封相国,根本是有要篡位的苗头。
司马柬之所以镇守长安,就是因为武帝害怕天下不稳,才让几个能力不错的儿子出镇,楚王镇守荆襄、淮南王镇守寿春,秦王镇守关中坐镇长安。
现在楚王死了,淮南王在洛阳,还剩下坐镇长安的司马柬,如果司马伦篡位,司马季绝对不相信司马柬还会无动于衷,会有无数的人劝说司马柬清君侧。
事实上到了现在,司马季看到的局势和脑海中的脉络,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在回忆历史判断各位主角的反应,做出推断已经越来越不准了。
但有一点还是能看出来的,那就是洛阳的矛盾肯定会更早激化,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允许他到处浪,必须赶快回大本营做好准备。
没准没几天洛阳的宗室就会打起来,司马季登船顺着运河一路北上,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蓟城才是正确选项。现在的洛阳还和他无关,可有关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现在,宗室已经为杨氏报仇了,贾氏一党被全部扫灭,连带着几十家要么被诛三族,要么被满门抄斩,连内宦的家族都没有放过。”刚刚进入燕王府,见到杨馨貌似很乖巧的出来迎接,司马季就直接说出贾氏被灭族的消息,然后好奇的反问道,“你高兴么”
“妾不知道高兴不高兴。”杨馨骤然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知道要做出什么反应。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夫君似乎并不高兴。
“离开蓟城之前,有人向我禀报杨珧似乎去了长安,是不是去秦王那里了都颐养天年好几年,贾氏刚被铲除,就出来了真是一天都没有耽误。”司马季一边说一边摇头,牵着杨馨一双素手入府,“最近府中可有什么事情。”
“哈莫尼生了一个女儿,夫君要不要去看看她,她是扶南人,多年以来也算是很辛苦。”杨馨一副差点忘了的表情,想要让司马季去看望一下前扶南王妃。
“府中添丁是好事,想一想,本王也确实应该努努力,让燕王一脉香火兴旺了。带路!”司马季一愣有感而发,乱世么,有越多的子女,才能保证自己的血脉有足够大的几率延续下去,这种想法并不可耻,事实而已。
这个民族能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后世都能在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还真就靠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八个字,古代面对胡人,胡人能赢一时,但汉人还是能迟早翻
盘。后世的中国如果只是一个人口一亿、面积百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累死它也无法追赶美国。
有些东西先天条件不一样,那就是不一样,斯大林不是说过英法这种国家么,一个三颗核弹、一个五颗核弹能解决的国家,还想和苏联谈什么大国地位,快点去歇歇吧。
因为刚出生,司马季也没打扰小女儿太长时间,展现一下父爱也就让女儿休息,孩
第三百八十六章 赵王喜上眉俏
司马伦现在掌朝,但面对的问题和贾南风别无二致,这不会因为司马伦也是宗室就能解决,天下十之七八的军队还在其他宗室的掌控当中,这个环境没有改变。司马伦想要依靠掌控的洛阳禁军做点什么,也仍然什么都做不成。
这个相国,同样需要出镇的宗室将领承认,不然他这个相国就是有名无实,坐不稳这个位置,他这个燕王虽然不是管辖重要的军镇,可只要表明这个态度,就足够让司马伦感到欣慰,说不定还能弥合两人之间不太和睦的关系。
司马伦既然已经掌权,司马季当然不愿意和对方正面冲突,这个原因主要还是司马伦目前什么都没做,只是在专权的范畴当中。中枢的权威仍在,一个出镇的藩王和中央对抗十分愚蠢,能够暂时保持和睦最好。
就算是有军镇对洛阳不满,司马季觉得,在司马伦对皇帝没做什么之前,还是没有任何一个军镇有这个胆量对抗洛阳的,皇帝就在洛阳,这个劣势太大了。
“希望你早点作死,早点把事情都解决了。”司马季倒不是盼着天下大乱,天下大乱肯定是百姓流离失所,兵匪一家祸乱百姓,什么罪恶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这不是人能控制的,历次王朝末年的大乱,人口减半都只是一个及格线。
可事情早晚要来,一味地推迟还不如早点到来,至少不用在天天琢磨洛阳的局势,“我现在应该好好和四部鲜卑谈谈了,不能让背后捅刀子的事情出现在我身上。”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司马季都不需要从第二帝国第三帝国身上吸取教训,光从崇祯皇帝身上看教训就足够大,只是他现在比崇祯处在优势的地方,就是至少他已经某种程度上控制了东北。不过这还不够,鲜卑四部不是和自己一条心,心里还总是没底。
“对了,马上招收燕山第三期的童子军,二期学员立刻毕业,充斥到封国的军队当中。”司马季一拍大腿,怎么才想到这件事正常的毕业轮换不能停止,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能多出来一批,就多出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臣下立刻通知记事!”梁成还在门外等候,闻言立刻出王府寻找颜严办理此事。
刚回到蓟城几天的司马季很忙,但是没有忙正事,而是和此时天下所有的封疆大吏一样,进行官场活动,原因当然还是因为贾氏一党被诛灭的事情。这对于一般主政一方的刺史来说,倒并非是一个心惊肉跳的事情,但显然许猛不在此列。
许猛不但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在杨氏灭亡时候,还和贾谧较好的一段时间,现在贾氏覆灭的消息传来,许猛这心里又上火了。
司马季一挑眉,这一集他好像看过,似乎杨氏覆灭的时候,许猛就演过这么一出。
碰上政坛动荡的时代,就算是许猛这种一州刺史,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眼光就很准,成了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没得到多少好处,这才没几年贾氏又覆灭了,许猛在一瞬间又迎来了对贾氏充满敌意的司马伦。
这谁都没有办法,现在对贾氏踩上一脚是天下的共识,几乎就和后世
的政治正确差不多。在洛阳和贾氏交好的官员,此时说不定都在上下活动,希望得到司马伦的谅解,还不知道管不管用,许猛当然着急,害怕这把刀砍到自己的头上。
“燕王殿下,你是知道的,我和贾谧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书信往来,殿下曾经为太
第三百八十七章 孙秀的封赏
如何摆平宗室,这是司马伦面对的首要问题,宗室诸王的力量在这一次的行动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宗室还分京师诸王和出镇诸王,京师诸王的奖赏迫在眉睫,出镇诸王的奖赏也非常重要,按照手中的实权来说,出镇诸王还需要更费心的笼络。
现在司马伦在想如何对宗室进行笼络,宗室诸王也在等着司马伦开价。在外出镇的诸王更可以好整以暇,坐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赏赐上门。
如果宗室好摆平的话,贾南风就不会有此一劫,最终落得一个命丧金墉城的下场。现在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样落在了司马伦手里,一样是一个难题。
“青玄在奏疏当中,想要几个太子属官这是为何呢”司马伦看到最后忽然变得惊奇,有些对司马季的要求摸不到头脑。
“不知道所要的是何人呢”一见到司马伦陷入难题,孙秀不由得开口相问。
“对了,先生已经是中书令了,可以随意看奏疏,不用如此拘谨。”司马伦好言宽慰,没想到孙秀还真不知道奏疏当中的内容,心中也是十分满意,“主要有两人,来你看看。”
中书令掌握机要,按照正常的升迁,孙秀的出身连一方太守都做不了,能在赵王府做从官就不错了,这种掌朝大权的位置想都不要想,想多了容易生病。
可政变本身就不正常,司马伦自封相国之后,因为手中实在是没有俊才栖身,政变当中最为出谋划策的就剩下孙秀,一直以来两人也算是荣辱与共,直接把孙秀从一个从官,提到了现在权倾天下的中书令位置。
孙秀这个升迁速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这几日更是忙前忙后,为司马伦劳心劳力。更让司马伦现在有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觉。
“江统、杜锡两人都是太子的从官,这些人都是忠于太子的,可能会对大王有所不利,既然燕王想要的话,大王自是可以顺水推舟,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以臣下来看,幽州抵触边塞,并非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燕王此人多年以来南征北战,而且和塞外胡人交好,麾下多是寒门子弟,甚至最为信任的记事乃是一个白丁。他手下是真的没人,封国没有俊才,有吸引不到外面的俊才,可以才开口要两个人。”
孙秀猜测着司马季的举动,对司马伦道,“现在太子蒙难,两个儿子还小,自然是不需要江统、杜锡两人辅佐的,两人在东宫常驻,对大王也不是好事,不如答应燕王的请求。这样可以结交一个强藩,震慑在外的出镇宗室。大王意下如何”
司马伦一拍巴掌,大声赞叹道,“吾得先生,犹如高祖得到子房啊。”司马伦哪有什么本事猜测别人的想法,不过觉得孙秀没有说错,变觉得肯定没错。
“既然如此,这两个人就调往幽州,听说那时候贾后夺了青玄的持节,现在本王就给他补上,也是给其他军镇看看,做出一个表率。”司马伦心情舒畅直接开口道,反正光封侯名单就有上千人,还在乎上面加上一个燕王么
“啊是!”孙秀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既然司马伦高兴就顺着他吧。
“对了封赏定下来了没有,宗室可都等急了。还有贾氏余党也要追捕。可惜张华倒是跑得快,便宜他了。”司马伦高兴了片刻脸色又晴转多云,司马季的恭顺自然是主要的,可这一封奏疏只能提醒他一个问题,宗室的笼络还没有完成。
司马伦说到张华的时候也心里冒火,如果张华现在还在洛阳的话,肯定性命不保。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政变之前曾经有政变的参与者联络张华,想要借助张华的名望彰显正义。
要知道政变这件事是要掉脑袋的,能允许司马雅去和张华联络,宗室在这件事上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万一张华对贾南风透露此事,司马伦他们这些发起政变的王侯,全部都是万劫不复的下场。直到现在司马伦都耿耿于怀。
这是一个最不应该中立的时候,谁选择躲避,到时候不管谁是胜利者都不会饶了张华。
但现在张华已经离开洛阳返乡,司马伦也不好在命令追杀了,有些事在洛阳可以做,出了洛阳再做就不太合适了。孙秀也理会司马伦的话茬,直接拿出对宗室诸王的方案。
“这是臣自己的想法,大王可以先看看。”司马伦问这件事,孙秀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他这几天除了杀贾氏一党的余孽,就是在想如何犒赏宗室诸王。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日京师的宗室几乎全部出动,京师的宗室如此众多,怎么犒赏也是一件难事。
全部封赏是最差的办法,因为全部封赏对着原来的品阶升级,这就等于是没封赏。而且不像是禁军的将校出身低微,宗室本身地位就很高,全部封赏人家不领情不说,没准还会引起不满,必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务正业的俊才
“赵廞这老家伙,最近做事诡异,会不会对殿下不利联络流民首领,殿下不可不防啊!”
司马颖拿着酒盏的手微微一顿,仍然抿了一口美酒,脸上浮现迷醉之色,双眼还是保持着清明,不慌不忙的道,“自古以来,开仓放粮收买人心,联络豪强、胡人收为己用,对付朝廷并非不可理解,野心大的人么,做什么都可以。”
“殿下的意思是,赵廞这老头要反了”虽然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可连司马颖都做出判断之后,众人还是一阵心惊肉跳,毕竟双方同在益州,一旦有一方骤然发难,这如何抵挡。
“封国有五千军队,虽然不多,但本王也算是劳心劳力,有一战之力,赵廞应该不会来硬的!”见到一众臣下忧心忡忡,司马颖倒是很乐观的安慰道,“现在贾氏覆灭,心中惧怕的并非是本王,而是赵廞这个益州刺史,看着吧,本王已经有所准备,就看他怎么跳了。”
“现在京师的局势比较复杂,现在回想一下跳出来,和燕王、河间王、范阳王、还有我的兄长秦王那样,有自己的封国,才是真正的逍遥,以前真是被京师的繁华迷惑了双眼。”司马颖站起来微微一叹,看向外面的大好河山,“刘邦的起家之地,刘备的庇护之所,真是一块好地方。”
“小心戒备,本王就看看赵廞到底要干什么本王有洛阳的持节在手,有整个宗室的支持,时间越长,这个贾氏余孽心中越慌。封地一切如常,外松内紧,小心戒备,你们都下去办事吧。”司马颖一声轻笑,年轻的脸上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从容。
益州这个地方,赵廞是没有资格掌控的,司马颖认为益州还是比较适合自己来统领。何况赵廞身后的贾南风已死,现在宗室重新控制了天下。赵廞肯定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可脑袋一热拼死一搏,这个决定也不容易下,赵廞要是没办法快点把司马颖摆平,关中的秦王司马柬就会挥军南下,进入益州的道路则在梁州刺史罗尚手中,赵廞想堵住关中南下的道路都做不到。
司马颖看起来面对赵廞比较危险,可实际上着急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这个对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