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一瞬间,从尾椎骨升起一股凉意直冲后颈,裴頠猛然看向大殿的另外一边,比起朝臣这边的热闹,处在另一边的宗室是不是太安静了一点
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淮南王司马允、齐王……东海王、自始至终没有加入到争吵当中,似乎死的不是大晋王朝的继承人,不是皇帝司马衷唯一的儿子。而是一个街道边上的乞丐,死了就死了,没人在乎。
这一幕比任何事情都让裴頠心惊肉跳,这种如至冰窟的寒意,他一个年少成名,三十岁就已经是上国宰辅的大才,还是第一次才见识到。
似乎是感觉到了裴頠的目光,站在梁王司马彤身后的东海王司马越,用余光扫视了一眼裴頠,但马上就收回目光,看向的似乎是地面,可能地上有蚂蚁吧谁知道呢。
“臣……臣最近恶疾缠身,需要调养一番,希望天子恩准臣返乡。”司马越的目光似乎给了裴頠非常大的刺激,在重臣因为张华要辞官退隐还喋喋不休争论的时候,上前一步再次在大殿上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满朝哗然。
而裴頠说出这番话之后,没来由的感觉到了一身轻松,身上的窒息感消失了。
谁都没有想到,太子身亡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变故,太尉和尚书令竟然敢在这个时候辞官归隐,这不是明摆着给皇后难堪么谁不知道是皇后杀的太子所有人都心照不宣,为何这一老一少这么执拗
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太子,何必要把自己搭进去看看人家王衍,人家还是太子的岳父,不也装聋作哑一句话没说么这两个人何苦来哉呢
这是大部分朝臣的想法,人走茶凉在他们眼中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太子活着他们都不会为他说话,更何况现在太子只剩下尸体了。
希望两人收回成命的话,把张华和裴頠两人包围,朝臣们认为两人只是故作姿态,利用这件事博取一个虚名而已,那他们自然乐于配合,将气氛烘托一下,替两人再次在天下扬名,大家合作愉快。
和朝臣这边的热闹相比,宗室这一边则陷入到了一片死寂当中,和对面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泾渭分明,仿佛就不在大殿当中。
“老臣张华,请辞太尉之位,返乡养老。”张华不管不顾的第二次大声道。
“臣裴頠,请辞尚书左仆射,返乡,请天子恩准。”裴頠同样不卑不亢的重复道,两人平视着上方的皇帝司马衷,目光毫无退缩之意。
大殿一下子鸦雀无声,现在要是不知道两人是玩真的,那大家就是蠢了。
“哎!”王戎暗自一声叹息,想要开口说些什么,最终还是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在王戎的带动下,所有朝臣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不管不问做一个优秀的旁观者。
“太尉和尚书令为何如此”董猛有些紧张的发问,出现这样的变化他一下子会不过神来,本身就尖刻的嗓音便的更加尖锐,像是一道烦人的噪音回响在大殿。
很快就有人给董猛传信,这一幕多年以来朝臣都见过很多了,无非就是贾南风在遥控指挥,但是现在见到这一幕,令不少人凭空升起厌恶。
“天子的意思是,先讨论一下太子的安葬事宜,太尉和尚书令的事情以后再说。”董猛得到了贾南风的指导之后已经安静下来,把张华和裴頠的事情搪塞过去。
“太尉,你看”裴頠心中有些犹豫,便转头看向张华,征求对方的意见。
“老臣要返乡养老,这并不矛盾,等到太子的安葬事宜完毕,还是要希望天子恩准的。”张华仍旧是不为所动,这一次他真的是看透了。
“裴頠愿意和太尉同进退。”裴頠也下定了决心,不在理会挽留之词。
自己都已经将近七旬,还留在这里干什么那些与他一样,仕途跨越魏、晋两个朝代的名士,大多已经作古入土。这些人曾经在朝堂上与张华争议过或唱和过,制造过阴谋也曾被阴谋造访,枪林弹雨中,下场各不相同。
有的始终身居高位,寿终正寝,并且身后享尽哀荣,如羊祜、杜预、山涛、裴秀;有的显赫一时,然后中道废黜,默默老死,如任恺、和峤;有的生前权重一时,死后背尽骂名,如何曾、贾充;还有的最不幸,遭罹惨祸不得善终,如杨珧、卫瓘。
这一次张华并不准备拖着老迈的身体,在未知的朝堂上再拼搏一次了。司马季说的对,要是宗室这一次有动作的话,将会比以前更加危险,他已经想明白了。
&nb
第三百七十八章 匡扶社稷
孙成之所以这么快就找到了司马季,完全是因为他还没回到蓟城,被河间王了邺城做客,正好燕王对邺城也有兴趣,所以就留下来了。
相信这件事已经不是秘密了,用不了两天所有在外的藩王就都会知道,司马季突然开口冲着孙成问道,“是谁对太子下了毒手或者说,洛阳是派谁去了许昌嗯”
“这”孙成心中一惊刚想把话扯过去,抬头就见到了司马季如寒冰一样的目光,不由得说了实话,“是,是小人的兄弟孙虑!”话刚出口,孙成就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瘫软在地上,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你还算老实,要是敢瞒我,就要人头落地了。”司马季很是欣慰的看着孙成,慢吞吞的道,“天下十万人以上的城池,所有大州,就没有在我视线之外的,就算是你不报信,用不了几天时间,事情的经过也会传进本王的耳朵里面。这一次,你救了自己的命。”
“谢谢,殿下!孙成对殿下一直都是一片忠心,哪有敢隐瞒的道理。”已经冒了一身虚汗的孙成赶紧表忠心,“孙虑的事情小人完全不知道啊,要是他听我这个兄长的话,小人万万不敢让他去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太子敦厚善良,很多百姓都心中惋惜。”
“哦放心吧,孙虑的事情不会牵连到你身上。不过洛阳暂时不要回去了,先在其他地方呆上一段时间。”司马季把玩着手指上的玉扳指,给孙成吃了一个定心丸。
现在的洛阳到底是怎么回事,谁都不清楚,而且他这次是不准备去抵近观察了,作死也要有个度,现在洛阳城里面,可比河间王镇压农民起义危险多了。动辄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不管是宗室要动手,还是出现微乎其微的几率贾南风反杀,未来都是一场大乱。
而贾南风必然斗不过宗室,她只有一个人,可以赢很多次,但只要宗室赢一次,贾氏这个外戚家族就会被连根拔起,所以就算是贾南风这次真的有老天保佑反杀,最后的下场一样很悲惨,因为宗室里面的藩王太多了,双方的胜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杀了洛阳的宗室,只会让出镇的宗室认为,贾氏想要和司马氏开战,结果就是所有军镇围攻洛阳,到了那一步贾南风死的会更惨。
至于为何不牵连孙成,为太子司马遹报仇,杀了一个小人物就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司马季为何不做,这就更简单了,因为孙成是一个没有威胁的人,要是直接杀太子的是某个高门士族,司马季就算是现在不动手,以后也会找茬株连,何必和孙成一个草民较劲
再说了,这是家族传统,当初魏帝曹髦受不了司马昭的专权,带兵进攻司马氏。虽然司马家实权在握,但毕竟是和正统的天子第一次军事对峙,士兵们不知所措,是贾充给士兵壮胆,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日,还犹豫什么”于是成济扑上去把魏帝曹髦杀掉了。
后来司马昭不也被对贾充怎么样么贾充还是贾南风的爹,现在他不杀孙成完全说的过去,毕竟我大晋以孝治天下,多听听祖宗的没错。
“我现在是回蓟城,还是在这里等待洛阳消息”等到孙成下去之后,司马季又陷入到了思考当中,类似政变这种东西,要么马上开始,要么就不
第三百七十九章 孙秀的谋划
“难道将军不想为太子报仇了么这如何能对得起太子的知遇之恩”见到司马雅茫然的神色,孙秀的空气也变的咄咄逼人起来,样子就好像自己所托非人一般。
如果司马雅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怎么可能会在司马遹囚禁许昌的时候,还联络朋友想要救出太子,孙秀此话完全是对他的侮辱,却不知道这都是孙秀故意的。
尸位素餐者多,并不代表忠君爱国者就没有,司马雅显然是后者,骤然听到孙秀这番话,一下子被激怒了,声音也有些不受控制,“先生是在羞辱我”
“不敢,孙秀出身卑微,怎么敢如此只不过见到满朝大臣敷衍了事,很是寒心罢了。”孙秀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先抑后扬把司马雅和其他朝臣切割开来。
孙秀出身底层,被晋朝官场的现状生生困住,早已经练就了一副看菜下碟的本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短短几句话就把司马雅圈了进去。
还提及了赵王年老考虑有些保守,真是没有想到贾南风竟然会杀了太子,现在悔之晚矣,早知道一定会粉身碎骨也要救太子,诸如此类的话。反正太子司马遹已经身亡,现在说什么漂亮话都行,并且告诉司马雅此时正是一个好机会,可以为太子报仇。
在司马雅询问为何现在是好机会的时候,孙秀微微一笑似乎已经成竹在胸,“贾后蛇蝎心肠,如若不铲除对我大晋江山是一个祸害,甚至会取司马氏而代之,宗室诸王现在无不愤然,一旦有人振臂一呼肯定群起响应。现在贾后已经害死太子,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所以要动手的话,一定要尽快。”
贾南风刚刚诛杀司马遹,肯定会志得意满,而且因为心腹大患被铲除,一时间贾南风心中肯定短时间找不到下一个目标,在太子刚死的这段时间,会产生一个灯下黑的效果,孙秀断定此时正是一个好机会。
孙秀口若悬河的说,听的司马雅频频点头,得过且过的心也被唤起,太子虽然死了,他仍然要为国除奸,但眯着眼睛多嘴问了一句,“先生,不知道赵王想要如何匡扶社稷呢”
司马雅还没有被孙秀忽悠的不知道南北,脑中保持着一份清明,等着孙秀解答。
“赵王想要效仿周公、桓公之举,既想要匡扶社稷、也要尊王攘夷称霸天下。但赵王毕竟已经年迈,这个天下当然还是要回到太子的亲子当中。”孙秀一副很诚恳的样子,然后静看司马雅的反应。
只是效仿周公,说实话赵王并没有那个名望,相反赵王的名望还很臭,说出去也没人相信,所以孙秀加上了齐桓公,就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做号令天下的诸侯,这样既不会对天子的权威构成挑战,赵王还可以唯我独尊。
孙秀的话似乎有点不忠之嫌,可司马雅听了之后却放下了心,狠狠地点头道,“我干。”
“有将军加入,何愁大事不成。”孙秀喜上眉俏对司马雅行了一个大礼道,“匡扶社稷就在此时。”
孙秀明显有些不把天子当回事的话,说动了司马雅,并不是司马雅瞬间就成了赵王一党,而是自从汉魏被篡了之后,分封制本身就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崇,不论是司马氏自己,还是各大士族都对分封制不排斥,社会环境如此。
孙秀说赵王要效仿齐桓公,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并非完全的大逆不道,再者齐桓公最著名的就是尊王攘夷,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战争而大获赞赏。
现在晋朝的胡人数量很多,和春秋时期有些类似,孙秀这番话很对司马雅的胃口。最后就像是所有人知道的,赵王的年龄已经很大了,篡位应该是不会做的,做周公哪怕是桓公,都必将留名于后世,多种因素考虑下,司马雅最终对司马伦放下了戒心。
“这没有朝中重臣的首肯,似乎名不正言不顺”司马雅回想了一下,低声道,“先生觉得要辞官的太尉和尚书令两人如何”
“尚书令是贾氏的姻亲,不能相信。”孙秀微微摇头提醒道,“将军,这是掉脑袋的事情。至于太尉么,不是不能隐晦的试探。其他人就有赵王去联络,将军不要轻举妄动。”
司马伦虽说没什么正面威望,可在宗室里面的关系并不是司马雅一个宗室远亲可以相比的,如果说是其他的事情,司马伦在宗室里面说话,可能未必有人买账。可这一次可威望无关,贾南风已经在宗室犯了众怒,完美的帮助司马伦解决了威望不足的问题。
还是司马雅的动作更快一些,在晚上就已经到了太尉府见张华,隐晦的提及了贾南风诛杀太子,已经犯了众怒的事情,希望张华可以配合宗室的决断。
“将军,老朽
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脉
只有和皇后分庭抗礼的宗室成员出面,才可以把她治住,而且这个人起码得是宗室近亲。司马雅是疏族,不具资格,剩下的人选就寥寥无几了。
也只有齐王司马冏最为合适,要说是和贾南风分庭抗礼,其实淮南王司马允最合适,可孙秀不敢去建议,问题恰恰就出在淮南王太过于名正言顺了,要是成功的诛杀贾南风,淮南王本身就是皇帝的弟弟,又有诛杀贾后的威望,来个回首掏把赵王一块灭了,都不是不可能的。
司马冏是皇帝的堂弟,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宗室内部,还有很多宗室的远亲,心中惋惜当初司马攸的命运,司马冏又是司马攸的嫡子。最重要的是,司马冏代表了司马师一脉,这就很可怕了。
绝对司马氏命运的高平陵之变,是依仗司马师训练在北邙山的三千死士,这样才兵行险招灭掉了曹爽。要不是司马师没有儿子,那轮得到司马昭统领司马家就算是如此,司马师死后也被追封为景皇帝。
司马昭立继承人的时候,司马攸能有人支持和司马炎争夺家主之位,司马衷因为本身有问题,有朝臣希望立司马攸为皇太弟的时候,原因都是因为司马师的影响力。哪怕就是现在,司马冏仍然处在司马师威望的保护之下。
“齐王,他倒是有这个能力,可他能行么”司马伦有些没把握的道,“万一他站在皇后那边怎么办”
掉脑袋的时候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司马伦的担心当然有自己道理。
“大王忘了,齐王和贾氏是有仇的。”孙秀强忍着心中不适提醒着,有这种主公有时候也够累的,什么都要他出声提醒,“想想,齐王的母亲是谁,他断然不会对贾后手软的。”
贾南风和司马冏的母亲贾荃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贾充他的第一次娶的是李丰的女儿,生下了贾荃、贾裕姐妹俩。李丰后来在曹芳的授意下,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太常夏侯玄密谋反司马师,结果泄露。李丰被司马师用刀环砸死,夏侯玄、张缉被夷三族。贾充的前妻李氏受到牵连,被流放。
也就是说司马冏母亲贾荃的生母,实际上是被司马师亲手灭掉的,而司马冏现在则是景皇帝司马师一脉的继承人,这个关系有些混乱。
贾充在贾荃的生母被流放之后另娶了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郭槐,生下了贾南风、贾午姐妹。贾南风性格就在郭槐的影响之下,贾充还是个怕老婆的人。一直到了贾荃姐妹的生母李氏病逝的那天,贾充也没有看望过。
司马冏的母亲贾荃因为这件事,对贾南风姐妹十分仇恨,有这个机会,齐王怎么会不报仇呢孙秀再三提醒之下,司马伦才想到了这桩陈年旧事。
来到赵王府的司马冏,面色冷淡,一双眼睛四下环顾,便进入了正堂见到了端坐的司马伦,不用司马伦说话,司马冏便以子侄礼拜见,然后坐下道,“不知道赵王找冏有何事”
“太子蒙难,本王想要重整超纲,不知道景治意下如何”司马伦开门见山的询问,至于房外,孙秀已经带领护卫布置,以防不测。
司马冏双眸精光一闪,没有直接答应,转而说道,“这是大事,不知道把握几何”
&n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怒
司马伦很享受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但现在还不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敛起笑容深沉的道,“本王也不想如此,但贾后无道,想要篡夺我司马氏的江山,不得已出此下策,本王已经老迈,为了不耽误大局,届时诸公全部听从齐王的号令。”
“能够悄无声息的进行当然是最好,虽然捉对厮杀我们也不惧她贾后,可到时候一定会血流成河,此次诛杀贾氏一党,最为重要的仍然是要天子,只要不让贾后见到天子,此事就十**稳,切断贾后和宫外中护军、领军和北军中候的联系,便可兵不血刃。”司马冏见到一众人都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意简言骇的道,“此事本王也有了谋划,可以避免双方大军把京师杀的血流成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