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引凰为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云月颜

    周夙接过茶壶,淡笑道:“我去瞧瞧安定侯,你下去做事吧。”

    那士兵双腿直发软。

    都督向来不苟言笑,比平易近人的老都督可怕多了。

    尤其是他才刚从老都督手中接过大印那段日子,完全就是士兵们的噩梦。

    万万没想到他竟也会笑,而且这笑还是冲自己一个人来的。

    简直太可怕了!

    那士兵不敢拖沓,应了一声就赶紧溜了。

    周夙掸了掸衣襟,迈步朝荀朗的营帐走去。

    荀朗的两名亲兵守在门口,见来人是周都督,忙抱拳行礼:“参见都督。”

    周夙把手里的茶壶往上举了举。

    两名亲兵忙道:“我们侯爷醒来之后喉咙有些干,所以才让人去沏壶茶,您……些须小事怎敢劳动都督。”

    边说边就要去接那茶壶。

    周夙道:“你们侯爷同本都督是自幼的交情,我这也是尽一尽地主之谊。”

    亲兵们还想再说些什么,他已经掀开门帘子走了进去。

    行伍之人惯于早起,荀朗也早已经收拾妥当。

    只是昨晚喝得太多,他的头有些隐隐作痛,索性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听见周夙和亲兵们说话的声音,他睁开了眼睛。

    这厮一大早就来寻自己,究竟是想通了来叙旧,还是没想通来找茬

    他正想站起身,周夙已经走了进来。

    “你的茶。”他把茶壶放在荀朗面前,自己寻了一把椅子坐下。

    “谢了。”荀朗也不和他客气,执起茶壶到了一杯。

    茶水温度适宜,他一口气喝了两杯才觉得喉咙恢复了知觉。

    见此情形,周夙心中越发酸涩。

    小晞果然是个贤良的好妻子,成婚不到一年,荀朗从内到外都变得成熟且从容。

    他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半杯后才道:“她还好么”

    荀朗暗暗叹了口气。

    以周夙的性子和手段,即便离开京城一年多,又怎会不知晓小晞的情形。

    他坦然道:“小晞一切都好。”

    周夙苦笑道:“是不是觉得我这人特别没意思她嫁给了最爱她的人,有了梦寐以求的家,身边还有知己好友,又……”

    他顿了顿,用更苦涩的声音道:“又很快要有自己的孩子,她的人生可说已经圆满了……”

    见他这般颓唐,荀朗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他温声道:“阿夙,你应该知道在小晞心中,你一直都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即便你们两个婚事不成,她也从来没有真的恨过你,而是把你当做了她的嫡亲兄长。

    要想让她的人生是圆满的,单是你方才说的那些还远远不够。”

    周夙轻嗤道:“人不能太贪心了……”

    荀朗不以为意道:“是,小晞是贪心,她总盼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们都能得到幸福。

    可仔细想来,谁又能说自己不贪心呢”

    他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讥讽任何人的意思。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正好戳中了周夙的心病。

    原来自己落到今日这般地步,贪心才是祸根。

    爵位、实权、名望、金钱、娇妻、美妾、儿女……曾经的他什么都想要。

    然而,有些东西,譬如说爵位、实权、名望、金钱,是可以兼得的。

    不仅如此,这些东西还是一环扣一环,相辅相成。

    而另一些东西,譬如说娇妻美妾儿女,看似同样能够兼得,其实不然。

    被丈夫娇养娇宠,脸上永远带着娇美笑容的妻子方能称之为娇妻。

    多了一群美妾,妻子的心都成了苦涩的,还有什么娇美可言

    妻妾互斗嫡庶相争,哪家府邸的内斗似乎都围绕着这八个字。

    重熙兴许就是看透了自己的贪心,所以才用了那样的手段。

    &




第九十章 抵桂州
    周夙彻底解开心结后,不仅是荀朗,就连赵重熙几人也觉得格外轻松。

    再次踏上征途,心情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加之南方气候远比北方温暖,此时又正值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一行人虽是急行军,却也没有耽误欣赏景,更没有感觉疲累。

    又过了十日,他们终于进入了桂州地界。

    桂州地处大宋最南边,风景十分秀丽,加之气候温暖湿润,其实是一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

    赵重熙拉住马,指着前方对袁谟等人笑道:“从前总听人说桂州偏僻荒凉,没曾想竟是个如此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袁谟也笑道:“天底下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太多,只是你没有机会去过罢了。”

    不等赵重熙答话,就听涂浚在他们身后笑道:“难怪司徒妹妹说她最羡慕的人就是你这个假牛鼻子,看来的确是见多识广。”

    袁谟越发得意:“那是,不信你就问问你姐夫。

    从前我们在问澜山庄求学时,我每一年都有几个月要下山去游历,去过的地方连自己都记不清了!

    就好比那一年,我身上只有八……”

    赵重熙笑着打断他的话:“假牛鼻子,你那个八枚铜板走遍天下的故事,我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就不能来点新鲜的”

    袁谟没好气地的剜了他一眼:“嫌烦你一边儿去,又没让你听!

    一个十年都没出过山庄大门半步的人,连牛都没得吹!”

    赵重熙微哼道:“假牛鼻子吹真牛,全凭一条牛舌头!”

    袁谟顿时一噎。

    这是什么狗屁话

    涂浚哈哈大笑道:“姐夫,我真是服你了,这么有水平的话是怎么想出来的!”

    荀朗也笑道:“我听着这话倒不像是重熙的风格。”

    赵重熙转头对二人笑道:“侯爷就是比世子有见识!”

    袁谟见他们笑得欢实,气鼓鼓道:“是哪个促狭鬼在胡编乱造!”

    其实他想骂的是混蛋,而不是这太过斯文的促狭鬼。

    只是这两句话的出处他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实在不好开口骂人罢了。

    涂浚催促道:“姐夫,快说给我听听,今后我想骂人的时候便去请教他。”

    赵重熙如何肯老实交待:“好好的一个世子爷,又是少年将军,学什么骂人。”

    袁谟听不下去了:“重熙,回京后告诉你媳妇儿,口齿太过伶俐的女孩子不招人喜欢!”

    赵重熙道:“只要我喜欢就够了。”

    袁谟搓了搓胳膊:“走了走了,待会儿天黑就进不了城门,今晚我可不想再睡帐篷了。”

    这话正说在大家心坎上。

    离京那么久,他们还没有踏踏实实在屋子里睡过一个整觉。

    如今想起那帐篷真是一言难尽。

    安顿好那五千士兵后,一行人打马飞驰,不一会儿便从北城门进了桂州城。

    如果按照赵重熙的心意,他是真不想去太子府。

    父王这几年对他的态度表面上看好了许多。

    每个月一封信嘘寒问暖,桂州的土产几乎次次随信而至,几乎让他目不暇接。

    可他心里很清楚,父王还是从前的父王。

    只要皇祖父一日还看重他,父王便永远只会把他当对手,而不是儿子。

    可惜他此行并非游玩,再不愿意也得回太子府见父王。

    桂州城不算很大,从北城门入城之后,只需两刻钟便能抵达位于城西的太子府。

    因为之前派人送了信,太子早已经吩咐方侧妃做好了迎接长子的准备。

    赵重熙等人来到太子府,只见中门早已大开,府里的丫鬟仆从在门口成雁翅状排成两行,十分恭敬地迎候他的到来。

    赵重熙暗暗冷笑。

    重华说的一点没错,三年时间,那姓方的女人真把自己当太子妃了。

    他虽然从未来过桂州太子府,可太子是他的亲爹,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亲爹的府邸,自然就是他的家。

    谁听说过回家还需要大开中门的



第九十一章 赵重安
    三年前太子启程前往桂州时,恰逢方侧妃临产。

    他虽然放心不下爱妾和幼子,却又不敢忤逆圣意。

    本想把方侧妃母子托付给妻子,无奈那时太子妃病势沉重,哪里还顾得上照顾别人。

    所以只能把这件事交待给了长子和准儿媳。

    这种事情谁都不想沾惹,赵重熙和凤凰儿自然也不例外。

    但太子殿下其实就是关心则乱,方侧妃身边伺候的人全都是他的心腹,连产婆和乳母都早已经安排妥当。

    他们就算真心想照顾,也根本插不上手。

    不过顺水人情这种东西,不要白不要。

    所以当时二人答应得十分干脆。

    太子离京半个月后,方侧妃顺利产下一子。

    赵重熙的名字是元后取的,赵重华的则是出自昌隆帝,足见帝后对皇孙的重视。

    然而轮到庶出的三皇孙,昌隆帝显然兴趣缺缺。

    听闻自己又添了个孙子,他只说了声“知道了”便继续批阅奏折,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自然,给三皇孙赐名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方侧妃很了解太子殿下花心风流的本性,知晓自己如果和他分开太久,想再如从前那般受宠难如登天。

    所以她绝不能在京城里停留太久

    不得不说,方侧妃这个女人的确够狠。

    刚一出月子,她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三皇孙去了桂州。

    这一有些冒险的举动让太子非常感动,两人的感情也比从前更好,方侧妃俨然成了太子府的女主人。

    然而,她看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实则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皇孙年纪太小,根本不适合长途跋涉。

    被方侧妃不管不顾地折腾了一个月,本来白白胖胖的婴孩成了一个病弱的瘦皮猴。

    据赵重熙留在弟弟身边的人传来的消息,三皇孙抵达桂州时已是奄奄一息。

    幸好太子府里有医术高明的太医,好药材应有尽有,这才保住了三皇孙的一条命。

    饶是如此,他的身体却再也没有调理回来。

    正如太子方才所言,他小小的年纪,药比饭吃的还多。

    太子心疼幼子,于是便给他取名为赵重安,寓意一生平平安安。

    不过,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赵重熙,对自家庶出的弟弟的关心仅止于此。

    加之他自已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哪里还能记得起来自己还有个叫做赵重安的三弟。

    此时听父王把三弟身体不好的原因归结为水土不服,他只能表示呵呵。

    看来他还是低估了方侧妃那女人在父王心目中的地位。

    之前在府门外生出的那些想法更是多余。

    太子见长子对自己的小儿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心里不由得生出了些不满。

    但他早已经不比从前,知道有些火是不能随便乱发的。

    太子强行扯出一丝笑容:“重熙,你母妃一切可还安好”

    赵重熙道:“母妃那一年的病虽然治好了,但终归还是亏了身子。

    她一到冬天就格外怕冷,连屋子都很少出。”

    太子轻叹道:“桂州离京城实在太远了,你母亲的身子弱恐经不起长途跋涉。

    否则这里气候温暖宜人,倒是非常适合她休养。”

    赵重熙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桂州自然是个好地方,可地方再好也敌不过人恶心,母妃还是留在东宫清净度日为好。

    眼看着太子快炸毛了,赵重熙才笑道:“母妃如若知晓父王这么关心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太子的心情总算好了不少,又问:“司徒六姑娘呢”

    赵重熙道:“婚期临近,她除却进宫探望母妃,寻常时候都不怎么出门。”
1...246247248249250...3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