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长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鵿
……
……
之后的几日,小胖墩都会去卢植府上学习兵书战册,直到十一月初,卢植启程前往庐江,才作罢。
但是卢植还是交代小胖墩这府里的书可以自由的翻阅,有不懂的等过完年来庐江问我。
小胖墩便告辞卢师后,回府去了。
第二日,李玉带着程普徐荣二人来到了洛阳,小胖墩也是将程普徐荣二人安排住下,便拉着李玉去了书房。
“快,快给我说说,最近又捣鼓出了什么好东西”
小胖墩一脸激动。
“还不就是那几样,不过这望远镜和滑轮被我弄出来的了,对了还有指南针,咯,给你看看”
&nb
第五十九章:太学遇贤
“还请通报一声,河间王世子刘陔前来拜访荀攸荀彧二位兄长”
小胖墩对门口的侍从行了一礼说着。
“还请世子稍后,我这就去通报”
侍从也是回了一礼后,便进去了。
“不愧是书香世家啊,连一门口小厮也如此多礼”
邢颙也是一阵感叹。
小胖墩也是不多言语,只是对邢颙笑了笑。
很里面出来了两位男子,正是荀攸,荀彧。
“公子能来,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荀攸先是一拜。
“公达兄,不必客气,在下今日冒昧前来已是唐突至极啊”
小胖墩也是一拜。
“刘兄不必客气,刘兄在朝堂之上的表现我等也是听元常兄说起过,刘兄不愧为我等楷模啊”
荀彧也是一拜。
“荀兄谬赞了,在下实不敢当啊,而且自在下来到洛阳后十多天确迟迟未来拜访,也是满脸愧疚啊,今日特来邀二位兄长陪在下去洛阳一游,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啊”
荀彧,荀攸相视一笑,一起拜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众人一阵大笑,便一起上车往南市而去。
小胖墩和荀彧第一次来洛阳,而荀攸并不是第一次前来,所以自然由荀攸做起了洛阳的导游。
……
……
……
众人来到南市,便被南市的繁荣给震撼住了,现在还是冬天,但是南市依然车水马龙,人流涌动,酒肆林立,胡商云集,好一片热闹场景。
“洛阳一共三市,一为西边的金市,一为东边的马市,还有便是眼前这座南市”
荀攸也是介绍着。
“不过这三个市一般百姓是进不来的,而百姓所居住的则是城外的郭区”
“能在此地消费的也不是一般人吧”
小胖墩也是感叹道。
过了南市,众人向南便到了太学了,这也是今日小胖墩希望前来的地方之一。
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光武中兴后,戎马未歇,东汉太学便于建武五年十月建起,光武帝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到了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太学之名,西周便有了,太学一般建在郊区,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不过辟雍和泮宫不是纯粹的太学,这地方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祭祀、举行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打了胜仗,也到这里“献俘”“告功”。这是因为,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
太学之中只设五经博士,类似后世的老师,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太学中科目有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成帝时增至三千人。
到灵帝熹平四年,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
所以此时的太学非常鼎盛,博士弟子,各地学生极多,如此盛况也让邢颙,崔淡,荀彧三人吃惊不已。
小胖墩看着如此盛况也是心中一时兴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此文学鼎盛也是我辈之幸啊”
众人一阵夸奖。
“公子此句道出了世间的学问和文章的真谛,真是妙不可言啊”
一位和小胖墩一般年岁的孩童走过来,对拱手一拜,说着。
众人视之,此人穿着普通但是确掩盖不了自身的气质,长相俊美,不失儒雅。
“这位公子谬赞了,在下不过随口一说而已”
小胖墩引着众人对男孩一拜。
“在下杜畿,见过诸位,我随我母亲前来洛阳,是为抄写石经,不想偶遇诸位也是在下之幸”
众人见此子小小年纪便如此知礼,也是纷纷回礼。
&
第六十章:太学学子
拿着羊脂白玉,杜畿也是说不出的激动,也很感激小胖墩,而杜畿的母亲也是一个劲的表示感谢。
众人告别杜畿后便进了太学门。
至于荀彧荀攸的那块玉,小胖墩也是回家后专门让人准备了两块上等的羊脂白玉,第二日便亲自送到了荀府,这也让两人感动至极,当然给钟繇也送了一块。
太学这个时期有学子三万多人,也算是文学鼎盛,不过呢这也是最后的辉煌了,不久后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之后又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太学也就此没落,直到隋唐才又恢复过来,并改名国子监,不过已经难觅汉代风光了,汉魏文章也就是这一时期真实的写照。
而且因为刘宏爱好写赋,所以这一时期的五经博士也是赋文卓绝之辈。
众人进入太学门后,便是太学讲堂,这个讲堂建武二十七年建成,长十丈,宽三丈,非常的巨大,有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
每房皆有博士教学,传授研习《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
众人看见其内博士教习,群生研读,也是感触颇多。
“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就是万千学子所求之事吗”
小胖墩也是触景生情,想着自己前世学习过程已经和何师的经过,也是暗暗流泪。
“好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刘兄此句道出了万千学子求学苦读之路啊,而且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也道出了学习的精妙之处啊”
荀攸也是夸奖道。
“公达兄谬赞了,在下也只是触景生情而”
“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一朝天下知吗,话语精炼而又不失意境,确也妙语啊”
荀彧也是一阵夸奖。
“你们也别在一个劲的夸我了,要是把夸到天上了,我骄傲的掉下来了又如何啊”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一直大笑。
“能做如此妙语,确实怎么夸都不为过啊”
一位厚重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众人回头看,确发现蔡邕正站在后面,对着众人笑着。
“拜见蔡师”
小胖墩没想到会在太学见到蔡邕,也是回头对蔡师一拜。
“见过蔡议郎”
众人也是对蔡邕行礼。
蔡邕看了看小胖墩身后众人,也是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今日怎么有闲来太学中啊”
蔡师询问着。
“今日空闲,于是弟子邀好友出来游玩,见太学门前石经引众人抄录,也是一时兴起,便进到太学之内,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蔡师”
“原来如此啊,对了以后有闲多去我府上坐坐,自上次以后,琰儿天天都在念道上次的点心呢,那点心在何处买的,如此好吃”
“不瞒蔡师,那是弟子自己做的”
“哦,你自己做的”
“正是,先将面粉豁开,让后发一个时辰,之后揉成形状,再在锅里蒸一下就行了”
小胖墩也是介绍着。
“嗯嗯,你有心了,嘿嘿”
蔡邕更加高兴了。
“对了给你介绍,这位就是上次给你说的廷尉陈球”
“见过伯真公”
众人也对陈球行礼
“嗯,不必多礼”
“这位你应该熟悉,太扑刘郃”
“见过刘公”
众人向刘郃行礼。
“侄儿见过伯父”
刘郃在也是河间王支脉,所以一声伯父也是必须叫的。
“侄儿不必多礼,你等也是”
刘郃扶起小胖墩,也对众人示意。
“这位是议郎杨彪”
“见过文先公”
众人也对杨彪行礼,而杨彪也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这位是谏议大夫马日磾”
“见过翁叔公”
众人对马日磾行礼,而马日磾也是对众人示意不必多礼。
“恩师于诸位叔公来太学所谓何事”
小胖墩也是一脸好奇。
“不瞒你说,我等受陛下所托整理编撰石经立于太学们前,今天主要是来看看,另外我听五经博士裴旭所说,太学之中有一学子天资聪慧,文笔优美,故特来看看,如果可以也好收作弟子,好生教养,而且此人与你年岁相仿,也只十岁,故我也想收下他和你一起教学”
“哦,能入恩师法眼的想必也是不凡,不知弟子可否一并前往”
“无妨,那我等这就向正堂去吧”
“谨遵师命”
于是众人便跟着蔡邕一起去往正堂,想去看一看这位才华出众的学子究竟如何。
……
……
……
一行人来到正堂,便看见五经博士裴旭带着一个十岁孩童在门口等着。
“见过蔡议郎,诸位上卿”
“裴博士不必多礼”
蔡邕也是示意裴旭不必多礼,便领着众人进了正堂。
而小胖墩也上下打量着这个只比自己小两岁的年轻人。
他看着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
“他叫阮瑀,是陈留尉氏人,今年才来太学的,我看他聪明伶俐,文笔不俗便将他介绍给大家”
蔡邕是当世大儒,所以也被称为蔡大家。
蔡邕上下打量着阮瑀,似乎非常满意,但是一边的小胖墩确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阮瑀啊,建安七子啊,他儿子孙子都是竹林七贤啊,人不可貌相啊。
“你可背得经典”
蔡邕想考效一番。
阮瑀也不慌张,向蔡邕拜了一拜。
“还请大家出题”
“嗯,你可知学”
“禀大家,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子又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故小子以为学者当自省自身,多思而少虑也
第六十一章:船只成型
“忠明兄,别来无恙啊”
说话的是贾诩,贾文和。
“文和兄好久不见”
“忠明兄,这位是我的好友,李儒李文优”
“文优先生幸会幸会”
“文优兄,这位就是我的同乡好友,段炜,段忠明,乃本地豪杰也”
“忠明兄幸会幸会”
“文优先生见外了,那文和兄,文优先生,屋里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