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做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兵魂
“袁赐,破城在即,城内兄弟全需建功,向秦王缴纳投名状,你还不明白吗”沈正南低声说。
袁赐先前说过,对他过往事迹秋后算账。
沈正南害怕,保护袁赐死里逃生,对方脱险后,伺机报复他。
他手无缚鸡之力,没法铲除袁赐,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得不借助虎贲军了。
“你,你个小人!”
袁赐闻声,扬起长剑,颤颤巍巍指向沈正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危险之际,沈正南竟然选择离他而去。
沈正南不顾袁赐恶骂,快步走进街道内,只想借助袁赐吸引虎贲军,为他司机逃离造成机会。
扬起臂弯,指向袁赐,猛地向街道内虎贲军高喝:“兄弟们,秦王破城,欲擒获袁赐,若有人生擒袁赐,交给秦王,必得秦王重赏。”
沈正南边说,边穿梭在虎贲军内,快步向城内而去,欲收拾金银细软,带家人隐藏起来。
等待秦军占领城池,柳林城秩序恢复时,悄悄带家人逃命。
街道内彷徨的虎贲军,早对袁赐虎视眈眈,却没有敢生擒袁赐。
突闻沈正南挑唆,不少惶恐的虎贲军,目光转移在袁赐身上。
没错。
他们降秦,若生擒袁赐献给秦王,秦王肯定善待他们,重赏他们。
顷刻间,虎贲军盯着袁赐,仿佛在饥饿中遇到香饽饽。
有人起身,便有第二人,第三人起身,他们抽出长剑,一步一步,从四面八方靠近袁赐。
袁赐发觉沈正南出卖自己,气的浑身发抖。
可惜沈正南趁乱逃之夭夭,他没法抓获沈正南泄恨。
欲向街道内而去,却有虎贲军前来,把他当做猎物,挡住他的去路。
袁赐震怒,浑身生出冷汗。
目前,他身体抱恙,治疗未愈。
面对骁勇善战的虎贲军,没有办法抵抗对方,不得已折身向城头撤离。
城头走道内尚有守军抵抗,兴许能保护他的安危。
这时,街道内,有人挥舞兵戈高喝:“生擒袁赐,向秦王请功。”
 
第322章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秦国与南方的荆襄,江南相距甚远,从来井水不犯河水。
纵然秦军杀害孙逊,也是孙逊虎口夺食,冒犯秦国利益,说起来,罪有应得。
赵拓,孙铭,分别派荆襄地区的守军,与江南的守军,北上驰援袁赐,贾问道感到了危险与挑衅的味道。
季玄陵端着茶杯饮茶,闻声,面容略微吃惊。
“南方来的援军,何人借兵给袁涛?”
袁赐早已众叛亲离,麾下将领纷纷降秦。
现今,有人胆敢借兵给袁赐,令其抵抗秦军南征,这分明与秦国为敌。
山中无老虎,猴子也想称霸王吗
“江南孙铭,荆襄赵拓,皆向袁赐借兵,斥候汇报,约莫十万精卒。”贾问道汇报,语声气愤。
顿了顿,继续说:“秦灭袁赐,接连占领奉州,隆州,隆州南部与荆襄接壤,唇亡齿寒的道理,赵拓,孙铭心似明镜,况且,孙铭为父报仇,把王上视为死敌,是故,不可能见死不救,可惜来迟一步。”
“赵拓,孙铭”
季玄陵把玩着茶杯,不屑的蔑笑。
赵拓徒有虚名,却没有大志。
坐拥荆襄四州,富可敌国,养兵数十万,近来来,大康各地狼烟四起,他既没有派军征战,也没有趁机扩张。
沉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玩泥巴。
据他所知,赵拓没有雄心壮志,所统帅的将领中,却有不少宿将,从赵拓抢夺陶策的地盘来看,素有江南的小霸王之称的孙铭,也非赵拓部将的对手。
孙铭年轻气盛,与他一样争强好胜,称之为一方枭雄。
不过,孙逊似得突然,使得南方局势骤变,纵然孙铭挥师西征,占领不少陶策的旧地,却在征战仍折损不少精锐。
目前,他没有对赵拓,孙铭用兵,这两人却主动招惹他。
特别是赵拓,荆襄地区,与秦国相距甚远,他们派军北上,找死吗
“问道,两支援军退守何处,派军追杀能否追的上”季玄陵询问,赵拓,孙铭的军队前来挑衅,若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将来对方会得寸进尺。
再说了,邬纪灵,段孟臧在黄岩城练兵,此番征战骁骑军没有经历多少大战,恰好派遣邬纪灵,段孟臧领骁骑军追击。
小试牛刀!
“禀王上,援军已退出隆州,柳林城距离东南的安绕城较远,行军需大半日路程。派军追杀恐鞭长莫及。”贾问道叹口气,惋惜的说。
“可惜了,可惜了!”
季玄陵同样倍感惋惜,连连唉声叹息。
“王上为何叹息”厅堂外,传来徐闻达的声音。
随他而来的武元魁,带领秦军抓住一名大儒打扮的中年,正走进厅堂内。
“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季玄陵挥手爽快的说,发觉徐闻达神态怪异,似乎有什么顾虑,不由得询问:“闻达,你面色凝重,为何事发愁,快说来听听。”
徐闻达,武元魁躬身行礼后,徐闻达语声惆怅的说:“禀王上,斥候汇报,在秦军占领柳林城前,鞠彦章率领五万多虎贲军,在麟州向孔晟投降了。
此刻,孔晟领军光复麟州,派遣驻扎在麟州边境。若秦军继续南征,必然与孔晟的军队相遇,局势会异常棘手。”
“哦!”
“预料之内!”
季玄陵点了点头,对此不觉得惊讶。
若鞠彦章愿意降秦,早在俞常雄领兵降秦时,率军北上归附秦国。
他却选择按兵不动,秦军南征,又没有驰援柳林城,分明另有所图。
“鞠彦章领军向孔晟投降,的确让秦军南下变得非常困难,不过,目前本王率军攻打赵辰的计划,也
第324章 楚王的难处
贾问道语气执拗,对秦军南征仍耿耿于怀。
徐闻达微微摇头,没有直接回答。
捋着胡须轻笑,狡猾的说:“问道,人人皆夸你有远见,为何在南征事宜上犯错呢某与王上的想法很简单,秦军没有水师,你前往寿春,若劝说楚王出兵,王上计划,何愁不成功。
剿灭赵拓,占领荆襄四州,招降赵拓残部,秦军不就有水师了吗”
一句话,秦国的水师在南方,赵拓的水师,就秦国的水师。
闻声,贾问道恍然大悟,狠狠瞪了眼徐闻达:“你个老家伙,比我更狡猾。”
“哈哈哈,某才过而立之年,将辅佐王上扩张,登基做皇帝,狡猾却不老。”徐闻达严肃的说。
“哈哈哈...”
贾问道仰头郎笑,徐问道随之郎笑起来。
彼此告辞,各行其是。
寿春。
楚国王都,相较咸阳城的庄重,森严,寿春城内,一派江南风光,多了几分浪漫。
秋季,寿春城不像咸阳,已枯叶飘落,遍地枯黄,不过,城内仍有丝丝寒意。
楚王宫,楚王在秋意中感觉到寒冬快来临了。
楚东战场,楚军,齐军,两国投入三十多万精兵悍将,接连作战四个月有余。
目前,齐楚两军仍旧处在对峙状态,陆陆续续苦战,照旧没有分出胜负。
楚国派遣三四名善战将领,掀起好几场大战,依然没能把陆匡率领的齐军,逐出楚东,撵出宋国。
冬日渐渐逼进,两军持续对峙,将要给楚东作战的军队,提供大量过冬的军需。
又是一笔不菲的花销。
以前,楚王对前线作战的军队绝不吝啬,常常大肆赏赐凯旋的将领。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入秋后,楚国南方不少州县接连发生水患,使得即将收获的粮食全烂在田头,导致秋粮减产。
朝廷钱粮赋税减少,还需派官吏前往南方各地赈灾,从府库调拨出不少钱粮。
冬日给楚东作战的兵勇提供粮草,物资,朝廷府库将空空如也。
若不能征收到粮食,或购买到粮食,来年楚国面临一场饥荒。
秦王领军南征,威胁楚西边境。
韩道畅率军前往东方战场,抵抗齐军时,楚国不得不在西陲驻扎大量水师,每日军中消耗极多。
坐镇西线的景鸿炀,早已上书求情朝廷派送粮草。
楚国,面临不少困境。
楚王已调集韩道畅回寿春,欲等韩道畅汇报军务后,令其返回西线,把水师调集会寿春。
一方面楚东运送军需,一方面在寿春附近驻兵屯田,开源节流,减少钱粮消耗。
王宫,书房内。
楚王静心聆听韩道畅的汇报。
书房内,公子魁,太尉沮春,丞相桑明松,王族静候景鸿昶坐在两旁。
此时,楚王,公子魁,太尉,丞相,静候,楚国最有权势的几人,面孔中全泛起难色。
听闻韩道畅汇报,思绪愈发犯难。
韩道畅坐在书房右侧末端,朗声汇报着前线战况,越说神情越严肃:“王上,齐国经过齐王多年筹划,有计划的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精锐,陆抗等将领全善用兵。
再者,齐国谋划已久,齐军先发制人,占领许多雄关要塞,楚军迫不得已迎战,镇东将军遭陆匡算计,使楚军在东方战场处在不利位置。
末将率军与陆抗作战,发起几次猛攻,仍不能重创对方。
故而,从目前局势来看,两军要分出胜负,差不多在来年来春了。”
来年开春
楚王,公子魁,太尉,丞相,静候,面孔中无不露出惊色。
秦王御驾亲征,年初起,西征陇西,西凉,东征魏国,南征陇东,秦军大肆对外扩张,疆域暴增,人口激增。
特别近期在陇东作战,月余时间,秦军没有发动几场战争,轻松夺取奉州,隆州,招降了陇东两名悍将,十余万精锐虎贲。
今秦国扩张至十余州,疆域比楚国更辽阔,精兵数量远远超过楚军。
为何楚军抵抗齐军,花费数月时间,仍没有半点进展,将延续到来年春天。
“韩将军,东线作战,究竟怎么回事继续耗下去,秦王将对楚国动兵了”太尉沮春震怒的询问。
楚军兵不利,将不广,军械不如人,粮草不济吗
沮春担任太尉,他很清楚楚军没有面临这些问题。
为何迟迟没有大捷呢?
耗到来年开春,可能面临空荡荡的府库。
齐国拖得起,楚军耗不起啊!
楚王,公子魁,丞相桑松明,静候景鸿昶,深知楚国处境,不约而同望向韩道畅,等待他解答。
韩道畅随口的猜测,却引起楚王等人震惊。
察觉楚王等人,眼眸全集中在自己身上,韩道畅无可奈何的说:“王上,秦王领军占领陇东的安州,槟州,军力已远远超过陇东,陇西,西凉,及被联军重创的魏国。
秦王麾下聚拢众多悍将,有将领擅长长途奔袭,有将领擅长苦战,还有将领擅长持久战。
楚国与齐国实力旗鼓相当,楚军,齐军却相差甚远。
楚军多为水师,步兵,齐军多为精骑,轻骑,两军作战楚军必然处在弱势。
若王上浏览过楚东行军地图,肯定发现楚东多为辽阔的平原,非常适合骑兵作战,使齐军越发处在优势地位。
何况齐军突然作战,楚军猝不提防,加之,楚军在东方战场中计,使得战场局势恶化,故而处境微弱。”
“悍将所言不假,若楚军训练出五万类似秦军的铁骑,早横扫楚东战场,把陆匡率领的精骑驱逐出去!”景鸿昶附和,非常支持韩道畅的说法。
与秦军相比,非楚军怯战,惧战,实乃楚军处在不利地位。
闻声,楚王点了点头,他能理解韩道畅等将领,在猝不提防中领军迎战,面临怎样的苦楚。
故没有再追问,叮咛道:“韩将军,东线事务,本王会让静候亲自督战,西陲所有防御,全交给你与景鸿炀了。近来秦王领军扩张,占领奉州,隆州,对楚国构成严重的威胁,你此去西线,一定要谨慎小心。”
秦楚乃宿敌。
秦国强,楚国弱,反之亦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