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三国有些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木子小花

    关键就在于张飞太年轻,华雄才大意被一合就拍下了马,连人也处于昏死状态。这时张飞若想取其性命自是易于反掌。

    不过张飞是真的粗中有细,那怕再生气,恨不得一矛捅死这董胖子。但是知道不行,对面数万骑兵可真是会要人命的!故也改刺为拍,把华雄拍下马,更没趁机取其性命。

    华雄的亲卫呼啦啦地连人带马拖回本阵,西凉军也静待主帅董卓的指令。一旦攻击,他们可不管对方是什么阵营。

    董卓被文优,也就是其女婿李儒劝止,又听部下报告华雄只是昏迷,气得呼呼作响,但也没下令攻击。

    “三弟回来!”关羽接到大哥刘备指令,连忙唤回张飞。

    关羽对张飞得胜认为理所当然,对于可能引起的纷争也心知肚明。不过他没有责怪三弟张飞之心,要怪就怪董卓这胖子太那啥,别说关张本就心高气傲之辈,是人就受不了!

    “呔!要派就派点有真才实学的,虚有其表之徒,吾先回也!”张飞听到二哥叫唤,咧嘴喝道,才打马而回。

    张飞当然不知道这个被他一矛拍下马的家伙,在董卓阵营中已经是武力担当。自也不知这话多伤人!不过却是实话,也在理,打不过就是本事不如人啊!这没什么好怨的!

    “汝!汝太嚣张也!”董卓手执马鞭,气得有点结巴对指张飞说,又回首问道:“谁去给本将军取其首级?”

    不料身后皆将皆退后一步!对于西凉众将而言,带骑兵冲锋没问题,若说单枪匹马挑战一合拍昏华雄的张飞,那叫脑壳有问题。

    “尔等!”董卓气不打一处来,心中对绝世猛将更有强烈的渴望!最少临阵提高士气顶好用!

    这时公孙瓒抱着酒坛从对方阵营中驾马而出,有点吐字不清地道:“这不是威镇凉州羌汉的董将军么!怎么就知道欺负小朋友啦?不是想单挑打不过就全军押上吧?”

    董卓一听,火气全消,亦驾马上前道:“吾道是谁呢,原来是来去如风的幽州白马将军!怎么,也是奉诏讨贼?”

    “然也!”公孙瓒摇了摇酒坛,向董卓招了招手道:“别生气啦,逍遥侯刘备乃吾之小弟!不如来喝杯美酒如何?”

    “好!吾不气也,那张飞小伙子不错!”董卓哈哈一笑,一夹马腹向公孙瓒而来道:“久闻逍遥侯的逍遥醇酿乃当世美酒,早想品尝,今日一偿夙愿最好!”

    董卓这毫不在乎刚才兵仞相见,一人一马就赶过来的豪气,着实让人钦佩不已!最少刘备就觉得这时的董卓取得日后的成就是理所当然!

    还有李儒也点头不已,这才是值得他倾心为其谋划的董卓!董卓从一无所有,到今日坐拥数万雄兵,李儒功不可没。

    李儒出身平民,不但一身才学不凡,还一直有改天换地之志。有后人曾说李儒之才可列三国谋士前五,就可见其才。

    最重要的是李儒有随时以身证道的勇气和觉悟。这就很可怕了,真是流氓有文化,皇帝都害怕!事实上后来这家伙还真鸠杀过皇帝。

     




第二十九章,夜晤李儒
    公孙瓒和董卓俩货边饮边聊,竟然一直弄到日落西山。更让人无语的两个家伙都醉了!

    无奈之余,刘备和黄忠商议,就空旷处安营扎寨,广撒斥候,第二天再行军。

    李儒也同样下着这样的命令。一个空地上安扎两个营寨,并没有合兵一处。彼此互为倚角,又彼此戒备防备着。

    入夜,夜凉如水,刘备营寨主帐内一众人正在议事。会议上对张飞的冒失展开了教育批判。张飞吱吱唔唔地表示下不为例。

    “若那厮不辱及大哥,小弟自不会如此冲功。不过也没捅了那使刀的汉子不是!”张飞如是道。

    “话是没错!倘若今日一旦发生两军混战,翼德你想过后果没有?董卓的西凉铁骑有多强你没感觉吗?”刘备叹了口气说:“如果真在空旷之地厮杀,咱们应该全军覆没,就算你们几个可以全身而退,又于事何益?”

    “大哥,弟知错啦!”张飞对西凉骑兵到底有多强,自然心知肚明。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旦西凉骑动起来,个人勇武可以忽略不计。万马奔腾之下,个人都会踏成肉泥!

    “三弟,你这火爆脾气不改迟早要吃大亏的!”关羽也心有余悸地说:“这西凉骑兵的气势惊人,非人力可敌!”

    “……”张飞唧唧吧吧着,也听不清嘀咕着什么,低着头数蚂蚁去了。

    “好啦,以后遇事三思而行即可!”刘备揭过此节,转头问黄忠道:“汉升,还有什么要交待的么?”

    “主公,一切按之前安排即可。对西凉军戒备即可!再防黄巾军突袭!”黄忠微微一笑道:“还劳烦各位将军多加小心!”

    众将领命各行其职而去。而刘备领着黄忠和典韦走出营寨。对面西凉军营寨入眼而来。

    “汉升,对面的营寨如何?”刘备师承卢植,对安营扎寨也算略有心得,只是上手较少,没有实际操作经验。

    “气象森严,深合兵法之奥妙。若强攻不易取也!”黄忠仔细看了一番道:“此乃高人所布置的营寨,有如刺猬抱团,又如龟甲潜伏,诚不易攻之!”

    “李儒果是不世之才,只可惜董卓非明主也!”刘备口不择言地说:“若非如此,这天下就难说矣!”

    董卓入京之时,只要不目迷五色自我堕落。就凭当时西凉铁骑之雄,李儒之谋,十八路诸侯不知有几个有生路?可惜的是董卓腐朽了,李儒放弃了。

    让刘备一直好奇的是,在汉末广三国时期,每逢天下大势落入谁手,谁就会犯迷糊,下一步臭棋,让天下脉落迷离起来。

    如张角,就在黄巾军势大之时,竟然会一命乌呼!似乎天意让其灭亡。也许说张角不死,黄巾起义也必败。不过绝对不可能几个月烟消云散。

    如董卓,一入洛阳就变得贪生怕死,变得贪图享乐,不再图进取。甚至火烧洛阳退守长安。退守长安事小,更加变本加厉,居然建库聚财,好色成性,一命归西,被点天灯。一手好牌打得人财两空。

    如袁绍,坐拥北方,兵多将广,与小弟曹黑子对阵官渡。以绝对优势而一仗败北,若依田丰等人之策徐徐图之,天下自可得。可是这货就是把大好形势搞得一团糟。

    如曹老板,辛苦一统北方,统兵百万下江南。一到赤壁就全体智商下降,被一把烧了个干净。让一统天下大业变得遥遥无期。

    如刘备,当事业达鼎盛,竟不顾盟约发动侵吴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以致从此无力北望。任凭诸葛亮和姜维六出祈山,九代中原也白瞎!硬实力相差太远,又岂是个人之力可补?

    “主公,为何断定李儒是不世之才?再者这董卓也只是不积口德,气度却不凡呀!”黄忠有点莫名其妙地问。

    “呵呵!据密报,为董卓出谋划策者即其女婿李儒李文优。把董卓从一介小强豪变成拥军数万岂非大才。”刘备只好弄个莫须有的密报来说明。

    “董卓出生于颍川,成长于凉州。其父曾做颍川郡郡太守,但是并没留下太多资源。董卓能有今日之成就自也不凡。”刘备如数家珍般道:“董卓之缺点就是容易被虚华腐蚀迷失!”

    黄忠对刘备的神奇之处多有体会。既然刘备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黄忠点点头没再问什么。

    “汉升,能否一箭把信帛射进西凉军营寨中?”刘备突发奇想,想见见这天下前五的谋士李儒李文优。

    “可以!”黄忠目测了一下,十分自信地说:“射在主帐帐门上也行!”

    “咻!”的一声,黄忠张弓引箭,一支带着信帛的长箭



第三十章,弹指可破
“侯爷乃汉室宗亲,又何故道出此违背常理之语?”李儒在张济和典韦离开后,才笑眯眯地问:“还请侯爷为小可解惑!”

    “文优不必如此,如不嫌弃唤吾玄德或小弟皆可!”刘备略显粗俗地席地而坐道:“文优之才,当世出其左右者不过双手之数!”

    李儒一惊,却也跟着席地而坐,略有吃惊地问:“玄德还没回答之前的向题,为何知吾偏僻之人?”

    “吾真想说生而知之或神人授梦,又知文优必会笑吾!”刘备倒首望着李儒道:“南华仙人乃吾师兄,不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于天上星象略知一二。西



第三十一章,火起长社
    “玄德,吾亦知道就算天下的资源重新分配,若干年后又会出现不同的阶级。一样有贫富差距,同样社会地位会悬殊。”李儒有若叹息地说。

    李儒饮尽了小坛中的酒,却没有把这精巧的小酒坛扔掉,而是系于腰间才接着说:“吾也许不能打破这轮回,但是有机会一定创造一次资源重新分配的天下。虽九死而无悔,那怕遗臭万年也不惜!”

    “文优既然知道不从根本上改变无法达到所希望的,何不从开民智方便着手呢这本非一己之力能达成之事业,吾诚心希望,亦衷心邀请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努力!”刘备最后犹不死心地说:“文优就是吾竭诚欢迎的不世之才!”

    “谢谢玄德厚爱,吾恐要让君失望了,咱们还是各行其道吧!假如吾失败而且没死,一定会来玄德处看看可好?”李儒眼神有点迷离地说:“太多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却蝇营狗苟,不弄死几个难消心头之恨!”

    “对啦,张角这家伙所提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革天之举倒是有几分可取之处!”李儒站起身又有些莫名地说:“起风了!”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刘备也跟着站起来说:“咱们不也在谈变天之壮举么!”

    “嗯,咱们就看看张角革天之路能走多远吧!”李儒说完拱拱手,洒脱而去。

    ……

    豫州,颍川,长社。

    皇甫嵩与朱儁正在商议军情。两位名将都觉得时机成熟了,是该用一场胜利唤起大家的斗志和热情。

    “临阵者不外是指挥调度,配以奇谋取胜。不知公伟又何妙计?”皇甫嵩笑问:“贼势太盛,一般计谋未必有效。”

    “计谋不外是利用资源,人力物力,地形和自然环境。”朱儁智珠在握地说:“城外贼众,必计设连环才行。吾等必利用有限的资源合理安排,再设以奇谋!诸如埋伏,军阵,水火风沙雾之助等。”

    “义真兄前几日所提议的火攻就很好。贼依草而建营,近又风起,只需等到风向偏北即可施行。”朱儁最后道:“水火最无情,风亦助其威。只是有伤天和!”

    黄巾军主要营寨是偏北而建,只有刮偏北风火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其实以黄巾军五十万众,团团包围长社,除非以长社城池为中心四面刮大风才可能一把火烧死黄巾军。

    “公伟兄言之有理!不过君太仁慈,兵者本凶,为天下万民计,讨贼不必讲究这么多。”皇甫嵩有点不把黄巾军当人看地说:“咱们好好合计下,等风向一变立马破贼!”

    两人之后仔细推演了一翻,把他们认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针对策略。不过有句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战场很难尽人意。

    三天后,风渐大,风向也如两人希望的那样向北而吹。皇甫嵩和朱儁立即击鼓升帐,聚一众将校密议破敌。

    经众人商议,皇甫嵩带六马之兵力当夜丑时出城破敌,朱儁率余部守城及接应。一众将校皆有安排,各自行动不提。

    长社城外,黄巾军亦聚众议事。以张梁,张宝,波才为主,还有大小渠帅十几名。

    以地公将为主的张宝首先开口道:“吾等五十万众围住长社小城,就是一日之粮草消耗也非小事。不如早作论断,弃之长社再图他地。”

    “地公将军言之有理,吾也认为再围长社无益,就算城破也得不偿失。何况有皇甫,朱等自命名将的两个贼官率八万余众坚守!大家以为如何?”人公将军张梁接腔道。

    本来波才只是与皇甫等人相峙于长社,就算围困也不严实,皇甫等人随时可以突围。不过张梁和张宝率众来了以后,长社是蚊子都飞不出来了。

    “两位将军说得都在理,而吾等又该向何处呢?攻城不利,不攻城又吃什么?吾处粮草已剩不多!”波才点点头道:“困兽犹斗,还得谨防长社内的贼官兵使诈!”

    如果说张梁,张宝只是对兵法只是略懂皮毛,那么波才算有几分真才实学。能一举打败朱儁部,自非幸致。

    “波才太小心啦!但凡用计不外是水淹火烧及埋伏。这长社附近可没有多少水源,水淹不可能。火烧嘛,还得风向。至于埋伏,呵呵!”张宝胸有成竹地说:“吾认为打仗打的还是硬实力!”

    “没错没错,任是千般计谋,最后免不了刀对刀枪对枪。本将军还真不信贼官兵八万杀得过五十万!”张梁也十分自信地说:“不是谁都是淮阴侯!淮阴侯将兵还多多益善呢!”

    “呃!”波才被这两兄弟噎得没法接腔,半响才道:“小心无大错!”

    蛇无头不行,但是九头蛇也不好行走。五十万黄巾军说是以张宝为主,但是仍然令出多门。不说大小十几个渠帅都有自己的手下,就是张梁和波才也都有自己一批铁杆亲信。不可能统一行动听指挥。

    黄巾军本也是以宗教形式揉杂的乌合之众,就没有铁的纪律。甚至连个鲜明的政治目的也没有



第三十二章,曹老板到
    皇甫嵩部下不失为汉室精锐,面对火箭洗地,并没有慌乱,而且集精会神举盾或挥动刀枪,凭多年作战的本能,把火箭一一弹开或格挡。第一轮火箭所造成的伤亡只是十位数。

    可问题是第二轮,以至十轮呢谁能保证都能一一避开。何况黄巾军在四周堆放了柴草,草堆后是冰冷的刀枪!大有全歼皇甫嵩部之狠劲!若无外援或奇迹,皇甫嵩部今夜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

    城头上的朱儁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拼死出城救出陷入人海战术中的皇甫嵩部。却被一人极力拦阻。

    拦阻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一直跟随朱儁打过来的孙坚孙文台。历史中孙坚是个狠人,生于155年,卒于191年。

    孙坚逞吴郡富春人,系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奠基人。

    孙坚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孙坚少年时即为县吏,胆略过人,十七岁在钱塘江上斩杀江海大盗,由是闻名地方,被召为假尉。

    孙坚十八岁参与平息会稽许昌起义,以功,任为盐渎丞。几年后又调盱眙县丞,再调下邳县丞。

    就在今年孙坚奉命随中郎将朱儁镇压黄巾军。孙坚是勇猛不凡,但是朱儁部却是大败而困长社。

    “将军,就算把两万余将士全投入战场也于战事无益。就凭目前战场态势,咱们能守住长社城就是大功一件!”孙坚抱拳为礼道:“最少长社城在,对黄巾贼众也是种威胁和牵制,望将军三思!”

    “文台呀,吾何尝不知,可是不发兵救皇甫将军,道义上说不过去。万一皇甫将军有不测,吾怕一辈子都不安心呀!”朱儁叹了口气说:“人生在世有些时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呀!”

    朱儁对这个奉诏跟随自己一路征战的孙坚好感十足,引为心腹爱将。孙坚不但人生得英武,而且身先士卒十分勇敢,武艺又高。一把古锭紫金刀是舞得虎虎生威,亦杀敌无数。
1...2930313233...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