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学霸的科技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啸木

    于振峰立刻介绍道:“盘古一号超级计算机由3万枚女娲一型石墨烯芯片组成。

    它的浮点运算次数高达每秒25.6亿亿次,绝对能独霸好几年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现在美国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浮点运算每秒才达到12亿亿次,我们是它的两倍还多。”

    “周总,数据中心为什么要采用超级计算机,女娲一型芯片配合储存矩阵,足可以构成很好的数据中心,现在数据中心设计这么庞大的超级计算机组,运算力早就溢出了。

    盘古一号超级计算机非常省电,但每年也需要8000万度电,我们数据中心是工业用电,国家又给予高科技企业电价优惠,但一年光电费就几十亿元。”

    赵乾坤问出自己的疑惑,他入职星火科技,本以为管理和以前一样的数据中心,没想到是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组,他的压力很大。

    “我们的人工智能需要庞大的计算力支撑它,人工智能可以千百倍放大超级计算机的价值。

    华夏现在超级计算机资源是稀缺的,哪怕就是我们只卖计算机资源,也远远高于电费成本,这个总比挖币那样纯粹浪费电力的做法强多了。”周宇笑着解释道。

    “多谢周总给我解惑,我仿佛醍醐灌顶一样,充分理解超级计算机的用途。”赵乾坤拍着马屁道。

    周宇绕着盘古一号走一圈,他又向两边走去,看到盘古一号机组两侧有镂空的柜子,里面放置一片片硬盘。

    他猜测道:“这就是研发中心开发的巨型储存设备储存矩阵吧!”

    “是的。”于振峰回答道,“储存矩阵是我们专门为储存管理大型数据,开发出来的储存设备。

    它由1片女娲一型芯片管理128片储存硬盘。

    每一片芯片和它管理的储存硬盘,组成一列储存矩阵。

    储存矩阵对数据进行分类储存,通过芯片可以快速管理储存矩阵上的数据。

    每一个储存矩阵能储存1eb的数据,1eb等于1024pb,1pb等于1024tb,1tb等于1024gb。

    我们对于一般数据,都进行镜像备份储存,对于重要的核心数据,采取不删档滚动储存方




第42章 无所不知的墨子
    星火科技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对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标志着智能时代的开端。

    马尚书正盯着他身前的波形图,公司从华为那里交换许多专利技术,大部分都是和芯片有关。

    但有几个通信领域至关重要的技术,却必须由他们研发中心按照计划进行优化,好配合智能设备上线。

    马尚书现在正在研发的就是信号收发天线,智能设备空间内留给天线的空间非常少,它是长5毫米,宽1毫米的金属片。

    必须要在天线不影响其他元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要信号传递清晰。

    从华为公司获得的技术达不到这个要求,但能节省他们一两年的研发时间。

    马尚书必须要改进天线的材料,让它对电磁波的反应更灵敏。

    “准备第58次实验,测试新的材料特性。”

    马尚书发布命令,研究员们立刻开始动手实验。

    他继续盯着实验的数据,只看到接收电磁波的数据,马尚书就很失望,摇摇头道:“更换实验方案,镀膜这个思路彻底放弃。”

    “马头儿,于主任刚才发了信息,公司那里已经开发出科研专用的人工智能墨子,我们用不用体验一下。”研究员张山向马尚书提议道。

    “这玩意儿研究成功了张云强那家伙的认真劲儿,都跳票好几次,我都能想象出这种人工智能的开发难度。”

    马尚书想到他们早就催促过人工智能墨子上线,每次都是再等一等的信息。

    “正好实验陷入瓶颈,让大家伙见见人工智能,放松一下也是好的,我现在就启动墨子,让你们见识一下,可别期待太大。”

    马尚书看到大家都好奇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能力,他立刻点头答应。

    他说完之后,就通过全息手环启动研究中心总服务器,让它通过专线和数据中心接通,正式启动辅助科研的人工智能墨子。

    一个穿着华夏春秋时期汉服,手捧着竹简的白发长须老者出现在众人面前。

    “老夫墨子,无所不知,无事不晓,穷尽人类微薄之力,探索宇宙无穷奥妙。”

    “老先生口气还真大,那你能帮我研究天线用哪种材料吗”马尚书笑着问道,他也准备调侃一下这个人工智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可不会虚空造物的本事,把你的想法和实验数据发过来,老夫看看能不能推演出结果。”墨子自信的说道。

    “就凭你这么生动的表现,我以后就要请张云强喝酒,真是奇了,我要不是看着你,还真以为是和真人说话。”马尚书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张山,把我们做实验的数据和实验目标,给墨子老先生发过去。”马尚书吩咐道。

    研究员张山立刻整理出数据,输入到墨子所在的服务器中。

    他看到墨子在接收数据,虚拟人物的表现就是在竹简上飞速写着字。

    研究员张山传输完数据后,他好奇的向虚拟人物身上捏了捏。

    墨子瞪大双眼,气的胡子都吹起来,斥责道:“怎么这么没大没小,不懂得敬老爱幼啊,真是一个没德行的人。”

    “哎呀!还会骂人哦!”研究员张山嬉笑道。

    马尚书立刻给他一个脑瓜蹦,训斥道:“干正事儿,现在是你娱乐的场合吗”

    他同时也期待的看着墨子,希望墨子真能像公司夸耀人工智能那样神奇,帮他找出研发的新方向。

    马尚书等了许久,只看到墨子一直在竹简上写写画画,根本没有搭理他。

    “我们继续实验,人工智能真要能科研,那滥竽充数的专家还怎么活,科研狗们全军覆灭,想多了,想多了。”马尚书开始催促研究员,继续进行实验。

    他心里很着急,自己可是拍胸脯保证,一定能提前完成项目。

    这样他们项目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大额的积分奖励,科研人员等级每提升一阶,都代表着大量的工资奖金。

    食言多次之后,就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组建研究团队,研究中心科研竞争可是很激烈。

    马尚书快速做完两组实



第43章 贫困学校的救星
    陈瑾刚做完一台手术,在休息的空隙,她查看八戒的使用情况。

    这是她男朋友周宇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最开始陈瑾也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营公司。

    但她只坚持了两天,还没有创办公司,陈瑾就被公司的琐事弄得心烦意乱。

    她在大学给学生们上课只需要教授好知识,给病人做手术也只考虑怎么能完成手术,开公司这种事太复杂,她根本就坚持不下去。

    八戒交给她男朋友周宇的公司运行,只不过八戒按照她的建议,当做公益项目运行。

    基础功能每月只收取十元费用作为运营成本,高端补习陪读功能才收取正常的服务费。

    陈瑾看到八戒使用人数已经突破10万,她感到诧异,不久前八戒的使用人数才刚刚达到5000多,八戒怎么会爆发性增长难道是石墨烯芯片的效果

    陈瑾查看八戒的使用地图,大部分在西北、西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

    贫困学生用八戒学完整个义务教育过程,不用因为缺少师资力量而辍学,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陈兴华乘坐绿皮火车踏上回家的路途,绿皮火车穿过秦岭山脉,以前泛黄的黄土高坡现在都被绿色覆盖。

    绿皮火车在破落的县城火车站停稳之后,陈兴华乘坐老旧的大巴车,回到他的家乡,一个位于沙漠边缘的小镇子。

    黄土高坡沟壑纵横交通极不发达,这里又干旱少雨,很少有作物能存活,紧邻着沙漠,生活环境又不好。

    陈兴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走向镇子中唯一的小学。

    小学墙头的水泥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红砖,陈兴华小时候就在这个小学上学,它现在依然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个学校现在只有两个老师,那就是校长兼数学老师陈三才,唯一的语文老师王翠花。

    这两个老师正是陈兴华的父母,这也是他直接来到学校的原因。

    陈兴华挨个教室查看,看到他父亲正在五六年级大班上课,母亲在一二年级小班上课。

    整个学校一共有60多个学生,他们分成三个班级,不是以学生数量区分,而是以学生年纪大小区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有两个老师,不可能分成六个年级。

    他们这个偏僻地方极度缺水,国家给打一口深井,里面水资源有限,只能保证日常人畜用水。

    想在这里洗澡完全是奢望,只能等到每年雨季时,镇里旁边的小河水满,才能洗个痛快澡。

    这么艰苦的条件,根本没有支教老师愿意来这个地方。

    陈兴华走到正在上自习的那个班级,看着孩子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神,他们呵护着用封皮包好的书籍,安静的翻看书籍,学习氛围很好。

    不是这里的学生们都爱学习,而是不爱学习的人早就已经辍学。

    哪怕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杂费全免,在他们这个贫困的地方,有些家长依然不愿意让孩子上学。

    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助大人养猪养鸡,烧火做饭,或是送到老师傅那里学习一门技术。

    陈兴华从杂物间找到一个梯子,他背着双肩背包爬上房,从背包中拿出移动信号增强器的天线。

    他架设好天线之后,开始调试设备,让它转接远处山顶铁塔基站上的信号,让这里4g网络的网速达到3m/s,可以正常观看视频。

    陈兴华作为甘肃移动通信省公司高级工程师,调试这个设备完全是小菜一碟。

    他调试好设备,学生们也正式开始午休,部分离家近的学生回家吃饭,大部分学生依然留在学校,因为他们回一次家需要至少步行三个小时。

    他母亲开始做大锅饭,作为学生们的午餐,收取2元的午餐成本费,只靠他父母的工资,是无法补贴这么多人的用餐费。

    他们这里没有贫困户,因为所有人都贫困,县里扶贫也扶不到他们镇上,其他地方更加贫困,那里才是生存都不易。

    上沪那里好不容易找出一个贫困户,家里都有数十万的钢琴,这个小镇上有台电视的人就是富翁,这是华夏贫富差距的正常现象。

    &nb



第44章 芯片公开
    7月3日,周宇正在工作,他突然接到袁可庆的电话。

    星火科技已经有完善的网上业务申请批复流程,袁可庆能打来电话,一定是遇到突发事情来不及走流程。

    “袁经理,是工厂那里又出现问题了吗”周宇接通电话询问道。

    “周总,这次和工厂无关,是央视突然发来采访请求,想要采访石墨烯芯片生产制造流程。

    他们想尽快获得采访许可,请问是否答应央视的采访请求。”袁可庆汇报道。

    “这个是好事,央视能宣传我们芯片,新闻的权威性加上央视这个平台的广告效果,那比我们打广告强多了。

    但要记住,生产线的简单流程,可以让记者进行拍摄。

    但一些需要保密的东西,一定不能让他们拍摄,比如刻蚀机内部结构和它对芯片编码的程序。

    采访之前你应该和记者说清楚,如果央视不同意,我们公司就不接受采访。”周宇想了想,重点交代道。

    “请周总放心,我会详细检查记者的拍摄录像和随身智能设备,一定不会让保密技术外泄。”袁可庆立刻保证道。

    周宇刚撂下电话,王剑就走进来汇报道:“周总,央视面对面栏目组邀约对你和田开院士进行专访。

    采访时间定在今天上午10点,如果您答应采访邀请,我就回复央视的邀请。”

    周宇听到这个消息,他就明白过来,这是国家要对石墨烯芯片进行重点宣传。

    “请问田开院士是否有时间,他空闲我们才能答应采访。”周宇吩咐道。

    他很快等到田开院士的回复,他与田院士一起赶往央视大厦录制节目。

    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完国家大事,开播第17分钟主持人突然说道:“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命脉。

    在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星火科技研制成功高性能石墨烯芯片,已经开始量产。”

    镜头立刻切换到前方的采访视频,记者来到一个大型的工业园,走进看似很平常的工厂。

    “我是央视记者李文,这里是燕京大兴区高科技产业园星火科技芯片工厂,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石墨烯芯片,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

    随后镜头切换到石墨烯芯片生产线上,拍摄从石墨粉末加工成石墨烯芯片的全过程。

    黝黑的石墨粉末进入到反应炉中,很快工程师抽出工整的石墨烯晶片,它又被送往刻蚀机中,刻蚀出半成品石墨烯芯片,最后被封装成正式的芯片。

    芯片被刻蚀完成时,镜头切换记者采访袁可庆的画面。

    记者询问道:“我看到石墨烯晶片从刻蚀机出来时,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块,它们都是同一种芯片吗”

    袁可庆趁机宣传道:“同一种芯片的大小都是相同,我们工厂误差不超过10微米,这些当然是不同功能的芯片。

    我们生产的这一批芯片,是给华为公司通信芯片流片,他们需要的芯片量少,各种不同的芯片一次就能加工出来。”

    央视记者李文继续问道:“我观察你们的石墨烯芯片生产线,它和常规的芯片生产线不同,请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袁可庆立刻回答道:“石墨烯芯片是属于碳基芯片,现在的其他芯片都是属于硅基芯片。
1...1213141516...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