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学霸的科技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啸木

    卫星会在1.5秒内被打穿或直接击毁

    一撞上,那就是毁灭性的。卫星相撞产生雪崩效应。

    每一次太空垃圾的相互碰撞不会互相湮灭,而会产生更多的碎片,太空垃圾数量一旦达到临界值,它必然会发生越来越多的连锁反应。

    现在根据监测,直径一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20万个,直径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9000多个。

    正是太空垃圾数量多,还分布在不同的轨道高度上,才导致它极难被清理。

    质量投射器货箱按照不同的轨道高度,投射不同的二维航天器。

    二维航天器,这种航天器使用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制成,可以包裹住太空垃圾并使其离开轨道。

    二维航天器的推进剂以固体形式,储存在推进




第299章 部署太空实验室
    1月15日,星火科技准备正式部署太空实验室。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星火精密制造公司联合科研中心,已经制造好用于太空科研工作的实验室和太空工厂。

    星火航天公司也同步改进质量投射器的管道。

    以前为了保证航天发射的成功率,质量投射器的管道很狭窄,只比标准的火车隧道大一些。

    质量投射器的货箱也是狭长型的货箱。

    这样发射一些小型卫星完全没有问题,但想发射体积庞大的太空实验室根本不可能。

    质量投射器对货箱的载重有要求,对货箱的体积没有要求。

    以前采用狭长型的货箱,只是为了方便锻造成流线型,减少大气阻力,增强货箱的速度和滞空时间,增大引力牵引技术的捕捉成功率。

    星火航天公司现在已经掌握质量投射器,为了更好的发射太空实验室,同时为华夏的太空站计划做准备。

    星火航天公司已经建成新的质量投射器管道,同时改进了货箱,让它可以装载太空实验室。

    只需要对管道进行修改,质量投射器的核心部件不需要改变,不同管道共用一组核心设备。

    这样能节省下数千亿的资金,哪怕是星火科技的吸金能力,也承受不起建造第2座质量投射器的资金压力。

    周宇再次来到阿拉善航天发射中心,他看到新版的质量投射器货箱。

    这是一个巨大的设备,它是一个标准的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高50米,底面圆的直径为28米。

    质量投射器货箱设计为圆柱体,那是因为它承载的太空实验室就是一个类似圆柱体的形状,太空站的标准差也是类似的形状。

    周宇看着航天发射中心摆放着9个圆柱形的质量投射器货箱。

    这些货箱的总价值就500多亿元,航天产业真是一个烧钱大户,一般企业根本玩不天产业。

    航天产业是一个高投资高收益的领域,以前星火科技只能依靠从海底开采的矿石获得的强大资金流,来发展航天产业。

    现在星火航天公司外接业务的利润,已经可以维持航天发射中心的运营成本。

    星火航天公司总经理鲁金铭来到周宇身边汇报道:“周总,我们已经准备完成,准备开始部署太空实验室。

    我们通过质量投射器货箱,把太空实验室送入指定的轨道中。

    我们通过把功能互补的太空实验室搭建一起,验证太空站各个舱室的组装技术。

    太空实验室进入到预定轨道,我们就把太空实验室的管理权限,交给星火科研中心的相关科学家。”

    “能保证太空实验室部署成功吗太空实验室不只是空间站先期验证技术。

    它本身的造价就是非常昂贵,如果失败一两次,我们公司就需要靠银行贷款维持下去。”周宇郑重的询问道。

    他不是在开玩笑,这真是他的真实想法。

    每个太空实验室的造价近百亿元,如果真的失败,这对星火科技是一个重大打击。

    它可不是一个价值几亿元的卫星,总价值2000多亿的太空实验室,星火科技真的损失不起。

    鲁金铭立刻保证道:“我们通过量子计算机进行多次模拟计算,考虑到航天发射任务的每一个细节。

    几乎把现在能想到的所有问题都进行虚拟测试。

    我有100%的把握保证航天任务的成功率。

    除非是突发太阳风或是宇宙射线,这种天灾性的事件,那真是没办法。

    这次任务绝不会因为我们人员的操作失误而失败。”

    “有信心就好,华夏的航天人就要有这个气度。我只能祝你们成功,开始发射太空实验室。”周宇笑着吩咐道。

    他同时通知星火科研中心的科学家,准备接管太空实验室,按照前期讨论完成的项目展开实验。



第301章 太空实验室成果
    周宇满脸兴奋的从王晓晓办公室里面走出来。

    这种人造生命的性能真是太优秀,星火科技现在也掌握了生物科技的尖端技术。

    大叶电莲的成功,标志着星火科技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某些生命的基因,让生物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生命活动。

    周宇回龙首大厦继续工作,都感觉到轻松许多,他现在都能看到公司未来的样子,宇宙才是星火科技最佳的征途。

    他脑海中科技树生成的技术,很多都因为材料环境等原因的限制,无法在地球上重新研发出来。

    现在太空实验室,给了周宇脑海科技树上科技研发的平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果然如周宇所料的那样,很多科技都取得突破。

    太空实验室研发的科技,绝大部分是他提出的科技。

    这种科技一般是周宇给出实验猜想,预测可能完成的效果,再由量子计算机设计实验方案,科学家审核实验方案,没有出现逻辑错误就开始实行。

    有一些科技,是科学家们厚积薄发,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科技,这些科技大部分是材料相关科技,科学家们举一反三研制出的新型材料。

    2月28号,太空实验室只上天一个多月时间,周宇坐在办公室,总结太空实验室这一段时间的成果。

    算上质量投射器的改进,人员物资相关成本,太空实验室计划总投资4900亿元。

    太空实验室一般使用寿命为35年,计划20年内收回投资成本。

    经过一个月的发展,湘华计算出太空实验室对星火科技贡献大约是635亿元。

    还有许多技术是无价,根本没有衡量标准。

    这与刚部署太空实验室,一些接近成熟的项目,因为太空实验室的特殊性,突破临门一脚有关。

    但这也足以说明太空实验室效果很好,远比预想中对星火科技的贡献大。

    太空核力工厂的贡献就很大,星火航天公司承接全球的订单,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发射23次。

    它在返航的途中,装上太空核力工厂生产的高级材料,能节省很大运输成本。

    太空核力工厂设备比地面的核力工厂简单,因为它不需要用额外的能量,维持核力工厂真空状态。

    粒子电池庞大的电能,也能支持太空核力工厂正常运转一周时间。

    只要及时更换粒子电池,太空核力工厂的生产总值,比地面核力工厂还要高。

    太空材料实验室也有非常多的优秀产品,先进材料是科技实现的基石。

    比如智能机器人的关节和机械设备的运动,都需要轴承来实现。

    低摩擦性材料研发成功之后,滚珠轴承已经取代磁悬浮轴承,成为机械设备上最好用的轴承。

    滚珠轴承可以承受极大的力,适应性范围很广,磁悬浮轴承却无法承受很高的压力。

    滚珠生产在地球上是钢珠冷却之后,在经过不断打磨,形成圆球型的钢珠。

    钢珠需要打磨,这是因为钢水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在成型的过程中,略微形成水滴型的钢珠。

    必须要经过打磨,才能保证每一份钢珠的形状都是圆球型。

    现在的技术已经能保证每个钢珠公差很小,所有钢珠基本上都近似相同的圆球型。

    但这种钢珠依然有瑕疵,受到重力的影响,钢水里面的合金材质出现略微分层。

    这就不能保证钢珠材质完全相同,在精密制造领域,钢珠之间不同的差异,会带来致命的影响。

    太空材料实验室生产这种钢珠材料,那就完全规避类似的问题。

    不只是这种钢珠,太空材料实验室研发出很多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因为地球自身特点的限制,无法在地球上完美生产出来。

    太空物理实验室的贡献最大,这几个实验室的贡献,占据整个太空实验室总贡献的80%以上。

    &



第302章 反重力设备
    2025年3月5日,初春的天气变幻莫测,今天雄安新区还下起了小雪。

    周宇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外面的雪景。

    他听见办公室外面响起脚步声,思绪收了回来,看向办公室门口。

    引力实验室主管李启华,他带着一个智能机器人走进办公室。

    李启华身后的智能机器人,它用双臂托着一个足球大小,表面十分光滑的圆球。

    智能机器人的机械手臂略微向下弯曲,机械手臂显得很僵直,这个圆球重量应该不轻。

    李启华来到办公室,他脸上掩饰不住兴奋的神色,立刻向周宇汇报道:“周总,我们对太空物理实验室设备探知到的引力数据总结,发现星球引力的特点。

    现在已经根据地球引力的情况,制造出能产生和地球引力性质相同,方向相反的引力。

    利用设备产生的这个力,我们就能实现反重力技术,把物体悬浮在地球的表面。”

    周宇立刻快步走到李启华的面前,用手拄着桌子,观察智能机器人携带的这个圆球。

    他惊喜地询问道:“反重力设备已经制造出来,它的效果怎么样,这个反重力技术可以承载多少吨的物体。”

    李启华知道周宇真是太关心,才显现出这么焦急的神色,他也没有故弄玄虚,立刻给周宇介绍反重力设备的情况。

    他指着智能机器人手中的圆球,道:“周总,这就是反重力设备最核心的部件,它可以产生与地球引力性质相同,方向相反的力。

    这个力性质与地球引力相同,代表着这两个力可以互相作用,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只要是没达到设备的极限,在它限重质量之内,都可以实现反重力技术。”

    李启华说话的同时,右手在智能机器人拖着的圆球上一点。

    这个圆球开始旋转,机器人把他的双臂从圆球上撤了下来,圆球依然停留在原地旋转。

    李启华用手开始拨动这个圆球,推它就好像是推动一个很轻的物体。

    稍微挪动之后,它就会因为惯性向前移动,很快因为空气阻力停下来。

    周宇看着这个圆球的表现,他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李主管,反重力设备无法借助引力行动吗它的载重极限是多少”

    李启华立刻回答道:“周总,反重力只是依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设备只是维持反重力,让它的状态好像太空中失重的物体一般。

    想要让这个物体运动,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力才可行。

    没有地球引力的干扰,反重力技术启动后,一个儿童都可以抬起数万吨的东西。

    这个物体的质量和相应物理性质都没有任何变化,它只不过是抵消了地球对他产生的引力。

    如果不考虑能源供应,将状态下,反重力设备现在可以承载的极限质量是60万吨。

    这个数据是经过精确计算,地球的质量为5.965x1024kg,也就是60万亿亿吨。

    物体与地球质量相差的倍数必须要大,才能保证物体启动反重力之后,对地球没有影响。

    一旦物体超过60万吨,它就会对地球自转产生影响,物体每增加6亿吨,影响的效果就以倍数增加。

    地球上以后肯定不止一处反重力设备,我们为了保证反重力技术不会对地球产生影响。

    只能把它的载重限定为50万吨,这其实也是理想化的计算,现实中根本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当然物体的质量越大,启动反重力设备需要的能量就越多,随着质量增加能量呈指数增长。

    这项技术依然追寻着质能守恒定律,想要把50万吨的物体悬浮在空中,现在的核电能源根本不可行。

    哪怕是用1万座大型核电站供电,都无法提供庞大的消耗,除非我们以后发现更高效的能源。”

    “理论载重60万吨,实际载重6万吨也可以。这是多么庞大的数据



第303章 飞行汽车项目
    周宇和李启华商谈反重力研发方向。

    现在反重力设备受限于能量供应,它只相当于一个还没长成的小树苗。

    李启华建议道:“周总,我认为反重力设备应该逐渐发展,发现一例错误就处理一例错误,我们一定要准备好,不能盲目就立项。

    随着高度增加,地球引力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1...8889909192...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