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医娘子山里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燕七雪
“且不说抢不抢的事儿,就说罗扬,他不是你哥哥!他也不喜欢你!你能不能要点脸把我们林家的脸面都丢光啦!”
她说的话可不怕气死林桂花。
果然林桂花气得直喘粗气,已无暇再争辩什么,只是如野兽一般张牙舞爪冲过来,要撕打林小福。
林小福目的达到,可不会再与林桂花近身博斗了,她开始往人群里躲,带起一片惊呼声和谩骂声。
于是有许多妇人都伸了手,将林桂花推搡着、揪打着。
现在的林桂花可分辩不清局面,谁拦她就打谁,很快她便与一群妇人打成一片。
而林小福也注意到罗家这边,罗家娘正死死拽着罗扬,阻止罗扬冲出来加入战局。
她很清楚,这事儿不能再把罗扬拖进来,不然太对不住这个喜欢自己、想帮自己的少年了。
“林桂花!是罗扬不喜欢你!你却恨我真是没道理!你这个黑心肝的,就因为这个原因,当初就怂恿奶奶把我二两银子卖了!”
“你咋不把自己给卖了啊!”
林小福控诉着,再一次提醒村里人,当初自己被拽去当冲喜娘子是怎么回事。
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林桂花有多坏心眼!心有多狠!
“就要卖你!你活该!哈哈哈哈哈!”林桂花想到当初林小福那么悲惨地被拽出门,她心里就痛快不已。
“你承认是你怂恿的奶奶还有你娘是帮手吧”林小福气愤地指着林桂花。
“没错啊,就是我和我娘说的啊!我们去和奶奶说你这贱蹄子!穷鬼!若能卖个二两银子也不亏啊!”
林桂花两手叉腰语气高昂地说着,表情十分得意。
第225章 明显护短的话
林金宝哪里还敢放她过来撒野
抬手就是一巴掌扇过去,骂道:“死丫头!欺负妹子真本事了啊!”
“啊!”林桂花一声惊呼,朝大哥怒道,“干什么打我!我跟你拼了!”
竟然敢打她!竟然打她也不打林小福!
林桂花疯狂地朝林金宝拳打脚踢,气得林金宝又扇了她几耳光,兄妹边闹边进了院子。
村道上的人不论是妇人还是汉子、老头、小姑娘们,个个摇头叹息,咋舌不已。
这么疯狂的林桂花,恐怕没有人家敢娶的。
林银宝跟着爹去三叔家刚回来,还没到家就听见村里人都在议论林桂花,不觉诧异,连忙走了过来。
林大华久病初愈,气息不稳,今天中午去了山上给林小华上香烧纸,回来就听说了村里与林家二房合伙种茶的事儿,便在村里打听了一翻。
傍晚等林银宝回来就让他同着一起去了三房里。
兄弟商议这事情,既气愤林小福一个嫁了人的姑娘竟然敢当娘家的家,又有些畏惧再被老二回来缠上。
兄弟懊恼又犯愁地说了半天话,这时天色擦黑才回家来。
谁知刚回来就听见别人都在骂,哪里受得住。
“桂花怎么了”
林大华说话时气息还不稳,连走个路都气喘吁吁的,脸色更是腊黄萎靡。
这一问,到让人有些同情。
于是村里人便说了经过,再把林桂花又指责了一遍。
“肯定是小福那丫头害的!”林大华一听立刻指责起林小福。
他家桂花才不会无缘无故这么闹,这林小福一来准没好事儿。
但他这明显护短的话,却激起了公愤,纷纷指责林大华不应该,一家老小全都欺负二房的可怜人,实在太过份了。
那边刚消停,这边又吵了起来。
林小福正在罗家肉案那里,和罗扬道歉,昨天把罗扬牵连进来了,若非他当时捉住林桂花拿针的手让林桂花现了原形,也
第226章 记仇
“大伯!不知道你为何要恨我们二房,但桂花姐怂恿她娘和奶奶卖我当冲喜娘子的事儿,可是她亲口承认了。”
“我嫁便嫁了,聘礼被你们拿了我也没办法拿回来,但你们若是敢再打我小弟小妹的主意,别怪我去我爹坟前哭,让我爹回来弄死你们!”
林小福说到这里目光也变得怨恨恶毒起来,狠狠瞪着林大华。
什么大伯,人家压根就没当她是晚辈,她又何必给他面子
刚才从人群的议论声里,她听说了林大华和林三华今天有去山上祭拜她爹的事。
既然这么怕,还敢一再欺凌她爹的遗孤,这胆量也是够大了。
但她还是要把这样的话说出来,不吓着他们,也膈应到他们的好。
果然,正准备开口骂她的林大华,顿时硬生生地憋回了所有的声音,一张憔悴的病脸怒视着她。
“但你们害我终身的事,这仇我记心里了,小弟你也记清楚,这些人害咱们家,不是咱们的亲人!不是咱们的长辈!以后不要再与他们往来!”
“我记住了!”林小禄一脸认真地点头,大姐说的话他听得懂。
“还有,以后大房里的人靠近你,一定要小心防备,他们一定会欺负你!害你!包括那个刚才想偷袭你大姐的那人!”
“小宝哥!”林小禄立刻大声指出那人是谁,小脸充满了愤怒。
“不错,大房里没好人,以后你可小心了!毕竟你身子骨弱,打不过他们的!他们人又多,你会吃亏的!”
林小福明着教弟与大房里记仇,根本不在乎结下梁子。
她就是要让全村的人都知道,以后他们林家二房,与林家大房撇清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而大房里的人,不论老小只要靠近他们,就一定是心怀不轨,意图欺凌。
林大华听着林小福这般说话,气得浑身直哆嗦,手指着林小福,却半天说不出话来。
 
第227章 更让人同情
路上遇到也在远远看热闹的林四奶奶,林四奶奶走过来却笑嗔了一句。
“你这丫头,吵架也是个厉害的,今天可把那几个气坏了。”
“四奶奶,我要不悍一些,您看我和禄儿今天能走得掉么怕是被打得爬回去还算运气呢。”
林小福撇嘴轻笑,却解释着她悍的原因,也是被逼出来的啊。
林四奶奶一听也是感慨,却也附和道:“可不是么,你这么善良孝顺的孩子,生生地被他们逼得学会了撒泼,真是……无奈啊。”
在林四奶奶附近的几个老太太听了也是无奈摇头,却没人说林小福什么。
虽说林小福嘴硬能气死人,但林桂花那副泼悍模样,可不更让人心有余悸么。
再看林小福一头乱发,发带都被拽下来了,一身灰扑扑的,也是狼狈,更让人同情。
“小福啊,你把头发弄好了再回去,不然你娘和夫婿见了,可不得担心了么。”
林四奶奶好心地提醒着。
“知道啦,四奶奶,我等下到田沟那边洗洗手。”
林小福一想也对,便答应了一声,牵了小弟急冲冲地走了。
等走上田畈了这才将肉交给小弟拿着,她去田沟边洗了洗手,用手指把头发扒拉了几下,重新扎了起来,又把身上的灰尘拍了拍,这才继续走。
“禄儿,回家可不许说这事儿,就说我们等村长大伯花了些时间,别让娘知道打架的事,又要难过了。”
林小福叮嘱着小弟。
“知道,大姐放心好了,我也正在想,这事儿要不要说呢。”
小弟虽然只有九岁,但也很懂事,怕娘知道实情会难过。
“能瞒一时是一时,就算以后娘知道了,事情已经过去,也就没那么难过了。但是今晚咱们吃肉啊,当然要开心一点。”
第228章 他又没回来
“娘,夜里风凉,你别站在风口上啊,若是着凉了可咋好呢。”
林小福想也知道娘在这儿站了有一会儿了,和这些爱说闲话的妇人打交道,心也会累吧。
这些妇人里,有一半是来退过鱼的,她可不想与这些人聊天。
那些妇人见他们回家,自然也不会再跟过去,便自己聊了会儿天就回家去了。
这时候也要吃饭了。
林小春听姐的吩咐,早已洗了一把木耳、荠菜也洗好了,鸡蛋也准备好了,可就是不见他们买肉回来,此时正眼巴巴地靠在厨房门口等着。
终于看到他们回来了,这才露出欢喜的笑容,立刻跑了出去。
“二姐!肉买回来了!”林小禄也跑过去,将手里的肉给二姐看。
连过年都没吃过肉的孩子们,此时用欢天喜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林小福扶着娘走在后面,便将村长找了张夫子说上学的事说了一遍。
林余氏听了直叹气,也便同意了林小福的决定。
“没想到小时候你爹教你的书,你都还记得,那就让禄儿先学着,子诚若有空,再教禄儿写写字,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为了一个月而花掉三百文钱,林余氏心里也是不乐意的。
这三百文留到夏季交束修,就只要再拿两百文出来了。
这样家里就不用再写欠据,这笔帐,换了谁都会算的。
“福儿,子诚的师父家远么怎么还不见回来”
走进厨房时,林余氏忽然问起赵子诚。
如今熟悉了,林余氏将赵子诚视为半子,便以名字喊他。
“师父家不远,就在隔壁的华家村,也不知道他今晚回不回。”
林小福解释,心里也有些无奈地别扭着。
他又没回来,可别又去做奇怪的事才好,早上出门时,他可主动保证过的。
但眼下她也没空去想赵子诚的事了,小弟小妹都眼巴巴地望着她呢。
很少吃肉的孩子,都急着想吃,可是不会做啊…
第229章 算你识相!
一个炒肉、一个肉汤,配着早上做的大白馒头,让一家人吃得喜滋滋的。
林余氏看着自家孩子那欢喜的笑脸,眼泪在眼中打着转儿,趁低头喝汤时偷偷抹去。
林小福见了,唇角微抿,却没有说话。
她装作没看见地和小弟小妹们说话。
“福儿,给子诚留些。”林余氏突然想起来,急急说道。
“放心吧娘,我有留一饭碗在碗柜里了,木耳炒肉也留了一饭碗,不少呢。”
林小福连忙解释,心里感激娘在自己伤心难过时,还记得起给女婿留菜。
就算这些菜少了,到时再煎鸡蛋给赵子诚吃。
或者摊两张鸡蛋饼子,总能让他吃饱的。
相比之下,赵子诚还算是吃过好料的呢,不久前他们在山里,可是炖了一锅狗肉呢。
只是这话不能说出来罢了。
吃完饭,林小禄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微微鼓起的肚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
“别乱动,坐着歇歇。”林小福见了不禁好笑,便去煮茶。
她直接用的干山楂片煮了半罐子水,倒了三碗出来,连娘也喝了。
“你哪儿来的山楂”林余氏喝出了味儿,诧异地看着林小福。
“找林二伯要了一点,没要我的钱,反正以后打渔了,还是要送点鱼给林二伯吃的,他可帮了咱们家不少呢。”
林小福随口解释着,确实是那天去药庐清帐时,从药庐正晒着的干药材里拿的。
她空间里可没有干山楂这种东西,多是以新鲜种植的药草居多,也有一些收了种子,或者晒干了果实,或者整株晒干了。
但她的药草以名贵者居多,哪里来的山楂、甘草、菊花、车前子这样的普通百搭药
因而,她只是临时起意,要了一点儿备用,不敢多拿,怕引人怀疑。
但以后有机会,她是要采购一批药材存进空间里的。
&
第230章 小弟却问出疑惑
林小禄到是背得流利,毕竟他这些日子以来,每天早起都会背上两遍的,一天也不敢忘记。
林小福让他一遍遍地背着,到后来让小妹也一同背,若是背得不顺,便让小弟提醒她。
农家孩子读书可买不起书,都是靠着村塾里的先生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写出来、念出来,再大家各自背了下来。
因而,他们最惯常做的事情,便是背书。
随着年纪增长,才会将学过的字积累下来,再结合背过的书,而能将书默写下来。
启蒙生以背书和认字为主,真正能谈及读书的,还是要像罗扬和林银宝、赵子富他们那样的。
而到了他们那年纪,要么不读了回家种田或去做工,要么读书就是为考科举了。
读得起的才会直奔科举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