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侯府小哑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吃元宝

    今年干旱,日子艰难,平日里卖不出去的陈粮顿时成了香饽饽。

    都能用来还债。

    萧成文斟酌了片刻,吩咐费公公,“你告诉燕云歌,陈粮不要。如果她肯用今年的新粮还债,五成,本殿下只要她五成粮食。”

    费公公小心翼翼地说道:“燕四姑娘让人传话,说是今年一粒新粮都不会出库。”

    萧成文蹙眉,“她真这么说”

    费公公连连点头,“不如老奴和凌长治联系。凌家粮食充足,只是路途遥远,运到京城损耗颇多。”

    萧成文拿起算盘,算了一笔账。

    今年干旱,粮食减产,价格疯涨。

    目前的粮价,已经涨到了两贯钱一担。

    等到秋收结束,粮价还要涨,说不定会涨到三贯钱一担。

    从凌家买粮,成本都不敢细算,数目太惊人。

    光是损耗,就得耗去一半左右。

    怎么算都不太划算。

    有这个钱,不如直接找燕云歌买粮,好歹没有损耗。

    萧成文对费公公说道:“找燕云歌,告诉她,新粮,四成。用四成的粮食抵全年的债,这是本殿下最大的让步。休要用陈粮糊弄本殿下。另外,凌家那边可以私下里联系,但是你不要出面。随便派个粮商露面。”

    “老奴遵命!”

    ……

    “四成新粮抵债他做梦吧!”

    得到皇子府的传话,燕云歌一口否决。

    如今,谁有粮食谁就是老大。

    富贵山庄减产,压力大,可她燕云歌有粮啊。

    仓库里面大把的粮食。

    只不过新粮少,陈粮多。

    新粮是香饽饽,能卖出大笔的钱,她岂会用新粮抵债。

    做梦!

    “告诉传话的人,本姑娘今年一粒新粮都没有,只有陈粮。爱要不要。”

    她不会看在二姐姐的面子上,就对萧成文客气。

    在商言商,一码归一码。

    当初萧成文帮她和少府谈判,助她开荒,她很感激。

    所以承诺每年白给他两千担粮食,一文钱都不收他的。就连运费,都是自己承担。

    持续数年,她毫无怨言。

    但是今年不行!

    灾荒年间,她可以信守承诺,前提只能是陈粮。

    也不想想,现在粮价多贵。

    两千担粮食,即便是陈粮,也能换来数千贯钱。

    这年头,钱值钱。

    购买力极强。

    谁家要有几千贯钱,足以在地方上做个有牌面的地主,发展几年说不定就成了地方豪强。

    要知道,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大魏朝全年的赋税也只有三五百万贯钱。

    这点钱,却能满足朝廷上下,里里外外所有的开销。

    可想而知,这年头钱的购买力多强,真的很耐用。

    也就今年,通货膨胀,钱的购买力大打折扣。

    等到天灾过去,只需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物价又会降下来。钱,依旧会很耐用。

    燕云歌和萧成文之间,很默契地都选择了派人传话,而不是面对面坐下来谈。

    没必要嘛!

    明显谈不拢,坐下来谈,伤脸面。

    燕云歌不急,主动权在她手中。

    她有粮食,她老大。

    萧成文也不急,他稀罕燕云歌手中的粮食,但也没急到等米下锅的地步。

    双方僵持不下,谁都不肯让步,只是苦了中间传话的下人。

    此事,燕云琪也知道。

    她没插手。

    和四妹妹燕云歌见面的时候,甚至没有提起此事一个字。

    她和下人闲聊的时候,说道:“生意上的事情,自然是在商言商。我偏帮谁都不合适。帮殿下,妹妹定会怪我。帮妹妹,殿下肯定有想法。不如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随他们自己谈去。而且,殿下和四妹妹也摆明了态度,这事他们不希望有不相干的人插手。”

    “夫人就不担心殿下和四姑娘闹矛盾,直接翻脸”

    “不会的。殿下和四妹妹都是懂分寸的人,即便生意谈不成,也不至于翻脸。”

    ……

    燕云歌最终还是去了一趟富贵山庄。

    毕竟是自己的产业,再恓惶,再不堪入目,也得去看看。

    新粮入库,看着没有装满的粮仓,燕云歌很无奈啊。

    燕随翻着账本,直接给了她一个数字,“所有粮食减产。水稻减产尤其严重,直接减产七成。能保住三成的产量,多亏春耕的时候池塘蓄了足够的水。否则,今年的水稻,就和其他地方一样,直接绝收。”

    燕云歌顿觉牙痛。

    减产七成,三成产量的新粮品质也很差。

    这个年,怎么过

    她当即下令,“所有人的工钱,再减四成。大家共克难关。”

    她也没办法。

    粮食她有,可是谁都不确定干旱要持续多长时间。

    粮食终有吃完的一天。

    万一,粮食吃完了,干旱依旧,怎么办

    未雨绸缪,现在只能保证大家基本的生存需要。

    谁让富贵山庄积累不够。

    短短几年开荒,着实比不上底蕴深厚的世家。

    比如凌家,别说干旱一年,就算是干旱十年,凌家也不用为粮食发愁。

    几百年的世家,底蕴之深厚,积累之丰富,旁人难以想象。

    反正,燕云歌已经开始为粮食担忧,凌家还能继续歌舞升平。

    这就是差距啊!

    燕随听到工钱减四成,张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出声。

    &nb




第223章 进宫贺寿
    京畿偏远地方,山林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山匪聚集。

    像燕云同出京,上千人规模的队伍,兵器铠甲全套武装,山匪自然不敢劫掠,反倒要避开走。

    山匪占据交通要道,专门打劫过往商队。

    几十人,百来个人中小商队,是他们打劫的主要目标。

    一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商行上衙门报案。

    官府忙着赈灾,暂时抽不出人力物力进山剿匪。

    再一个,目前山匪只打劫财物,不涉及性命,这也是官府迟迟没动静的一个原因。

    直到,燕云歌回京城,竟然遇到了一群不开眼的山匪打劫。

    她进京的车队规模不大,连婆子丫鬟,也才百来号人。

    或许从外地流窜而来的山匪,地皮子都没踩熟,见人少,就敢带人下山劫掠。

    但凡地皮熟悉的山匪,都知道富贵山庄东家的车队动不得。

    果不其然,这群山匪一口气从山上冲下来,本想杀车队一个措手不及,却不料竟然被反杀。

    看似普通的车队,竟然藏龙卧虎,侍卫全是以一敌十的高手。

    就连马车里面的女眷,也能使一把利剑,杀起人来,犹如砍瓜切菜。

    一炷香的功夫,战事逆转。

    山匪逃命。

    燕云歌这边人手少,不能分散兵力追击。

    只能抓一个是一个。

    躺在地上,连死带活,统统带走,把山匪送到官府,让官府给个交代。

    官府:“……”

    最近忙着赈灾,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结果大家不思替官府减负,只会添乱。

    这群山匪该死。

    待在家里不好吗

    非得出门做匪徒。

    余下的事情,自有下面的人处置。

    燕云歌都没露面,直接回京城。

    萧氏得知她回京路上,遇到山匪劫掠,唬了一跳。

    她很诧异,“京畿竟然出现了山匪”

    “人还不少。粗略看过去,少说两三百人。这还只是一股人马。据说,人马最壮的一群山匪,已经聚集了上千青壮。”

    “你没事吧!快过来让我看看。”

    萧氏担忧不已。

    燕云歌一脸轻松,“母亲,我没事。一群土鸡瓦狗,根本近不了我的身。”

    萧氏确定她没事,才松了一口气。

    但,依旧忧心忡忡。

    京畿都已经出现匪患,其他地方可想而知,情况坏到何种地步。

    关键还在于,朝廷和地方官府地反应超级慢。

    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剿灭匪患。

    通常情况下,只有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案件,或是招惹了不该惹的人物,地方守备才会动员起来,组织人马上山剿匪。

    然而,历朝历代,剿匪都是个大难题。

    匪患难除,或许有官府无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山匪熟悉地形地貌,官兵一来,立马躲进深山里面藏起来。

    等到官兵无功而返退去,山匪又再次聚拢打劫。

    这期间,还有人通风报信,替山匪打掩护。

    剿匪,向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剿匪成功,是应该的,得不到什么赏赐。

    剿匪失败,那就是无能,是失职!

    除非山匪举旗造反,性质立马就不一样了。

    剿匪立马变成了平乱。

    剿匪即便杀一百个人,也没多少功劳。

    平乱,即便只杀十个人,也是大功一件。

    京畿一带的山匪,会不会变成造反的乱民,现在谁也说不准。

    情势变坏,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萧氏担忧燕云歌的安危,“富贵山庄那边,你不能再去了。实在不行,就放弃山庄,或是撂荒两年。天干地旱,这年月不太平。你纵然天生力大,也架不住人多势众。这次能平安脱身,不等于你下次也能平安脱身。听我的话,该放弃的时候别舍不得。”

    燕云歌说道:“富贵山庄那边,女儿早有安排,防备有人里应外合,联络山匪打劫。山匪不来则已,胆敢到山庄行凶,定叫他们有去无回。从现在到春节过年,女儿都会留在京城陪伴母亲。大姐姐快生了,女儿还等着给小外甥洗三。”

    听到闺女过年之前都不准备去富贵山庄,萧氏明显松了一口气。

    大闺女燕云菲生孩子是要紧事,不过在这之前还有另外一件要紧事,陛下的寿辰到了。

    往年的万寿节,因为不是整寿,都不曾大办。

    今年是整寿,从去年开始少府和礼部就开始做准备。

    本来,万寿节正好是秋收过后,五谷丰登,喜气洋洋。

    偏生今年,没赶上好年月。

    秋收刚过,从朝堂到民间,人人愁云惨雾。

    粮食减产严重,今年的万寿节,能平安度过吗

    众人忧心忡忡,人人提心吊胆。

    就怕皇帝借机发作。

    因此,准备万寿节的礼物,更加用心。

    务必让皇帝满意,高兴!

    只要皇帝高兴,一切都有得商量。

    ……

    万寿节连办三天。

    第一天,朝廷官员命妇。

    第二天,王公贵族,皇室宗亲。

    第三天,皇室家宴。

    萧氏既是朝廷命妇,又是皇室宗亲。

    为了照顾大闺女燕云菲,她选择在第一天进宫朝贺。
1...112113114115116...5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