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第五百四十章 秋风起
一场几十万人参加的大战役,打的时候稀里糊涂,打完了依旧云里雾里,好在57师和新24师的账目还算明确,不至于向其他队伍一样瞎扯淡。
余师座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赵诚问。
写,但是事情一多就会忘记。余程万不明白赵诚为什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事。
多写点吧,留点文字下去。赵诚想了想又借着说道:我车上有照相机和胶卷,一会分你一部,时不时的拍上几张,省得以后的人不知道弟兄们为守住这份国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余程万没言语,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酒,这稀里糊涂的日子他也看不惯,可怜那些战死的弟兄,抛家舍业的出来打日本,死后却成了达官显贵的文字游戏,这狗日的世道
在岳麓山等了两天,各路部队长才将将凑齐。开车的骑马的,道远,一个个累的都够呛,牢骚自然免不了。可薛老总一宣布会议的主题,大家那点不满立刻扔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次长沙会战通讯泄密问题检讨!
损兵折将之后,战区司令部终于意识到通讯保密问题的重要性。与至少那种流程式的会议不同,这种专题会是有干货的!一众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都支愣起了耳朵,生怕错过什么。
会议主讲人是战区司令部从军统请来的破译专家,这人挺会讲故事,由浅入深,举例子打比方,课上的倒是挺生动:所谓保密通讯,就是把电文的内容用密码本进行掩饰,让对手弄不清你在说什么。电文内容越长密码本使用的越久,通讯内容就越有可能被人家破译。此次会战中,九战区之所以在初期作战中接连受挫,往来电报被日方破译是个重要因素。我个人的意见是,强化加密方式,不定期更换密码本,防止日军根据我们的战役部署推断出密码本的编组规则。
那能不能先编他个几十本?到时候一天换一本。底下有人插嘴问。
这样固然是好,可是代价太大,一但日军不搞破译,直接从各个部队下发的密码本入手,到时候造成的麻烦更大。我们的对策是采用三级密码制,战区与各集团军军之间各有一套独立的密码本,一但日军破译了其中的一本,也不会对全局造成影响。再有就是备用密码本和各师与战区司令部紧急联络密码,我们采用的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得编码,而是字词短句结合,对同一地名采用三至四个代号,增加日方的破译难度
挖空心思打哑迷,穷尽办法绕圈子。赵诚非常感慨!难怪德国人会花那么大力气搞恩尼格玛密码机,用机械代替人想办法,确实省心省力的,而且会更可靠。貌似和于璐使用的密码也该换换了,世面上能买到的书不靠谱,用拼音五笔字型代替密码本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现在家里的生意动辄就是上百万上千万,多花点力气在保密上是值得的。
开完会,各单位的密码本就下发给了部队长,战时一套,战备时一套,一共是六本。和杨森杨汉域还有余程万的联络密码要简单些,每家就一本。
赵诚亲手把东西装进包里,然后珍而重之的递给了老虎。没法子,密码本都有编号,而且唯一性太强,万一被泄露,战区司令部很容易就能反差出是哪个单位出了问题。廖龄奇坟头上的泥还没干呢,要是让薛老虎逮着把柄,必然没什么好下场。
岳麓山上秋风已起,天上还飘着小雨,可大家伙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离开。杨汉域军长要回通城,赵诚和他打了个招呼,轮战的部队还在山里,还有那些还没完工的安置点,少不得要20军照应一下。
一场秋雨一场寒,吉普车只有顶棚没有车门,坐在里头还要穿上雨披。望着各路大佬的已经渐行渐远,杨汉域军长低声对赵诚说道:杀廖龄奇,不过是薛老总借黄埔系的人头立威,这种事应该不会第二次。如果以后再有什么麻烦,挨枪子的必然是咱们杂牌队伍。你老弟没有跟脚,尤其得当心。如果可能的话,找找关系换个地方,最好是去陕州,和曹二宝的陕州保安旅合兵一处。我听人说,你们弟兄手下可是有小两万人马,整整一个军的实力,这一点在高层里不是秘密。趁着盯着你们的人还没下手,老弟,早做打算吧!
杨汉域军长说了掏心窝子的话,他应该是有所指的。师里接收了58师的三个团长,还有近二百失散的士兵,在兵站养伤的近百名伤兵也跟他们的老长官们改了门庭。
虽说74军已经移防,可这种事根本瞒不住。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敢于挖黄埔系的墙角,就得做好被人家报复的准备。赵诚没多说什么,冲着杨汉域军长一抱拳。大家在一起并肩和鬼子拼过命,这份交情用不着说什么谢谢。
车队出发,一路向西而去。随着新赵诚和杨汉域的离开,岳麓山下重归宁静。
天冷,赵诚的心更冷。他在想杨军长的话,越是想专心致志的打仗,乌七八糟的烂事越多。就目前这么个状态,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恐怕人家盯上的还不止新24师这要把号人枪,东川的兵工厂,家里的车队,几十架战斗机运输机,甚至是水泥厂钢铁厂和银行,都是让方方面面眼馋的肥肉。闹不好之前陕州的事只是人家的试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雨天路滑,车队的速度不快。老虎开着车,豹子手着电台,一人一根烟,见赵诚不吭声,他俩谁都没说话。
沉默半晌之后,赵诚缓缓睁开了眯缝着的双眼:一发电报给刘富贵,让他接触一下国防部的人,看看是否能够把新24师从九战区调去陕州。二再给东川发报,所有产业,特别是咱们的兵工厂,尽快把所有权转到瑞士海豚医药的名下。三给美国那边发报,订购四条生产线,一条生产七五山野炮炮弹,两条生产六零和八一迫击炮炮弹,还有一条生产七九口径子弹。这大风大雨的,得提前做些准备!
第五百四十一章 张良计、过墙梯
狡兔三窟,面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论战斗力,新24师比20军高出不少,和51师57师这种老牌部队也在仲伯之间,但这都是建立在弹药物资供应充分的前提下。
没有粮食没有弹药没有汽油,一帮新兵蛋子外加一帮营连级指挥水准的军官,战斗力估计也就在川军和桂军之间。打新24师主意的那帮子人,上策是兵工厂武器军队全拿到手,中策是搞定兵工厂和武器,实在没办法才会走下策,吞并师里账面上几千号人枪了事。
赵诚自认为不是软柿子,手下的弟兄也不是大姑娘,打日本人尚且不怕,对付一帮子魑魅魍魉自然也是一样的。
中午离开的岳麓山,雨天路滑,道不好走,车队一直等入夜以后才抵达益阳兵站。
于璐的回电到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简洁明了。女王大人建议订购七条炮弹生产线三条子弹生产线。七五口径山野炮弹各一条,八一和六零迫击炮炮弹各两条,九二步兵炮的炮弹也得生产,因为炮少,一条足以。再增加两条子弹生产线的理由很简单,子弹比炮弹消耗量大。
除去机器外,兵工原料也得备上一部分,炮弹壳手榴弹弹壳炸药乃至雷管都可以从境外直接订购,境外工厂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低质量可靠,更加重要的是,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赵诚对于璐的判断非常信服,自己不过是占着先知先觉的便宜,论到真才实干,女王大人绝对是国内第一流的。话说日本人也快在珍珠港动手了,想必这段时间她会非常忙
潮湿寒冷的天气里,人容易伤感,还容易想家。最好的方法表示吃上一顿火锅。食材的种类不多,猪肉粉条加上大白菜而已,配上辣油和花生酱,口感算不上好,可下饭却是正好。
李有财带着大部队先走了,周易带着侦察连守在兵站。赵诚应变的安排自然不会瞒他,这会正好一起商量对策。
兼并杂牌,周易比赵诚的见识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强硬一点,就真刀真枪的干。新24师近万人枪,人数虽不及皖南的新4军,可真要拉开架势打,不比日本人一个师团容易搞定。为兼并一个师至少要搭进去两三个师,是个人都会算这笔账划不划算。
如果不想撕破脸,就摆出一副软硬不吃的无赖样子来,只要师里弟兄们心齐,军令什么的也不比擦屁股纸好使。
控制队伍无非是给钱给官给女人,新24师出了名的待遇好,团长的家底比军长集团军司令都不差哪里去,所以这招不好使。封官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千里做官只为财,纯为升官而做官的并不是没有,这种人心里都有个皇帝梦,好认的很!
麻烦的是女人,师里的光棍多,平时钻暗门子的不是没有,在医院学校和服装厂打转的更多,真要有送上门的女人,那帮二货十有**管不住自己的裤裆。委实是个大麻烦!
糖衣炮弹,把糖吃掉,炮弹扔回去。只要弟兄们如实报告,大洋金条大姑娘,谁送的都收下,但有一条,别人送来的女人只能当妾室,如果非要做正妻,自己交辞职报告,都帮他们在置了房子和地,老老实实到国外当寓公去。赵诚反腐的战术委实算不上高明,但是鸡贼的可以,既让弟兄们解决了生理问题,又不至于因为上错床被人捏住把柄。
肉有些烫,周易好容易才咽下去,他对赵老大的计划做了补充:千日防贼并不容易,人都是有弱点的,比如家眷,万一有人拿家里的父母兄弟来要挟大家,这比送钱送女人更要命,没人能扛得住这种事。对弟兄们的履历要加强登记,出入营区和会客也要登记为,尽量别被人钻了空子!
兵工厂的问题更为麻烦,连技工带学徒足有上千人,而且机器设备都是最新式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备,论产能在大后方绝对能排在前五名。如果想把兵工厂搬到陕州,最大的症结在于缺少电力,用汽油柴油发点根本不现实,建设水电站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唯一可行的就是用火力发电,把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起来。
让东川建水电站的工程师到陕州去一趟,在山里先选址,一要靠近煤矿,二要隐蔽一些。赵诚顿了一会接着说道:还得发电报给于璐,要求再订购四套火力发电机组两套采煤设备,单个组件不要超过五吨,最迟明年一月要运抵仰光港,然后再往国内转送。备件和电线也要备足,钱可以少赚一点,事情不能耽搁。如果费用有难度,可以购买二手设备。
如果真要把家底搬去陕州,仓库里那些东西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运完的,要不要再增加些卡车?周易有些担心的说道:车队现有的运力在三千九百吨左右,其中木炭卡车占两千一百吨,真要有个什么意外,是不是单薄了些?
车是要立刻着手重新购置一些,不过并非因为你想的那个问题,我们不是延安那头的队伍,有些人就是想动手脚,也会注意吃相。否则上百万非中央系的部队就有可能哗变。赵诚颇为笃定的说:家里的车实在太杂,有日本的美国的英国的,载重量从一吨半到四吨,型号足有七八种,后勤上天天都在闹,说是维修保养不易,特别是缴获的那些日本车,零配件只能靠兵工厂帮着车。我考虑过,除去运输特种设备和坦克的四吨半大国际外,烧汽油的车尽快统一为三吨半大道奇,木炭车也尽量统一为三吨福特,其他的尽快卖掉。
最近运输任务重,还是等新车到了以后再出手吧!可是经费问题怎么解决?一提到钱的事情,周易就有些担心,毕竟长沙会战前师里就在闹经济危机!
用不着担心,娜塔莉她们都搞定了!赵诚颇为轻松的达到:你们在欧洲的财产,这会已经成了瑞士几家银行的抵押品,甚至还包括了张伟媳妇的家产
第五百四十二章 独立66旅的初战
入不敷出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比这还难受的是有钱却没法花。
赵诚在瑞士几家银行里还存着不少从布列斯特港捡来的金砖,当时在西班牙出手过一部分,尽管用喷枪去掉了法兰西银行的标识,但是在银行那些老员工眼里,这种掩饰近乎于小儿科。按照犹太人的说法,所有金条必须重熔,再参杂一些的银铜来改变含金量,否则根本不能动用。
秋雨一下起来就没玩没了,直到三天后才放晴,赵诚和周易一起启程回了东川。
就在长沙开打的同时,陕州那边也和日本人打了个尸山血海。为报复一战区在中条山周边连续不断的挑衅,特别是轰炸运城的举动,冈村宁次从各地调集了八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在一个150榴弹炮大队两个150迫击炮大队两个九四式山炮大队另轰炸机二十余架的支援下猛扑蒲州城。
中条山会战结束后,27军老军长范汉杰因为表现出色,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34集团军副总司令,45师师长刘进继任军长之职。老范临走前问上峰要来了三千多壮丁,加上两千多伤兵也陆续归队,虽然没能把队伍恢复到中条山会战前的水准,可部队的实在中条山守军中依旧是第一位的。
按理说日军虽然来势汹汹,27军依靠预设阵地至少能和日军掰掰腕子。可刘进的运气实在太差,开战前部队里正在流行痢疾和霍乱,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官兵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每日营地里都要拉出去几十具尸首,最多的一天整整没了一个连。
日军大兵压境,刘军长只得硬着头皮应战,前后只半天时间,一线防区便丢的干干净净。
激战中,那些还没来得及完成新兵训练的壮丁死伤极重,虽然有老兵们在一旁指导,他们的表现依旧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放枪时十有**都闭着眼,准头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几乎所有壮丁都害怕炮击,只要日军的大炮一响,这帮家伙要么猫在战壕里瑟瑟发抖,要么就是在战场上四处乱窜,拉都拉不住。
眼瞅着日军越逼越近,一线的连排长们带头和日本人拼起了刺刀,希望通过近战抵消日军的炮火优势。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战壕里几十个壮丁扔下武器调头就跑。他们这一跑可不打紧,有些不明就里的官兵还以为部队已经开始撤退,于是也跟着向后方跑去。
防线崩溃了,起初只是战壕里的人在往后跑,连那些防守地堡的部队也纷纷加入溃退的行列,忠于职守的寥寥无几。
好在防守万固寺的138团没有乱,他们在炮兵的支援下拼死抵抗。好歹将日军拖住了一会。
**的撤退一直是弱项,所谓交替掩护往往都是一句空话。能像138团这样老老实实掩护友军撤退的部队并不多,眼见顶在前头的部队越跑越多,二道防线内正在布防的官兵也放了羊。日军尾随在溃兵身后不断掩杀,一直追到蒲州城下才算结束。
几个月前,日本人在蒲州城内吃过大亏,知道里面满是陷阱。两个150迫击炮就是为此而来,等步兵扫清外围的威胁后,日军炮手们在城东高地上布置了阵地,居高临下向城内目标进行点射。
城内的守军立刻感受到了压力,城门附近的民房和碉堡在爆炸声中迅速变为瓦砾,只有那些用轨道钢加固过的火力点还在坚持。
没等刘进调集城外的部队发动反击,日军工兵在用炸药包炸塌了城墙。大队步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迅速冲入城内,逐屋逐舍的清理参与的火力点。
蒲州城不大,日军的挤压战术很快就取得了效果,45师布置在城内的守军渐渐地被挤压到城南一小片区域内。
战局已经无法挽回,刘进一面安排46师在韩阳镇一线建立收容阵地,一面让预8师向风陵渡转移伤病员。
无奈伤员和病号实在太多,而且多半都是虚弱不堪。预8师和军部辎重部队倾尽全力也才抬走了八成多,剩下的那些只能放弃
战斗爆发后仅一天不到,韩阳镇以北的阵地全部陷落,连带着45师师长李用章也在战斗中被流弹打断了右腿。
许是胜利刺激了日军,原本只是准备清除蒲州城这个钉子,顺带拿下蒲州渡口。可战局发展之快远超战前的预料,冈村宁次随即从运城守军中又抽调了两个步兵大队又一个山炮大队配合蒲州城方向的作战,一路向南继续攻击。
面对强敌,27军被迫一退再退,最后在风陵渡要塞区才站住脚。
守卫风陵渡的独立66旅倒是兵强马壮,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南岸的炮火支援。潼关方向独立炮兵第8团那几十门日造150榴弹炮可不是摆设,落在日本人头上依旧会死人。
与蒲州城土木工事当家的状况不同,风陵渡要塞那些建筑可都是钢轨混凝土的家伙,中条山会战前苏联顾问特意来看过,整个中条山防线,这里的建筑质量也就比茅津渡周边差一些。只要不被150以上口径的炮弹直接砸到房顶,一般的炮击根本造不成多大的影响。
饶是这样,独立66旅叶大旅长依旧没有掉以轻心。他从曹二宝那边有弄来二百吨水泥,左一层右一层的把要塞又加固了一遍,几个主堡的水泥盖顶足有两米厚,如果再算上三米多的盖土,中条山这地界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出能对付这种工事的大炮。
27军的伤病员撤回南岸以后,军直属队和损失过半的45师一并过了黄河。刘进没有跑路,他带着其余部队留了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