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山芋的收成略好一些,这东西产量大,虽然也是减产,可每亩至少都在六百斤以上。陕州城里不论官民士绅,每天至少两顿山芋,蒸烤炸煮,老老少少都在吐酸水。不过大家到是没什么怨言,这年头有的吃就是祖宗庇佑。听说豫东豫南自六月以后就没下过雨,总是大户人家都在吃糠咽菜,家底略薄的,交完军粮以后根本剩不下吃食。山芋,那都是官老爷家的饭食。

    保安旅对城里的老百姓不错,每家都有配给。六十岁以上的,每人可以按每斤一毛五(法币)的价格购买三十斤,十六至五十九岁的可以按此价购买三十五斤,十至十五岁的可以购买二十八斤,五至九岁以下的二十二斤,五岁以下的免费分发十五斤。

    尽管配给的数量不甚科学,好歹能填饱肚子。那价格也算是公道,要知道面一斤涨到了三块,穷人家靠着一斤面的钱就能活上四五天,这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部队比老百姓略好些,每天只吃一顿山芋,李甲豫司令给他的部队下了死命令,凡是敢于糟蹋粮食的,一律按照通敌论处。黄河北岸的部队不拿山芋当主食,他们每天加一顿玉米面,但南岸供应蔬菜的停了,想吃点叶子菜,全得靠着当兵的自己种。

    陕州这边节衣缩食,再往东边走就更不成样子了。第四集团军上下几乎总是灰头土脸的,没法子,连着五六个月没下雨,地上哪哪都是裂缝,只要一起风就是满身的尘土。军粮供应不足,部队在紧挨着黄河边的地方垦了不少菜地,孙蔚如司令还托曹二宝买来二十多台驮锅机和抽水机,产量虽然不大,好歹能减轻地方上的压力。

    钱贱粮贵,日子艰难,新任的战区司令蒋鼎文只能一面催促地方上保证军粮供应,一面给各个部队划出屯垦区来。第四集团军的屯垦区在陕西眉县城东的横渠镇,部队要忙着战备,能抽出的人手不多,孙司令让人收编了秦岭里的一股土匪,加上96军的驮骡队,一共四百多人,好歹算是拉起了架子。

    陕州有粮,不过不进洛阳。自打独立旅在洛阳城的粮店被抢以后,陕州出产的粮食蔬菜要么自家吃,要么运往西安方向。驻守潼关的第一师占了大便宜,虽然收不到买路钱,但是吃些便宜菜肯定没问题。夏天时的黄瓜茄子长豇豆,入秋以后有卷心菜和胡萝卜,这些日子又吃上了山芋和玉米,倒是比其他部队过的滋润些。原本独立66旅也有一样的供应,现在风陵渡归了27军,运往江北的蔬菜自然可以省掉。

    孙蔚如司令也劝过曹二宝,洛阳以东缺粮,老这么怄气,吃苦受罪的只能是贫苦百姓。曹二宝却不为所动,养活城里百姓可是战区司令部的事情,他才不会在挨过一耳光以后把另外一边脸送上去。

    当然,孙司令的话也没错,有人既然能挑唆百姓抢粮店,自然也会把城内粮价腾贵的事情往保安旅身上引。

    弟兄们凑在一块合计了一下,山芋这东西不好摆,几十万亩地的产量可是近上亿斤,晒成山芋干做成粉丝发给军属烈属供应西安市场再留足陕州本地的供应,剩下的依旧哪哪都是,是得设法运一部分出去。

    十月初日军进逼郑州,当时第三集团军没做抵抗便弃城而走,日本人烧杀抢掠,把城里的百姓折腾苦了。十月底第三集团军会同第四集团军一部击退了敌人,可是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没好到哪去,灾荒年碰上兵祸,是要死人的。

    曹二宝做主,让家里的车队往郑州送一趟粮食,玉米面山芋各占一半,不管代价有多大,好歹也要全几条人命下来。




第五百四十六章 飞行队
    灾情严重,陕州拟提前放弃一部分耕地,将灌溉设备集中使用,确保来年不至于颗粒无收灾情严重,曹二宝的电报比往常多了一倍都不止,赵诚每封看的都很仔细,1942,这个年份太沉重,大意不得。

    二宝又在搞赈灾了?周易探头问道:河南这地界,打国民军那会就在闹灾,兵灾水灾旱灾雹灾风灾蝗灾,老百姓好像就没过过几天人的日子,这次准备在哪办粥厂?

    郑州,他打算先运一百万斤玉米面和山芋过去,好歹帮第3集团军把灾情控制住。赵诚一边翻看电报一边答道。

    第3集团军可是把着军政部鲁西招募处,从上到下又都从沦陷区往大后方走私物资,他们这次就不打算出点血?周易的小道消息比较多,即便是河南那地界的事也瞒不住他:听说这次郑州之所以被日军不战而下,和部队搞走私有很大的关系。曹二宝贸贸然的在那头开粥厂,会不会被有心人扣上收买人心的帽子。

    不得不防啊,咱们的农场太扎眼,虽然交出去了一大半,可是在有些人眼里依旧是块肥肉。通知曹二宝,送往郑州的玉米面和山芋可以增加到150万斤,但粥厂的规模必须缩小,拿出一半的粮食按市价打七折出售。赵诚有些郁闷,干什么事都得顾全大局,忒难受了。

    陕州的事情乱七八糟,东川也没好到那里去。自从西南联大分部落户东川镇以后,昆明市警察局cc系军统三青团的眼线也随之而来,甚至还有张国焘的非常委员会和美英方面的眼线,暗地里水浑的很。

    联大历史系教授姚占卿兼着区党部书记,他主张党与学术配合,团与教育配合,为确立区党部在联大教师中的信用和地位,隔三差五就请教授们做学术讲演,凡参与者每人给予二至三百元不等的讲演费,很是拉拢了一部分人心。联大学生自治会系会级会都控制在三青团第十直属分团手里,据说他们自身又分化为两派,一组人与cc系保持着联系,另一组人是建丰同志的拥趸,总之乱的很。

    当初联大来东川办学,原本是打算腾出一部分军营给学校做校舍,后来因为家里的住房紧张,不得已之下只能在东川镇上给他们盖了几十间新房子,现在看来,还真是省去了很多手尾。

    缅甸雨季结束以后,运送物资的车队再次挤满了滇缅公路。赵诚没有兴趣兼职仓库总管的活,等于璐买的第二批美制1山炮到达后,他借口要参加空战考试,便带着老虎和豹子奔了密支那。

    经过扩建,飞行学校里的飞机跑道已经增加到两条,除去教练机和战斗机,运输机也能在这里起降。

    飞行训练是很费钱的,汽油消耗设备磨损还有人员工资,赵诚一直准备干点副业,好歹也能少些损失。

    历史上,**第一次远征缅甸时可是在缅北的野人山里吃过大亏。大几万身经百战的官兵没死在战场上,却被虫叮蛇咬,还有不知名的疾病夺去了性命。更可怕的是迷失方向,老林子里根本判断不出自己的位置,往往走上好几天,结果又会绕回到出发地。前世赵诚在金三角一带厮混过,知道丛林的可怕,所以他准备提前做点准备。

    飞虎队用的是英国机场,打靶投弹都有固定的地点。密支那航校是民用设施,这种事只能自己找地方,东南北三面都有人居住,空旷的野人山正合适。

    赵诚的计划很简单,用弹坑当标记点。这事不能假手旁人,毕竟学员扔起东西来没个准头,老赵只得带着老虎和豹子亲自上阵。

    前前后后往老林子里扔了四十多颗炸弹,大约每五公里就有一个着弹点,但效果并没达到预期的理想。究其原委,无外乎教练弹改造成的炸弹威力偏小,直径五六米的弹坑在老林子里很容易就会被各种藤蔓枝叶所覆盖。

    后来还是豹子想出了主意,把教练弹里头的沙土改成煤油与汽油的混合物。雨季才过去,林子里到处都是积水,火头不会大道那里去,但是一颗燃烧弹足以清空上百平方范围内的植物。

    后勤上照着豹子的设想弄了十来颗土燃烧弹,往老林子里一丢,效果果然不错。

    赵诚从不担心会造成森林大火,反正这里即使是几十年后也没有人住,了不起烧掉些树木而已。况且这里英国人的殖民地,就算把野人山烧光也无所谓。

    每天忙忙碌碌,日子过的也快。立冬那天,绝大多数弟兄都顺利的通过了空战考核。几个犹太飞行员当模拟对象,有一半的弟兄能在狗斗中咬住对方的尾巴,剩下的虽然不能取胜,但是却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招数逃离战场,真要是实战,也不会吃太大的亏。

    为了培养出自己的飞行员,新24师付出的代价可不小,训练中有两架教练机和三架夜猫战斗机损毁,一名地勤因为事故意外身亡。

    于璐把在建的几条船在银行里做了抵押,通过美国海军的关系又弄来一批野猫式战斗机和零配件,价格只有之前的一半,现在家里的战斗机已经达到97架。不过飞行员的数量还是不足,算上犹太人和老虎他们,一共才31个人能上天,着实委屈了那些闲置的飞机。

    买飞机的钱毕竟有限,大头是赵诚陆陆续续提出的采购清单。女王大人买东西已经买出了水平,美国那头有一帮子掮客在靠她的生意过日子。飞机大炮也好,药品机器也罢,但凡能提的出来,顶多两三天就能联系好厂商,效率比英国人高的多。

    美国佬这会还和日本人在拉拉扯扯,出口时有很多限制。在几个美军退役军官的帮助下,女王大人在巴拉圭注册了公司,所有问题立刻烟消云散。当然,那些退役军官可不是什么洋雷锋,为于璐四处奔走时可是要钱的,而且是大钱!



第五百四十七章 心慌
    刘富贵亲自到了密支那,他特意给赵诚送来来一份材料,《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材料是油印的,很厚,足有三十多万字,上头还标着绝密的字样。

    国府里存不住秘密,特别是卡萨布兰卡俱乐部的那帮子太太小姐。一听说刘富贵的结拜兄弟在守着中缅边境,为了让老刘在下一次集资时带上他们,根本没人在乎什么党纪国法。

    赵诚知道年初时国府应英国方面的邀请组织了个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团长商震,副团长林蔚,杜聿明等一班2海陆空将领是团员。考察团在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了三个月之久,回国后考察团立即着手将收集到的经济政治军事资料编成了这份报告书,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便是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

    按照刘富贵带来的小道消息,杜聿明等人称英缅军队的装备尚可,但战斗意志极差,说的坦白一点就四个字:不堪一击!当然现在国府与英国的关系相当密切,这种话只能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说。

    考察团认为日军南下只是迟早的事情,一但开战他们势必会拿下马来亚缅甸等地,这样不但能获得大批石油橡胶稻米产地,还可以从境外截断滇缅公路,从政治经济上对重庆政府施加压力。

    日军已经侵占越南,与泰国也签订了友好条约。对缅甸和马来亚的作战极有可能是以强大的海空军力量掩护陆军从泰国方向发动攻击,先侵占马来亚新加坡,然后乘胜回师北上,一举拿下缅甸,进逼印度。

    鉴于英军实力孱弱,而日方在空军与海军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东京方面至多调用三至五个师团就能达到目标。

    中缅老边境的车里临江一带地势复杂,道路条件极差,加之瘴气猛烈,日军难以发挥其陆军空军的优势。而缅泰交界景东以南至毛淡棉一线虽然萨尔温江和高山峡谷以为天险,但是通往泰国境内的公路网相当发达,被日方选为突破点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中英双方想确保仰光不落入日军之手,英缅军应动员二至三个师,中**队应出动三至五个军。主力布置在毛淡棉克耶邦景东间地区,以预筑阵地为基础与日军决战,在车里临江间也需布置一个师防止日军偷袭。为防止前线出现意外,指挥部应三至五个师作为预备队,并将其布置在同古平满纳瓢背敏铁拉地区,适时前往筑垒地域与敌决战

    赵诚花了整整三天才把报告读完,闻讯而来的张伟周易等人则用了一个礼拜。出乎老赵的意料之外,弟兄们对所谓中英协防缅甸一事都比较悲观。

    张伟一直和缅甸华人社团保持着密切联系,英国佬在缅甸不得人心,老缅看他们与中国人看日本人一样,除了仇恨还是仇恨。

    日本人是解放者,日本人会帮助缅甸从英国印度的双重压迫下独立,诸如此类的宣传哪哪都是。猪都知道,如果日军发动进攻,英军亦或者中英联军后方无疑会出现大批游击队,就凭着那些伪军(英缅部队)的尿性,能防的住才是怪事。

    英国佬是典型的猪队友!赵诚晃着脑袋说:蒋委员长想守住仰光,因为我们不得不守。万一出状况,国内急需的物资进不来,换汇的桐油茶叶和矿沙也出不去,经济会完蛋不说,前线的武器弹药供应也会崩溃。英国佬家大业大,马来亚也好,缅甸也好,只要印度不丢,人家根本不会在意。所以,中英联军防守缅甸的计划不过是委员长一厢情愿,英国佬只是想拉咱们殿后,为他们防守印度争取时间。

    分析很透彻,结论也合理,这是前世几万中国远征军官兵用性命换来的,现在说出来自然牛掰的不行。

    赵老大搞战略预判一向准确,这次我倒是宁愿他说错。张伟忧心忡忡的说道:一但缅甸有失,国府堆在龙陵的那些出口物资可就完了,我亲自去看过,足有两三万吨。仰光港那边的物资也是不得了,跟山一样,那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周易比张伟还悲观:钱和物资还是小事,能被上峰选中去缅甸作战的肯定都是精锐部队。按照计划里说的,动员三五个军,万一战局不利,他们在国外不管是筹措军粮还是寻找弹药补给都会十分困难,部队就会成为日本人案板上的肉。十万人呐,放在哪个战区都是一支能改变战局的力量,真要出现什么闪失,哭都来不及。

    边防二旅刚走马上任的参谋长邓修竹也在密支那,虽然是新入伙的,可毕竟已经是自己人了,这种要命的事情自然不能瞒他。老邓打了十几的仗,考虑什么事情都讲求个效率和实际:其他都是废话,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仗什么都不占,失败是必然的。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守住我们自己的防区,其次才是帮着上头从缅甸多救些人马回来。我们的防区卡在滇缅公路中间,往南走都是平原,根本无险可守,日军肯定会千方百计拿下这里。如此一来就可以迫使联军在他们强大的空军威胁下往印度撤,淞沪会战的教训就在那里,日本人光是用炸弹就能把大军给收拾掉。现在防区里武器配备的很充足,但是兵力略显单薄,而且打过仗的兵只占部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真要是日军重兵来袭,能不能守住要塞还是两说。

    日军不会一开战就打我们要塞的主意。张伟颇为笃定的说:如果英国佬从公路往印度撤,他们就会尾随其后,一路向西,向撵羊一样用难民和溃兵冲开英国人布置在印缅边境的防线,然后才会挥师北上。

    扯淡,日军肯定还是钳型攻势,一路自下而上追着英缅部队打,另一路必然会穿越缅北边境的老林子,抄联军的后路。赵诚在地图上比划着:别说人家带不了重武器,九四式山炮九二步兵炮,人抬马驮肯定不会有问题。如果不出意外,来三两个联队应该是应该是不费事的。到时候南北夹攻,收拾掉联军以后再挥师北上,到那时候才会和我们交手。

    那也大意不得,日本人打长沙的时候可是动用了空降兵。万一在龙陵也来这么一手,乐子可就大喽!邓修竹有些担心。

    赵诚想了想,邓修竹说的也很有道理:那就这么着,从东川再调五百老兵补充龙陵,加强要塞区的防御。缅甸这头的准备也要加强,两条腿走路吧!



第五百四十八章 等、熬
    龙陵要塞区防御的活有张伟和邓修竹盯着,缅甸华人社团每天都有物资往国内送。现在要塞区的弹药足敷两个月的用度,粮食能全旅吃上三年。鉴于开战后肯定会有大批的友军过境,赵诚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过年前把粮食储备增加一倍。

    在缅甸方向囤积物资的事情有些麻烦,时局紧张,亲日的缅甸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僧侣加入反抗组织的行列。在日本人的宣传下,中国人成了英国佬统治缅甸的帮凶,家里在缅甸情报机构只得化装成缅甸人在活动。

    缅北缅西新建了八个仓库已经落成,腊戌囤积的弹药物资已经向那里转移,除此之外还有新购买的骡马。不过骡马的数量有限,二百多匹马看上去很多,分到各个仓库后才三十来匹,真要是出了什么状况,这点运力根本不够看。

    眼瞅着缅甸开打的时间越来越近,平九天他们只得另想它法,马也好骡子也好哪怕是牛和大象,只要只能在老林子驮东西的大牲口,都在收购之列。

    飞行课程结束以后弟兄们先行回了昆明,可赵诚没有走,每天和豹子他们开着运输机在缅北丛林上转悠,拍照片绘制地形图,甚至用炸弹在老林子里清理出不少空地做空投点。

    空投的物资并不多,每个点都只有十个汽油桶,里面装着用橡胶袋密封的药品和罐头,总数不过三吨上下。赵诚不知道以后进入老林子的部队能不能找到这些物资,也不确定这些物资会不会被日本人利用,所以没敢多投。

    时局越来越紧张,在重庆卡萨布兰卡酒吧里关于日本要与英美开战的传闻几乎就没断。太太团显示了强大的情报能力,说是日军将选择某个星期日对美国宣战。刘福贵不敢怠慢,把消息整理后用新启用的密码发到了密支那。

    该来的终究还会来,赵诚知道日军肯定还是会朝珍珠港下手,尽可能的在开战初期就把美国海军给打趴下,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会提前还是往后推,左右自己也记不清,索性当个看客好了。
1...189190191192193...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