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更令国府方面愤怒的是,韦维尔还试图将陈纳德飞虎队纳入英军的麾下,要知道,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汗钱武装起来的一支部队。
事出反常必有妖,赵诚并不看好英国方面的诚意!果然,趴在地图上看了半天才找到景栋的位置,那是缅甸东部最边远的城镇之一,补给艰难不说,还极其容易被日军从切断后路。现在让第49师去那里,纯粹是替英国兵去送死。
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英国人还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这份机灵真让人无话可说。
看来缅甸是非丢不可喽,赵诚感慨万千。与前世不同,国府在物资出口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滇缅公路开通以后,光是资源委员会交由师里运往腊戌的物资就多达四万余吨,据说,仅运出去的猪鬃一项就换回了五百万美元的外汇。
原先各种物资都堆在滇缅公路沿线的仓库内,现在经过抢运,龙陵以西的几乎没有什么出口物资滞留,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运往仰光。国府资源委员会运输处的官员们开玩笑说,哪怕日军天天来轰炸都无所谓。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前年滇缅公路被封锁那段时间,重庆市面上物价飞涨,加之粮食欠收,最紧张时白糖甚至一度达到了每斤50块大洋的天价(史实)。
现在靠着滇缅公路运回的物资,物价虽然也是天天在涨,可是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去;国府方面也是一样,通过出口物资换回的外汇有力的维护了法币的币值,票子天天贬值不假,但远远没有向前世金圆券般可怕。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滇缅公路进出口渠道畅通的基础上,等到日军真的占领了仰光,大后方经济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一天不死要吃,两天不死要穿,缺了吃穿,部队依旧得完蛋。赵诚没本事搞定整个大后方的物资缺口,只能先顾着自家这一亩三分地。他斟酌了一下,给缅甸那边又发去一封电报,在物资清单添了不少民生物资。
自从仰光遭到轰炸之后,不少人都意识到缅甸也非什么世外桃源。大批英国和印度的商人都在急着抛售物资,这些人把持着缅甸的经济命脉,不仅吸干了缅甸人的血,还趁着中国缺乏进出口渠道的机会,狠狠地发了笔横财,这会咬他们一口也不算背德。
去年底,平九天用瑞士法郎搞定了英军一个后勤军官,从英军仓库里弄回不少武器弹药。刘富贵也没闲着,他没朝着英**方下手,而是买通了不少政府官员,布匹白糖大米,都是论卡车的往回运。英军退守新加坡之后,那些地方官捞起钱来更是肆无忌惮,只要有人想买,就没有他们不敢卖的。什么矜持什么绅士风度,在钞票面前全是扯淡。吃相之难看,连刘富贵都有些看不下去。
不过,该下手的时候手软不得,打1840年开始,英国佬没少在中国人身上敲骨吸髓,全师上下没有人认为挖大英帝国的墙角有什么错,至于他们的法律,狗屎而已!
为规范行贿活动,赵诚特意给缅甸情报组拨了转款,二十万美元,不用对方打收据,甚至不要提供证明人,随便平九天他们支取。当然,弟兄们也没辜负家里的期望,不仅账目清晰,还取得了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收益,效率比国府那帮大爷高的多。
现在缅甸那头越来越乱,国府派驻仰光的办公机构已经北撤,但家里在缅甸的力量却仍在各地潜伏。情报是个大问题,尽管已经公布的远征军名单里没有新24师,可没有情报支撑,刘富贵的运输队也好,张伟的边防二旅也好,迟早会遇到麻烦。所以那头的力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弱
事情繁杂,一整天时间就在公文往来中度过。不过忙一点还是有好处的,比如李有财现在就已经从悲伤里解脱了出来。
家里的事太多,原先运输车队和进出口生意由老太爷亲自盯着,家事是老太太在打理,大少爷则盯着几家药铺。现在他大舅子受不了刺激一病不起,小姨子又年轻,家里大小事情都得由他来作主。忙不完的事情,操不完的心,衣食住行收入开支,想偷点懒都不成。赵诚对他颇为同情,但是却不打算去帮他,毕竟忙一点总比伤心难过要好。哪怕是暂时的,只要能挨过这一段最难熬的日子,时光就会慢慢冲淡所有伤心事。
晚上吃饭时照例喝了点酒,不多,二两而已。白天好过,夜晚难挨,不把自己弄晕,李有财根本睡不着。赵诚也陪着喝了点,老弟兄么,能做的就这么多。
第六百零一章 年前的杂事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128益阳大轰炸遇难者已经过了头七。云南局势紧张,得抓紧时间回部队。
出发前,李有财独自在媳妇的坟前坐了好几个钟头,不停的喃喃自语。和刚开始那几天比,他的精气神好了很多,但是身边的人都发现,李副师长不会笑了。赵诚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丟了瓶威士忌过去,这东西忒难喝,正好给他打发时间。
与来时一样,大家只能坐车回云南。同行的人里还六百多伤愈归队的官兵,新24师的,边防2旅的,其余那些都是其他部队的人。其实挖墙脚的事挺犯忌讳,可是赵诚却一点也不在乎,这是李有财之前和第十军军长李玉堂说好了的,不收医疗费,但师里要从救回来的重伤号里挑三成作为补偿。
**的野战医疗系统就是个笑话,即使是委员长的嫡系部队,受过正规训练的医生都少的可怜。赵诚在战区司令部开会时听到过一个数字,说是把**里所有医生凑到一块也不过2000人而已。就这么点人,还有一多半在重庆西安之类的大城市呆着,前线干活的多是来路不明的土郎中。
有人做过统计,一名士兵从受伤到接受初步治疗要一天的时间,然后才能被抬进包扎所或者后方医院。但是,即使是那些能挨到后方医院的幸运儿也是祸福难料,因为医生手里既没有血浆也缺乏药品,即使是截肢之类的大手术也得不到麻醉药。以至于那些在前线就受了重伤的官兵,死亡率几乎接近100,轻伤被拖死的也是寻常事。
长沙一战,第10军占了大便宜。伤兵草草包扎以后都是由卡车后送,至多两个钟头就能得到正规治疗。外国医生进口药,还有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有伤员感叹,自打当兵就没有睡过正儿八经的床,没想到在医院享受上了。
经过治疗,一千多重伤号有九成多恢复了健康,其中八成都能回到部队继续打仗。赵诚没有客气,让人挑出三百人补进了自家队伍。当然,他也没把事情做绝,把战区补给新24师那二百条中正式步枪给第10军送了过去,算是师里的回礼。
缅甸那头的局势越发紧张,虽然不少人对**远征缅甸充满了信心,可赵诚却知道,有英国人这种猪队友在,惨败的结局就已经无法避免。
既然谁都指望不上,只能自己想办法。自去年春天起,边防二旅九成多的官兵都来长沙这边参加过轮战,伤亡人数加起来有六百多。见过血挨过炸,队伍看起来比以前整齐了许多。但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边防二旅依旧是支新队伍,原因很简单,没有进行过全旅的合练。赵诚和李有财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决定把这些老兵和九战区给的壮丁一起送往龙陵,能起多大作用暂且不论,好歹能为边防2旅增加些机动力量。
车队在山路上颠簸前行,弟兄们要么在悄声聊天,要么已经进入了梦想。赵诚却不能偷懒,即使在路上,依旧有一堆公文等着他来处理。
和平常一样,最先要看的是缅甸那边发来的电报。2月4日,蒋委员长夫妇乘坐专机抵达腊戌,开启了他们的访印之旅。驻缅甸英军司令官哈丁赫顿(又译为哈丁胡敦)中将在拜见委员长时再次提出,请求国府派兵援缅。
出于履行《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的目的,同时也为了保卫中国最后的物资进出口通道,蒋蒋委员长当即决定派遣第6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49师第53师及新55师)先行入缅,并组建联军统帅部统一指挥中英联军。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赵诚很想给蒋委员长寄点核桃,听说这东西很补脑子,对治疗弱智有奇效。前些日子还恨不得找人家掐架,这才几天的功夫,就把英国佬抢物资的事就给忘的干干净净,真特么吃不记打。
话说回来,就算没有之前那一出,把部队交给哈丁赫顿也不是什么好选择,这家伙和韦维尔上将一样,看不起黄种人,即使日军在香港和马来亚把英军打的找不着北,他依旧认为日军只不过是一群扛着步枪的猴子。
日军袭击珍珠港以后,赫顿中将曾坐着侦察机在泰缅边境上空绕了一圈。随后他就向伦敦方面汇报称,任何徒步通过泰缅边境山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军队都将被瘴疠疾病和各种难以想的困难击败。
因此,驻缅英军的防区被重新做了调整,赫顿中将把两个师的主力分别安排在丹那沙林沿海和景栋地区,边境上其他地段拢共安排了两个团而已。负责任的说,日军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拿下毛淡棉,中将大人功不可没。
当然,缅甸那头传来的并非都是坏消息。
刘福贵来电报说,于璐从美国订购的最后一批物资已经从仰光装车,整整两船一万六千吨。原本这些货物都指望着用卡车向北运送,好在于璐通过老关系弄到了一部分车皮,现在车队只要跑一趟就能把物资都运回腊戌。
在缅甸抢购民生物资的事情也已经开始。缅独份子闹腾的越来越厉害,从仰光到腊戌,一到夜里就枪声不断。那些来自英国和印度的商人整天提心吊胆,做梦都想着尽快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一路走低,布匹棉纱甚至只有成本价的八成,但是刘富贵认为还有下跌的空间。他现在的原则是多问少买,力争做到利润最大化。
最大的利好消息是平九天送来的,这小子在英军司令部里买通了一个中尉,对方告诉他,英国方面终于增兵了!
大约是担心一但中**队进入缅甸以后会赖着不走,韦维尔上将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凭借英国人自己的力量守住缅甸。2月5日他亲自飞抵仰光,并调集第7装甲旅和3个步兵营前来增援。
这支部队原计划被用于增援新加坡要塞,那边有8万英军正在日本人的包围圈苦挨,可上将阁下认为,新加坡已经失去了救援价值,因为,没有什么运输船能突破日本海空力量的联合封锁。
作者八扇门老王说:头晕,写的有些乱,见谅。
第六百零二章 盼头
归程并不顺利,进入沅陵境内时天上开始飘雪了。山路湿滑,有的地方还结了冰,车队不得不以龟速向前蠕动,一直拖到天黑后才到兵站。
雪倒是越来越大,直到第二天一早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往南走都是山路,为了抢时间而冒险有些不值当,赵诚索性下令车队在兵站进行休整,家在本地的给五天探亲假,好歹回去看看爹娘。至于剩下的,以排为单位,轮流上街逛逛,这帮小子兜里都有钱,即使是新入伙的那些,都有几十块大洋的安家费,留在营区非闹出事情来不可。
赵诚没有闲着,和李有财分头去军属烈属家里跑了跑,送温暖么,几十年后连三岁的娃娃都不吃这一套,现在却能让老百姓激动的热泪盈眶。
沅陵这头的老百姓多少都见过世面,打前明起,本地就没少出过官的。武汉失守以后,从长沙搬来本地办公的省府大员可不是一个两个,江边上山头里,县城到处都是机关单位,骑马坐轿开轿车的比比皆是,可是小吉普确实稀罕物件。准确的说,除去新24师,别无分号。
赵诚在兵站站长的陪同下挨家挨户的进行慰问,老虎却没进村,正领着人看着车上的东西。他们这些马弁都是一样的打扮,咔叽布军服帆布大衣,高帮皮鞋擦的锃亮,帆布大衣都敞着怀,小牛皮的装具,盒子炮和施迈瑟冲锋枪看的那些团丁和孩子直流口水。
本地人尚武,看一眼家伙式就能知道队伍的强弱来,老虎他们身上的杀气根本躲不过他们的眼。有胆子大还会凑上来问一句:敢问好汉们是哪位司令的军头?
老虎身上杆子味十足:新24师赵司令的部队。前些日子,鬼子在岳阳外两艘大军舰就是我们炸的,那帮孙子不服,想报复,结果又在益阳打下叫我们司令打下了14架飞机来
吹牛皮也好,炫耀也好,都是之前赵诚同意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现在表现的跋扈一些,无形当中就能给弟兄们的父母妻儿免去不少麻烦。
本来打算回兵站吃饭的,结果硬被军属们拉着不让走,家家都拿出了准备过年时吃的饭菜。
家里做出来的自然没有饭店做出来的好看,可是样样都是情谊。赵诚在每一家都是一口酒一口菜,不管吃多吃少,总得领了大家这份心。
最后停留的那户是烈属,两个儿子都在队伍上,两个儿子都战死在了长乐街。打仗从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胜利也好失败也好,将军司令报告上的一个数字,背后就是几百上千,乃至几万几十万家庭的眼泪。
也是一大桌子的菜,老人家甚至宰掉了下蛋的老母鸡。老太太陪坐在一旁,不停的搓着双手,生怕做出来的饭菜不和客人的口味。
老爷子却没那么紧张,不停的劝赵诚他们多吃一些:尝尝,这是蒿子粑粑,还有腊肉,香的很
赵诚不饿,但他还是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着饭菜。豹子也是一样,默不作声,仿佛是在昆明城里吃最贵最好的席面。
堂屋的八仙桌上有个相框,两张一寸的相片孤零零的放在中央。光线不好,相片望过去模模糊糊的,赵诚知道,那是去年过年时部队统一拍的。如果没打仗,现在坐在这里陪着老人们吃饭的,应该就是照片上的兄弟俩。
我吃好喽!豹子刨干净了碗里的饭粒以后小声说道:好吃,跟家里做的一样好吃。
赵诚没答话,依旧低着头,菜有点辣,他流眼泪了。
等吃完饭,豹子陪着老太太把碗筷送去了厨房,赵诚没有像往常那样散步消食,而是坐在火塘旁陪老爷子聊着天。老人家怕他抽不惯旱烟,特意从村头小店里买来了最贵的香烟。
家里有什么难处没有?赵诚给自己点烟前特意给老爷子烟袋锅里逗了火。
都挺好,家里四亩半水田,交完税以后正好够填饱肚子!队伍上送的钱都存着,前两天还送了盐和钱来,日子比街坊邻居要松快。老爷子答道。
有没有人上门来找麻烦?赵诚问的直截了当。
来之前豹子特意查过,兄弟两人都是好汉子,一个是连副,一个是士官,抚恤金加起来有一千三百多大洋,再算上他们的积蓄和遗物,闹不好得两千往上。这在乡下是了不得的大钱,几乎超过一个小地主的身家。陕州那边是有先例的,土匪特意挑烈属家里抢,赵诚不想弟兄们走的不安心。
还好,都是乡里乡亲,哪有什么人强讨恶要。没事的!老爷子一口一口的抽着旱烟,仿佛说的是人家的事。
大爷,我那两个兄弟不在,有话您就说话!赵诚有些发急。
真没有事。老爷子依旧还是那副表情,半晌之后,他才憋出一句话来:听说队伍上帮老大老二都过继了儿子,是不是真的?
这事不假,还是对双胞胎,今年七岁。赵诚答道,这事还是他亲自指示后勤上办的,所以印象颇深。
能不能让我和老太婆见一见,实在不行给张相片也成。我知道队伍上规矩大,要是有难处就算了。说完话,老爷子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似乎刚才那口烟抽的猛了。
行,没问题。赵诚一口应承了下来:这两天您二老把家里先收拾收拾,等天气好了,正好和车队一起到东川过年,正月十五以后再和车队回来,不会耽误地里的农活。
哎,哎,好,好。老爷子的手有些哆嗦,烟锅子里的火都灭了,可他却没发现。
大爷,有个事得请你帮忙。赵诚斟酌着说道:现在票子毛的太快,队伍上发的抚恤金都是美元和黄金,再有就是大洋,等从东川回来,你跟乡里的烈属都知会一声,能留都留着,实在要用钱,一点点换成法币,千万别一下子都换了。我是官家人,所以这些话不能从我这里说出去。
我懂,我懂。过日子不就是细水长流么!老爷子点点头。前后不过一小会,他的眼神已经不再向刚才那样浑浊了,里面多出一种东西,叫做希望!
第六百零三章 主席府的客人们
在沅陵一直等了两天才继续上路。道不好走,那些背阴的山路上上的积雪都能没过脚踝,车队走走停停,一直等到大年27才抵达盘县。
李有财还没彻底缓过来,赵诚只得让周易来给他打下手,自己则亲自坐镇东川,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
今年师里正式划归昆明行营指挥,去龙司令那边拜节就成了一件非常正式的事。赵诚没有假手旁人,自己亲自奔的昆明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