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缅甸战局一日三变,主席府里进进出出的人都是行色匆匆,几乎感受不到多少过年的气氛。赵诚依足了做下属的规矩,先通报,然后就在门口等着老板召见。人多,看样子没有三两个小时根本轮不到自己,于是就让人找来主席府侍卫长李奚尧,好歹把节礼送进去。
东西挺多,美国的衣料瑞士的手表,甚至还有一辆摩托车。
上个月赵诚和于璐大婚,因为新娘子在瑞士,国内就没有办酒,可要好的朋友都送了喜糖,主席府这边自然也不会例外。龙司令是老派人,不仅送来二十两黄金的喜钱,还特意为于璐打了副头面首饰。
价钱多少暂且不论,关键是这份心意。礼物都是阮氏雪亲自选的,不是最贵的,但都是最好的。
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中午11点半,龙主席才抽出空来。让领导饿着肚子可不好,赵诚简单汇报了师里的情况,三个步兵团一个补充团,再有就是些直属部队,物资储备也是按照编制表上来的,两个基数的弹药一颗不差
都是程序性的东西,大家照本宣科而已。怎么说来着,你说我听你说我信,只要不耽误打仗不骚扰地方,龙主席也懒得派人去点验。
中午饭是在主席府吃的工作餐,纯粹的工作餐,来请示汇报的太多,想开酒席就没这个条件。大圆桌上就几碟素菜,再有就是一盆米线和一盆米饭,想吃点好的,可以,出门右转,不到二百米的地方就有小饭馆,再走远一点还有大饭店。前提是兜里揣着钱,白吃白喝这一套在昆明不好使,昆明警察局和宪兵有联合巡逻队,那帮家伙荤素不忌,但凡敢于坏规矩的人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礼物。
饭桌上没有酒,可着并不妨碍大家谈话的兴致。赵诚这一桌坐的都是师级以上军官,这会正在听边防总队总队长万保邦介绍缅甸那头的情况。
前几天,第49师被英国车队运抵景栋地区,还没等大家熟悉防区,驻防该地区的缅甸第2旅就被赫顿中将调回了仰光方向参加防御。谁都没想到,英国人居然又特么翻脸了,他们再次以缺乏给养为理由禁止远征军其他部队入缅作战。
消息传到重庆,蒋委员长很愤怒,堂堂一国元首被英国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当成猴耍,放在谁身上都忍不了。报复是必须的,外交部立刻向英国大使馆提交了抗议书,强烈的抗议,必须的!
大约是看不懂中国字,也有可能是外交部写公文的人英语不过关,英国佬一直没做任何回应。
正当外交部考虑把抗议信再发一遍时,缅甸方面突然传回一个好消息,日军第33师团免费帮蒋委员长把仇给报了。
33师团主力在缅甸独立军的帮助下成功的隐藏了自己的行踪,悄无声息的渡过了萨尔温江。英国人再次被打的措手不及,印度46旅和刚刚赶到的缅甸第2旅只得丢下所有重装备,这才摆脱日军追击。和毛淡棉一样,大把的人被俘,给养损失殆尽,不少人只剩下一条裤衩和脚上的靴子。
感谢缅甸的鬼天气,现在是旱季,哪哪都热的人喘不过气来,要是放在莫斯科,这帮裸奔汉全都得冻死。
日本侏儒再一次教育了英国强盗,即使大家都知道英国佬是盟国,可依旧忍不住想庆祝一下。没有酒,那就用茶来代替,省得浪费了这场狗咬狗的大戏。
庆祝归庆祝,可各种麻烦还得要面对。一但英国人丢了缅甸,云南边防总队就会是直接的受害者,原先在龙陵对抗日军的主力滇军近卫第一旅已经撤回昆明,现在万保邦必须以一师之力对抗日军两个师团甚至更多的日军,这委实不是件容易事。
不要军饷,不要补给,就是希望家里能拨一些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和军官。老万天天在主席府耗着,但凡龙主席露面,他就跟在后头,一言不发,就是那么跟着。
龙老板也没有办法,滇军几次组织部队出省抗日,老兵消耗的非常快,特别是那种打过打仗见过血的,各个部队都看的很紧。但凡想从哪个部队抽调老兵,调令还没下,主席府里哭天抢地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活像是要抢他们的婆娘。
近卫一旅抽100,此外伤兵医院还有60军即将出院的几十个伤兵,加在一起勉强能凑出两个连。军官有些麻烦,只能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抽调(即黄埔军校昆明分校),不多,20个,就这么点人手都让学校方面吵翻了天。这些毕业生都有东家的,现在突然让他们换去处,少不得又是一番笔墨官司要打。
即使是这样边防总队的人员缺口依旧非常大,没有办法,老万只能接着在昆明城化缘。其实他不是没动过挖其他部队墙角的心思,问题在于大家太熟,都是在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弟兄,万一走漏风声,那名声可就臭了。
不用担心张伟的二旅,人员缺口和老兵问题我已经办妥了。赵诚偷偷和老万交了底。这种事瞒上不瞒下,一但说出来,边防总队就再也别想从主席府再要到一个人手,毕竟名义上一旅和二旅都是老万的手下,只要上头坚持要他们内部调剂,任谁都说不出半个不是来。
一听说这二百多人都能补入一旅,万总队长明显轻松很多。他实际上就管着一旅和师部直属队,战斗力还不如老滇军一个加强团,现在有这些新鲜血液加入,老兵占到总兵力的三成半,边防总队总算有了和日军掰掰腕子的底气。
第六百零四章 拜年
2月15日是大年初一,尽管是战争时期,城市乡间依旧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天还没亮,东川基地内外就响起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第一次在中国过年的那些犹太人都被吓了一跳,还以为基地受到了袭击。吃汤圆发红包,年夜饭时酒喝的有些多,赵诚给个个连队拜年时都是晕晕乎乎的。
下午照例是要陕州的,出发前,缅甸那边突然送来一份加急电报,新加坡丟了。
继1月11日,吉隆坡5万英军成为俘虏之后,新加坡要塞8万大军也挂起了白旗。如果算上那些后勤部门,足有13万人,以至于日军都找不到足够大的地方充当战俘营。
钢筋混凝土要塞和15英寸(381毫米)口径岸防大炮全成了山下奉文的战利品,还有数万辆汽车,按照日本人的标准,足够装备200个师团。
军统在马来亚华人的情报传过来的情报称只查到了日军两个师团的番号,可英军宣称围攻新加坡的日军总兵力超过20万,具体谁对谁错一时也弄不清。唯一能确认的是,等远征军抵达缅甸,迎接他们的日军肯定不止现在这两个师团。
一个礼拜?半个月?一个月?仰光大约也就能撑这么久,不管怎样,扫货的事情得抓点紧,省得到最后什么都弄不到。
给刘富贵发完电报,赵诚便跳上了吉普车,开飞机是能省时间,可基地里压根就没人敢让自己靠近机场。前几天不知道哪个兔崽子把益阳空战的事捅到了瑞士那边,结果于璐和娜塔莉凯西娅联名给基地发来电报,宣称只要有谁再敢让赵诚碰飞机,她们就要断掉全师的年终奖和伙食补贴。
刘富贵那老小子也成天念叨,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这种文绉绉的话也不知道是谁教他的。
好吧,自己堂堂一师之长,手下几万弟兄,可是却总喜欢干连长的活,确实有些不像话。开车就开车好了。
车队很长,除去武器弹药,就是各种给养。从元旦节至今,河南又是滴雨未下,保安旅各个救灾点面前都能排出几百米的长队,不管伙夫们做出多少东西,灾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内消化掉。
曹二宝已经将每天送往灾区的粮食加到了25万斤,后勤上统计过,至少有40万灾民指望着旅里的救济活命,单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如果春耕前后再有灾情出现,灾民的数量必然倍增。
年夜饭,土豆大白菜肉丝汤,成年人半斤玉米面窝头,孩子四两,孕妇加一碗肉汤和半斤白面馒头电报加起来才二百多字,虽然没有什么争伐攻杀的内容,可是字里行间都掩盖不住曹二宝的焦虑。
秋收以后,各地几乎都没下过雨,陕州也是一个鸟样,晴空万里,连云彩都少见。各个农场天天晒粮食,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龙王爷恐怕是不打算让大家好过了。
直到2月头,天上才飘过一次乌云,云层低连天色都黯淡了。保安旅出动大批高射炮,朝着天上就是一顿猛轰,打出去小四三十万大洋的炮弹,陕县渑池洛宁总算落下了些雨水。陕县的雨量最大,平均下来有一个指节深,然后越往东边越少,渑池那头连地面都没能打湿。
各个翻水站没日没夜的从黄河里抽着水,农场的民工也好陕州的老百姓也好,都恨不得拿抽水机当祖宗供着。去年底,保安旅放弃了大批土地,大家原本都是一肚子不忿,没想到却因祸得福,各个农场的抽水机居然能勉强支撑住地里的供水。
旱灾洪灾风灾雹灾蝗灾兵灾,为从土里刨口吃食,难度丝毫不亚于从雷区里趟出一条生路来。曹二宝发牢骚的同时也学会了动脑子:入冬以来,我部境内灌溉渠和道路都已修缮完整,为生活计,已经着手雇佣百姓加固黄河大堤,并在黄河岸边增加翻水站五处,以备不时之需
修大堤,自古都是皇帝老子才要考虑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工程量大,消耗的资金几乎是天文数字。赵诚有些为难,因为皇帝花的是公款,他得自己掏腰包。
一百万?两百万?平时能吓死人的数字,在这种大工程面前就是个渣,估么着连材料款都不够。万幸曹二宝没打算把陕州段的大坝都来上一遍,他的计划是从七里堡修到屈家,抛去沿岸的山地,大概只有六十里的坝体要加固,花费应该不会太多。不退一步来讲,不管工程最后能起到多大作用,亦或者最后是不是会草草收场,这种工程建设只要动起来本身就意味着胜利。
流民能在工地上找到赚钱的机会,然后小商小贩就能多出不少主顾来,最后消费刺激生产,扩大生产就能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大家从此就会过上辛福的生活。
嗯,这蛋扯的有点远!真实的情况会很复杂,最大的可能就是,会有方方面面的关系来伸手要好处,保安旅最后不得不已山芋土豆作为报酬,这些东西都是官老爷们不要的,然后那些肯出力气的灾民就有机会能多吃几顿饱饭,仅此而已。
不管怎样,哪怕做错,也就是浪费点钱,现在家底厚实,经得起折腾。发电报让家里给陕州把头期款打过去,再有就是通知潼关那边的水泥厂赶紧扩大生产,用水泥把整个大坝盖起来肯定办不到,但是那几座翻水站却不能含糊,没有水泥,迟早会出现塌方,严重一些还会形成溃坝。1938年,委员长可是把河南老百姓给坑苦了,更要命的是黄泛区现在土壤沙化日益严重,守成比战前少一大截。要是陕州这头也给弄的溃坝了,就算能再干掉万把日本人都不会妨碍老百姓骂上自己五百年。
车子颠簸的厉害,更要命的是速度太慢,习惯于开着飞机以四五百公里的速度到处乱窜,四个轮子的家伙实在是一种折磨。赵诚找不到什么可以打发时间的活动,只能裹紧大衣猫进了后头的卡车车厢里,只希望自己睡着的时间里车队能多开一段路。
第六百零五章 吃食
路上不好走,车队初五才抵达陕州境内。
曹二宝领着弟兄一直迎出来五十多里,平日里杀伐决断不过一念间,万千人的性命都在掌握中,这小子越发的沉稳了。他不像李有财或是周易那样,大小事情都有人可以商量,也不像张伟,有总队长万保邦的意见可以供参详。北有日军隔河对峙,南有各路镗匪兴风作浪,对上得应付各路王八蛋,对下有治内几十万军民百姓靠着自己过日子。即使是有家里的支持,短短几年里能闯出这么大局面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车队一路向东,远远能看见大堤上有大队的百姓在忙碌,赵诚来了兴致,随即一打方向,把车开了过去。
大堤上有多少人?赵诚一边走一边问道。
一万两千流民,本地还动员了三万青壮劳力。修灌溉站的活没让老百姓插手,都是蔡仁杰领着工兵团自己在弄。曹二宝腿不好,这会只能由人扶着往大坝上头爬。
钱够使唤么?望着黑压压的人群,赵诚有些担心。
问题不大。陕州每年都要征调劳力修大堤,连干粮工具都得自己准备。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现在旅里每天免费提供三顿饭,等工程结束,再加发四十斤玉米面。流民那边要复杂些,每天提供两顿饭,但工钱是一天一结,没用现钱,一样用的是玉米面,每人每天四斤,工程结束再加发一斤咸盐和十斤山芋干。曹二宝几乎每天都要来工地上转一圈,数字熟悉的很。
天冷,黄河边上风又大,吃的上头能宽就宽一点。赵诚眯着眼睛往远方望去,不少人都是衣衫褴褛,为了保温,腰间还扎着草绳。
放心,菜里的油水还成,每隔三天还能见着一次荤腥,再不济也有碗鸡蛋汤喝。曹二宝喘了口气又说道:本来想把伙食标准弄的高一些,可地方上死活不同意,不要他们掏钱都不成,说是害怕形成惯例,等来年不好弄。
赵诚点点头:这倒也是,天天吃肉,工地上至少要多出一千四五百大洋的开销。地方上不富裕,偏生这几年又闹灾,省府要的捐税军粮一年比一年多,修上个把月,就算没有人朝工程款里伸手,县府也拿不出这笔钱来。
说话间,一行人就到了坝顶,冬季水位低,往日里波涛汹涌的河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盖,全然不见夏天那种一日千里的气势。卫兵们各自散开警戒,只留下老虎和豹子在老大们身边伺候着。
赵诚紧了紧身上的大衣,举起望远镜朝北看去,依稀能看到茅津渡方向青天白日旗在空中飘扬,不过街面上远没有南岸繁华。
年前,驻运城的日本人又发动了一次进攻,第3军和第98军打的很苦,伤亡近两千人,但好歹没有丢掉阵地。27军那边也是一样,被日军重炮每日每夜的轰了好几天,上报的伤亡数字有七百多,不过老叶(叶良辰)计算过,按照要塞区的坚固程度,恐怕他们把一部分空头算了进去。自从独立66旅入伙以后,家里就没往风陵渡运过一次补给,27军为过个好年,也算是想尽了办法。保安旅退守南岸以后,曹二宝依旧没放松过对北边情报的搜集,他实在信不过友军的战斗力,总觉着日军不拿下茅津渡和风陵渡就不会甘心,所以连打瞌睡都会睁一只眼睛盯着运城方向。
调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三七高炮营另一个装甲中队到会兴镇,让老叶亲自坐镇,另外再给他编练五个守备中队,加强黄河沿岸的巡逻守备。一但北边出问题,尽量多救点人手回来。等开河以后,给第3军和第98军的粮食补给照旧,弟兄们都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说完,赵诚给自己和曹二宝各点了根雪茄,哥俩都好这一口,也不用担心有人嚷嚷着说他们**。
战斗机和飞行员都是给我的?曹二宝突然想起了前几天才飞过来的两架野猫,趁着周围没人,准备问个究竟:你就不怕两宝贝有什么闪失。
且用着,不过不是来对付日本战斗机的,一但北面要塞防御崩溃,两架野猫可以当成轰炸机来用,为守军撤退争取时间,他们就是保安旅的杀手锏,用的时候要出其不意。风大,赵诚没敢在大堤上多呆,草草在工地上转了一圈就上了车,不过他临走时依旧没忘记给身后的民工弄点福利:一会从帐上支点钱,我请客。买羊,市面上有的就都买下来,中午给大伙弄点肉汤。羊不够就买点猪肉,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必须保证每天工地上至少有一顿肉汤喝。
消息传开,工地上一片欢呼声,有饭有菜有肉汤,天气虽冷,大家也有了盼头。
陕州这边把道路修的不错,车队的速度一直保持在四十公里左右,可是车上却一点不觉得颠簸。赵诚亲自开着车,副驾驶的位置上是曹二宝,连老虎他们都被赶到了其他车上。虽然能跟在他们身边的都是自己人,可有些话只能哥俩自己知道。
延安那边的情形不太好,地里的收成比洛阳那头还差,据说不少部队都出现了逃兵。年前我让人往那边又送过一趟物资,五千斤白糖三千斤咸肉五千听缅甸送来的牛肉罐头,再有就是些弹药和药品,不过这都是杯水车薪,大几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只能靠他们自己想办法。曹二宝做事很小心,尤其是和延安那边的联系,现在都是由表叔夫妻两人负责,各种物资全是从他家商店里往外运的,就算出了问题,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
这个你斟酌着办,遇到问题,随机应变。仰光失守已经成为定局,估计未来两三年,家里的物资供应只能依靠吃老本,钱什么的可以宽松些,武器弹药尽量以缴获的日式装备为主。至于粮食,老规矩,开粮店,这样也省得有人来盯着。赵诚说完话就没在言语,以前老听说那边苦,连粮食都不够吃,部队的还能坚持着打仗,确实不容易。
见老大不说话,曹二宝也陷入了沉默,仗打了几年,河南陕西山西的日子就没好过,有时他很茫然,总觉着这些苦日子怎么也看不到头。
第六百零六章 陕州的年味
视察部队似乎总免不了要聚餐。知道赵老大要来,后勤上在年前就备下十多条黄河大鲤鱼,厨子们的口号是鲤鱼焙面管够。大家很有默契,谁都朝乘鲤鱼的碟里伸筷子,专门留给司令一个人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