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看到老太太话里话外都在打听曹二宝的行踪,表叔立刻提高了警惕。
事情透着邪性!平日里关注旅里几位大佬行踪的人并不算少,可人家要么是想走门子做生意的,要么是打算给曹司令他们这些光棍汉保媒拉纤的。今天这位,实在是看不清路数。
表叔没动声色,一面陪着老太太喝茶拉家常,一面小心留意着对方的表情。东拉西扯办个多钟头,他突然从老太太眼里捕捉出了一丝杀意!没错,只有背负血海深仇的人才会有这种眼神,人家是奔着杀人害命来的!
事情有些棘手,表叔悄悄让人给旅部挂了电话,无他,调兵尔!僧道尼丐妪残,这类人看似温良无害,可要是敢于出手的,十有**都是扎手的人物。
果不其然,动手抓人时还真的出了事。整整一个班的兵,硬是叫人家放翻了二分之一。
好家伙,一个乡下打扮的老太太,手持双枪指哪打哪,从屋里杀到大街上,一路枪响一路血腥。开始时只是朝着追兵开枪,到后来,哪里人多就朝着哪打,甚至还变戏法似的从包袱皮里拽出两颗手榴弹,天晓得她是怎么夹带进城的。如果不是巡逻队及时赶到,还不知道要出多大乱子来。
一番突审,花二姐把事情交代了个干净。倒不是她扛不住保安旅的大刑伺候,纯粹是一心求死而已。
供词,驳壳枪,从花二姐住处搜出的刊有曹二宝半身照的报纸,还有作为人证的小丫鬟,即使这样,不少弟兄还难以想象当面的地主婆居然是个刺客!
好么,拥兵数万的重将,连黄河北岸几万日本精锐都头疼的人物。在自家地盘上差点折在一个退休女匪首手里,保安旅这人可真是丟大发了。
看着一堆人证物证,不仅赵诚半天没有言语,周有福他们几个老弟兄也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个个仿佛老僧入定,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最后,还是曹二宝率先笑出了声来:整日打雁,这回倒是被小燕儿啄了眼睛。看来,这剿匪的事情还得继续加码!
赵诚接话道:城门口的岗哨也要加强,老太太就不搜查了,这是哪门子的规矩。雇几十个壮实的婆子,只要进城门的,一律要查个仔细。再出什么差错,值日军官一律军法从事。
解开了弟兄们心中最大的疑团,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很多。该剿匪的剿匪,该赈灾的赈灾,除去防空部队继续保持戒备外,旅里其余单位尽可以恢复正常的作息习惯。
布置在洛阳的人手也得赶紧撤回来。
这些日子,凡是和保安旅不怎么友好的军政大员,家门口都有人盯着,明里暗里足有七八十号人马。赵诚的意思很明确,但凡要能查出刺杀事件与他们有瓜葛,少不得要演上一出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老戏码。
如此安排,战区长司令长官部难得的保持了沉默。高级军官遇刺,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一但开了头,今天是你明天是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到自己头上。好么天天哪哪都别去,防贼一样等着人家寻仇,这种日子谁他么受得了,此风绝不可长!
被一群杀手盯着的滋味真心不好受。那些心中有鬼的大人物们,给折腾的寝食难安,偏偏又不敢先出手消除隐患,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真要是再闹出什么误会来,十有**会被当作幕后凶手给干掉。
于是乎,各家明面上虽然没什么变化,可暗地里却加强了戒备。几个带兵的军官,直接把家眷接到了军营里住着。省府的那些大爷们却没有这个条件,只得关门落闩,生挨时间罢了。
据说省府粮政方面某负责人还跑到警备司令部里哭诉,说是他一家老小连门都不敢出云云。
警备司令部的回答倒也风趣:天凉,在家里呆着也挺好!
赵诚下令鸣金收兵以后,消息很快便传遍了省府和战区的高层。虽然还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可大家却都悄悄松了口气,死道友不死贫道么,管他谁会挨枪子,只要不是自己就成。
打麻将开烟盘,高乐高乐!家里婆娘管的松的,邀上三五好友直奔九龙台,要上一桌好酒菜,再点上几个新入行的姑娘,一闹就是一个通宵。至于那点开销,谁还在乎?!
官员们如此放浪形骸,除去死里逃生的庆幸,国民政府两万万元的救灾款即将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官场上的规矩是雁过拔毛。采购救济粮的花头最多,同样是一斗粮食,是陈粮是新粮是粗粮是细粮,里头掺多少杂粮掺多少沙土,都有讲究的,美名其曰,防止有人冒充灾民占国家的便宜!发放粮食这事,更是有大把的油水可捞。省府一级的官员,哪个县多分哪个县少分,除去上头的交代,全得看各县官员识不识抬举!县里头的老爷们更是厉害,粥厂什么时候开,每天放多少粮,向上头汇报时还不是自己一张嘴就能摆平的。就算是各粥厂打饭的帮工,照样有机会弄些好处,是干是稀是杂粮是正经饭食,全凭着他们手中饭勺那一抖落,没有点好处下腰,喝你那饭汤去吧!至于用救灾款临时做些生意,那更是早早就计划好了的事情。多少部门都在盘算,怎么才能借一些,投机生意也好,到敌占区弄些紧俏货也好,那是本钱越大,利润就越多。不趁着机会多捞一些,那就得等下一次大灾年喽
洛阳城外的灾民们也在欢呼,车站传来消息,说是河南省府从陕西弄到的救灾粮到了,足足三百万斤!
当然,这救灾粮即不是小麦也不是小米和大米,甚至不是山芋干和棒子面之类的杂粮,听说只是好年景家里喂猪的麦麸。可灾民们依旧兴奋不已,再怎么着也比树皮草根要强不是。
小门小户见识少,不知道全河南的灾民足有几千万。他们只晓得拖粮食的火车足有好几趟,或许能让洛阳城外的所有灾民撑过这个冬天吧!
第七百三十四章 凛冬将至
事实证明,河南地方官员真真的白高兴了一场。
正当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宣传着国民政府的德政时,重庆那边传来了关于救灾政策的确切文本。拨给豫省的两亿元资金中,只有一半是赈济款,另一半叫做赈灾贷款,大灾过后是要还给财政部的。更加操蛋的是,上头同时强调军粮征收一粒也不能减免,仔细算下来,赈济款能换回的粮食尚不足军粮征收总数的二十分之一,连实在叫三千万河南民众难以接受。
消息传开,灾区粮价应声而涨,少则一斗提价三两块,多的直接涨了十块多。不少还算正直的官员禁不住失声痛哭失声,他们实在不敢想象治下的灾民将如何熬到明年新麦成熟。
有道是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些官员殚精竭虑在为救灾的事忙碌,挖空心思捞油水的狗东西自然也不会少。
省府自陕西购进的麸皮下发至各县后,有人顿时想出了发财的新路子。想吃赈灾粮?可以!现在吃麸皮一斤,灾后还新麦一斤。有些地方甚至宣布,吃麸一斤还麦三斤!几与明抢无异。
可是灾民们却顾不得了。秋收那会的收成还不够地租和军粮,连不少地主家的饭食里都得掺杂野菜杂粮。现在野菜草根乃至树叶都被吃的一干二净,树皮也被下来剥光吃了,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各显神通,观音土雁屎,甚至还有人把烧火的干柴捣碎了来果腹。这会有人愿意佘借麸皮,莫说是高利贷,就算是倾家荡产又如何。
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家里稍微值些钱的东西,能卖的卖能当的当,山穷水尽之后就是视若性命的土地,那些没有土地的佃户,就只能卖了老婆孩子。
也有那心思活泛些的,大人出门逃荒,孩子就丢进了难童学校,中国人开的外国人开的,按照早些年的经验,好歹能全下一条命来。只是今年的灾情实在太大,向来无往不利的洋大人们也遇到了困难。河南缺粮,邻近的陕西山西同样缺粮,就算是有钱也踅么不着足用的粮食。
一来二去,保安旅又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国民政府监察院豫鲁监察使郭仲隗让人递来了条子,说是郑州难童学校的800名孩子即将断粮,恳请保安旅尽快拨五百石粮食去,而且是越快越好。
老郭是老同盟会会员,混了几十年的官场,依旧是当年反清闹革命时的脾气,不说瞎话不惧权贵仗义执言,前些日子为了替河南灾民争取个活命的机会,差点没和国府粮食部门的大佬们给得罪个遍。
曹二宝和郭仲隗打过几次交道,给的评价很高,说他是个有骨头的好官!李甲豫司令对老郭的评价也不错,称他是个敢为老百姓说话的人。
赵诚没敢耽搁,马上安排了一辆烧油的道奇卡车星夜兼程往郑州赶,两吨半粮食半吨腌菜,好歹不能让难童学校的孩子断顿。至于剩下的粮食,只能用木炭卡车朝那边输送了,不然光是耗费的汽油就能让后勤上吐血。
保安旅原先在郑州以东也设立过粥厂,每日能为两万灾民提供饭食。只是灾民越聚越多,有些人还是豫北地方官员有意引导来的,甭说继续赈灾,连弄清灾民人数都是奢望。十几个粥厂的粮食用量天天都在攀升,最多一天整整用了十四万斤棒子面,可是挤在粥厂门口的灾民依旧是人山人海,哭嚎求救之声令人不忍卒闻。
情势危急,曹二宝只得加派人手,向洛阳以东灾区运送粮食的木炭卡车也增加到了一百辆。但是,局面依旧持续恶化。
9月下旬,接连两座存放赈灾粮的仓库被近万名灾民哄抢,40名看管粮库的官兵和雇工或死或伤,损失粮食12万斤盐两千斤,此外还有20辆拖粮食的汽车被焚毁;10月上旬,多处粥厂爆出灾民因为争领救济粮而引发的踩踏事故,百姓伤亡高达一千余;10月中旬,运粮车队在郑州至洛阳之间的公路上遭遇灾民堵截,30余车粮食被一扫而空,随车护卫的官兵开枪弹压,打死打伤灾民二十余人,洛阳各大报纸均已头版新闻方式予以报道此事,不少道学先生直斥保安旅杀人多过救人。
几次闹腾下来,旅里不少弟兄的思想上都发生了动摇,吃苦不怕花钱也不怕,就怕费心劳力以后还被人家指着脊梁骨骂!看到弟兄们心里憋闷,曹二宝只得下令修改赈灾计划,将所有粥厂只开设在自家地盘上。一来局面容易控制,二来么,也免得日后落下个为富不仁的坏名声。
不过,有一件事情保安旅倒是一直没停过。洛阳人市上卖儿卖女的人家越来越多,曹二宝不忍心看到灾民们骨肉分离,于是派出人手在洛阳城外设立了几个收容点,遇到有人售卖半大不大的孩子,就会悄悄上去把人领走。孩子脖子上挂一个刻有编号的铁牌牌,塞给父母的铁牌牌上头也有编号,只说是等灾年过后可以来陕州寻亲。
几经扩建,保安旅陆续开办的难童学校已增加到了十八个,算上前些年收容的孤儿,总人数高达两万六千余,几乎相当于三个完整的步兵师。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甭看孤儿难童的年岁不大,每日吃掉的粮食缺不比成年人少多少。特别是十一二岁的那些小家伙,三两一个的白面馒头,扎麼眼的功夫就能给扒拉到肚子里去,一些壮实点的男孩,一顿能吃四五个。无奈之下,各难童学校只得将顿顿都有的细粮,缩减为两天一顿,不足的部门改由棒子面和山芋干来补上。这回报纸上倒是没多说什么,大灾之年,只要能活下来就是造化,至于吃好吃坏,怕是连大财主家都没心思去考虑。
难民们能有些热食下肚就行,部队可不能凑合了事。尤其驻守黄河北岸的官兵,如果短了供应,怕是要出大事。趁着黄河还没封河,粮食咸菜,还有部队急需的弹药,后勤上整整送了三个月的用量过去。饶是这样,赵诚依旧不太放心,毕竟一打起仗来,变数实在太多!他给后勤单位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黄河结冰前再运两个月的粮食过去
第七百三十五章 降潮
自打保安旅撤回陕州后,在平陆要塞继续与日军对峙的正规部队就剩下了第三军唐淮源部。全军八千余官兵,再加上靠着部队救济的老百姓,每天至少要三万斤粮食才能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如果不是保安旅的鼎力支持,弟兄们怕是连肚子都吃不饱。
相比之下,在垣曲阳城沁水一代游击的第34师,日子过的更是维艰。他们防区内的黄河渡口全部控制在日军手里,粮食弹药被装几乎都得从平陆转运。
山路难行,驮马又少,绝大部分物资运送只能依靠后勤官兵肩扛手拎,只要遇到阴天下雨,亦或者日本人加强了封锁,部队供应立马就会陷入困境。最紧张的时候,全师官兵一天只有一顿稀粥,勉强吊命罢了。
12月14日夜,日军出动便衣队偷袭了老鳔山的第34师师部。师部警卫营猝不及防,战斗开始不久后即被击溃,混战之中,师长公秉藩下落不明。
指挥系统被摧毁后,潜伏已久的日军主力约4个步兵大队,随即对34师各团阵地发动了总攻。与此同时,平陆要塞也遭到大规模炮击,外围各阵地均发现当面日军有调动兵力的迹象。中条山内炮声隆隆,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担心大战开始后日军会出动航空兵封锁交通线,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严令陕州保安旅必须确保北岸的物资供应。
赵诚顾不得吐槽,只得督促后勤上加班加点。送给养运伤员,后撤要塞区内的老百姓,会兴渡和茅津渡之间大大小小十几条船在忙活,甚至还打破了黄河不夜渡的规矩,好歹没出什么岔子。
四天后,东线第34师被日军彻底击溃。三千官兵除少量潜渡回南岸外,阵亡人数约一千三百左右,余者多半成了日本人的俘者。根据内线传回的消息,公师长不幸被俘,不日即将转送太原看押。
平陆要塞区倒是有惊无险,炮弹炸弹没少挨,阵地却始终掌握在第三军手里,甚至还有些零星缴获进账。蒋鼎文司令官害怕丢掉战区在黄河北岸最后一块立足点,破例给第三军补了一千五百壮丁和三百老兵。赵诚也没干看着,让后勤送了四门九四式山炮和足够装备两个团的武器弹药到平陆,好歹没让弟兄们拿长矛大刀和日本人打仗。
未曾想,等各项补给到位以后,平陆方向的日军却突然全线退走,生生叫第三军意外发了笔横财,第三军军长唐淮源没敢让部队马放南山,旋即下令各团立刻补充兵员装备整备工事,防止日本人杀个回马枪。
中条山几次大战,日军便衣队摸营都摸出了瘾头,搞的这回第34师都没脸喊冤。趁着大部分老百姓已经撤往南岸,第三军索性在平陆实施了军事管制,村有驻军镇有民团,稍微大些的路口都安排了哨卡,也省得再叫人家钻空子。
有兵员有武器有粮饷,只几天功夫,第三军各团基本上都回恢复到了去年中条山会战之前的状态。齐装满员不敢说,每个团**百战斗兵还是有的,军部直辖的炮兵营齐整了不少,九二步兵炮山野炮加起来有十好几门,打起仗来,多少也算是个助力。
放开第三军轰轰烈烈的大练兵活动暂且不提,洛阳的战区司令长官部里可是热闹的紧。
前些日子保安旅突袭太原,延安那边的队伍趁乱拿下了集中营,光是安全抵达晋绥分区八分的战俘就多达一千七百余人,第27军上校参谋处长谭天觉等一干高级军官也顺利脱险。蒋鼎文司令闻讯大喜,特意让人写了篇花团锦簇的表功报告送往重庆。没成想,这次又丢了个少将师长,外带一个整师叫人家吃的一干二净。
流年不利啊!蒋司令官打开春起就一直没碰着什么好事。
河南大旱自不必说,一战区防区内的灾民遍野,部队补给困难,压根就没法子展开大的军事行动,只能收缩队伍等着日本人打上门来。蒋司令兼任一把手的冀察战区也是祸事连连,防区内一样在闹旱灾,更要命的是四月中旬战区副总司令孙良诚突然率部降了日本人。孙部三万余人马随即被汪伪政府编为第二方面军,下辖两个军五个师和若干直属部队,大大缓解了日军在苏北地区兵力匮乏的窘境。
重庆有报纸评价,如此大规模的投敌从逆行为,影响极其恶劣,甚至不亚于汪精卫等人的叛逃。
蒋司令大为光火,接连几天召集战区所有将领开会,检讨各部军纪方面的得失。清查部队内部不稳定人员的行动也是一轮接着一轮,扛着圣旨的大员们四处乱窜,听说军统和中统也派了人手,天晓得他们想干什么。
赵诚没兴趣和洛阳那头逗闷子玩,自己的职务还挂在云南那头呢,漫说一战区管不着他,就算能管着,他也不愿意费这个功夫。每日带着卫队督促各部加紧训练,甄别自愿从军的难民,除此之外就是四处巡视,确保陕州地界上少饿死几个灾民。
当然,这都是明面上的花活。曹二宝的伤势还未痊愈,一些要紧事情只能由他自己亲自操刀。比如,和新四师的接洽。
新四师是纯正的杂牌,论老底子可以追溯到冯玉祥的西北军。这几年拥兵四万,在鲁中山区活动,被山东日军引为心腹之患。可是,部队的补给却很要命,比起中条山各部还差了三分。不仅重庆方面分文不给,山东地方也是不闻不问,全靠着弟兄们自己想办法。
入冬以来,新四师军粮告罄,大批官兵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而是活生生被饿死了,连吴师长十五岁的小勤务兵没能幸免!万幸的是,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等人设法筹措了数十万斤小麦黄豆送到山里,算是暂时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可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几十万斤粮食对四万多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如无新的补充,怕是半个月后部队就得关门打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