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后头在追前面在逃,等天空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孙明华终于跑不动了。双腿跟灌了铅一样,即使再努力,步伐也不会比小脚老太太更大,至于速度,大约也就比平时散步时稍微快一些。他知道,自己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或许应该继续跑下去,或许应该趁着精疲力竭之前停下来做最后一搏,或许应该在追兵们靠上来之前赏自己一个痛快。
正当孙明华犹豫不决时,一个半人多深的土坑帮着做出了决定。一头栽进去以后,他怎么挣扎都没能爬除去,所以只得倾尽全力翻了个身,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等着和追兵们做最后一搏。
话说这土坑四周的环境还算不错,依山傍水。比起这些年死在江南沟渠泥泞里的袍泽,自己最后的栖身之所还算不错。要是有口酒就好喽,孙明华突然很想念老家的出产枯陈酒,现在要能喝上一口,即使是死了,心里头也没什么遗憾啦!
远处隐隐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杂乱沉重,中间还夹杂着陕地口音的叫骂,不用问,追兵们又跟上来了。
孙明华悄悄从怀里出驳壳枪攥在手里,手榴弹的拉环也直接扣在了左手小拇指上。在土坑里歇了几分钟以后,体力多少恢复了一些,要说马上接着跑路或许有困难,但是趴在土坑边上放枪肯定没问题。
敌众我寡,得先下手为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孙明华努力尝试着去瞄准跑在最前头的那个家伙,可惜手抖的厉害,跟打摆子也差不多少。他轻轻叹了口气,决定还是等对方靠的近一些再下手。
跑了大半夜,身后的追兵们也露出了疲态,拢共百把人的队伍至少分成了七八截,一个个敞胸张怀倒背着枪,全然没有半分精锐的样子。
打头的那拨子只有三个,不用想也知道那是夜里率先追出来的那伙人;第二拨人在他们身后约莫二里多远的地方溜达着,想来是因为体力不支被甩开的;再往后的几拨人估计是被布置在林子其他方向的,最远的怕是得在七八里路以外。
土坑底部有不少枯草落叶,刚才摔跤时就是靠着它们才没有受伤。孙明华灵机一动,决定换个战术和追兵们博一把。他悄悄转了个身,让自己半躺在土坑里,然后把枯草落叶尽可能多的盖在了身上。
说句实在的,就这种水平的伪装,稍微留点神的话一眼就能看穿。可现实就是如此,真要想弄出什么花样来也没那个条件不是。孙明华一面调整呼吸一面竖起耳朵的听着土坑外头的动静,就自己做准备的当口,打头的那拨追兵又近了不少,呼呼的喘息声清晰可辨。
十米,五米,三米,两米,一米!老天爷保佑,这几个孙子居然连看都没往土坑里看上一眼,就直接从几步远的地方跑了过去。
天不绝我!孙明华顾不得庆幸,猛的从土坑里站起身来,抬起手就是三枪打了出去。三五米的距离,对于他这种老枪手而言连瞄准的过程都省了。
正在踉踉跄跄朝前跑的三个追兵应声倒地,他们身上都穿着厚重的棉袄,根本看不出来子弹打到了哪里。孙明华不敢托大,在每人身上又补了一枪以后才靠上去收拾已经需要的东西。两支盒子炮几个弹夹四颗手榴弹,再有一块面饼,其他的只能放弃了。
一场小小的伏击战让追兵们大惊失色,他们压根就没想到被自己追了几天的猎物居然敢会调头反咬一口。算上头一天被炸伤的人,前后已经有四个人折在了眼前的逃兵手中,这让所有人都不由得暗暗放慢了脚步。孙明华倒是没有得寸进尺,收拾完自己需要的东西后又上路了。不得不说,刚才在土坑里躺的那一小会非常有成效,至少走路时两条腿不发飘了。
依旧是孙明华在前头走,身后是一大票保镖跟着,威风凛凛,仿佛是什么大人物出巡。
当然,追兵里头总有人忘不掉要用孙明华的脑袋换一场富贵。约莫过一刻钟以后,这些家伙居然凑出了十多人的小队伍,他们越过大队人马,一路小跑着跟了上来。追逐游戏再度开始!
孙明华回头看了一眼,见到双方之间还有四里多地的距离,便依旧不紧不慢的向前迈着步子。已经有的赚了,他心里安定的很,不管后头的追兵能不能追上来,他都不在乎,大不了再接着打么。
约莫又过了十分钟的样子,孙明华发现身后那帮子不要命的似乎越追越近了,才这么点的功夫,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只剩下二里不到。
歇也歇够了,是时候接着跑喽!不过才一小段路跑下来,孙明华就意识到自己还是虚的够呛,甭说大步飞奔,连小跑都是颤颤巍巍的。他叹了口气,随即放慢脚步,在身后众人的注视中接茬朝前溜达。
冬天的早晨很是清冷,只有有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才能感到一丝丝温暖。看到追兵们离着自己只剩下不到二百米的距离后,孙明华决定不再走了,随意寻了块朝阳的小洼地,准备放手一搏。只是他没意识到,自己这会已经闯入了八路军的游击区。
第七百四十八章 孙明华的奇遇
战斗再次打响,吸取了之前被伏击的教训,十几个追兵小心翼翼地和孙明华保持着距离,一面恢复体力一面寻找着战机。前前后后二十多里路跑下来,他们的手也在打哆嗦,所以瞄准射击就成了一件极有难度的事情,十枪中至少**枪都找不着落点。
孙明华毕竟已经歇了一阵子,虽然枪口还是有些发飘,但是凝心静气之后总能有个准头。十几枪下来居然又打中一个。不过他的好运似乎到了头,追兵们见屡击不中,很快便想出了新战术,扔手榴弹!
爆炸声接二连三,硝烟味熏的人喘不过气来。为了躲避四处横飞的弹片,孙明华只能尽量把身体缩在洼地底部,时不时得趁着爆炸间隙伸手朝外头打上两枪或是直接扔一颗手榴弹出去,也省得被人悄悄摸到鼻子底下。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正当他悄悄抬起头准备瞧瞧周围的形势时,新一轮的手榴弹雨到了,其中两个还是人家拉火以后又顿了一两秒才扔出来的。
凌空爆炸,弹片根本避无可避。头上疼的厉害,左手和左小腿也是一样。孙明华知道,自己挂彩了!趁着还有力气,他用拇指把两支盒子炮的快慢机都拨到了连发档上,一支枪放在腿上另一支握在手里,静静等着最后的时刻。
流血令人眩晕,疼痛又刺激着人保持清醒。半梦半醒之间,追兵们非但没有逼上来,似乎加大了攻击力度。枪声一阵紧过一阵,手榴弹也扔的勤快。孙明华晕乎乎的笑了,平时西北军打仗一直扣扣索索,放几枪以后就会抡着大刀片子玩命,换了门庭当汉奸以后倒是变的阔绰了,子弹和手榴弹都跟不要钱似的,好像还装备了歪把子
颠簸剧痛,隐约还能感觉到有人在和自己说话给自己喂水喂饭。等孙明华醒过来时,看到站在身边的居然是新四军的人,灰布军装灰布帽子。头脑里嗡嗡作响,也不知道是不是昏迷时跟人家说过什么,反正没人给自己好脸色看,更没有人愿意搭理自己。
孙明华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闭上眼睛一琢磨,估计十有**是叫人家摸了底。他苦笑一声,心道是该思考一下第二轮跑路计划了。问题在于,现在左腿不能动弹左手少了三个指头头上还叫医生包的跟红头阿三似的,最关键的是枪还叫人给缴了,如此这般,就算没人看着,自己连大门都爬不出去。
各种各样的方案想了十好几个,没有一个可行的。一来二去,孙明华也就绝了逃跑的心思。他把心一横,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这年月就算多活一天都是赚的,即使要上刑场,那也得等到给自己戴上镣铐以后再发愁吧!
约莫小二十天过后,身上的伤口都已经好个了大半,借着拐杖也能下地走上几步了。整天在屋里猫着实在难受的很,孙明华跟人要了根棍子当做拐杖,只要屋子外头一出太阳,他就会溜达到外头透透气。
作为一个老特工,用眼睛稍微扫上一扫就能明白四周的状况。很快,孙明华就意识到了,自己呆的地方并非什么监狱,更不是什么野战医院,说白了就是山里的一处普通庄户人家。之前听别人说过,新四军的待遇差要啥没啥,重伤员做完手术后多半都是在老百姓的家里养着,看来还真没说错。
棒子面窝窝头野菜杂粮粥,偶尔还能有个鸡蛋唔得充做营养品,新四军的伤员都是这个待遇,自己的饭碗里也一样,种类份量一点没少。看来至少在饭食上,新四军是没亏待自己的。难道就因为之前和伪军拼的那一场?有些说不通啊!孙明华躺在太阳地里一边感受着冬日里难得的温暖一边想着心思,和之前琢磨跑路计划时一样,半点头绪都没有。不过他却没由来的感到一阵心安,自己呆的地方是个穷山沟,老百姓们面有饥色,可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仿佛有百万敌人压境都不会让他们弯腰低头。这种神情在重庆大轰炸时也见过,鬼子的轰炸机铺天盖地,可是防空洞里那些老百姓却照样四平八稳地做着手里的活计。用句读书人的话说,这叫无所畏惧!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元旦那天,一向和谐安宁的小山村突然炸了窝,似乎是山外头的鬼子扫荡来了!听说山外新四军的几个连已经和日本鬼子交上了火,不断有伤兵抬下来,村里的民兵们一面帮着救护伤员,一面组织老弱妇孺向山里疏散。孙明华的身份有些特殊,可是撤退时还是被归入了伤兵的行列,房东家的半大小子执意要帮他背行李,还悄悄在他口袋里塞了几个野菜杂粮饼子,说是万一路上有个什么意外,总不至于饿着肚子。
山路不好走,好胳膊好腿的人走着都费劲,孙明华左小腿被拿掉了腓骨,爬山时自然一步三摇。偏生他左手也不灵便,一些陡峭的地方都得靠着别人帮忙才能爬过去。队伍里那些老人孩子也一个样,没人搀扶根本走不快,更要命的是他们还带着大包小包的家当,光是看着都累的慌,真真急死个人。
战斗很激烈,不断的有拿武器的人调头向回赶,隐约还能听到主力部队拼光了,咱们区小队也要顶住之类的话语。
孙明华判断,守在一线的新四军怕是撤不下来了,要不然也不会干看着这些民兵接着和日本人硬顶。放在**那头,这会多半得撇开包袱,赶紧走人,也不晓得新四军这边是怎么个章程。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不仅那些拿枪的人没有扔下老百姓独自逃命,老百姓也没放弃伤员,一切仿若天经地义一般。
不过,还是有东西被放弃了。平日里被老百姓视若珍宝的农具直接就扔在了山路旁边,甚至连不少人家还扔掉了压箱底的衣裳和各种小物件。可是孙明华清楚的看到,老百姓们并没有扔掉新四军的东西,枪支辎重,甚至是子弹壳,这让他不禁陷入了深思
第七百四十九章 销金窟
山外新四军的防线被突破了,除去先前被抬走几十个伤兵,其他人几乎都没能撤下来。由民兵组成的第二道防线自然也没能挡住日军的进攻,不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老百姓多争取了两个钟头的撤退时间。
二百多鬼子领着五百多伪军如同饿狼一般盯在逃难队伍的后头,时不时亮出獠牙来收割人命。与那些普通百姓相比,新四军的伤兵对鬼子的吸引力无疑更大一些,真要是把他们往路边上一扔,说不得人家就不撵在屁股后头追了。让孙明华意外的是,自始至终也没有伤兵被放弃,一个都没有!
一天以后,伤亡累累的逃难队伍终于迎来了希望。新四军第五师的两个营及时赶到,夜袭混战厮杀,在付出近二百人的伤亡后,终于迫使日本人停下了脚步。
孙明华没有再和大家一起往深山里走,趁着夜幕悄悄脱离了逃难的队伍。按照新四军的说法,此次日本人来势汹汹,整整出动了十六个步兵大队及大批工兵骑兵炮兵装甲部队,总兵力将近四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六万多伪军和几十架飞机配合作战。拉开这么大的阵仗,只能奔着是山外的128师去的。作为军统布置在128师的眼线,自己一没能在古鼎新部叛变前发出预警,二没能在384旅叛变后及时锄奸惩恶,这次日军大扫荡时再如果没有像样的材料报上去,怕是迟早得被上头赏颗卫生丸。
可惜一路紧赶慢赶,好容易等孙明华走到地方,战斗已经打响了。
有先期叛变的古鼎新部领路,128师先前苦心经营的防线根本没能派上多大用场。处处都是硝烟和血腥,部队死伤枕籍,受伤的官兵没人抬阵亡的弟兄没人埋,更要命的是,压根就看不到援军的影子。孙明华晓得,128师是老西北军的血脉,之前没少跟重庆那边叫板,甚至处决过上头派到128师的联络官,至于私自招兵征税之类的破事就没断过,所以临近的汤恩伯不待见他们军事委员会那头也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看来128师这小两万弟兄是彻底玩完喽!孙明华禁不住一阵长吁短叹。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草草的从伤兵和老兵口里打听来一些消息,他便再次踏上了逃亡之旅。
等孙明华历尽艰辛逃回到重庆时,128师战败的消息已经登上了报纸。部队伤亡逾万,师参谋长及128师下属的第381382383旅旅长等高级指挥官尽数被俘,独立1235旅旅长则是直接认了日本人当祖宗,仅有少量部队撤入洪湖地区在做最后的抵抗。
这趟差事算是彻底办砸了!孙明华欲哭无泪,连夜把报告交了上去,然后就回到住处等着发落。当然,在新四军那里养伤的事报告里一个字都没敢提,军统家规森严,但内部人凡和延安那头有了什么瓜葛,十成十的会被枪毙,就算能解释清楚,少不得要脱一层皮,所以这段经历自然是得烂在肚子里头的。
也不知是不是过年期间长官们心情好,处理结果还算客气,记大过一次军衔从上尉降为了少尉,再就是从外勤岗调入后勤听用。
收到消息以后,孙明华悄悄松了口气。记过降职也好,发配到后勤岗打杂也罢,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自己成了半残废,真要是丢掉饭碗,怕是迟早得饿死在马路边上。可调去后勤岗也很要命,各项津贴也就没有了,光凭着少尉的那点薪饷,怕是日子比要饭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说到底还是得尽快谋一个有点外快的差事!这年月,除去上前线打仗拼命用不着请客送礼外,其他的事都得找关系。可是孙明华就不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主,这些年根本就没攒下什么钱,现在碰上了需要大把花钱的时候,连一桌像样的酒席钱都凑不出来。无奈之下,他只能在自己的行李箱里打主意,能当的当能卖的卖,不管怎么说,都得挺过这一阵子。
家里还有几听五十支装的茄力克,都是先前出外勤时人家送的。缅甸失守以后,重庆市面上这些洋货贵的厉害,战前这种一块钱一听的洋香卷,价格居然快赶上小公务员一个月的薪水了。趁着上头还没给自己安排活,孙明华决定去黑市上转转,也好把这几听茄力克换成现钱。
大约机缘巧合,东西还没卖完,孙明华就碰到了赵诚。这小子是四海的性子,闻着老赵身上有烟味,随手就一听茄力克丟了过去,至于凑钱请客吃饭的事,自然是忘到了脑后。
赵诚也不以为意,打开罐子给自己和孙明华一人点了一根。然后二人一路吞云吐雾,边聊天边奔了卡萨布兰卡。
这趟来重庆纯粹是临时起意,所以也就没通知重庆这头。等到地方以后,赵诚一头扎进了杨福临新开的饭店里,他也懒得让人安排,这个那个的点了七八样。
看到满满一桌子的菜,孙明华有些尴尬。之前也听人说起过,卡萨布兰卡这一块是个销金窟,重庆城里有数的奢华场所,里头的设施甚至比国府要人经常入驻的嘉陵宾馆还要强上几分。像他这种小人物小角色,即使有外勤津贴和外快撑着,也不敢冒险来开开洋荤。今天这一顿饭菜怕是要好几十块大洋,怕是把自己全部身家都填进去都不够。
没等孙明华缓过来,赵诚又招呼侍者要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好家伙,正儿八经的洋货,黑市上没有二十块大洋根本不用问价,在卡萨布兰卡这种地方,价码肯定还得翻翻带打滚,就算标个一百大洋一瓶都不奇怪。
厨房的动作很快,一盏茶没喝完,菜就上齐了。赵诚给自己满了一杯,给孙明华也倒了一杯,至于孙明华身上裹着的纱布,他自然是跟没看见一样。当兵的就这样,因为些许小伤连酒都停了,那还算是个老爷么吗?!
孙明华倒是没矫情,有菜有酒,先甩开腮帮子造就成了,至于饭钱,等吃饱了肚子再说吧
第七百五十章 小人物的心思
饭菜的口味很不错,孙明华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着勺,吃的非常欢实。
在384旅执行任务那会,腰包里虽然有几个钱,可是顾忌着会暴露身份,所以每天只能和当兵的一起吃大灶。好家伙,要么是山芋棒子面粥粥,要么是杂和面粥,连碗白米饭都不容易看到。后来在新四军根据地养伤时也没好到哪去,山里就那么个条件,兜里有钱都买不着东西,勉强能填饱肚子罢了。最惨的莫过于从128师防区逃回重庆那一路上,甭说吃饭,就算是野菜团子和窝头没见过,要不是半道上逮到条野狗,怕是堂堂的**上尉就得饿死在路边上。
这几天吃喝唔得倒是不愁了,可是却没有了胡吃海喝的心思。好么,不是担心会被上头枪毙,就是在发愁怎么弄钱请客走门子,见天靠稀饭打发日子。他大爷的,连肚子里的蛔虫都饿瘦了。今晚有酒有菜,先混个胃饱肚圆再说,至于一会谁来买单,顾不上喽!
赵诚的吃相倒是挺斯文。他从机场过来的路上就没怎么停过嘴,花生瓜子烤山芋,还有陕州出发时带着的巧克力,算在一起比两碗干饭的量只多不少,所以这会每道菜都是夹两筷子尝尝味道而已,只有特别对胃口的才会多吃几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