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席卷文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亏没去
至于结局的好坏
这种东西,他们就无法预测了。
看了上千部的电影,很多套路都能猜得出来,而事实上,如果电影没有套路,那它肯定就是失败之作,毕竟,说白了,电影其实就是套路的艺术,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遵循着几个套路向前发展;当然,江火之前的《碟3》其实是个意外,如果没有打着学界的大旗,这种反套路的行为,兴许会让整部影片直接暴毙。与此同时,影评人也不会因为猜到了大致的情节,而对影片本身就产生了反感,大多数人更看重的,是在猜中套路的前提下,分辨影片当中的技术手段,就像是起承转合中的铺垫、点题,演员的情感挥发和分镜运用……
至少到目前为止,以上这些,《暴雨》做得还不错,四线程的叙事手法并没有让整个故事变得相当混乱,反而从逻辑推理和心理悬疑这两个角度同时织网,在短暂的麦迪逊镜头之后,故事又重新回到了伊森的视角,只见他从鞋盒里拿出第二个折纸,继续完成着杀人魔交给他的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卫-芬奇运用了大量的广角深景对焦,把跟踪伊森的麦迪逊充分刻画,完美的展现出了一个正在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努力的调查受害者家人,试图撰写更加精彩新闻的记者。
在整个过程中,虽然伊森和麦迪逊没有碰面,但那种宛若鬼魅幽灵一般的行为却牢牢地抓住了众人的眼球,攀爬墙体、躲避陷阱、眼睁睁的看着伊森深陷险境——
冷光照射的面颊上,显露着莫名的紧张,黑白瞳孔下的震撼与挣扎,被那些影评人们顷刻捕捉,仿佛是伊森的作死行为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料,但又更像是想要挣脱内心的枷锁,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就在麦迪逊暗中观察的同时,伊森那边,也显露出莫名的无奈。
躲在阴影中的麦迪逊并不在他视线可及的范围之内,如此一来,单机挑战的念头便一直留存在他的心头,看着那困难无比的任务,他的脸上也燃烧着无奈与疲惫,当然还有兴奋的救赎——
毫无疑问,镜头中的二人状态正佳,两人甚至没有直面的对手戏,也没有和以往电影中那样,通过针锋相对的言语与大量的台词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进入这段剧情。
他们只是用肢体上的动作和面部的表情来传递内心生出的故事,说得玄乎一点,即便没有言语,大伙也能明白二人在干些什么,不需要爆裂的情感施放,平静的动作加上忧伤的背景音乐,就已经能够向众人展现一个丰富但又面临崩溃的内心世界了。
“他们两个配合的是真默契啊是上次合作短片之后的后遗症吗没有正面交锋都能够演出这样的效果,别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
“问题不可能,唐尼可是天天和妻子待在一起呢,而且你看他们两个人的表演驱动力,明显不在一个点上,虽然画面和谐,但是唐尼的眼里只有儿子这个单词,而江火呢她的表演手法倒是有些天马行空,和唐尼的一脉相承不同,她没有自己的体系,更加随意,你可以看得出震撼,看得出挣扎,看得出感同身受的疼痛,但,当这些情绪交织在一块儿后,她就是她自己了,没有一个明确的指代物,不是伊森,不是失踪的小孩,更不是整个过程……”
在那一段失眠症病患般的挣扎之后,江火的表演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但没有失望并不意味着没法评判,谁都能够看得出,江火表演风格上的迥异。
最开始,她一鸣惊人,出现在北美大众的视线中时,所有人都以为,那种自傲模样是她本色出演的结果,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在给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这些专家们感到了费解,尤其是在abc揭露报道之后,关于她的演技也有不少探讨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
像是莱昂纳多这些家伙,他从成长到成熟都是有迹可循的,如何找到表演上的目标,如何锻炼,如何一步步的爬上来,但,江火的表演更像是与生俱来的,没有成长的痕迹,想到一出是一出。
虽然这种情况,可能和她之前的空白人生经历有关,但肆意切换的行为,实在是太奇怪了,任何人都找不到她的方向,她是每个角色,但又不是那些家伙,她没有在那些角色上面打上自己的烙印,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但——
真的是不成熟吗
这种荒谬的念头攀升至在场每个人的心头。
看着银幕上抢先回到汽车旅馆,做出和男主伊森偶遇模样的麦迪逊,没人敢顺着这种念头继续想下去——如果这些都叫不成熟,那成熟之后该是什么模样
将这些可怖的想法埋藏在心底,复杂的目光投向银幕,专注分析剧情和镜头。
伊森完成折纸杀人魔的第二个任务后,更是身受重伤,双手手臂被玻璃渣子划的稀烂,双腿也是同样的待遇,瞧见这一切的麦迪逊继续帮助了对方,当她处理完伊森身上的伤势后,剧情也继续推进,不过这回,倒是在讲述侦探和fbi探员的侦查结果。
私家侦探顺着委托人的信息,调查过往的受害者,而fbi探员则在分析现有情报的同时,也接到了伊森前妻的报案,根据伊森前妻所称,伊森在大儿子意外身亡后,便一直处于那种晕晕乎乎的半神经状态,经常大脑短路,做出一些就连他自己都无法记忆的事情,如此情形,也令警察们警觉了起来,根据对方的描述,他们认为,伊森很有可能是折纸杀人魔。
虽然fbi探员一直声称,这种情况不可能会发生,因为伊森是两年前目睹儿子死亡,但折纸杀人魔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行动——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他们想要把伊森先带回警局,审问之后,再行处理。
就在警察想要抓捕伊森时,处在汽车旅馆中的他已经醒来,看着坐在沙发上小憩的麦迪逊,感受着缠绕在身上的绷带,嗅着弥漫在空气中的消毒水气味,伊森向对方表示了感谢。
虽然他很感激这个守护天使,但他并不希望麦迪逊介入此事,与对方草草沟通之后,麦迪逊便主动提出了离开,而在之后,伊森也拿出了第三个折纸,继续完成任务。
和之前的‘高速逆行’、‘变电站取物’相比,第三个任务,更加的恶心。
到达对方的指定地点后,伊森这才明白,幕后黑手要求他在五分钟内斩断自己的指头。
望着银幕上那间破旧小屋,和酷似幽魂一样的身影,铁灰色的天空将他的肌肤映衬的更加苍白、老迈,和演员平日里光鲜亮丽
411江火你就是个魔鬼!
伊森和麦迪逊真的是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吗
并不完全是。
不过,和私家侦探、fbi探员那两条线索相比,他们的手段,就温和多了。
杀人魔给伊森设定的第四个任务,便是让他击杀一名毒贩,但在最后关头,他收手了。
理由也非常的简单,因为对方是两名孩子的父亲,而他也是孩子的父亲。
看着那颤栗惊悚,想要嚎啕大哭但又不敢宣泄情感的两名小女孩,他——
放弃了。
郁结的身影令人心碎,佝偻的身躯更显高大。
这个选择仿佛是在强化点题,但随着伊森的放弃,众人的心中也升腾起了一种失落之感。
他不要自己的孩子了吗
他宁愿陷入悲痛之中,也不想去破坏一个恶人的家庭,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吗
他这到底是在拯救自己,还是在宽恕恶人呢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曾经说过,电影的本质,就是在雕刻时光。
但与此同时,他也在自己的书中点出,艺术家的责任,是给观众们带来启迪。
银幕上伊森的选择,便是一个争论的爆点。
到底是和世界上最失败的特工一样,说出‘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还是将所有的一切,全都交给法律呢
前者代表感性,后者代表理性。
前者代表自由,后者代表牢笼。
每当遇到感性和理性的纠葛时,人们永远都无法争论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可若是选择了后者,虽然从侧面强化了主题,但也会让伊森爱子如命的形象,受到一定的质疑——伊森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逆行,可以去变电站搏命,可以斩断手指,但现在,却不敢杀人吗你不是爱你的儿子吗你不是为了他能够付出一切吗
可现在——
你不是啊!
很显然,电影中的伊森也明白自己做了什么。
放弃任务的他,再次陷入了当初那种浑浑噩噩的自责状态中。
而与此同时,画面也随之闪切,交代了另外三人的发现。
麦迪逊通过朋友,找到了伊森所去公寓的原主人,在沟通调查的过程中,公寓原主人也发现了端倪,想要对她痛下杀手,只可惜并未得逞,反而让麦迪逊逃了出去;整个调查中,她也得知,那所公寓,早就被对方租出去了,而租客,则是本市最大歌舞厅的老板。
同一时间,fbi探员也调查到了一起几十年前的悲剧。
三十年前,两名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工地上玩耍,哥哥不慎落入下水道,脚被卡住了,弟弟想要救援,可惜力量太小,没有用处,于是他便反过头来,找到自己的父亲;但问题是,他们的父亲是一名酒鬼,当时处于酗酒的状态,根本就没有理会儿子的哀求,不仅没有救自己的孩子,还将小儿子暴打了一顿,身心俱疲的小男孩得不到帮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哥哥,被汹涌而来的雨水给无情的溺死。
至于私家侦探
他在连续调查了八位受害者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将那些搜集到的情报和嫌疑人的物品一一丢进壁炉内,随着火苗的跳跃,摆放在桌上的兰花,显得是那么的残忍。
电影放到这儿,整个故事已经描绘的非常清楚了。
因为三十年前的那场意外,凶手怀恨在心,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父爱这种东西,为此,他在近三年内,多次绑架受害者,就是希望有一名父亲能够通过自己设计的考验。
很遗憾,那群父亲们,全都失败了——
正因如此,想要找到完美父亲的私家侦探盯上了伊森。
但到目前为止,伊森并没有通过考验。
在得知伊森放弃杀害毒贩的选择后,私家侦探这个幕后黑手已经预料到了和以往相同的结局;然而,他没有想到,这个不愿意通过谋害他人性命,来换取自身救赎的家伙,在面对最后一关服毒自杀时,会非常果断的喝下他准备好的药剂。
而与此同时,麦迪逊也顺藤摸瓜,找到了私家侦探的住所,发现了被对方焚毁的证据,瞧见了种植在家中的一盆盆兰花,以及二十四小时开着的死亡监控……
和以往的悬疑片不尽相同,暴雨》直接把内嵌故事说了出来,摆放在所有观众的面前。
导演和编剧并没有遮掩剧情,与其说他们想要瞒过观众,摆出无数人用过的悬疑老梗,倒不如说他们正在尝试讲述一个伟大的故事。
没错,伊森的确没有杀人,但是他尝试着杀了‘自己’。
他是一名父亲,从头到尾都尽到了父亲的职责,当他喝下私家侦探给他准备好的‘毒药’时,父亲这个伟岸的形象,再次得到了升华,之前的放弃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父爱这个词语罢了,面对毒贩时的内心悸动,也全都是因为对方拥有父亲这个身份。
他爱他的儿子,他不想让两年前的悲剧重演,他为了拯救儿子,可以牺牲自己。
他知道做一名好父亲有多么的困难,他不想剥夺别人做父亲的权利,至于其它
交给上帝吧!
“谢谢。”怀抱儿子的伊森杵在屋檐下,看着眼前那个疲惫困倦的女孩,说出了整部电影当中,最为诚挚的感谢,之前的救助远没有拯救儿子来得重要,因为麦迪逊的这项举动,他甚至有一种和盘托出,尽数告知的念头。
“谢谢不用了。”
麦迪逊的目光从孩子的身上慢慢转移,当四目再次相交碰撞时,原本的近距离特写也拉成了半身机位,两人默默凝视,过了半晌,麦迪逊这才故作放松的耸了耸肩,摇头道:“我只不过是为了新闻稿件而来,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说话的间隙,她还从湿漉漉的衣兜内掏出了之前拍摄录制的视频储存卡。
当着对方的面,直接丢进了雨水滂沱的下水道中。
随着这个动作,麦迪逊建筑在外的一层层面具和盔甲终于开始崩溃,她已经不再是那个憋闷报道的新闻记者了,她就是麦迪逊-佩琪,一个被失眠症困扰,容易发狂暴怒,但又自我抑制的失败者;她丢弃的,不仅是伊森和折纸杀人魔抗争的视频资料,还丢掉了自己的过往,丢掉了自己的职业,丢掉了那些她早已不愿意背负的一切……
她不想去发悲痛财。
她不希望外界再来打搅伊森的平静生活。
她只希望,这对苦尽甘来的父子,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
仅此而已……
至于她自己
她——自己也不清楚。
如此潇洒的举动,也令伊森眼角的鱼尾纹加深了不少。
全片头一次,他是真心实意的笑了起来。
没有任何挽留,没有多余的沟通,看着那骑跨摩托,飞速离去,消失在暴雨中的身影,杵在原地的父子二人,忽然对视了一眼。
“daddy,你喜欢她。”已经知晓事情经过的小儿子靠在了伊森的肩头。
面对儿子的直白话语,伊森先是一愣,旋即摇头道,“但是,你有妈妈。”
“妈妈”似乎是对这个称呼感到了陌生,但又更像是鼓动自己的父亲去追求更好的真爱,小鬼戳了戳老爹的胸口,低声道:“但是她现在,不是你的亲爱的……”
不是我的亲爱的
怀抱儿子的伊森目光复杂,盯视片刻后,他的脖颈微微前探,两个脑门,相交贴合。
“但——你是我的亲爱的。”
如此画面定格在了大银幕上,随着颇有韵味的配乐声响起,全片结束了。
在开始的几秒内,影评人们似乎还沉浸于剧情之中无法自拔,过了半晌,这个只能容纳三十人的小放映厅内,才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理查德、埃里克这些各大杂志的主编都是一边鼓掌,一边起身走向洗手间,他们并没有直接谈论电影,而是有意地让气氛先沉淀一下:
对于商业片来说,你可能在看完结束的瞬间,就给它打出分数,但对于这种剧情片来说,整个过程,是需要细心品味的,对于导演的意图,整部电影的主题、结构,以及演员的表演,甚至是配乐,剪辑这些细节,都需要仔细的斟酌与回味,他们需要琢磨导演讲述的整个故事,慢慢品味剧组成员的心血,况且,这种行为对于电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驱使他们走向卫生间的真因,其实是电影的长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