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张大夫说完也是叹口气,拿起自己的行医箱,也是准备离开,这种昏迷的现象药石无效,只有等他自己醒来了。
“我的儿啊”
听到张大夫的话,王氏顿时忍不住趴在刘晋的身上哭了起来。
这些年,再苦再累她都无所谓,因为刘晋是她所有的一切,现在听到这样的噩耗,想到自己儿子以后的人生,这哭的就更加伤心了。
“娘”
刘晋觉得自己不能再装下去了,不管怎么样,既然穿越到了这里,接受了刘晋的一切,自然也是要认眼前这个王氏。
所以刘晋也是慢慢的睁开了眼睛,轻轻的喊道。
“晋儿,你醒了!”
听到刘晋的声音,王氏一下子来精神了,连忙看着刘晋。
“娘,孩儿没事,让您担心了。”
刘晋看着眼前的王氏,衣着虽然破旧,但是收拾的非常整齐、干净,满脸沧桑,不过依然能够看得出来,她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一个标致的美人。
“列祖列宗保佑,我儿没事了。”
听到刘晋的话,王氏也是连忙跪下来向祖先报喜。
“
第4章,怎一个苦能形容
“唐老虎”
刘晋眼中闪过了一道寒光。
从脑海中的记忆知道,这个唐老爷简直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大家背地里都叫他唐老虎,由此可见这人在周围乡里一带的恶名了。
“看来和这个唐老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了,只是现在…还是先不要去惹他为好,可如果不考科举的话,单靠一个秀才的身份,想要自保似乎都有些难了。”
想到这里,刘晋都忍不住皱起了眉毛。
这个唐老虎既然敢对刘晋下死手,这说明他有恃无恐,根本就不在乎刘晋的秀才身份,尽管秀才的身份也还不错,已经拥有见官不跪,还可以直接将自己的讼状送到县官面前的权力。
但秀才无法做官,也没有免除税赋、徭役的权力,实际上还是没有脱离原有的阶层,只不过明朝厚待读书人,秀才也算是半只脚脱离了泥腿子的身份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weisuo发育再说。”
想来想去,刘晋一时半会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了,也只能够将这事放一边。
等了大概一刻钟,刘晋的母亲王氏就端着一个大碗走了进来。
“来,把这碗面吃了。”
王氏将面端到刘晋的床边,满脸笑容的说道。
刘晋端起碗,碗是那种又大又粗的碗,碗里面的面也仅仅只有半碗,剩下的都是面汤。
从脑海中的记忆知道,刘晋家有十几亩田地,当今天子又一向轻徭薄赋,辛辛苦苦一年到尾,日子还是能够过得去,要不然王氏也不会将刘晋送去读书了。
不过这白面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够吃的起,特别是天天吃,一般的家庭,如果家里没有田产的话,天天吃白面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好吃,还是娘的手艺好。”
刘晋确实是饿了,大口、大口的吃着面,这人一饿,吃什么都香。
王氏做的这碗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放,仅仅只是清汤面,可是刘晋吃起来,却是非常的香,很快连面带汤都吃的干干净净。
“看来是饿坏了,我再去给你煮一碗来。”
王氏见刘晋吃的干干净净,整个人都满脸笑容,估摸着刘晋没有吃饱,又转身准备再去煮一碗。
“娘,我吃饱了,不用再煮了。”
刘晋笑了笑说道,家里的粮食并不多,王氏一向都是所有的好东西都到了刘晋的嘴里,这白面,她自己平时根本就舍不得多吃,经常都是到海边捡一些海菜、虾蟹之类的来充饥。
海菜、虾蟹之类的在后世那是属于海鲜,比白面之类的贵很多,可是在明朝,这些东西都是穷苦人家才吃的,有条件的人是才白面、吃大米为主。
在王氏的坚持下,刘晋一连在床上休养了三天这才被允许外出走动。
刘晋所在的村子叫下河屯,村口这边有一条小河流过,因此而得名,整个村子的人都是祖上从外地迁移过来的,所以姓氏方面都比较杂,不像其它的一些村子,整个村子都是一个姓,又或者是有一个大姓占主流。
刘晋身穿长袍,头上戴着方巾,一身读书人的打扮,非常悠闲的在村里面闲逛着,欣赏着古代的村落。
整个小河屯村并不算太大,仅仅只有40多户,几百口人,村子里面的房屋等等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泥土房,就是那种用黄泥累实,上面加个茅草盖起来的房屋,刘晋家的房屋虽然破烂,但好歹也是用砖木盖的房子,在村里也算是最好的宅子了。
“晋哥儿,你没事吧”
“没事,我这不是生龙活虎嘛”
“老天保佑啊,晋哥儿你大难不死,将来必有后福。”
“借您老吉言。”
“晋哥儿,好好读书,考上功名,将来成为举人老爷也就不用怕那个唐老虎了。”
一路上,刘晋遇到的村民都热情的和刘晋打招呼。
刘晋虽然是读书人,却是没有读书人的架子,和村里面大家伙的关系都很不错,村里的人也都是善良老百姓,一向对李晋家这孤儿寡母颇有照顾,农忙的时候帮忙种下地什么的,要不然光靠王氏一人是很难种十几亩地的。
当然这也和刘晋便宜老爹脱不了关系,以前刘晋老爹在的时候,村里谁家有点困难什么的,刘晋的老爹也都会帮忙,大家都是记在心里。
下河屯不大,刘晋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就逛完了,村里的青壮都在田里面忙着,现在正是种冬小麦的时候,稍微大一点年纪的孩子也都要拿起锄头,下地干活。
整个村里面也就只剩下一些年纪很大,已经不能下地干活的老人,以及一些带娃的妇女,到处乱跑、乱走的小娃娃。
“还真是够穷苦的,所谓中兴也不过如此。”
 
第5章,煮盐
下河屯离海很近,几里路很快就到了。
还没有到海边,一股海风和海腥味就迎面而来,远远的还能够看到一道道升腾而起的烟,闻到一股草木之类燃烧的烟尘味。
“烧秸秆”
“不对,海边又没有什么田地,哪里有桔梗可烧。”
刘晋看着海边升起的浓烟,脑海中也是开始查看起原主人的记忆来,想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在煮盐。”
很快,刘晋就知道这些白烟是怎么回事了,同时即将到海边,转过一座低矮的小山,视野也是一下开阔起来。
只见在海边滩涂附近的山坡下塔起了一个个茅草屋,茅草屋里面堆满了柴火,每一个茅草屋的旁边还用石头建造了一个灶台,每一个灶台这里都忙碌不停。
“也对啊,这靠海,自古以来都有煮盐的传统,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晒盐都还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最早从无棣这边开始的,现在应该叫海丰吧。”
很快,刘晋就来到了下河村村民煮盐的地方,脑海中也是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历史小说当中的一些内容,这用海水煮盐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时期,煮盐这个传统一直到晒盐方法的出现才逐渐慢慢的被淘汰掉。
刘晋仔细的看着这处煮盐的地方,整个煮盐的地方背靠着海边的小山,沿着小山建立上百个煮盐的灶台,此时有一半的灶台都在忙碌不停。
有人从海边滩涂的卤水池当中将卤水挑上来,有人一边劈柴一边烧火;有些已经煮好的灶台这里,村民喜滋滋的将盐从锅里面铲下来用罐子装好。
“晋哥儿”
一道粗犷的声音传来。
刘晋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只见一个长的虎背熊腰,足足有一米九高,整个人看起来憨头虎脑的人挑着两桶卤水健步如飞的从海边滩涂走了过来。
从脑海中的记忆知道,这个人大名叫赵二虎,小名叫狗子,从小和刘晋关系就特别好,并没有因为刘晋是读书人,两人之间有什么间隙。
“二虎”
刘晋笑着说道。
“晋哥儿,下次唐老虎再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揍死他。”
赵二虎将卤水放下,笑呵呵的来到刘晋的身边,显得非常气愤的说道。
“狗子,不好好干活,乱叫什么。”
一旁不远处,赵二虎的爹赵黑山一听,顿时忍不住对着赵二虎骂道。
“这唐老爷的事情是你能够说道的,别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知天高地厚。”
很显然,赵黑山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于唐老虎是非常害怕的,在这人多眼杂的地方,连说都不敢说一句。
“黑山叔”
刘晋笑了笑和赵黑山打招呼,这赵黑山人还是很不错的,经常给刘晋家里帮忙,现在这样说赵二虎也是因为这里人多眼杂,怕人去背后打小报告。
“晋哥儿,你没事吧”
赵黑山还是很尊重刘晋的,毕竟刘晋好歹也是一个秀才,是整个下河屯里面唯一一个读书识字的读书人,而且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秀才,未来指不定就能够当上举人老爷,到时候就飞黄腾达了。
“没事,没事。”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接着走了过去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锅快要煮好了吧”
刘晋见赵黑山家的这个锅里面的水都已经差不多要煮干了,锅的四周都已经结出了白中带微黄的结晶。
“可不是嘛,都已经煮了快要三个时辰咯。”
说到这里,赵黑山就忍不住笑着说道,这赵黑山人也长的很高大,不过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胆子很小,非常怕事,为人却是很热心肠,有什么事情找他帮忙准没错,除了借钱、借粮。
并不是他赵黑山小气,而是因为赵黑山家里实在是穷,这赵黑山很能生,从赵大虎开始,他一连生了九个孩子,而且运气相当不错,九个孩子竟然一个都没有夭折。
要养活九个孩子,这赵黑山家里的日子可想而知了,更为关键的是赵黑山家里仅仅只有2亩地,根本就不够养活一家人。
所以赵黑山家里除了自己家的田要种之外,还要给唐老爷家里种地,然后还要靠煮盐来赚点钱维持生计。
“这一锅怕是有5斤盐。”
刘晋看着满满的一锅,只有最中间地步还有一些水,锅的周围都已经结满了盐。
“这是粗盐”
刘晋仔细的看着锅里面的盐,这盐和后世吃的盐有很大的区别。
后世超市里面买的食用盐都是雪白、雪白的,呈微小的颗粒状,可是锅里面的盐白中带黄结成一团、一团成块状,看起来和冰糖的形状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冰糖那么白。
“5斤应该没有,4斤应该少不了。”
听到刘晋的话,赵黑山笑着说道。
“4斤也不错了。”
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
“不行啊,煮这一锅盐,光柴火都要好几文钱,这4斤盐也仅仅只能够卖20文左右,还要被唐老爷抽掉几文,算
第6章,发财的路子
刘晋轻轻的扣下一点粗盐,然后放到嘴里尝一下。
“呸”
很快,刘晋就赶紧吐了出来。
这粗盐的味道实在是太差了,后世雪白、雪白的精盐吃起来只有盐味,并不会有其它的杂质味道,但是这粗盐吃起来,盐味很淡,苦味、涩味却是占了大头。
“这盐好难吃啊。”
刘晋连吐好几口口水,同时忍不住说道。
“我们煮的海盐当然比不上陕西、山西的池盐,也比不上四川的井盐,更别说和只有那些地主老财才能够吃得起的青盐了。”
“这海盐市场上卖也就是六七十文一斤,但是这池盐、井盐却是要上百文一斤,这最好的青盐据说要两三百文一斤,不能比、不能比。”
“但是这池盐、井盐、青盐虽然好,它的产量却是并不多,特别是这青盐,产量极低,我们的海盐虽然味道不好,但是产量却很高。”
听到刘晋的话,赵黑山笑了笑,露出一口黑白的牙齿,将各种盐都说了一遍。
“这盐还有池盐、井盐、青盐之分”
听到赵黑山的话,刘晋微微一愣。
来自后世的他自然是没有听说过这盐的区别,只是知道这盐分为加碘盐和无碘盐,从小也是吃加碘盐长大的,仅仅只是知道吃加碘盐可以防止大脖子病。
“当然有了,不同的地方产的盐是完全不一样了,即便都是海盐,不同地方的海盐也是不同的。”
“我们这昌黎煮的海盐,白种带黄,山东那边产的海盐,白种带红,各不相同,这池盐和井盐也是不同于,池盐是从咸水湖当中开采卤水制出来的盐,井盐是从卤水井当中开采出来的,海盐则是从海边用海水制出海卤烧煮出来的,每种盐都不一样。”
赵黑山虽然是个农民,但是对这盐方面的东西却是知道很多,这让刘晋很是好奇,想了想问道。
“黑山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东西”
“起初我也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来我们村里面收盐的那些盐贩子跟我们说的,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是做这个为营生,自然是清清楚楚。”
“这些盐贩子各自都有各自的地盘,各自地盘产的盐也都不同,有时候一看就知道有没有人越界做买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