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边总制王越就是因为李广的一案,屡次被御史弹劾,最终郁愤不平,气极而死。

    从这里也是可以看出,明朝的这些文臣们就是一个尿性,逮到这些武将勋贵们就是拼命的往死里整,即便是这个王越,他其实也是个文官,但管的是三边的事情,所以那些御史就跟疯了一样,天天尚书弹劾王越。

    至于李广案当中的那些文臣什么的,这些御史就选择性的忽略了,特别是弘治皇帝都不追究的情况下,那更是如此。

    不过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蝴蝶的到来,李广一案的事情,弘治皇帝竟然没有听从张氏兄弟的建议,而是继续非常强硬的下令萧敬继续彻查此案,这让整个朝野上下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人心惶惶,提心吊胆。

    谁都不知道弘治皇帝到底会怎么想,怎么做,名册已经到了弘治皇帝的手中,仅仅是靠着这个弘治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拾名单上的人。

    而弘治皇帝也是接着这个事情,再次抛出了关于私人开办盐场的事情,这一次,满朝的文臣当中,虽然还有人跳出来反对,但是声音已经很小,而且还有人出动出来替弘治皇帝说话。

    什么允许私人办盐场,一个盐场每年可以收到两百万两的税银,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要大力支持什么的。

    更是有人痛陈盐政弊端,直言原先的盐政朝廷和老百姓都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唯独养肥了那些盐商,认为弘治皇帝此举有意义改变现有的盐业局面,朝廷可以收到税银,老百姓也可以吃到更便宜的盐,更是给弘治皇帝戴上了千古圣君,堪比尧舜的大帽子。

    所以关于私人开办盐场的事情,经过了几次朝议之后也是正式以袛报的形式昭告天下,原先盐铁都是朝廷专营的局面开始改变。

    朝廷允许私人开办盐场,不过却是非常硬性的规定了,任何人开办的盐场每年必须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税银才可以允许开办。

    可以说这一手棋,弘治皇帝是下的极其的漂亮。

    利用李广一案的事情,将朝中文武大臣的把柄牢牢抓住,聪明的人就会清楚自己该怎么做,自己的把柄落到了弘治皇帝的手上,弘治皇帝随时都可以收拾你。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还去反对弘治皇帝这边的提议,当然允许开办私人盐场的提议肯定不会是弘治皇帝自己提出来的。

    他随便找个官员提出来就可以,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其实就是弘治皇帝的意思就行了。

    所以聪明人都知道在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很多来自江南地区的官员,原先一个个都是最坚决反对的,因为私人盐场的开办,严重的损害了江南地区盐商、大家族的利益。

    他们最喜欢的事情还是维持住现有的局面,维持住现有的秩序,如此才能够靠着盐这个东西吃的脑满肥肠,富可敌国。

    可是现在,他们纵然是知道这一点,也是不得不同意弘治皇帝的提议,因为是自己的乌纱帽重要还是背后利益集团的利益重要

    他们很清楚该怎么去做,弘治皇帝要一意推行的东西,如果是以前,大家还可以一起喷弘治皇帝一脸的唾沫,然后什么都不懂,只相信文人的弘治皇帝就会乖乖接受,大家还能够获得一个敢于直谏的美名。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弘治皇帝启用了厂卫的力量,还拨款了几十万两银子给厂卫,用来壮大厂卫的力量。

    弘治皇帝手中掌握了很多的信息,更是对文臣有了间隙,不再像原先那般相信文臣,因为他知道了这些文臣们的真实面目。

    李广案一事情,更是将大量官员的小尾巴给牢牢的抓在手里面,这个时候还像以前一样跳出来,那简直就是找死。

    自己的小命自然是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背后利益集团的利益,现在也是已经顾不了太多了。

    上次官仓失窃的案子都还没有结束,现在又多了个李广行贿案,来自江南的官员可谓是遭到了重大的打击,而且头上更是有剑悬着,随时都会要了自己的小命。

    这就是政治!

    以前的弘治皇帝信赖文臣,手中有厂卫的力量都不用,所以眼睛里面所看到的是朝野遍贤臣,荒野无遗贤,以为朝中的诸公都是正直之辈,都是贤能之臣。

    所以事事都听这些文臣们建议和安排,再加上性子软弱,又是一个老好人,所以也就被这些文臣们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文臣们的日子就过的非常舒服。

    特别是那些江南地区的官员,一方面靠着现在有的体制拼命的为背后的利益集团服务,让那些盐商吃的饱饱的,另外一个方面还可以不断巩固江南士林在朝中的力量,这也是到了明晚期的时候,东林党能够独霸朝局的重要原因了。

    因为刘晋这穿越蝴蝶的影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重新重用厂卫的弘治皇帝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任何的决策都是建立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所以他也是看清楚了很多的东西。

    不再一味的相信文臣,开始慢慢的重用武将勋贵,所以也就有了后面这一系列的巨大变化。

    没有太多心机的弘治皇帝竟然也是能够下出这样的一招秒棋出来,靠着李广一案,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原先根本就不可能实行的意图。

    消息很快就随着袛报传遍了整个大明,江南地区的盐商一片呜呼哀嚎,都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好日子即将到头。

    私人开办盐场的开始,这意味着现有盐铁制度将会慢慢的发生巨变,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

    至于一些有实力,又没有插进盐业的人则是欢欣鼓舞,终于可以将自己的手插进盐这个暴利的行业之中。

    武将勋贵集团,北方的士绅豪族对此可是早就已经垂涎三尺,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不过办一个私人盐场硬性规定了一年要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规定也是让大家踌躇不定,这个数额实在是太大了。

    这也是来自江南地区官员们为什么会同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人能够做到,办一个盐场上缴两百万两白银之后还能够赚钱,除非这出来的盐卖到天价。

    而私人盐场的一旦卖到天价,它就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背后的盐商竞争,价格非常关键,既然竖立了竞争,到了市场层面就看谁的价格更便宜了,老百姓才不会关心那么多,他们只关心价格。

    这也是一个政治的博弈,我们可以同意弘治皇帝你的提议,但是这两百万两银子的硬性规定也是条件,是他们争取的条件。

    他们相信纵然是有人能够插足进盐业,也休想在里面赚到一分钱,最终还是能够维持住他们现有的利益。

    当有了刘晋这个穿越者就不一样了,随着政策出台,刘晋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就向朝廷这边申办私人盐场,两百万两的白银也是当天就一箱子、一箱子的送到了国库之中。

    这又让江南的盐商、官员们微微傻眼,接着紧张起来,刘晋这个搅屎棍,有他在的领域绝对没有什么好事情,原先的一切都会被巅峰。

    让刘晋进入到了盐业领域,鬼知道会发生什么。

    不过还没有等到从这个事情当中缓过气来,刘晋和太子朱厚照将会私人掏腰包为弘治皇帝建造乾清宫的消息又是再次传遍了整个京城。

    大家一方面感叹刘晋和朱厚照财力雄厚的同时,也是为公布出来的新的乾清宫议论纷纷,新的乾清宫将采用水泥、青砖来建造,完全不同于原先的乾清宫。




第303章,刘晋会做亏本的买卖?
    太和殿前的广场上,下了早朝,群臣退朝,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一边往宫外走去,一边也是闲聊着。

    “太子殿下和刘晋要免费建乾清宫,大家对此事怎么看”

    刘健笑着和身边的同僚说道,他的身边,李东阳、谢迁、周经、马文升都是当朝的内阁大臣或六部尚书。

    “看来太子殿下和刘晋是真的赚了很多银子啊。”

    谢迁笑着感叹道。

    “其实这也是好事,他们既然愿意出钱建乾清宫,国库也是可以剩下一笔开支。”

    户部尚书周经谈到钱就伤脑筋,他这个管家婆不好当啊,不过这次却是难得的露出了笑容,因为这乾清宫被烧了,重新建造乾清宫的话肯定是要耗资巨大,不可能说全是从弘治皇帝的内帑出,国库多少也是出一些的。

    能够剩下一笔开支,对于他而言,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更何况前不久还有刘晋这边申办私人盐场缴纳的两百万两白银,国库终于是有点存银了,不至于饿死老鼠了。

    “我所担心的是这用钢筋水泥建造的乾清宫到底结不结实,安不安全,这毕竟是天子起居的地方。”

    李东阳想了想说道。

    “这方面应该是不需要我们去顾虑的,他刘晋敢建乾清宫,这方面肯定是有所考虑的,我倒是很期待这乾清宫建好之后的样子。”

    刘健笑着说道,设计的方案和图纸他已经看过了,还是非常不错,特别是新的乾清宫不再使用木头来建造,这可以大大的节省工期,同样的也可以节省开支。

    要知道以前建造宫殿所需要的木头全部都是需要从云贵川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砍伐,单单是为了准备这些木材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手去深山之中砍伐。

    接着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这些木材运输到京城这里,要知道这可是明朝,交通不便,又没有机械,所有的一切都靠人力,将大量的木材运到京城来,其中的耗费可想而知了。

    给皇帝建一座宫殿就要上升到整个国家的层面来办,耗费极大,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古代的皇帝想要建个宫殿、修个园子什么的都会遭到群臣极力反对的缘故了。

    无它,非常的耗费国力。

    有人就会说了,为什么这木材要从云贵川地区砍伐,京城周围的群山之中就没有树木了

    事实上并不是没有树木,而是达不到要求,建造皇帝的宫殿,单单是宫殿前面的这些巨大的木柱子,它的要求就非常高,不是普通的树木就可以做的。

    而且北方地方因为开发早,经过几千年岁月的砍伐,已经很难寻找到能够用来建造皇帝宫殿的木材,只有云贵川地区的原始森林里面还能够找到满足要求的木材。

    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彰显皇帝身份的尊贵,这乾清宫建造的木材还必须是名贵木材,最主要的就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在文明华夏建筑当中,一直以来都是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在宫殿苑囿、皇家陵墓的建造当中都有大量的使用。

    而金丝楠木的产区就只有南方地区才有,而且因为古人都喜欢用它来建造房屋,所以一般的地区早就被砍伐殆尽了,必须去云贵川的原始森林里面才能够找到。

    现在有人替弘治皇帝建造乾清宫,可以大大的节省人类、财力、物力,他们这些大臣们也是乐于见到,不然建一座宫殿又少不了要劳民伤财了。

    另外一边,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等一群武将勋贵们也是走在一起,彼此有说有笑。

    “老张,你怎么看这事啊”

    成国公朱辅笑呵呵的问张懋。

    “我在想刘晋这小子是不是银子多了没地方花了,这建造乾清宫的花费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真的是方方面面都要用银子去算的话,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张懋看了看朱辅,想了想笑着说道“刘晋这小子会做亏本的买卖”

    听到张懋的话,众人顿时就微微一愣接着想了想说道“这免费为陛下建造乾清宫,他还能够赚钱”

    “这即便是再偷工减料,用水泥钢筋来建造乾清宫,这花费也不小,既然是免费,朝廷肯定不会拨一个铜板的,他还能够赚钱”

    成国公朱辅不解的说道。

    “刘晋会偷工减料”

    张懋笑了笑摇摇头反问道。

    “以刘晋的个性来说,他是绝对不会偷工减料的,而且相反他就将宫殿建的极其的奢华。”

    徐光祚很是了解刘晋,非常自信的说道。

    “对,既然是给陛下建造的宫殿,肯定是会建造的最好,即便是花费再多的银子,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英国公张懋笑着点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他还如何赚钱”

    成国公朱辅不解的说道。

    “呵呵,我也不知道,不过大家回去之后都赶紧筹集银子,只需要盯着刘晋就可以了,他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保管赚钱。”

    张懋笑了笑很是自信的说道。

    刘晋赚钱的本领他可是已经领教过了的,随便做个什么事情都是大把、大把赚银子的,张懋现在的投资理念那就是跟着刘晋走,保管不会错。

    “要不我们去找刘晋聊一聊”

    徐光祚想了想提议道。

    “正有此意”

    “走走”

    张懋和朱辅互相看了看,笑着说道,也是直奔着刘晋府上去。

    刘晋的府上书房当中,刘晋此时正拿着笔在默默的计算着帮弘治皇帝建乾清宫自己能够获得的好处。

    用英国公张懋的话来说,他刘晋岂会做亏本的买卖

    “帮皇帝干活果然好处多多啊,难怪古今中外都喜欢拍上位者的马屁,这上位者随便给点好处也足够吃一辈子了。”

    刘晋默默的盘算着这次帮弘治皇帝修乾清宫能够获得的好处,心里面也是忍不住一阵感慨。

    “办盐场的事情已经搞定了,接下来就是在渤海湾这里寻一个地方晒盐了,后世长芦盐场所在的区域就非常不错。”

    “没想到弘治皇帝现在也脑袋开窍了,竟然也会想着要参一股进来。”

    “办盐场简单,这盐生产出来之后该如何销售,这才是难题,要保证这个盐的销售价格比其它的盐更低,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要掌控整个销售连接,看来还是要采用天津水泥厂的销售模式了,搞代理商制度。”

    “也只有搞代理商制度成能够将盐的价格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不然如果仅仅只是非常简单的销售模式,这产出的盐到了老百姓的手中,必然还会是一个高价。”

    刘晋拿出笔默默在纸上将这一点记下来。

    “瓷砖厂肯定是要建一个,给弘治皇帝建了宫殿之后,这瓷砖肯定会流行起来,到时候就会和这玻璃一样,成为了上流人物竞相追逐的对象。”

    “不过瓷砖这东西,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我能够造,其它的瓷窑就更能够造,关键还是品质与价格,不过赚个第一波就差不多了,等到红海一片的时候就可以退出了。”

    看着设计图上面的乾清宫,刘晋又默默的记下了瓷砖,这也是要安排人去做的,京城周围就有大大小小的瓷窑,不过这里的瓷窑烧制出来的东西都很普通,远不如这个时代最有名气的福建德化窑、江西景德镇瓷器、浙江处州、江苏宜兴这些瓷窑,也不如永乐官窑。
1...127128129130131...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