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下可以利用粮食收割民财,平时几文钱一斤的粮食,饥荒的时候卖几十文一斤,其中的利润有多大,也只有这些粮商能够知道了。x

    “发财不是难事,古今楼的买卖都知道吧,这古今楼开业到现在,他们的进账都已经超过五百万两白银了,这才是一夜暴富。”

    “据说前段时间,东宫的哪位分红都分了一百万两白银。”

    “我们这做粮食买卖的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上不了台面,赚的是辛苦钱。”

    一名书生模样,手中拿着扇子的年轻人谈谈的说道。

    “胡公子说的是,我们只是赚点辛苦钱、辛苦钱!”

    那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听到这个胡公子的话,也是赶紧点头哈腰,一副巴结的样子。

    这个胡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叫胡万安,徽商胡家的大公子,未来的接班人。

    徽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财富的代名词,徽商并不是笼统之安徽这边的商人,它的范围囊括了江苏淮扬一带。

    淮扬一带因为有盐,所以诞生了无数的大盐商,而盐商这是这个时代最有钱的代表。

    同时因为明朝特殊的盐业政策,这想要获得盐引就必须运粮食到九边重镇去才能够获得盐引,当然这个政策在弘治五年的时候就改了,原因是因为私盐盛行,再加上朝廷权贵等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的产能允许范围。

    这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有的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的情况出现,这极大的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x

    所以在弘治五年的时候,时任弘治皇帝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折色法,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所以以前这些盐商想要做盐的买卖就必须要运粮食到边镇地区去换取盐引才可以,这些徽商自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地处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这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慢慢的这些盐商和粮商彼此之间也是很难分开,徽商也是如此,他们既是大盐商,同样也是大粮商。

    胡家是徽商当中的代表性家族,也是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家族,家族势力极其庞大,在整个大明上下都拥有极其庞大的影响力。

    “这上面太有钱了可不太好。”

    胡万安看了看这人,接着淡淡的说道:“朝中这边也是已经传话出来了,这一次,我们要接着这个机会将上面的羊毛全部薅光了。”

    “当今天子非常的仁厚,又是一个仁德之君,勤政爱民,非常体恤百姓,现在北直隶、山西、山东发生饥荒,他必然会全力赈灾。”

    “但是国库空虚,到时候朝中诸公肯定会让天子动用自己的内帑,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皇帝的内帑给一次性全部吸干,不过内帑这区区百万两白银我们根本就看不上。”

    胡万安的口气非常大,百万两白银都根本看不上。

    当然这并不是他口气大,而是因为他们这些大盐商、大粮商一个个都富可敌国,大明朝廷和大明皇帝和他们相比都是穷叫花子。

    “这一次,主要还是针对东宫的哪位,他的古今楼太赚钱了,这个产业必须要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才行。”

    “这上面太有钱了,很多事情就不是朝中诸公能够掌控的了,而且上面隐隐又开海禁的意思,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

    “西山煤业的那个刘晋,他实在是太能够折腾了,放着好好的秀才不去做,非得要说什么黄金洲之类的。”

    “朝中这边也是传话了,这一次,一定要将这个刘晋彻底的打死,绝对不能继续留着这样的一个人,特别是和东宫这边走得太近。”

    胡万安一边交待,周围的这些人也都跟着纷纷点头,再次明确了这一次的只要目标,这行动起来也就更有目标性,操作起来也知道该如何去做。x

    “胡公子,我们该具体如何操作,还请您给个指示。”

    有人想了想说道。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囤积粮食,我们手中的粮食还不够,这冬小麦绝收,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北直隶、山西、山东三个省的粮食就会越来越金贵。”

    “接下来,在天津、京城这边,针对刘晋这边进行限售,一开始不要卡的太紧,他们还可以买到一些粮食,等到后面时候,我们再突然收紧绳子,一下子就掐死他”

    天津这边,童源再次急匆匆的找到了刘晋。

    “老师,派往京城购买粮食人都回来了,京城这边的粮食也已经开始暴涨,同时我们西山煤业这边也开始比较难买到粮食了。”

    “我让人打听到了一些消息,因为北方三省冬小麦绝收,陕西、河南、江南、湖广等地的运往北方的粮食价格也是开始大涨,我估计我们很难买到粮食。”

    童源显得很着急,事情果然如同刘晋所预料的一般,似乎好像有人在针对自己,或者是针对自己背后的弘治皇帝,针对东宫太子朱厚照。

    “看来我们海事学院的学员们需要提前下海训练了。”

    刘晋听完,沉吟一番,接着笑着说道。

    “提前下海训练”

    童源一听,顿时一头雾水,实在是搞不清楚刘晋的葫芦里面到底卖了什么药。

    “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要采取什么措施,早点想办法筹集粮食啊”

    “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嘛,你尽管放心好了,粮食会有的,而且以后我们可以顿顿吃肉,吃到想吐为止。”

    刘晋笑了笑,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接着想了想又对童源叮嘱道:“你派人盯紧了各地运粮到北方的消息,我要每天都知道这各地的粮食价格。”

    “顿顿吃肉”

    “吃到想吐为止”

    童源一听,顿时就更加的困惑了,实在是想不同这刘晋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顿顿吃肉,而且还吃到想吐为止




第157章,捋清楚一切
    “恩师,今天从扬州这边运过来的粮食已经涨到七文一斤了,如果算上运费的话,差不多需要十文的成本。”

    “湖广一带因为没有水路,只能够走官路,所以运输成本更高,从湖广一带过来的粮食价格也是已经涨到了十二文一斤。”

    童源每天都要向刘晋汇报打探到的最新南方过来的粮食价格,因为北方三省闹饥荒,进而带动了整个北方地区粮食价格的上涨。

    在这个时代,土地产出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粮食是极其珍贵的。

    普通的老百姓辛苦一年往往很多时候也都只能够勉强的将日子过下去,一旦有个灾荒之年,立刻就会闹起饥荒。

    特别是北方地区,人多地少,再加上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开发,自然条件差,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远不如南方,所以北方地区的灾荒一直以来都是最严重的。

    现在北方三省出现饥荒,相邻的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这些偏北的省份或地区其实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调运,只能够从南方湖广、江浙一带调运粮食,至于天府四川在古代交通不便,粮食极其难以运出。

    更南的两广、福建、云贵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地方路途遥远,在明朝这个时候,运粮的成本之高,这十斤粮食运到京城都未必能够剩下一斤。

    所以刘晋让童源这边抓住重点的湖广、江浙这两条线就可以了,湖广、江浙地区算是大明真正的粮仓,这里土地肥沃,光照、降水充沛,水稻种植能够一年两熟,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调运出来。

    “嗯,继续让人盯着,另外继续挂出我们的牌子来,以我们的人继续四处寻找粮商买粮,一定要表现出财大气粗的样子,只要有粮,我们就不管他们的价格是多少,都买,大规模的买。”

    听完了童源的汇报,刘晋点点头,接着想了想也是吩咐道。

    “可是,恩师,这些粮商现在已经是摆明了针对我们,我们现在根本就很难大规模的买到粮食,继续找人买粮也不会有人买给我们的。”

    童源很是不解的说道,他不是很明白刘晋到底有什么打算。

    “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不会卖给我们,我们也是要表现出我们很急需粮食的样子出来。”

    刘晋微微一笑的说道。

    “是。”

    童源连忙点头说道。

    等到童源退去,刘晋却是拿出一张地图出来,这地图是刘晋凭借后世记忆再结合现在收集的到一些地图所画出来的。

    “也不知道朝鲜和倭国这边的粮食有没有丰收”

    刘晋的目光锁定在朝鲜和倭国这边,现在他已经肯定有人在故意针对自己了,本来这灾荒粮食抬价,囤积奇居并没有什么太过稀奇的,毕竟这是商人的天性,只要有几倍的利益,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去做的。

    但是抬价归抬价,这粮食以高价卖出去,粮食们才能够赚钱,所以有人买自然也就会卖了,现在的情况是,刘晋这边已经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购买到粮食了。

    似乎有无形之中的一张手在遏制住刘晋,尽管现在还给刘晋留了一口气,没有一口掐死,但是刘晋已经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了。

    刘晋在京城和天津这边的产业非常庞大,用工的人数极多,所以在以往都是会储备粮食的,也和一些粮食商人有长期的合作。

    但是现在储备的粮食已经快要告急,每天能够买到的粮食却是非常有限,所以不需要太久,刘晋手中储备的粮食就会耗光,而对方就可以用粮食一直吊住刘晋,每天卖给刘晋的粮食都是算好的,只够一两天的使用量。

    等到需要的时候,再突然将刘晋的脖子给掐住,到了那个时候就真的难过了。

    刘晋在自己的书房内来回走动,不断仔细的思索对策,将方方面面都再仔细的考虑捋清楚,以免遗漏自己没有考虑到的。

    来自后世,刘晋深知这个时代斗争的残酷性,在这个皇权时代,一旦失败的话,杀头丢小命都还是小事情,搞不好牵连全家,九族都是有可能。

    西山煤业、玻璃厂还有天津这边,靠着自己吃饭的人足足有3万多人,自己后面还计划修建京城到天津的水泥马路,水泥厂建好之后肯定还要扩大招工,这也就意味着,跟着自己吃饭的人还会更多。

    一旦这粮食出了问题,到时候有人再借机煽风点火,弄出点什么事情来,朝堂之中他们的代言人再出来说说话,捏死自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刘晋在心里面不断的对自己如此说道。

    “我记得后世从天津这边出发去倭国的话,大概需要50个小时,也就是2天左右的时间,这来回的话也就是5天左右。”

    “后世的轮船速度快比现在的快很多,但有半个月的时间也是应该足够来回一趟朝鲜了。”

    “一艘福船的载重能够超过500吨,派遣五艘福船专门往返朝鲜这边运粮应该就足够了,有一个月的时间走上两趟就能够屯集大量的粮食。”

    想到这里,刘晋皱着的眉头也是微微松开,接着脸上露出了笑容:“想要断我的粮,这一次我要让你们血本无归。”

    “想必你们手中的粮食也应该不多了,要不然南方来的粮食也不至于涨的如此之快,这场饥荒是谁都没有准备,也没有预料到。”

    “你们慢慢屯粮,屯的越多越好。”

    “嗯,还是要让人继续将南方过来的粮食价格给哄抬起来,增加你们的成本,现在时间还早,大家手中都还有点余粮,再过个把月,大家手中的粮吃光了,饥荒真正爆发出来的时候,就是决战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刘晋也是没有再继续犹豫了,带上赵二虎和张虎,刘晋也是朝天津海事学院这边走去,学习和训练如此之久了,也是时候让这些海事学院的学员们到大海之上去走一走了。



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
    天津港口这边。

    天津海事学院一千两百名学员身穿统一的紧身服装,全部都留着统一的短发,脸上胡须也都已经剃光,看起来和这个时代的装扮差异十分巨大,非常的另类,以至于周围有人也是时不时的对着这些学员指指点点,笑出一些声音来。

    但是此时,这一千二两名学员分成十个方阵,每一个方阵一百二十人,每个方阵都排列的整整齐齐,犹如棋盘一般,一股强大的气势就展露出来。

    再加上这些人长期都被刘晋好饭好菜的养着,他们的伙食可不仅仅只是一天三顿饭,每吨让你敞开肚皮吃如此简单,根据刘晋的指示,这些海事学员一日三餐都必须顿顿有肉,这猪肉、鱼肉、鸡鸭鹅牛羊等等伺候了几个月的时间。

    同时刘晋对这些人也是进行了准军事化的训练和管理,每天除了需要学习大量的航海知识、地理知识、数学知识等等知识外,还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能训练,军事训练,每天的运动量都非常大。

    现在每一个人都身强体壮,纵然是以前瘦弱无比的赵猴子,现在也是由以前的小狒狒变成了大猩猩。

    上千身强体壮的人站立在一起,一个个默不作声,一股彪悍的气息就迎面而来,让人也是忍不住离的远远的,谈论他们的声音也是变小了很多。

    刘晋看着眼前的十个方阵,总算是没有白费自己的心思,这段时间以来,刘晋花费最多时间和心思的就是培养这些人。

    因为刘晋清楚,这能不能到黄金洲,能不能带着黄金、白银、高产作物回来,最重要的不是船,也不是知道如何去,而是要有一群合格的水手,一群合格的航海者。

    眼前的一千二百人,他们虽然还很稚嫩,很多人连船都没坐过,有人甚至是来了天津之后才第一次见到了大海。

    但是他们就是一千二百枚种子,一千二百个未来的航海者,未来的殖民者,这才是刘晋来这个时代所做的最大的贡献。

    只要这航海的大门一旦打开,一旦大明的朝廷上下尝到了海外殖民、海外贸易甜头,刘晋相信,纵然是江浙沿海地区的豪族们势力再庞大,也是绝对不可能阻挡住这股滚滚历史潮流的。

    “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刘晋拿起一个铁皮做的扩音器,洪亮的声音清晰的传递到前面的一个个方阵这里。

    说话的方式和海事学院这边教学的方式一样,都是白话,没有什么之乎者也,也没有什么令人晦涩难懂的,这也是刘晋一直以来都在默默推行的。

    一来是没有办法,因为刘晋自己肚子里面就没有什么墨水,根本就没有办法像那些秀才、儒生一样,句句引经据典,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显得自己满腹经纶才好。
1...4243444546...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