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尽管这些木材也是精挑细选,用的都是上年份的,但是银子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是杠杠的,造一艘渔船所需要的木头花费不会超过两百两银子。

    刘晋之所以喊高来,显然也是为了造船厂的持续发展,这造船厂最大的开支可不是买木头,而是培养这些造船工人和师傅,他们的待遇非常好,不仅仅工钱高,还有诸多福利待遇,还有房子等等分配。

    这些都是需要钱的,造船厂也不是慈善机构,更没有谁来为它兜底,自然也是需要盈利的,这船也是要卖出去的。

    既然要卖出去,那自然是要卖个高价,如此一来才能够走一走后世高科技企业的道路,这有技术含量、有科技含量的东西都价格不凡。

    因为需要卖出高价钱才能够养活这些技术工人和师傅,收回前期高额的研发投入,还要为后期的持续升级改造等等积累资金。

    这一艘渔船,没有卖到两万两一艘的话,造船厂这边就赚不到多少钱,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持续发展下去。

    价格虽然高,但是刘晋相信这渔船肯定不愁卖,现在整个天津都充斥着海鱼的腥味,早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一切,并且向造船厂这边询问这渔船的售价了。

    眼前的张懋既然会问,肯定也是心动了,刘晋也是正等着像张懋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上钩。

    还是那句话,只有更多的人从海洋之中获利才能够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来推动大明开放海禁。

    说到底其实还是利益的问题,自古以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万变不离其宗。




第198章,惭愧、惭愧
    “两万两一艘”

    张懋一听,顿时眼睛瞪得跟牛眼一样,接着连连摇头说道。

    “这也太贵了吧,据我所知,一艘福船的价格也不过才几千两银子而已,你这一艘渔船竟然要两万两,实在是太贵了。”

    刘晋一听笑了笑说道:“这是专业的海洋捕鱼船,它所有的设计可都是为了海洋捕鱼,一天就可以捕捞到十万斤的海鱼回来,卖两万两一艘应该不贵吧”

    “而且这造船厂里面的造船工人和造船师傅,他们的每个月的工钱至少都是五两银子起步,另外只要能够达到师傅级别,我还要给他们分房子,这些可都是要算进去的。”

    “造船是技术活,可不是什么船都能够到海上去行走的。”

    “每个月五两银子的工钱,还要分房子……”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一听,顿时就无语了,这个工钱也太高了吧,这待遇也太好了吧,在固有的观念当中,这士农工商,搞技术的木匠、铁匠等等,地位比农民还低,现在工钱五两银子起步,竟然分房子,这待遇简直闻所未闻。

    “这几种船是多桅帆船,它的特点就是拥有多个桅杆,可以同时有多个帆布,这桅杆越多,帆布越多,它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就越好,并且它的速度非常快。”

    “多桅帆船的船楼非常低,它的吃水很深,在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它就更加安全,是非常适合用来进行远洋航行的船只。”

    刘晋看了看三人的表情,微微一笑,借着又指了指几艘奇怪的船说道,这几艘船是刘晋仿照欧洲盖伦船设计的。

    盖伦船算是大航海时代最为著名的一种船只,也是这个时代最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

    不过造船厂内的这几艘盖伦船都很小,仅仅只是造船厂内工人和师傅们用来练手的作品,并不能用来远洋航行。

    “多桅帆船,远洋航行”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仔细的听着,对于船只和海洋方面的内容知识,他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了。

    李东阳和周经是正儿八经考科举当官的,读的四书五经,学的孔孟之道,这海洋之事,接触的太少、太少了,以至于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问。

    很快,几人就出了造船厂,造船厂和天津港口离的很近,几人自然是朝着天津港口这边走去。

    此时的天津港口依然非常的热闹,到处都是招募过来的灾民,这些灾民非常有组织的在修建港口、码头、船坞、船坞等等。

    因为招募的人足够多,再加上有水泥这个神器的存在,所以已经有一大片的港口已经修建完毕。

    走在平坦的水泥马路上面,看着和这个时代完全不一样的港口建筑,港口这里的建筑大部分都是采用了后世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因为有水泥这个神器之后,这房屋都可以建的比较高。

    所以港口区这边的很多建筑都是建了四五层,最高的灯塔那更是有几十米高,再加上港口这边是最先用上水泥的,基本上所有的一切都用水泥修建的整整齐齐,看起来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震撼。

    再看看不远处忙碌的庞大大军,李东阳、周经、张懋等人都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内心之中有诸多的感慨。

    “不可思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建起了如此庞大的工程,更为难得的是还刚刚好帮助了灾民,一举多得,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以工代赈吧”

    李东阳似乎有感而发,眼前的港口,工程量非常浩大,庞大的港口区足足有十多公里,再加上不远处的造船厂、造船厂的家属小区等等。

    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果是让朝廷这边来做的话,不仅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更是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是的,因为灾荒,所以这人工非常的便宜,只要有口饭吃,他们就愿意卖力的做事,要是在平时,我肯定是招不到如此多的人手,而且这工钱开支也会很大。”

    刘晋点点头回道。

    “以工代赈的好啊,没有你刘晋的话,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呢。”

    李东阳看了看眼前上万人忙碌的景象,上万人集中在一起干活,这看过去的时候就是人山人海,场面无比的壮观,无比的热闹。

    有大量的人挑着石头、沙石等等过来,还有人运着一车、一车的水泥过来,有人负责搅拌,有人负责浇筑,还有人负责平整土地…

    所有的一切都分工明确,有负责修建码头的团队,有负责修建房屋的团队,还有负责修路的团队,一切秩序井然,庞大的人群在一个个管事的带领指挥下非常快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看到这里,再想到了来时官道上面忙碌的景象,很难想象这些挥汗如雨、光着膀子卖力干活的人会是灾民。

    但来天津的路上,他又看过了太多、太多饥饿的人群,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比,这让李东阳也是忍不住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惭愧,惭愧”

    “上有陛下圣明,朝中诸公贤能,下有我朝百姓吃苦耐劳、聪明勤劳,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度过的,我所做的事情根本就微不足道,甚至于还是占了便宜的。”

    刘晋一听,连连摇头说道。

    “你小子就不要谦虚了,你的本事我们是看在眼中的,说来惭愧,我们这些朝之重臣,虽然口口声声喊着忠君报国,为君分忧,为社稷鞠躬尽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但是面对这灾荒却束手无策,实在是惭愧!”

    周经拍了拍刘晋的肩膀,这称呼都变了,显然对刘晋很是满意,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称呼了。

    “周公谦虚了,周公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有唐魏征之贤名,小子早也是如雷贯耳,佩服万分。”

    刘晋一听,顿时连忙对着周经说道,刘晋的马屁显然是拍到点上面,让周经很是受用,摸着自己的小胡子,眼睛都微微眯起来。

    他一直以来都是以魏征为学习的榜样,所以刘晋将他比作魏征,那自然是让他高兴不已。

    “铛铛”

    就在几人聊的正欢之时,港口区的灯塔上面的钟声敲响了。

    “有船回港了,有船回港了”

    高高的灯塔上面,负责瞭望的人拿着铁皮制成的扩音喇叭大声的喊出来,顿时就让所有人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船回来了”

    刘晋一听,赶紧就看向港口外面的海上,直接海天相接之处,几艘船只的身影若隐若现,正在朝着天津港这边驶来。



第199章,渔船回港
    天津港口内,伴随着钟声的响起,众人将自己的目光看向海天相接之处,几艘大福船在海面上若隐若现,宛如披甲凯旋归来的勇士一般,劈波斩浪,桅杆顶上大明的旗帜迎风飘扬。

    “运气不错嘛,原本还想专门找个时间等渔船回来,没想到现在就遇到了。”

    李东阳看着海面上慢慢朝着港口驶来的船只,笑了笑对身边的周经、张懋说道。

    “运气是很不错,我倒是想要看看这一艘船是不是真的能够捕捞到超过十万斤的海鱼。”

    周经点点头,眼神之中充满了期待。

    至于一旁的张懋同样如此,他现在都已经心动了,想要购买几艘渔船出海捕鱼,只是这两万两一艘的价格,让他还有所犹豫,现在能够亲眼见一见自然是最好的。

    随着船只回港,天津港口这边正在工作的人们也都纷纷的停下来休息、休息,这几乎也是已经养成了一个惯例了。

    每天船只回港的时候,大家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这是来自刘晋的一个规定。

    当然刘晋原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海洋的富饶,刺激更多的人投身海洋事业,所以也才下达了这样的一个奇怪规定,船只回港,大家一起休息、休息,一起看看丰收的喜悦。

    “也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金枪鱼,有的话就可以请他们尝一尝海洋之中的极品美味。”

    刘晋同样充满了期待,刚刚好李东阳、周经、张懋等人过来,既然要向他们宣传海洋的富饶,除了要让他们看看这海洋捕捞的巨大收益,也最好让他们尝一尝这海洋之中的美味。

    “铛铛”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随着船只离港口越来越近,灯塔上面的铃声再次想起,同时天津港口这里,早就已经有人带着众多的箩筐在一旁等待,只等着船只一停泊下来,立刻就开始卸货。

    船离港口越来越近,在港口之中都已经能够清楚的看清楚船只上面的一切,打头的正是‘泰山号’,甲板上面的水手们此时正兴奋的对着港口这边挥手。

    紧随其后的是四艘同样体型庞大的大福船,这五艘船只没有前往朝鲜,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渤海之中捕鱼。

    在五艘大福船的后面则是跟随着四艘体型较小的渔船,天津造船厂这边制造出来的专业渔船,在远处的时候还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被前面的大福船给遮挡,这离港口越来越近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总共九艘船只出海,全部满载而归,这也是刘晋的一个规定,因为现在各个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每一次出海都是一起出动,在海上面的时候,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不会相隔太远。

    如此一来的话,一旦有一艘船只出事的话,其它的船只还可以救援,将人救起来,增加海上捕捞的安全性。

    九艘船缓缓的靠近天津港口的码头,随着九艘船只的回归,整个天津港口再次变的热闹非凡起来。

    九艘船分别停泊在九处码头,每一处码头这里都有上百号人在等待,准备了数量众多的箩筐,还有大秤,等船一停稳,立刻就开始卸货。

    “来了”

    刘晋、李东阳、周经等人自然也是早早的就来到一处码头这里,看着一艘大福船缓缓的停泊过来,然后抛锚,挂上缆绳,稳稳的停泊下来。

    “开始卸货”

    船只一停稳,早就已经等待的负责卸货的管事就大声的吼起来。

    一个个光着膀子,挑着空箩筐的壮汉就开始踩着木板登上这艘大福船,并没有等待太久,很快就从船只的另外一边踩着甲板挑着一担海鱼下来。

    “一百二十斤”

    挑下来的海鱼是要过称的,因为出海船员的收入现在是跟捕捞到的海鱼挂钩,捕捞的越多,这奖励自然越多。

    另外这是刘晋一向的做事风格,所有的东西都要记录清清楚楚,进多少,出多少,用到哪里去了等等都有详细的记录,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查账。

    “一百二十斤,可以啊,张老三”

    负责记录的管事对着挑鱼的壮汉竖起了大拇指,一担挑上百斤,这力量还是相当可以的。

    “一般、一般”

    张老三笑了笑,继续到后面排队卸鱼。

    “不愧是天天吃肉的,这力气确实是惊人。”

    李东阳、周经、张懋等人一直在旁边看着,看着一担装的满满的海鱼,在看看张老三全身结实的肌肉,张懋也是忍不住说道。

    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底层的人,因为吃不饱、吃不好,特别是少油、少盐、少肉,所以大多数身材都不高大,力气有限,一般也只能够挑几十斤,这能够挑上百斤的,那就是大力士了。

    一担又一担海鱼不断的从大福船上面卸下来,一筐筐的海鱼在码头这里堆放的整整齐齐。

    很快,在这处码头这里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一筐筐的海鱼散发出阵阵来自大海的味道,这些鱼都是新鲜捕捞到,非常的新鲜,其中有些螃蟹还活蹦乱跳,张牙舞爪。

    最耀眼的自然还是大黄鱼,几斤重、十几斤重的大黄鱼鳞片金黄、金黄,犹如黄金一般,数量又非常多,一筐、一筐堆在一起的时候仿佛一座小金山一般,非常惹人喜爱。

    “卸完了,总共十二万五千七百二十三斤!”

    整个卸货的过程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人手足够多,效率足够高,仅仅只是一柱香的时间就将大福船里面所有的海鱼卸完了。

    “等下,这还有一条大家伙。”

    这时,傻熊扛着一条足足有几百斤重的蓝鳍金枪鱼吃力的走了下来,这金枪鱼很长,也很大,尾部呈现出非常美丽的蓝色。

    “哈哈,李公、周公、张公,今天我们有口福了,这可是蓝鳍金枪鱼,海鱼当中最顶级的海鱼,它的肉比起牛肉来还要更好。”

    刘晋一看这条大蓝鳍金枪鱼顿时就高兴的笑着说道,蓝鳍金枪鱼这东西在后世绝对是属于最顶级的海鲜之一,有钱有时候也未必能够尝到,因为数量太少了。



第200章,灾荒不可怕
    此时,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吃上面,仿佛根本就没有听到刘晋的话一般,三个人的眼睛都死死的看着码头上面堆放如同一座小山一般的海鱼。

    “超过十二万斤”

    周经整个人也是顾不得太多,直接来到了放鱼的地方,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海鱼,再看看其它的处码头,和眼前这处一样,一筐筐的海鱼堆放成了一座座小山,同时整个天津港口这里都开始散发出阵阵浓浓的鱼腥味。
1...6061626364...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