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现在刘晋提议设立大明科学院,给予其中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研究人员以院士的身份和荣耀,这是对科技技术的肯定,同时也可以促进科技技术的发展。
“大明科学院?”
朱厚照快速的看完刘晋的奏疏,仔细的想了想说道:“大明科学院这个名字还不够,应该再加上皇家二字,大明皇家科学院这样才更好听,也更能表示朕对科学技术的支持和认可。”
“另外再从朕的内帑里面拿出1000万两白银存在大明第一银行,每年的利息大概差不多有40多万两白银。”
“这40多万两白银用于每年的院士评选,每年评选三十个名额,每一个名额奖励1万两白银,剩余的十多万再设置一个科技进步奖,奖励三名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研究人员。”
“我大明能够有今日之盛世,这些研究人员,科学家,工程师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研究出来的强大军火武器,我大明不可能扫荡四方,也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广袤疆土。”
“没有他们研究出来的先进耕地机,收割机,碾米机,面粉机等等也就不可能有我今日大明的亿万耕地,吃不完的粮食,百姓再无饥饿。”
“没有他们研究出来的各种药品,治疗办法,我大明的人口就不可能迅速的增长起来,也就不可能会有今日我大明4万万同胞的繁华盛世。”
“刘晋你的这个提议非常好,无论是朝廷,还是我大明的百姓都应该更加的忠实科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朱厚照对于刘晋的提议是非常支持和赞同的。
他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搞研究,在电磁学领域和机械学领域,朱厚照都还是权威级别的人,所以他能够知道科技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当初大明第一台蒸汽收割机朱厚照也是有参与进去的。
第一台收割机研究出来,效率非常高,控制机器能够非常轻松的完成收割,效率比起传统的收割办法要高太多了。
一个可以驾驶机器在一天的时间内可以轻松的完成几百亩地的收割,而依靠镰刀来收割的话,即便是累死了,一天顶天了也就是收割几亩地。
还有大明的纺织工厂,采用新式纺织机械的工厂效率非常高,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纺织出来的布匹是传统纺织车的几百倍。
这都还是科技技术刚刚出来时的情况,发展到了现在,大明在方方面面的科技都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像医学领域,随着青霉素的出现,大明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孩童,婴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以前的时候十个能够养活一半都要烧高香了,随便一个肺炎,一个流感都可能导致夭折。
但是现在,随着大明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青霉素的出现,这些疾病都已经不可怕,死亡率大大降低,大明的人均寿命都提高了20年。
这些朱厚照都是看在眼中的,也是清楚的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现在刘晋提议设置大明科学院,朱厚照那是非常的支持,还非常大方的从自己的内帑里面拿出了1000万两银子出来作为奖励,设置科技进步奖。
“陛下圣明!”
听到朱厚照的话,刘晋忍不住对朱厚照恭敬的行礼。
这个朱厚照嘛,好色是真的好色,贪玩也是真的贪玩。
但人是非常聪明的,同时在大是大非上面,他还是很清楚的。
他知道什么对于大明来说是重要的,有益的,所以很支持刘晋的提议,还自己掏腰包来设置进步奖。
“哈哈,刘晋你也觉得朕的提议不错吧。”
看到刘晋如此的恭敬说自己圣明,朱厚照顿时就开心的咧着个大嘴巴。
“诸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朱厚照又看向王守仁,钟藩,杨云,童瑞等人。
“陛下圣明!”
“臣以为这个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享受的待遇应该按照五品官员的待遇来,赐予举人的身份和地位,还可以从朝廷这边领取正五品官员的俸禄和待遇。”
王守仁想了想也是补充道。
“正五品的俸禄和待遇吗?”
“倒是比较一般,不过也差不多了,就是这个举人的身份和地位有点低,其实以朕来看,可以直接赐予进士的身份和地位。”
朱厚照一听,微微思索之后也是说道。
“陛下,赐进士的身份和地位的话,恐怕天下的读书人会不服。”
王守仁连忙说道。
“不服就不服嘛,需要他们服吗?”
朱厚照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现在朝廷之上守旧派的官员已经很少了,几乎是微乎其微了,基本上都是属于改革新派的官员了。
不管不管怎么说所有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出身的,依然还都是传统的读书人,对此这天下的传统读书人是非常重视和在乎的。
进士可是无数读书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几万名举人不远万里前来京城赶考,还不是为了能够金榜题名成为进士。
然而这每一次的科举考试仅仅只有500多个名额而已,过独木桥都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这要是直接赐进士的身份和地位的话,天下传统的读书人确实是会不服的。
赐举人的身份和地位就没有什么了,举人就多了,每个省三年一次的乡试都可以有很多,并不稀奇。
“陛下,臣以为在院士的评选制度上还是要多加的规范,选出真正的有杰出贡献的人来才行。”
钟藩想了想也是补充道。
在大明这个人情社会,很多事情到了最后都难免沦为人情事故,这如果用在技术领域的话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制度上要加以完善,尽可能的去避免这方面的事情出现,让评选更加的客观公正。
“可以采用推荐加评选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推荐上,需要有身份有影响力,有地位的人来进行推荐。”
“比如现有院士的推荐,或者说各大新式学校校长,知名教授的推荐,也可以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推荐。”
“评选方面应该交给皇家科学院的诸多院士,或者说召集相关领域的一些教授专家学者来进行讨论评选。”
“如果在人数有多余的情况下,最终交由大明天子来评审!”
刘晋一听,钟藩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
这个院士的评选可是一件大事,毕竟涉及到身份地位荣誉以及真金白银的奖励,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还是靠大明的这些文官来定夺的话,最后还是会外行转导内行,陷入人情事故。
所以刘晋也是将后世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给讲了出来。
“这方法好,搞技术的还是让搞技术的人自己来互相评价,外行人根本就不懂里面的东西。”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拍桉叫好。
他自己就是玩技术的人,很清楚技术领域的东西,外行人是根本就不懂里面的情况。
以青霉素来说外行人只知道这东西能够治病,貌似和其它的药并无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内行人却很清楚它的价值,清楚的知道青霉素意味着什么。
还有很多其它的领域,比如电磁领域,可能第一个发现磁生电,电生磁的人,大家并不会觉得有多厉害,可是真正投身研究的人就会知道,想要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出来是非常难的事情。
那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研究,细心的观察,才能够发现新的现象,然后加以利用,最终形成新的突破和发展。
“陛下,科技进步奖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评选,先组一个评选委员会,委员会的委员进行推荐,或者是其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进行推荐,最终大家评选出三人出来。”
“如果有争议的话,最终交由天子来评选。”
刘晋想了想也是再次补充道。
科技进步奖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奖项。
按照朱厚照的规划,这每年可以有10万两白银用于奖励三名杰出的贡献者,10万两白银即便是三人平分,一个人也可以分到三万多两银子。
这三万多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3000多万了,足够让人衣食无忧了。
相比之下后世的这个奖项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几百万的奖励,在帝都,魔都这样的地方连一套房子都买不到。
说实话,想要搞科技研究的人能够安安心心的搞研究,最起码来说要让人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吧,该大气一些还是要大气一些的。
朱厚照相对来说还是很大气的,入选的院士一人奖励1万两银子,足够在帝都这边购买2套房子了,再加上享受正五品的待遇和俸禄,这至少来说生活方面肯定是有保障了,可以无忧无虑的去搞研究了。
大明镇海王 第2156章,新学振奋
“卖报!卖报!”
“天子为鼓励科技创新,奖励科技进步,拟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
“天子从自己的内帑拿出1000万两白银存入大明第一银行,以每年的利息,每年评选出30名杰出的科学贡献者入选皇家科学院院士,并且奖励1万两白银!”
“同时设置科技进步奖,每年评选3名科技进步奖得主,三人将分享十万两白银的进步奖奖金!”
“卖报!卖报!”
“皇家科学院士可以享受举人的身份和地位,免除徭役和田赋,每年还可以按照正五品的待遇领取朝廷的俸禄!”
清晨,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大明新的一天开始了。
“给我一份报纸!”
“给我一份!”
“给我一份!”
听到天子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和科技进步奖的消息,一时之间,报纸就被人给一抢而空。
从大明早报成立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了,大明的老少爷们早已经习惯了早上看报纸喝早茶的生活习惯了。
每当有重要大事刊登的时候,这报纸的销售就会非常的火爆,因为人人都会想要在第一时间内知道这个大事。
“大明皇家科学院?”
“这还给举人的身份和地位,选上了不仅仅有1万两银子的奖励并且还可以按月领取正五品官员的俸禄?”
“这样的待遇也太好了吧?”
“这可真是了不得啊,这看来搞技术研究也是很有出路的?”
“你这不算废话吗?”
“即便是没有天子成立这个皇家科学院,这些搞技术研究的人也都过的很不错,这随随便便的一个发明往往都可以卖出高价,一夜暴富。”
“更何况他们这些技术性的人才走到哪里都很吃香,无论是在学校里面当老师教授,还是去大商行大工厂当技术研究,他们的薪酬待遇可都是很高的,随便一个月几十两银子的都很多。”
“可不是嘛,上次我们厂的机器出问题了,东家都急死了,找了很多人都修不好,后来找了机械学院的一个教授,他就是听听声音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划一条线就收了我们厂足足100两银子呢。”
“真的假的?这划一条线就收人100两银子,这也太黑了吧?”
“黑?”
“我们东家不仅仅非常开心的给了银子,而且还客客气气的请人吃了一顿大餐呢,用这个教授的话来说,划条线不值钱,值钱的是知道在哪里划线。”
“我们厂的机器,这随便停一下就要损失惨重,区区100两银子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看来这新学也是有可取之处了。”
“你这就是讲废话了,没有新学哪里来的机器?没有机器我们能够有现在的高效生产?”
“就是啊,没看到报纸上所说的,这辽东,河东,黑土省等地区,一个农民靠机器都能够耕种几千亩甚至于上万亩的土地,这可都是靠机器的。”
“我也知道,但是经常听到一些读书人鄙视新学,说新学学的东西是旁门左道,不入流的下三流。”
“那些读书人的话你也信?”
“他们也不过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书生罢了,可能考一辈子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也不能怎么说吧,传统读书人当中还是有很多厉害之人的,这朝野上下的官员也都是从他们当中出来的。”
“反正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新学比较好,学出来的收入待遇都很不错,现在天子也重视,慢慢的身份和地位也会有的。”
“是啊,是啊,他们那些有钱人才不在乎钱,所以可以送孩子去读旧学考科举做官,我们这普通的百姓还是不要去学比较好。”
“......”
京城的大街小巷,老百姓们不断的讨论着这件事情。
天子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每年评选30名院士,还设置科技进步奖,这无疑是对新学的肯定和支持了,也是表现出对科技技术的重视和支持。
当然此时此刻最高兴,最兴奋的莫过于高校里面的那些教授老师学生了。
大明皇家理工学院的校园内。
“好消息,好消息!”
“天子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每年评选出30名院士,给予举人的身份,还给予正五品的待遇,并且奖励1万两银子!”
有学生拿着报纸兴奋的对着身边遇到的人喊了起来。
“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了,都已经发报了,并且出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了。”
“听说朝廷这边都已经在南区新城这边选址准备建造大明皇家科学院呢!”
“太好了!”
“天子真的是非常重视我们新学,重视科技技术的发展,竟然如此大力的支持!”
听到消息,众多的学生都兴奋无比。
对于他们这些新学的学子来说,他们其实最烦恼的一件事情就是新学没有什么地位,这也是他们被旧学学子鄙视的一点。
旧学的学子他们可以考科举,只要考上了,身份地位都有并且还可以去做官,故而一直以来这些旧学读书人都是非常的清高,自命不凡。
人人都在喊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个个鼻孔朝天,清高不凡。
对于新学的学子那是非常的看不起,总是鄙视新学的学子,甚至于还时常到新学的高校来秀优越感,秀存在感,打击新学的学子。
但是新学的学子就非常的不服气了。
要说学问的话,新学的学子当中也是出了很多的大才子,即便是新学里面国学仅仅只是众多学科当中的一门,但因为新学的学生多,也是出了很多的大才子,这些大才子丝毫不会比那些旧学的才子差。
除此之外,新学学的东西多,学科多,新学学子们掌握的知识更多,也更丰富,很多时候新学的学子也是看不起旧学的那些学子。
因为他们除了儒家的四书五经之外,往往对于其它的东西知道的很少。
并且旧学的科考难度极大,能够考上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旧学学子连个举人都是考不上的。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旧学学子是只能够靠家里供养,而新学的学子往往都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仅仅养活自己,还可以养家湖口。
新学的学子也是经常鄙视旧学的学子,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等等。
双方之间互相的嘲讽,互相的看不起。
不过终究来说新学还是要差一些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因为新学的学子无法再朝堂之上为官,没有旧学学子的身份和地位。
这大明社会的从上至下对于旧学学子的身份地位还是比较认可的。
比如大明的有钱人往往嫁女儿还是比较愿意嫁给那些读旧学的书生,因为不仅仅是这些书生的家庭背景多半可能是书香门第,而且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一天可以考上为官。
说到底官在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是非常有地位的。
至于新学的学子,虽然也读书了,但毕竟无法做官,即便是搞研究什么的在这个时代看来,那也是好像不入流的,有点脏,累什么的,不如官老爷高高在上的坐着舒舒服服。
更何况当官就有权,这没权的平头老百姓如何能够相比的?
总的来说还是旧学的学子要比新学的学子身份更高,即便是他们当中大部分的人都考不上功名,但身份和地位依然还是有的。
现在天子设置大明皇家科学院,这是对新学的认可和鼓励支持,新学的学子自然是非常的振奋。
这虽然每年才只有30个名额入选,入选了身份也就是举人的身份,但对于新学的人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鼓舞了。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纵然是在牛的新学教授,科学家,那也是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除了少数一些因为突出的贡献被赐予爵位的,其他人都是上不了朝廷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设置了大明皇家科学院,每年评选新增院士,这形成定制,这是身份和地位的确立,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天子和朝廷肯定了他们这些新学的地位,贡献,给予待遇和奖励。
相比起以前来,这就是巨大的进步了。
消息在飞速的传播,新学的人一个个兴奋无比,同时也是开始热烈的讨论起大明皇家科学院第一次院士评选以及科技进步奖的评选。
谁有资格成为大明第一批科学院院士,谁又有资格获得这个科技进步奖,这可是大事,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这发现青霉素的张行健肯定是要入选的,这大明皇家理工学院里面的校长,教授什么的,有好几个人也是有资格入选的。
还有发现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也肯定是要入选的,发明内燃机的工程师也可以入选,还有电磁领域有不少的教授科学家也三可以入选的。
还有大明理工学院,大明医学院,京城机械学院里面也是有不少的教授科学家都有资格入选。
这大家随便的一讨论,这人数就很多了。
ps:求票票~~
大明镇海王 第2157章,新学人才济济
又是一个冬天。
伴随着呼啸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转眼间就将大地披上了白雪的素装,正德元年即将结束,对于京津地区的老少爷们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大明皇家科学院临时办公的大楼这里,来自大明各大新式高校,各大研究机构,各大工厂,大商行的研究实验室的教授,工程师,科学家,研究员等等齐聚一堂,热闹非凡。
大家都在不断的讨论着,讨论着大明皇家科学院第一批院士的人选名单。
大明天子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视,对于科技人才非常的重视,不仅仅成立科学院,还自己掏出了1000万两白银用于奖励,并且还给予科学研究人员更高的身份和地位。
这对大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根据大明天子以及朝廷这边下发的《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评选制度以及进步奖评选制度》,大家需要在12月初的时候将相关的名单选好,交由朝廷审核之后,最终由大明天子来敲定。
这是大明皇家科学院第一次进行院士评选,同时也是大明第一次评选科技进步奖,不仅仅科学界的人无比的重视,在高度的关注此事,整个大明上下也都在关注此事。
“诸位!”
“这是我们大明皇家科学院第一次评选院士,也是第一次评选科技进步奖。”
“天子和朝廷对我们新学非常的重视和信任,将相关的权限都下放到我们的手中。”
“整个大明上下都在高度的关注我们的评选情况,尤其是那些旧学的人更是在盯着我们,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进行推荐提名的时候要谨慎,一定要是拿得出手的,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开创新的成果才可以获得提名推荐和提名的资格。”
“我们必须要谨慎再谨慎,绝对不能让别人看我们新学的笑话。”
任思恒看了看眼前的诸多科学巨匠缓缓的开口说道。
任思恒因为在蒸汽火车,内燃机和机械领域的杰出贡献,在多年前就已经被弘治皇帝授予了伯爵的爵位,算是大明科学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这一次刘晋也是让任思恒出来主持这个工作,起初的时候任思恒海不太愿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贡献其实不算大,并不具备资格。
但最终刘晋还是说服了他,让他和大明皇家理工学院,大明帝国理工学院,大明医学院,大明皇家医学院,大明工程学院,大明机械学院,大明化学院等诸多高校的校长,知名教授一起来主持这个工作。
用刘晋的话来说,新学之人应当是真正的君子,只要天子和朝廷有需要就应该义不容辞的站出来,而不是学那些酸臭腐儒一般又抱琵琶半遮面,非的要人三请四回的才扭扭捏捏,不情不愿的假惺惺。
“任校长说的好啊!”
“我们新学虽然人才辈出,各种各样的成果和突破不断的涌现出来,不过这院士一年才三十个,进步奖也只有三个名额,所以大家推荐提名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一些。”
大明皇家理工学院的校长夏培良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这是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激励,我们一定要选出真正让大家都信服的人出来。”
魏南平也是跟着说道。
“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推荐和提名,每一个推荐和提名,大家都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任思恒点点头,想了想也是说道:“我第一个推荐和提名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