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我提名张行健,张行健发现了青霉素,开创了医学新领域——抗生素领域,并且起发现的青霉素对于肺炎,破伤风,病毒性流感等等有着神奇的功效,极大的提高了我大明的医学水平,将我大明的人均寿命提高了至少20年。”
“我认为张行健当之无愧的可以入选为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并且还可以获得科技进步奖!”
伴随着任思恒的话落下,大家齐刷刷的看向坐在大明医学院方阵的张行健。
作为大明和欧洲混血的张行健,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五官轮廓立体,眼睛是蓝色,此时此刻他显得非常的腼腆。
毕竟他其实也才20出头的年纪,也还非常的年轻。
“我,我太小了一些,不太合适吧?”
张行健很是腼腆的说道。
“哈哈!”
众人看着张行健的样子,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连一旁张行健的爷爷张志国刚也是笑了起来。
张志刚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行医一生,虽然不敢说救了多少,但也算是悬壶济世,教出了很多的门生,为大明的医学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但真正让张志刚开心的事情还是自己的孙子张行健,他非常的有出息,发现了青霉素,为自己张家弄到了一个爵位铁饭碗同时还有青霉素这个金矿,张家靠着青霉素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张行健铁定是要入选院士的,还既有可能可以获得科技进步奖,这对于张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荣耀了。
“哈哈,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嘛,年纪轻轻就能够做出杰出的贡献,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任思恒笑着说道。
“张行健当之无愧!”
“确实是了不起,青霉素在医学领域的贡献非常多,张行健是完全有资格的。”
“对,张行健必须入选。”
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表示了赞同,这张行健在青霉素领域的贡献是绝对足够的。
“那张行健算一个!”
任思恒拍板敲定了第一个人选。
“我推荐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高鲁!”
“高鲁发现的万有引力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并且使得宇宙天文学领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我们得以计算出地球,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质量。”
大明帝国理工学院校长赖纪站出来提名道。
听到赖纪的话,众人齐刷刷的看向高鲁,这个高鲁的发现和突破虽然并不是什么实用利用的,仅仅只是理论基础领域的突破。
但是万有引力的地位绝对是母庸置疑的,是物理学领域的基础性理论,同时对于宇宙天文学也有着巨大的突破和影响。
受高鲁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大明在物理学和宇宙天文学领域也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我也觉得我太年轻了。”
高鲁听到推荐提名自己,也是笑了笑说道。
他和张行健一样都还非常的年轻,目前是大明帝国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
大明帝国理工学院和大明皇家理工学院是大明理工科高校的双子星,彼此不分上下。
“哈哈,不必谦虚,我也觉得你是完全有资格的。”
任思恒笑着说道。
“我也认为高鲁是完全有资格的。”
“嗯,确实是,万有引力的作用太大了,奠定了我们现在物理学的基础。”
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开口表示了赞同。
“我提议发明内燃机的鲁青,内燃机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拥有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并且制造出了汽车,开启了新的动力时代!”
很快,又有人提名了发明内燃机的鲁青。
“鲁青确实是有资格评选为院士,内燃机非常的重要。”
“内燃机比起蒸汽机来更加的强劲有力,是动力和交通领域的重大突破,是完全有资格的!”
“我提议电磁学领域的魏南平教授,魏南平教授在电磁学领域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开创了电磁学的诸多领域,尤其是提出了高压输电的理论,还发明了变压器,完全是有资格的。”
“不,不,电磁学领域我并没有什么特殊杰出的贡献,要说电磁学领域有人可以入选的,那也是电报和发现电磁现象的朱寿!”
“朱寿确实是有资格入选院士,因为朱寿发现了电磁互生现象,也是主导和研究了电报,电报的发明彻底的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速度,纵然是相隔遥远的距离,有了电报都可以快速的传递信息。”
“朱寿来了没有?”
“朱寿好像没有来,他人比较神秘。”
“朱寿除了电磁学领域之外,在机械领域也是有着杰出的贡献。”
“朱寿算一个,他确实是有资格。”
任思恒听到大家的话,也算微微擦一擦自己的额头上的汗水,这知道朱寿真实身份的人并不算多,自己就是其中一个,这个朱寿其实就是当今天子啊。
“我提名修建长成铁路的总工程师京城工程学院的黎松教授,长成铁路经过了最艰难的蜀道,开创了多项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我大明工程桥梁领域的修建技术,连最难的西南地区我们都可以修铁路过去。”
“不,不,我黎松何德何能啊,不敢居功,这都是整个团队的贡献,千万不行,这个万万不行!”
黎松教授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
“我提议任思恒校长,任校长在机械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参与了耕地机,收割机,火车等等诸多机械领域的大工程并且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完全是有资格的!”
“不行,不行,我这上不了台面啊”
“任校长谦虚了,谦虚了!”





大明镇海王 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
京城乾清宫尚书房内。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但是乾清宫内却是温暖如春。
这座当初刘晋和朱厚照一起出资花费了百万两银子修建起来的乾清宫采用了诸多的先进技术,其中就有整体的供暖系统,一到冬天的时候锅炉烧起来,整个乾清宫都非常的暖和。
“陛下,这是大明皇家科学院拟定的首批科学院院士名单以及推荐的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名单!”
刘晋将一份名单递送上去。
经过了十多天的激烈讨论之后,大明皇家科学院这边也是终于将第一批院士的名单给拟定出来。
名单上总共拟定了三十个名字,并且还有二十人的备选名单,除了名字之外,也是详细的介绍了其在相关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嗯!”
朱厚照仔细的看了起来。
“发现青霉素的张行健,开创抗生素的医学新领域,青霉素对于治疗肺炎,破伤风,伤口感染,病毒性感冒等等疾病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直接提高大明人均寿命20年!”
“高鲁,万有引力的发现者,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促进了物理学和宇宙天文学领域的发展和突破。”
“任思恒,京城机械工程学院校长,机械工程学领域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参与火车的研究,促进了大明交通领域的发展和突破。”
“鲁青,发明内燃机,开启了内燃机时代,促进了大明交通,动力科技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嗯,不错,不错!”
朱厚照一边看也是一边只点头。
他自己就是搞技术科技研究的,对于科学界的很多的事情都是高度关注的,这有新的科技突破也是很清楚的,也都清楚这些科技突破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这无论是张行健,高鲁还是鲁青,任思恒,那都是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当选为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也都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加入,大明皇家科学院就不具备权威了。
“朱寿?”
很快,朱厚照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顿时眼睛微微瞪大,接着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朱寿,电磁学,机械工程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发现了电磁互生现象,参与研究了电报,研究发电机,发明了手表,发明了电灯,为电磁学,机械工程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错,不错,写的不错,写的不错!”
朱厚照看完,顿时就满意的直点头。
相比起当皇帝的成就感来,他更喜欢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感,现在看到自己用的朱寿的名字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还入选院士,这朱厚照当然是成就感爆棚了。
“这份名单不错,就按照这份名单来定!”
仔细的看完这份名单,朱厚照满意的点点头,这份名单上面的名字基本上都是非常熟悉的,也都是大明科学界各个领域的牛人。
同时这份名单也是囊括了多个领域,有医学领域的张行健,李霆,李霆在医学领域也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一种驱虫药,可以有效的治疗人体内的寄生虫,功能和后世的宝塔糖差不多,有了这驱虫药,极大的降低了孩童的夭折率,拯救了无数的孩童。
也有科学理论基础领域的的高鲁,陈知年,高鲁是在万有引力定律领域做出贡献,而陈知年则是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生物学家。
他原本是一名医学家,伴随着大明在海外的扩张,大量新事物的出现也让很多大明的医学家前往海娃进行考察和寻找新的药材。
金鸡纳霜能够有效的治疗以前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治疗的疟疾,这让无数的大明医学家前往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新药材。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趋势,无论是张行健还是李霆,他们所发现的青霉素,驱虫药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大明在这方面有着严格的专利法进行保护,同时各自对于自己的药方,配方等等也都是非常的重视保密,这些都决定了医学领域的一些新发现和新突破可以带来大量的利益。
同样也是刺激了大明的医学家不断的研究新的医学和药方,去海外寻找各种各样新的可以入药的药材。
陈知年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走过了很多的地方,几乎走遍了全球各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诸多资料。
在回到大明之后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之后,他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不断的适应环境之中逐渐的变异和进化的。
当然,他并没有大胆的提出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可他的理论依然在大明科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涛,无数的生物学家加入了这个领域的研究。
名单上面还有一些工程建筑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像主持修建长成铁路的黎松教授,修建南京长江大桥的易轮熊教授。
整体来分析这份名单,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各个领域的杰出牛人,都为大明的科技进步,社会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同时这份名单也是大家共同推荐评选出来,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再看看科技进步奖的提名名单,张行健,高鲁,朱寿。
“哈哈!”
看到朱寿的名字被提名为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朱厚照笑的更开心了,嘴巴都咧开了。
王守仁,钟藩,杨云等人看到朱厚照笑了起来,也是一头雾水的,这不就是一份名单嘛,至于笑的怎么开心?
只有刘晋知道朱厚照高兴开心的原因了,这上面的朱寿就是朱厚照本人了,对于朱厚照来说,封狼居胥是他最大的追求,搞各种各样的研究则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在这方面能够得到认可,获得成就,这绝对是让他很开心的事情。
“是,陛下!”
刘晋听完,也是郑重的点头说道。
心里面也是忍不住要吐槽了。
这入选大明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就算了,这得科技进步奖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你好歹也是天子,何必去争这个名额。
更何况到时候你是天子又是领奖者,我倒是想要看看你如何操作。
......
“卖报!卖报!”
“大明皇家科学院公布首批院士名单以及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卖报!卖报!”
“发现青霉素的张行健,提出万有引力理论的高鲁,电磁领域的朱寿获得科技进步奖,将共同分享十万两白银的奖金!”
大明的大江南北,伴随着新一天的开始,大明早报也是刊登了最新的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评选以及科技进步奖评选的消息。
“啧啧,这上面的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啊,原来这个青霉素的发现者叫张行健啊,现场才20多岁,这也太年轻了吧?”
“可不是嘛,还有这个高鲁,他提出的这个万有引力定律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有什么用啊?”
“这个万有引力定律据说是物理学的基础,同时对研究天文地理很有帮助,总是似乎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我是知道这个青霉素是真的很有用,以前没法治好的肺炎现在可以很轻松的治好,还有那些病毒性感冒也是如此,不知道救了多少人。”
“救人确实是救了很多人,不过这个青霉素的价格还是太贵了,要是能够便宜一些就好了。”
“那倒是,这青霉素确实是贵,比黄金都贵,听说是因为产量太少的缘故。”
“这个朱寿真的是一个厉害的发明家啊,竟然发明了很多的东西,这个钟表,电报,电灯竟然都是他发明的。”
“要不然人家凭什么成为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啊!”
“......”
伴随着名单的公布,整个大明上下都在不断的讨论这件事情。
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知道了这些人的名字,尤其是一些早就耳熟能详的东西大家第一次知道是谁研究出来的。
大家不断的赞叹这些牛人的强悍,同时也是有不少酸臭腐儒在批评这个名单,说这个名单上面的很多人都太年轻了。
像科技进步奖的三个获得者都非常的年轻,张行健和高鲁都只有20多岁,朱寿也只有30多岁,都太年轻了。
他们在哪里不断的抨击这个评选不够尊重前辈,按理说这个更多的应该要讲究一个派资论辈,让老一辈的人先上才是。
还有人批评这个张行健,虽然发现了青霉素,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救活了无数的人,但是张家也靠着卖青霉素赚了很多的钱。
青霉素的价格比黄金都贵,普通的老百姓很多时候根本就不舍得用这个青霉素,张家是医学世家,应该要有悬壶济世之心,尽可能的将青霉素卖的更便宜,但是张家并没有。
这些酸臭腐儒不断的攻击这一点,他们才不会管这个青霉素的成本是不是很高,也不会管人是不是要吃饭的问题,他们只需要盯着一点不断攻击就可以了。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正是因为张家靠青霉素赚钱了,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去投身医学研究,提高大明的医学技术。
ps:求票票~




大明镇海王 第2159章,玩科技也要赶早
金銮殿。
“宣大明院士觐见!”
伴随着一个小太监略带尖锐的声音响起,以张行健,高鲁两人为首的大明首批皇家科学院院士身穿统一的院士服分成两列昂首阔步的走进金銮殿。
这是新学发展几十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踏进了大明帝国的核心之地!
刘晋看着这些大明院士,心里面也是感叹万分。
要说真正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话,其实还是现在的大明更加的重视。
无论是各大工厂,商行还是说朝野,对于这些科技人才都是非常重视的。
社会上大家都非常需要这些新学的学子,因为工业发展的缘故,如果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那就必须要有独门的技术。
比如同样是做服装的,你如果掌握了一种独门的印染技术,别人做不出这种颜色,这种花纹,你就在竞争之中就有很大的优势。
像现在非常昂贵的蓝色,蓝色的衣服比起一般的衣服要贵很多,普通的白布染上蓝色,价格立即就要翻上几倍。
这个就是颜色上的竞争优势。
因为在这个时期蓝色是非常难得的颜色,价格昂贵,只要掌握了这种染料的配方就可以坐着收钱。
这个就是技术上的优势,而这都是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不断的去研究实验才能够研究出来的。
大明人早已经尝到了技术的甜头,拥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机器的速度更快,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效率更高。
竞争的优势就更大。
这自然而然的慢慢的就会养成了对技术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
后世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是后起之秀,很多东西都抄袭,抄袭成本低又非常的快速,这抄袭习惯了之后,对于创新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动力了。
与其耗费大量的资金在里面,还不如等别人做好了之后直接抄袭过来更快,更省力。
这自然而然对于科技人才也就没有那么的重视了,反正都是抄袭,并不需要你有什么太大的创新力和研究能力。
反正抄袭受到的惩罚和代价是很小的,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而自己投入研发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可能带来的收益是很小的,是个人都知道该如何去选择。
朝野上说,大明帝国同样是从科技发展之中获得了无数的好处,因为科技的发展大明帝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先进的武器,庞大的工厂,便捷的交通等等。
所有的这一切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
即便是大明最冥顽不化的腐儒也是不得不承认科技的巨大作用,顶了天也就是鄙视新学不入流,但不至于说觉得这个科技没用什么的。
这享受到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大明自然而然对于科技是相当的重视,新学能够一直发展下去,其实也是大家都从新学获得了好处,默许和支持其发展的结果。
这朝堂之上的大老们,谁家没有入股几个工厂,这工厂想要发展好,这自然而然是需要利用新的技术,新的设备。
你别指望说依靠传统的人力和办法来和那些机器竞争,根本就竞争不错。
一个人再能纺织布匹,你也不可能说比得过机器。
一个人走的再快,你也不可能走得过摩托车和汽车。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顶了天也就是几百斤的样子,可是机器随随便便都能够搬运几千斤甚至于上万斤的物体来。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也是大家最直观的感受。
只有真正从一开始就慢慢的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才能够真正的重视科技!
在后世依然有很多人相信读书没用,依然有很多人相信科技也不过就那样,也有很多人相信大学生在给小学生打工的理论。
同时在科技的领域,总是有外行在对内行瞎指挥,乱下命令,对于知识和人才不仅仅没有什么重视和尊重,甚至于还鄙视那些人,觉得他们读书也没用,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赚钱,说不定就当上老板了也是难说。
这样的现象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旧学的这些读书人就不说了,一个个都清高的很,考上功名之后那更是了不起,不仅仅可以享受特权,还有机会成为官老爷。
这新学虽然被旧学鄙视但是新学高校出来的学生同样也是人才,非常的吃香,各大商行,工厂都在争着抢着要这些人才。
很多的人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人抢走了。
他们即便是一毕业,薪酬待遇都要比普通人好很多,干几年随便都能够当管理什么的,收入就更高了,搞技术的要是有什么成果的话,这奖励就更让人眼红了。
说到底在这个时期读书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不管读新学还是旧学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当然,这也是因为新学虽然在普及,但是新学的高等院校数量很少,只有真正拔尖的人才能够进入其中。
不会读书的普通大众还是早早的出来参加工作,能够认识一些字,会算数,懂得一些常识就可以了,不需要懂太多。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会读书就不要强求。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下,大明上下对于技术都是非常的重视和支持的。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现在正是科技开始发展的时期,很多时候随随便便的投入都能够获得巨大的回报,这也刺激了大家不断的投入其中。
后世就不一样了,科技早已经过去了初期的黄金期,大量的专利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他们靠着专利形成专利堡垒,你要进入其中投入大,收益小,并且过了初期的黄金期,这想要有什么大的突破和成果就难了。
回报就大大的减少,自然而然对于科技也就没有那么重视,对于人才也没有那么重视了。
刘晋看着他们在不断的思索着。
这先发展起来的优势就是爽,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吃完,后起之秀想要追赶上来的话,代价就会很大,甚至于可以说永远都没有机会追赶上来。
像大明这边都已经可以大规模的生产汽车了,但是欧洲这边的诸多国家依然还处在落后的状态之下,科技和工业都还处在萌芽的状态,现在被大明摧残一番的话,他们就更别想起来了。
刘晋总结一番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趁早,早早的尝到了好处和甜头才可以变得更强大。
“嗯,不错,不错!”
1...942943944945946...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