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卖报!卖报!”
“大明电信商行正式开通了电话业务,即便是相隔千里,万里也都能够实时通话,听到家乡亲人的声音。”
“卖报,卖报!”
“电报的发明者邝雄被授予伯爵,世袭罔替!”
伴随着新一天的开始,京城的大街小巷,报童在不断的吆喝,很快就从一个个大街小巷掉落里面涌现出大量的人将报童手中的报纸抢购一空。
“有谁知道这个电话是什么东西吗?”
“对啊,和这个电报有什么区别?”
茶楼里面,和早茶的京城老少爷们看着报纸,对于这个电话是充满了好奇。
“这个电话啊,其实就是最近非常火的一个东西了,它和电报差不多,都可以在很遥远的距离就实现通讯的工具。”
“但是和电报又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可以直接和当面对话差不多,听到声音,而不是电报还需要经过翻译才能够读懂。”
“听说现在皇宫和朝中的主要部门,朝堂的内阁阁老和六部尚书的家中都安装了这个电话,现在京城只要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户人家啊都在申请安装这个电话呢。”
“有了这个电话啊就非常的方便了,比如你想要问问张三出不出来喝酒,你就可以直接打电话到张三的家中,问问张三的情况。”
“再比如,如果你在天津这边有买卖,你也完全可以打电话到天津这边去问问天津这边的情况,根本就不需要人辛辛苦苦去跑一趟。”
“这不是跟电报差不多嘛?”
“是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可以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就跟留声机差不多的原理。”
“可以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啊,这还是很不错啊!”
“可不是嘛,天子对这个发明也是赞誉有加,所以直接赏了发明者邝雄一个伯爵的铁饭碗呢。”
“装这个电话要多少钱?”
“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这家里面装一台电话的话,这还是很有用的。”
“拉倒吧,你知道这个电话现在多贵吗?”
“我们小区四合院哪里有个有钱的老李就着去装一部电话,结果你知道吗?直接被吓回来了。”
“听说单单是安装费,线路费就要100多两银子,另外还要购买电话又需要十多两银子,另外这个电话不管用不用,每月还需要缴纳好几两银子的费用。”
“这杂七杂八的算下来,200多两银子就没了,关键是以后每月还要缴好几两银子的费用,这可是固定开支,安装了电话就要的,不管使用不使用都要缴纳。
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这个开支太大了,根本就不舍得花钱去安装电话。
当然,这电话刚出来的时候,本身就不是给普通人服务的,而是为有钱人服务的,而京城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了。
大明电信商行这里,伴随着大明天子以及朝中各部门,朝中诸公都用上了电话,朝中的大老们也是感受到了电话的便捷,这自然而然也是要给自己的家里面装上一部了。
还有大明京津地区现在商业贸易极其的繁荣,这各种各样的贸易往来需求也是非常的火爆,对于电话同样也是有着巨大的需求。
一时之间,整个大明电信商行这里就排起了长龙,全部都是前来办理安装电话业务的。
尽管现在安装使用电话非常的贵,但是依然加不住京城的有钱人多啊。
不就是要银子嘛。
京城的爷们最不差钱,要的就是面子,要的就是时尚。
这天子和朝中主要大臣都在用电话,自己家里面如果不装一部电话的话,这多没面子啊,这显得自己没实力不说,出门和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要丢人现眼。
别说只是200多两银子的问题了,即便是要2000两银子,这京城依然还是有大把,大把的人能够装的起。
“我家老爷是翰林院李翰林,能不能优先给我家老爷安装?”
“全部都是先来后到,谁先交钱登记了,我们就先安排给谁安装,这前面排队等着的可不仅仅只是你们家老爷,这连六部侍郎家都还在排队等呢。”
听到对方的话,电信商行的工作人员也是见怪不怪的说道。
要说官大官小的,这京城扔个板砖下去也要砸出一个三品官员下来,小小一个翰林算个球啊。
听到这个话,对方顿时就无话可说了,只能够老老实实的登记,交钱,然后回家去等待。
整个电信商行的营业大厅都非常的忙碌,前来登记安装电话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收银子也是收到手抽筋。
办理安装一户电话就差不多要收200多两银子,这京城随随便便也是要办理几十万户的,算下来单单是这笔银子就可以收到几千万两。
对于有钱人来说,家里面要安装电话,而且可能还不只是一部,可能有多部,此外这工作的地方肯定是要按一部电话的,自己家族的产业也是要安装电话的。
总之需要电话的地方很多,京城的衙门,工厂,商行等等有多如牛毛,这需要安装电话的太多,太多了。
此时此刻,电信商行的总经理邝雄也是忙得团团转不可开交,直接找到邝雄的人都有很多,无非就是想要让邝雄这边优先给安装电话什么的。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真正让邝雄烦恼的事情就是大明电信商行要在大明扩张的事情。
根据刘晋的要求,要电信商行这边在半年的时间内基本上架设好覆盖大明本土大部分省份的电话线路来,在主要的大中城市开设电话业务。
同时为了普及和便捷人们的信息往来,还要求电信商行这边在大明各大城市建立的主要公共区域建立电话厅,方便那些没钱办理电话,但又需要用到电话的群体使用电话。
刘晋的要求一向都是极高的,这对于邝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了。
这电话都才刚刚开始推向市场,刘晋就已经在考虑着全面的布局了,下面办事的人自然史伤透脑筋,跑断腿了。
“经理,我们的人手严重不够啊!”
“不够就去招人,工资开高一点,我就不信招不到人,还有去各大高校,多招一些技术人员,刘公对我们的要求很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尽快的革新技术,不断地推广我们的电话业务。”
“是!”
“经理,天津分行来电,他们那里的业务非常的繁忙,人手严重不足,请求总部增派人手。”
“告诉他们,自己招人,现在总部这里到处都缺人。”
“经理,我们的电线已经架设到了淞沪,正式开通了淞沪线,淞沪分行的成立也要马上提上议程了。”
“我知道了,派小陈去淞沪这边成立淞沪分行。”
“经理,这行吗?小陈去年年底才毕业进入商行的,还非常的年轻。”
“不行也必须行,现在人手严重的不足,这懂技术又是名校毕业的人我不用,我用谁啊。就派他去淞沪这边,成立淞沪商行。”
“是!”
邝雄就没有停过,实在是太忙了。
电话商行的业务非常的火爆,关键是要抓住现在的优势和机会,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好基本的线路,再以基础线路为骨干,不断的向更广袤的区域覆盖,最终覆盖整个大明。
只要完成了这个布局,其他人想要进来分一杯羹的时候就很难了,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大明电信商行的了,他们的服务也更好,范围更广。
而刚刚想要进军这个领域的其他人就远远比不上,最终也就可以将整个电信业务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可是一块超级大蛋糕,只要是基础性的服务都是有着巨大利益在里面,并且还可以源源不断的带来充沛的现金流。
“哎,累死了,忙了一天了,连口水都没有空来喝。”
邝雄躺在自己的椅子上歇一会,这搞管理可比搞研究要难多了,累多了,想想还是在实验室里面专心搞研究来的舒服。
但这也是新的挑战,大明这边的工厂,商行里面就有很多技术转管理的人,只要努力的去学习,同样也是能够迅速的适应。
更何况,现在的收入比起在学校来那可是要高太多了,一年单单是薪酬待遇就有几千两银子,年底再算算分红和奖励什么的,一年赚上万两银子是完全没有问题,这样的收入足够在京城这样地方过上富足的生活了。
“半年的时间要覆盖大明的本土的主要省份,各大主要的城市。”
“到了下半年,还要覆盖关外的主要身份,明年还要在海外开办,更是要在各大城市的主要公共区域开设电话亭,这是有的忙了。”
想到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邝雄都是一阵头大,事情太多了,工作实在是忙。
但是没办法,现在正是电话业务快速发展的时期,只有尽快扩展,不断完善业务才能够让电话真正的走进千家万户。





大明镇海王 第2170章,电话的时代
京城南区新城大明帝国理工学院宿舍楼下的一处空地这里,大明电信商行的员工正在不断的忙碌,他们将要在这里建设一个电话亭用于方便大明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和自己亲人的通电话。
“这是在建什么啊?”
“听说是在建电话亭。”
“电话?就是隔壁大明皇家理工学院邝雄教授发明的那个电话?”
“对,对,现在电话非常的火爆,听说大明电信商行这边都已经将电话线假设到了淞沪这边了,估计着很快就可以覆盖整个大明的本土,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打电话回家了,隔着千里也可以听到自己家乡亲人的声音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前天的时候,我去王巍家里面做客,他家有钱安装了电话,我们就打电话试了试,确实是非常的方便。”
“王巍你家装电话了啊?”
“嗯,前几天才装好的,因为家里在天津这边有分工厂,所以也是给工厂这边也装了,这样的话,有什么事情就可以电话联系,马上知道,也确实是很方便。”
看热闹的同学很多,大家也都是在互相不断的讨论着。
“王巍,这个电话怎么用啊?”
“是啊,等建好之后,你教教我们大家怎么用吧?”
“其实很简单的,电话上面会有数字,每台电话都会有一个单独的号码,我们只需要拨打对方的号码,然后电信商行的接线员就会接到相对应的号码去,这样就可以打通对方的电话,只要对方有人接听就可以通话了。”
叫王巍的同学也是和身边的同学详细的解释起来。
“王巍,这能不能打到淞沪去?”
“这要是可以打到淞沪去的话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听到我父母和妻儿的声音了,这即便是见不到人,能够听到声音也是很不错的。”
听到王巍的话,一旁的曾家浚顿时就激动起来。
他是淞沪人,这淞沪和京城之间相隔甚远,往来极为的不便,过年的时候又因为忙于学业和研究,所以也是没有回家,对家里面的父母和妻儿都非常的想念。
“当然可以,现在淞沪这边都已经通电话了,估计这淞沪这边肯定也是有公共的电话亭,或者是只要找个亲戚朋友,家里面有电话都可以,知道对方的号码打不过就可以了。”
王巍点点头说道。
“太好了!”
曾家浚顿时就兴奋的手舞足蹈起来,对于家人太过思念了,尤其是自己的妻子,这都是年轻人,家里面的美娇妻那自然是最牵挂的了,可惜的是高校这里都是不允许带自己的妻子丈夫进来的。
不过学校里面有很多的同学也都是带着自己的妻子来京城这里了,虽然不能进学校,但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
大明没有法定结婚年龄一说,一般到了这读大学的年纪了,家里面也都会安排成家的,尤其是这大明帝国理工学院的学子。
虽然说比不上那些考科举的举人老爷,但也都是万众挑一的新学精英和人才了,在社会上也是很吃香的,出来之后收入待遇各方面都很不错。
这愿意嫁女儿给他们的人多得是,这一个个基本上都是已经娶妻的,倒是学校里面的女同学,往往大多数都还没有嫁人。
只是女同学的数量非常少,毕竟这个时代,还是以男权为主。
愿意送女儿读书的家庭不会太多,即便是读书了,读个小学中学就差不多了,还读大学的实在是少。
一般送过来读大学的女生都是家里面有钱有势的,不着急嫁女儿的那种,将自己的女儿看的几位宝贵的,多读几年书,养大一点也没什么不好的。
现在大明的皇室,大贵族什么都已经开始流行和提倡晚婚晚育,在十八岁之后才会安排,因为有研究表明十八岁之后结婚生孩子对身体好,生出来的孩子也更健康,好养活。
这种风气也是逐渐的有扩散的趋势,为了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后代的身体健康,晚个几年又有什么关系。
“曾兄,你要先写信或者是发电报给家里面,约定时间,知晓号码来,这样才能够在哪个时间内打通电话。”
“现在电话亭还没有建好,你赶紧去写信寄回去。”
王巍看看身边激动的同学,也是赶紧提醒道。
“对,对,赶紧去写信!”
“也不知道我家乡四川成都这边什么时候能够通电话啊。”
“估计要下半年了吧。”
“河南通电话了吗?”
“河南好像已经通了,辽东的大部分地方也都通了,离京城近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通电话了,到了下半年,我们大明本土基本上都可以通电话了。”
“这打电话贵不贵啊?”
“打电话肯定是很贵了,反正不会便宜的。”
众多的同学不断的讨论着,同时也是在期待着通电话之后能够和家里联系上。
曾家浚这边那更是激动的很,对家人太过思念了。
他这边也是直接发电报给淞沪的家里面。
大明电报商行那是早已经建立起覆盖全球的电报业务了,通过大明电报商行来发送信息,价格同样不便宜,每一次发送信息都要几百文,这发送的内容如果毕竟长的话,收费就更贵了。
最便宜的就是写信了,大明这边也有专门的大明邮局商行,不仅仅可以写信,还可以邮寄一些物品,价格方面也是根据重量和大小来收取的。
总的来说,大明的信息往来还是非常的便捷。
半个月之后的一天,曾家浚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电话亭这里。
电话亭这里有十几部电话,此时此刻,每一部电话这里都非常的忙碌,伴随着电话业务的开通,这种新兴的通信方式在年轻这里是最受欢迎的。
“怎么还没有打完啊?”
曾家浚看着前面的那个同学在和家里人聊个不停,也是着急的很,距离约定的时间仅仅只有10分钟的时间了。
可是前面的这个同学和家里面的娇妻聊得依依不舍的样子,丝毫没有要挂断的意思,即便是这个通话时间按照分钟来收费的,又非常的昂贵。
1分钟的时间就要收费20文钱,10分钟就是200文,1两银子连一个小时都不够,如此昂贵的收费,实在是太贵了。
但即便是如此昂贵的收费,这电话亭这里的人依然非常多,因为能够隔着遥远的距离和家里面通话,这非常的难得,每天这里的人都很多。
“同学能不能快点?”
曾家浚忍不住敲敲门催促起来,隔着玻璃能够看到对方脸色洋溢的笑容,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在和自己家里面的小娘子打电话了。
这等来等去,终于等到对方挂断电话走了出来,曾家浚也是赶紧上前去,直接掏出了2块银元说道:“先打2个银元,多退少补。”
电话亭的工作人员一听,顿时就开心的收起了银元说道:“行,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来找我。”
“好,谢谢啊!”
曾家浚拿起电话,然后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号码,接着按照王巍教的按下上面的阿拉伯数字。
很快,电话里面就传来了一道声音问道:“你要打电话到淞沪这边是吗?”
“是的,麻烦你接线过去。”
曾家浚一听,也是连忙说道,这是接线员的声音。
“好,请稍等。”
淞沪这边,曾家浚的父母,妻子以及儿子也是早早的就已经来到了一个亲戚家里面,一边和亲戚聊天,也是一边耐心的等待着。
儿子去京城读书,这算下来差不多都已经快有一年没有回来了,大家都很思念,听说这个电话可以听到通话,可以听到声音,也是特意来试试看。
“叮铃铃!”
在众人的等待之中,电话响了。
“来了,来了!”
曾家浚的亲戚一听,也是赶紧去接电话,这安装电话可不便宜啊,这平时来个电话什么的,家里面都是会赶紧过去接听的。
“我是曾家浚啊!”
“真的是家浚啊,我是姑姑啊。”
“姑姑,真的是你的声音啊。”
“那当然是我的声音了,你父母和妻儿都在我旁边呢,我让他们来接电话。”
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曾家浚都激动万分,隔着遥远的距离真的能够和家里通话,听到亲人的声音,这感觉太好了。
“家浚吗?”
这时电话里面传来自己父亲的声音。
“父亲,是我,我是家浚。”
家浚一听,顿时就忍不住要热泪满眶了。
“家浚,家浚,我是娘啊。”
这时,又传来曾家浚母亲的声音,她也非常的思念自己的儿子。
“娘,娘,你还好吗?”
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曾家浚顿时就更激动了,连忙喊道。
“好,好,家里们一切都好,你不要太挂念,要好好读书,自己保重自己的身体。”
“我这里也很好呢,吃得好,睡得好,我在学校还和同学们一起在研究一些新的东西呢。”
“嗯,好,那就好,好好读书。”
“相公!”
这时电话那头又传来了曾家浚娘子的声音。
“娘子,你还好吗?”
“我很好,你呢?”
“我也很好,就是很想娘子。”
“嗯,你要保重身体,好好读书,家里面的事情不用担心,我会孝顺公婆,照顾好孩子的。”
“辛苦娘子你了,等暑假的时候我就会回来。”
“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
“......”
曾家浚和家人不断的聊着天,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一个小时,听到自己父母的声音,妻儿的声音,这聊起来的时候,时间就过的非常快。
ps:求票票~各种求!




大明镇海王 第2171章,又是科举考试时
时间一晃,一下子就马上要入秋了,整个京城又开始再次变得热闹非凡起来,因为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很快就要开始了。
这是正德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进行科举考试,天子对此事非常的重视,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邸报,报纸通告了天下,今年录取的名额将会比以往要多近200个,总录取名额将会超过700个。
这可以算是理念科举考试以来,录取名额最多的一次了。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仅仅只有300个左右,后来随着东榜以及大明海外关外省份的增多,逐渐的将名额数量扩张到了500个左右。
这一次正德皇帝额外的多批准了200个名额,这显然也算是一种恩典了。
因为在去年正德元年的时候,按照以往的传统,这新皇帝登基一般除了大赦天下之外,还会开恩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仁义道德什么的。
但去年正德皇帝并没有开恩科,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正德2年就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了,没必要去开恩科。
科举考试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三年才有一次,每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整个京城都会变得无比热闹。
来自大明海内外各地的才子们汇聚于京城,弄文泼墨,也是在京城各地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数词对联墨宝等等。
同时每一次的科举考试也是给大明的老少爷们增加了很多的新故事。
什么富家千金小姐爱上了穷书生,穷书生高中之后有情人终成卷属的故事都已经非常的老套了,然而大家依然还是听得津津有味,都在幻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成为那个主人公,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还有什么才子与青楼佳人的故事,那个怡红院,潇湘馆的头牌和某个有才华的书生相恋,奈何恶人老鸨始终不肯放人,看嘲笑书生怎么怎么样。
最后书生高中,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最终老鸨不得不选择放人,为此又给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还有某个穷书生前来京城赶考,穷的没钱住客栈,只能睡大街,有好心人帮助了这个书生,不仅仅让他住自己的家里面,还给提供了饭食。
结果书生不负众望,果然高中,当上了大官之后,重重的酬谢了当年的恩人。
诸如此类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一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整个京城各地都在讲这些故事。
1...947948949950951...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