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梁奕看着他笑了笑道“行了,现在不是立军令状的时候,也不是做出任何保证的时候,万一中途出现了意外,本官总不可能还真的执行,昨晚上李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目前商会在贩卖明令禁止东西的一些简单情况,说的听着是非常的清楚,但肯定是有所保留的,方永谭你作为盐政使对这方面应该不陌生,详细说一说。”
“是。”
方永谭其实也是有备而来的,虽然不知道会不会问,但必要的准备还是不可缺少的。
“启禀大人,根据对顺天府,以及周围几座县城的调查,宋城商会大致的情况衙门有记录,首先是在顺天城内,有贩卖官盐的商铺一共有十一家,其中九家都是商会的商铺,至于剩下的两个商铺,是其他府城商人在这里开的,从了解的来看这两个商铺每年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银子给商会才可以继续出售,不出意外的话这两个商铺的盐也是商会的。”
“这九家商铺里面,专门卖盐的有五家商铺,分别坐落在顺天府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方便城中的百姓购买日常吃的的盐,还有一家店铺开在北门郊外的,这里是顺天府到雅州的必经之路,来往的商人非常多,价格相比于其他的商铺稍微低一些,应该是专门卖给这些商人的,由他们带到其他地方去贩卖,一般不会出售给百姓们,然后就是剩下的六家商铺主要是贩卖其他的东西,盐只不过是附带的而已,其主要作用也是方便城中百姓所用的。”
“还有就是贩卖铁的商铺,和盐相比较,铁的管控并不是很严格,并且朝廷允许除了一些特殊的之外,其余普通的铁私人是可以出售的,按理说这个对官府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有巨大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会贩卖的铁价格稍微要低一些,但是质量比官府的好很多,百姓们基本上都会去商会的铁铺去,而不是选择官府的铁铺,而铁铺的分布和盐铺的分布不同,只有城南和城北各有一处。”
对于铁梁奕本身就不是太在意,这个东西百姓们的需求比较少,对官府的影响其实并不大,最主要的还是盐。
随后看着陆舒说道“你详细说一说目前盐铺的情况如何。”
“回梁大人话,根据衙役们传回来的消息,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盐铺都没有再开门,并且连商会的人都没有出现,城北郊外的盐铺还在营业中,不过已经将盐的数量进行了限制,何时会关门目前不清楚,商会剩下的六家商铺里面,有两处是专门贩卖大米的,因为大米同样非常的紧缺,所以暂时没有关门,其余的均已经关门,至于不属于商会的两家盐铺目前也没有关门,所以整个顺天府内还有五处贩卖盐的商铺没有关门,不过都对盐的数量有限制,应该是为彻底停止贩卖做着准备,这是顺天府的情况,各县的情况还没有来得及打听。”
梁奕微微点头,想让商会一天之内将所有的盐铺全部关门必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对此没有丝毫的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萧经卫开口道“梁大人,这两个商铺和商会的关系下官还是知道一些的,也是无意中知道的,真伪性不是很确定。”
见他说话梁奕自然是感兴趣的,点头道“但说无妨,详细道来便是。”
“大人,拥有这两个商铺的商人其中一个和付家有关系,另外一个和温家有关系,根据下官得到的消息,这个和付家有关系的商人原先应该是兴元府人,是听到顺天府的情况后到这里来寻找机会的,这人刚到这里才三年左右,运气不错的是他的儿子在刚到的三个月被付家看中了想要将付家一名女儿嫁过去,然而这名女子不答应就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至于为何付家没有在此事上太过于强硬下官不得而知,只知道现在两家的关系非常不错,并且是以亲家相称,所以才拿到了贩卖官盐的资格,若是那两人成婚之后估计关系会更近一步,只要付家默许此事那么关门也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个,温家和付家的关系不错,当初商会建立的初期,温家就是几个非常信任付家的家族之一,所以温家的威望在商会也比较高,至于和温家有关系的这个商人其实是温家现在当家的侄子,因为不是亲侄子,所以是没有办法以温家人自称,但是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在温家的帮助下此人便在顺天府城内开了一家贩卖盐的商铺。”
“至于为何只有付家和温家帮助其他人开了这样一间商铺,缘由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开起来的,否则其他的商人同样可以这样做,现在商会已经答应了官府的要求,这两个商铺应该也是同样如此的。”
萧经卫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出来之后,梁奕是微微点头,另外两人也是很好奇的。
。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着急
按理说这些消息在顺天府肯定不是秘密,只要稍作打听就能够知道,只是他们二人一直觉得反正和商会有关系,没有必要打听的太详细,所以就没有搭理,现在才知道原先是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
对于梁奕来说,值得好奇的不是为何萧经卫知道的消息这么多,而是和付家有关系的这位商人。
作为监察使,本身在打听消息这方面要更胜一筹,加上他也是做了很多年的,可能有这么一种习惯,只是能够让付家这么短时间内看中的商人,要么就是有一定能力,要么就是花言巧语让付家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过以付家人的精明,有能力和溜须拍马还是分的清楚的,像是溜须拍马的人非常多,但是有能力的非常少,所以此人应该是以前面这种可能征服了付家人。
不过有一点疑惑的是,根据梁奕得到的消息,现在顺天府的付家貌似没有合适的人选。
“陆舒,本官记得你昨日说过,付家当家的付权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一共有四个子女,分别是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付权唯一的弟弟也只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至于孙子辈最大的才五岁,完全不到出嫁的年龄,所以付家目前已经没有女儿可以出嫁,既然这么欣赏此人肯定不会有拿其他的充数,那付权会把谁嫁出去。”
付家的情况可以说陆舒已经是了如指掌,略加思索之后开口道“回大人话,现在的付家的确没有合适的出嫁女儿,无论是付权还是他的弟弟都没有,而顺天府本来就是留给付权一脉的,自然没有其他的嫡系子女,但是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的人,她是付家的嫡系,别看是女儿身但是身份在付家要比付权更高一些,作为联姻完全是可以的,并且嫁给这样一位商人是自降身份的存在,平时付家无论是分支还是本家肯定不会这样做的,一切都是情况特殊才会出现的局面。”
这时候梁奕自然是想到了一个人,正好是符合这个身份和信息的。
“陆舒,你说的这人是不是姓付,单名一个月字,芳龄二八。”
“没错,大人您怎么知道的”陆舒非常惊讶,付月的身份因为比较特殊,知道的人非常少,除非是对付家比较熟悉的,他也是无意中得知顺天府付家还有这么一位的存在,只是里面的原因不是很清楚,看着模样,似乎梁奕对其很熟悉。
梁奕笑了笑道“本官不仅认识她,并且对她的情况非常清楚,只是没想到要联姻的居然是她,看来本官得到的消息也有些不全面了。”
这话说的人不觉得有问题,觉得非常正常,然而在听者这里就有些不对劲了,因为付月芳龄二八,正好是出嫁的最佳年龄,一般大户人家的女儿都会选择这个年龄,很少有超过这个年龄,而一个不经常出现还待字闺中的闺女居然让一个才到顺天府没有两日时间的总督大人知道的这么清楚,要说里面没有问题任谁都不相信。
只是他们有些疑惑,梁奕并没有见过付月怎么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之前行军打仗的时候认识的,毕竟这里是梁奕率领大人攻占下来的,虽然是西凉朝割让的,但是他们也不知道是否有来过,只有这么一个合理的猜测。
梁奕不知道三人心里所想,若是知道的话肯定会哭笑不得的。
“在来顺天府的路上,本官曾经在宋州待过五日的时间,在宋州的时候因为小儿一直有病情未得到解决,随后通过知州丁贇得知在城里面有位神医,医术非常的高明随即将其请来诊治。”
宋州的这位神医不仅仅是在宋州非常的出名,在顺天府都有他的名声存在,只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何这位神医一直待在宋州而不到顺天府来,陆舒他们知道和付家有关系,只是也没有深究过,不知道这位神医和付月又有何关系。
“在诊治的过程中,本官得知这位医术高明的也是付家人,名为付仲,他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不在顺天府内,只有名叫付月的女儿留在顺天府,并且就住在顺天府城的付家里面,所以陆舒你刚才说她的身份很特殊的时候本官就明白了。”
“付月的身份在付家的确是特殊的存在,他的父亲付仲乃是当时付家家族最有利的竞争者,加上长子长孙的身份,至于后面为何有变故不得而知,付月作为付仲的女儿身份在付家自然是比付权更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没有想到付权会这么做,也难怪付月不同意他也没有强求,不过女儿终究是要出嫁的,恐怕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所以才没有用强的,不过这些不是我们现在关心的事情。”
继续梁奕说回了正题,开口道“城内的情况你们看着就是,商会能够在一夜之间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不容易,没有必要逼迫的太紧,反正答应的时间是三日,这才刚刚开始,你们二人就算是着急也没有任何的用,至于附属于温家和付家的两个商铺多盯着即可。”
“是。”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不过能够明显的看出两人的窘迫。
其实这也怪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因为这一年来实在是太过于憋屈了,用比较柔软的方法对付商会,最后会被以退为进的办法给解决掉,而要用比较强硬的办法,商会就会选择更强硬的,让衙门没有任何的脾气。
如今商会主动找上门来作出了不可思议的让步,让两人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自然是激动的,只是他们都忘了自己的身份,一个是顺天府的知府,南齐朝的从二品官员,皇帝亲自任命的边疆大吏,之前也是让一府官员都闻风丧胆不敢招惹的监察使,结果到了顺天府却被一个商会给拖住了实在是不应该,另外一个就算没有这样的高度,那也是管理一府盐政的官员,同样是很多官员不敢招惹的存在,落得个知府一样的局面。
。
第六百二十六章 轻重缓急
“方大人,你再来说一说商会不在顺天府的商铺都有哪些已经知道的情况。”
“是。”
梁奕本来不想了解这些目前不能够立马得到准确消息的东西,在这个阶段似乎有些浪费时间,不过仔细一想,若是商会做的都是专门给官府看的,私下里根本没有要改变的意思,也能够提前想好对策。
“梁大人,商会在各州县的商铺还是比较多的,但只有其中几个商铺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这几个商铺才是商会关心的,至于其他的商铺要么就是贩卖的数量不动,要么就是所处的位置不好,加上有些商铺本身距离就比较远或者是偏僻的原因,就算是想要调查都没有必要,不仅费时费力并且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那些太过于偏僻的的确没有这个必要,那里的商铺想要躲过调查是非常容易的,现在的南齐朝别看监管很严格,实际上同样有私自贩盐的存在,就是太隐蔽实在是没有办法,商会的商铺同样是这个道理,真愿意去做的不用我们监督同样可以做好,不愿意做的再怎么监视也是没有用处。”
对于这个观点梁奕是赞同的,顺天府一共有三州,恰好又处在正中的位置,一些偏远的县怎么可能也一个一个的去调查,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只需要把重要的给监视好即可。
或许那些偏远地区的商铺还不如城里面一个商铺带来的好处多,估计商会也不会专门去传达这些消息的。
“梁大人,值得注意的商铺一共有4家,按照轻重缓急来区分的话,比较轻的就是位于宋州城里面的商铺,这里需要关注的原因是整个宋州城,商会只有这么一家商铺,梁大人从这里经过的时候应该没有听到知州反映这些情况,原因在于宋州交通不方便,东边有兴元府,而兴元府不是商会的地盘自然不能干预,兴元府的百姓也不会到宋州来购买盐拿回去,而南北因为地形的原因同样如此,至于西边的县人数不多,卖出去的盐也不是很多,几乎可以忽略的。”
“整个宋州城官府贩卖出去的盐和商会商铺贩卖出去的盐差不多是一样的,现任的宋州知州也知道商会的厉害,在能够拿到一半的情况下已经是不容易的,完全没有必要把态度弄得太过于强硬,所以宋州城的商铺并不是很重要,但因为是一座州城,所以才需要多加注意一下。”
梁奕微微点头“没错,宋州知州丁贇并没有提及此事,而且官府的情况相对比较好,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如此说来宋州的情况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毕竟和衙门之间的利益是五五开,并没有说谁得到的利益更多一些,最主要的是两者之间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算是一种和平相处的局面,不过和宋州的情况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毕竟带来的好处远没有其他州县那么明显,只因为这里是州城才特殊照顾,否则的话宋州完全可能被商会放弃。
随后方永谭继续说道“比宋州稍微要差一些的就是合州,这里和宋州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因为有一些局限所以也不是太重要,合州是生产官盐最主要的州城之一,顺天府生产的盐有三成都是从合州这里产生的,其官盐主要贩卖给治下的州城,然后一部分流入了顺天府城内,目前商会的九家商铺里面就有三家的盐是来自合州的,同时合州部分盐还流入到了我国泾阳府的鄂州境内。”
“需要注意合州商铺的主要原因是,只要这里不对外贩卖盐的话,那么顺天府城内三家商铺的供应就会中断,另外合州城大部分的百姓想要购买盐只能够通过衙门购买,同时还可以防止私盐进入到泾阳府境内。”
合州因为靠海,所以在西凉朝的规划中本身就是产生的地方,只不过能力有限,不能够大面积的开采,不然就不会是这样的地位。
“梁大人,这第三个比较属于比较急的,和之前的合州有相同之处,这家商铺就处在黄州境内,而黄州是顺天府生产官盐最主要的地方,现在商会超过六成的盐都是从黄州得到的,原先这里本应该是官府的,只不过在西凉朝时期的时候,衙门就将这里相当于是让给了商会,至于衙门每年能够得到的目前不得而知,但肯定好处不会少,否则不会这样做,原先的商会只不过是负责监管而已,现在虽然没有占为己有,但明显有这个想法。”
“黄州产出来的盐质量这方面是非常的好,商会能够发展到今日和这个是分不开的,若是将这里彻底给关闭的话,那么衙门就可以重新夺回这里,也算是掌握了顺天府大部分盐,到时候就算是商会想要反悔都没有任何的机会,所以是比较着急,最好能够早日将这里接手。”
“下官是盐政使,对这里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想要让商会将这里让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说不定从一开始商会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毕竟就算是商铺全部关门,他们还有这样一条退路,并且衙门没有盐的来源用处并不大。”
听到这里梁奕微微皱眉,若不是今日方永谭说这些的话,这个消息还真没有机会知道,不过对于这个消息还是觉得要了解一下才行。
“既然黄州的盐对官府比较重要,怎么不见方大人你之前说。”
“梁大人,并非下官不早说,商会固然可以将这里把持着,但是黄州终究只是一座州城而已,有再多的盐若是运不出去的话留在商会的手里并没有任何的左右,所以此事非常好解决,商会只要有异常的举动只需要封锁黄州即可,如此一来他们知道该怎么做,而且商会若是真心想要和解的话,这样做就没有必要了。”
随后方永谭将黄州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梁奕经过仔细的思考过后认为黄州的商铺的确要早日将其关闭,至于所谓的盐矿不是特别的重要,至少在目前来说可以不重视。
。
第六百二十七章 是否有能力
接着方永谭说了最后一个需要值得主要的地方,不过在梁奕看来最后一个反而是最简单的一个,只有在特殊的局面下才是最重要的。
在顺天府城西北方向有一座名为昌东的县,属于黄州治下,处于顺天府,黄州和雅州之间,都有前往昌东的大道,而在昌东县有一处商会的商铺,是专门贩卖官盐的。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昌东县里面有一座很大的仓库,里面存放的全部是从黄州运过来的官盐,另外还有从顺天府以及合州运过来的官盐,全部集中在这里之后,通过雅州运送到西凉朝的各州县去。
因为雅州前往各州县的道路相对更平坦一些,有利于官盐的转运,而顺天府虽然距离更近一些,但是货物的特殊性就决定从这里过去是行不通的。
之所以这里最重要,是这里集中了大部分的官员,并且会运送到西凉朝的各地去,原先这里是西凉朝,是宋城商会在做此事自然管理的不是很严,现在昌东县属于南齐朝,若是被发现私自大量的运送官员去西凉朝,肯定是没有办法交代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