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而被评定为卓越的官员当年会直接擢升半个品阶,若是累积三次都被评为卓越会直接擢升一个品阶,但是这样的评定并非是每年都会进行的,其实也不是固定的,间隔一至三年时间都是有可能的,当然之所以能够被评定为卓越的官员,一般都是当年有突出的表现,即便是没有到高升的地步,同样会破格的,至于已经有高升的可能性,那么情况又会不一样的。
除了评定这个等级外,一些表现突出的官员同样会得到擢升。
之所以将此事规定在这个时间开始,是因为这些官员回家过年之后,圣旨即可下达的,到了年后,官员们只需要回到原先的地步带走自己的东西即可,然后赶赴新的地方,像是有些人根本就不需要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又节约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兵部,礼部这些朝廷的衙门都有重要的事情要上奏。
就像是兵部,需要上奏上一年的招兵的人数,战事所带来的花销,以及今年规划的招兵人数以及所需要花费的银两这些问题,看似是小事做起来是很麻烦。
礼部虽然看起来平日里事情不多,在临近春节之际却是最忙。
当然,梁奕所在的监察院同样是有事情的,只不过他这段时间不在,所以这些事情自然有其他人代劳,倒是不需要操心。
所有大臣说完之后,董高逸都一一的答应了下来,不过没有一件事情是当场有结果的,不过大臣倒也没有在乎这个问题。
这时候董高逸开口道“刑部是不是没有上奏此事。”
闻言,刑部左侍郎站了出来“回陛下话,刑部的奏折正在重新商讨中,不久后便会有结果的。”
其实刑部的人也是非常无奈的。
原本马仲杰还在的时候,要上奏和汇报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罗列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时间一到就可以呈递,谁知道后面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不得已只能够将原先的东西部烧毁,如此一来只能够重新开始。
要知道那可是准备了足足一个月的东西,要重新的收集是非常困难的,加上没有刑部尚书的同意,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是否该进行记录,一来二去花费的时间自然就变多了,以至于到现在才幸苦的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恐怕还要一段时间。
对于他们而言,并非是新任的刑部尚书能力要多强,至少他是可以代表刑部的,这一点就足够了。
可是对于董高逸而言,刑部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衙门,刑部尚书的人选必然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可以决定的,这段时间的精力都放在其他的事情上面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来搭理这个,时至今日都不曾有合适的人选。
现在董高逸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其他所有的衙门都已经有了结果,唯独刑部处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是应该有些改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马仲杰一事所出现的时机不对。
。
(iishu)是,,,,!
第九百四十六章 临时兼任
【】(iishu),
实际上在南齐朝有个不成文的事情,历代的帝王都是非常遵守的,除非遇到了特殊的情况否则不会打破这个先例和规矩。
春节前的一个半月时间和春节后的半个月时间,加上来一共是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是不会查处和调查大臣的,哪怕是明知道的局面以及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依然如此,为的就是不希望在这期间影响朝廷的正常运作。
因为这段时间看似临近春节,一年过去要忙活的事情很多,特别是某些衙门的事情更多,这时候要是突然出现了问题,恐怕所有的都要停止,年后再来解决也是一件麻烦事。
这几次的大清洗基本上都集中在三四月和九十月这两个时间段。
首先三月和四月两个季节,因为春节过了许久,衙门的一些大事都安排好了,就算动了人影响并不大,很快就可以有人顶上,再说九月和十月,这时候临近入冬了,事情会大幅度的减少,而一些重大的事情完成的差不多基本上不会出问题了,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像是马仲杰一事则完不同,他选择在这个时节造反,就算是有规矩都要严肃处理的,总不能让这样的大臣继续留下来,估计带来的麻烦会更多。
一想到这些,董高逸随即开口道“行了,刑部的事情确实是朕这段时间疏忽了,以至于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过为了尽快的解决,朕想了想还是要先有个安排。”
“皇上圣明。”听到这话,刑部左侍郎别提有多高兴了,别的不说这一两个月必须要熬过去才行。
“梁奕。”
“微臣在。”
“朕思来想去,现在刑部尚书这个空缺你去是最合适的,年前的时候你因为在兴元省的原因,监察院的事情都是有人来完成,而如今刑部还有大部分的问题不曾得到解决,想必你去不会有问题,也就这段时间罢了,不会太久。”
“是,微臣领命。”
这次倒不是董高逸故意这样做的。
他想来想去,现在任命的刑部尚书要么就是临时的,要么是长久的,然而在心中还没有真正合适的人选,就能够先选个临时代替的。
这些大臣这些时日为了自己衙门已经操碎了心,若是再去做刑部更加繁琐的事情可能会更加的心力憔悴,加上是临时的不会有太多的好处,估计表面上不说心里也会不满。
最后只有梁奕是最合适的,他既没有参与这些,又对刑部的事宜算是比较熟悉的,加上其威望在众大臣里面很高,基本上不会遭到反对。
果然,在场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他们的想法就是董高逸顾忌的是一样,若是做了刑部尚书有更多的好处,恐怕这些人都会争得头破血流的,可是现在谁都知道这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甚至还会有很多的麻烦,都不愿意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
而对于刑部左侍郎而言,这样的结果是没有想到的,他相信有了梁奕的加入,接下来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其他衙门的人谁不会给他面子和宽松,解决起来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说不定今年刑部能够拨付的银两还会有些增长。
在梁奕看来这就是小事一桩罢了,并且对今日一事直接接受了。
前几日进宫的时候,董高逸就曾经提起过此事,虽然没有明说,但当时还是猜测出了大概的意思。
正好就在今日公布了这个,反正现在兼任的已经够多了,再来一个刑部尚书亦无妨。
所以如今的梁奕主要的是监察院右都御史,依次兼任刑部尚书,兴川总督,兴元省巡抚并且挂兵部尚书衔,名头非常多不说,每一个都是非常响亮的存在,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不简单,更何况是集于一身。
不过明眼人知道,这些兼任的很快就会卸任了。
兴川总督以及兴元省巡抚两职,是因为要前往兴元省抓捕反叛的贼子而任命的,如今此贼子已经被抓获,兴元省的局势已然彻底的稳定,无需梁奕再亲自前往,不然就是杀鸡用牛刀。
至于挂兵部尚书衔,是为了配合兴川总督一职,毕竟后者在不挂兵部尚书衔的时候是没有权力调动驻军的,只能够调动散兵将士,有时候可能会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现在几个重要的总督都是挂了兵部尚书衔,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当然仅仅限于临时的调动,而并非是随时的调动,并且只是配合一些事情罢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动。
最后一个刑部尚书则更加的清楚了,就是今日刑部遇到了问题,他是前去救火的,春节过后估计就会有合适的人选前来顶替。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其实只有监察院的右都御史。
不过对于梁奕而言这些都是虚名,毕竟无论是当今的禹王,永王又或者是太子殿下都要对他十分的恭敬,其余的大臣就更不用说了,偶尔就算是董高逸对他都是很客气的,所以这些就是虚名罢了,只要愿意他可以有更高,更响亮的名头。
“行了,诸位没有其他的大事就先下去吧,下午的使臣进贡就有礼部来安排,不过其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由梁奕来安排,礼部辅佐。”
闻言,李哲和梁奕同时拱手道“微臣领命。”
回去的路上,两人再次并排走在一起,早上因为在思考问题所以只是匆匆打了招呼,现在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自然放松了许多。
“梁大人,下午西凉朝来的使者就请多多关照。”
“李大人客气,不过是小事一件罢了,算不上关照,再者陛下不是单独交给我的,而是需要你们礼部来协助的,要知道进贡我参与的不多,也不知道该有那些规矩,若是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弄错了安排岂不是要让人贻笑大方,更何况这是其他势力的使者前来进贡,闹出了笑话对我南齐是不利的,对有损圣上威严的,想必不是你我二人可以担待的。”
闻言,李哲点了点头回道“大人所言极是,具体的细节还是去礼部再商议商议,此事并非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的清楚。”
“如此甚好。”梁奕没有拒绝他的邀请,正好关于西凉朝还是有一些需要礼部来安排,他一个人可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以及时间。
。
(iishu)是,,,,!
第九百四十七章 高规格
【】(iishu),
李哲虽然不知道为何陛下专门将接待西凉朝使臣的事情交给梁奕去做,并且还需要礼部的辅佐,据说还是要用仅次于最高规格的礼仪来接待,不说其他的,光凭借着这一点就和其他的使臣完不同,但是知道这样做是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每年的春节前后,所有的势力都非常有默契的停战,到了这时候哪怕是前一刻还在打仗,后一刻都可能会派出使臣前往对方国家进贡送去大礼。
这样做其实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就是坐下来和声和气谈论的好机会,要知道一场战事可能持续数年之间双方都没有任何的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若是能够谈拢自然最好,春节结束后战事也就结束了,这样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能够接受,同时还不会让百姓们深陷疾苦,是最好的结局。
第二个原因是前来炫耀国力的强盛,通常带来的大礼都是非常罕见的,目的告诉别人和我们开战是多么不明智的决定,接下来若是放弃就好好谈,不放弃的那就会用这样的实力来打败你们,算是一种挑衅。
但真正通常的结果便是带着大礼前来,先抱着第一种的态度来谈判,有结果自然最好,这份大礼就是缓和的最好证明,若是没有谈判好,那么带来的东西就是一种挑衅。
当然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就是其中一方的实力太过于强大,结果早就已经很明显了,这样的肯定是谈判最好。
今年春节前,董高逸就分别派了使臣前往西凉,东汉,北魏,东吴,南齐等国,只要是有所接壤或者是距离不远的,都派了人去,当然这些国家同样会派人前来的,就算是春节没有派人来,在收到大礼后都是会重新送一份让使臣带回来的,这无关其他,而是一个政权应该有的态度。
李哲很疑惑,梁奕自然是明白的,当然对外宣传是用的另外一个理由。
到了礼部后,两人单独进了大厅谈论。
“李大人其实无需担心,之所以会对西凉朝有这么高规格的礼仪,甚至比对南疆国的礼仪都高是有几个原因。”
李哲心里明白梁奕应该知道真相,点了点头道:“还请明示。”
接着梁奕开口道:“首先第一个原因,此次西凉朝前来的不是普通的使臣,而是西凉朝当今的太子殿下韩淼,并且随行的有西凉朝的礼部尚书和新任大将军栗栋二人,还有其余的大小官员,侍卫共计八十余人,这在历史上是派去规格最高,人数最多的一次,往年最多就是一位正三品的官员,这样高规格的来使使团值得这样做。”
“再看和我们关系非常不错的南疆国,这两年来因为殷王殷贯身体的原因,逐渐的由太子把持朝政,关系已经呈现下滑的趋势,每年派来的使臣身份越来越低,送来的进贡物品也是越来越敷衍,奈何殷贯没有改变的可能了,估计用不了多久这样的关系就会彻底的断裂,到时候陛下会是什么样的态度还不清楚,估计会采用比较极端的办法来解决,当然我们的态度也是逐渐的开始模糊,这样的局面必然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最多可以坚持到新的殷王即位。”
“最后,我们回访西凉朝的使团虽然到时候会由我亲自前去,但规格上面总归是有些差距的,这样做倒也无可厚非。”
李哲随即微微点头道:“原来如此,实际上仅靠这个原因能够有这般的迎接规格也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南疆国的情况我倒是听说了一些,只是没想到关系竟然已经恶劣到这种地步,实在是出乎意料了。”
别说是李哲,就是梁奕对此事都觉得有些遗憾。
想当初南齐和南疆国建立这样的关系花费了多么大的精力,折损了多少的将士,甚至是冒着风险出兵和东汉正面交战,是殷贯的父亲和他一块儿建立起来的,谁曾想到到了现在这个时刻,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南疆国太子是殷贯的二儿子,唯一的嫡子,是嫡长子。
继承的规矩很简单,嫡长子以及王长子都是有资格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其他的王子同样是有这个资格,只是基本上不会遇到。
若是嫡长子和王长子都是同一人,那么他必然就是新的太子,哪怕是还有人能力再强都不会有机会,若不是同一人那么嫡长子则会顺位继承的,嫡长子已去世的就由王长子立为太子。
若是这两人都已经不在了,那么则会顺位到下一位的嫡子来继承王位,已经没有嫡子的就看殷王自己的选择,不过南疆国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
在南齐朝,谁做太子必然会经历一场争斗和风雨的,毕竟历朝历代的皇子人数众多,光靠着嫡长子继承制会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满,毕竟有能力者居至,而有时候有能力的皇子不止一人,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比如如今的局面就是如此。
而南疆国的太子并非是平庸之辈,在开始参与朝政之后就开始有意无意的与南齐朝拉开距离。
换做是平日里,前来拜访的使臣会提前五天就到来拜会的,如今到了春节的当天上午才姗姗来迟,表现也是非常不放在心上,仿佛就是来走一个过场罢了,要知道在殷贯刚继位之初的时候,几乎每年都会亲自前来拜访,就算是后面事务太过于繁忙也会书信一封送来表达歉意,根本不像是今日这般的局面。
新太子的政策就是有意的疏远。
针对于此事,董高逸曾经多次派人送去过书信,都是石沉大海,就算有回复的内容也是敷衍了事,在得知后,梁奕都还亲自去交涉过,甚至都没有见到殷贯的机会,从那刻开始明白已经开始在出现变故了。
其实此事殷贯是知道的,奈何他已经将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太子去做,一开始还言听计从有过两三次的改变,随着他管的越来越少,太子接管的越来越多,这些话都当做是耳旁风几乎再也没有听过,以至于关系变成了如今这样。
殷贯有秘密送信来过,梁奕看了后同样没有回信,因为这样的局面已然无法改变。
在和董高逸讨论的时候就明确的指出这样的关系最多再维持三年时间,到时候还要看这位太子的真正态度如何,若是真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不介意再出手帮助一把。
(iishu)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