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魏大人所言下官惶恐,元于将军也曾多次提及您
第一百八十六章 元于升任
在南齐朝左为尊,孔空昌被降职,作为右将军的公孙岩毫无疑问会升任左将军,随后他空出来的位置元于的可能是最大的,他现在已经是兵部右侍郎,是四位上将军距离右将军最近的。
魏启德愿意照顾梁奕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梁奕和他的死对头的关系不好,并且还间接性的有过冲突,当初得罪过田哲,不久前又得罪了孔令奇,加上天赋异禀,拉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释放的都是好意。
随后他说道:“在宫中,本官没有什么可以交给你的,所以只有靠你自己才行,以后若是有机会出宫任职,本官定不会保留的传授于你。”
梁奕点点头道:“下官还是要感谢魏大人教诲。”
“临近中午,先随本官走个程序,明日便可上任,至于中午饭不如去与本官一同如何”
“多谢大人好意,不过下官想去拜访几位老友,就不劳烦大人。”
“如此,本官不再勉强。”随后起身道:“来。”
程序弄好之后魏启德又才说道:“给你最后一个提醒,无论是宫内或者是宫外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明日进宫后可以先去问问高鸿高总管,你的疑问他都可以解答,本官能说的就是这些,至于如何做还要看你自己。”
魏启德作为吏部尚书能够说道这个份上已经是极限,剩下的需要梁奕自己领会。
离开吏部梁奕回了客栈,说是去见老友实则不然,在江陵认识的人并不多,元于、虞谭、孙飞等都已经前往战场,没有这三人可以说他在江陵再无其余认识之人。
梁奕上任的当日一切都很平静,皇宫内没有因为多一人有任何波澜起伏,仿佛这个位置本就属于他,很快就进入正轨。
明白皇宫的规矩多,来了之后一直循规蹈矩的按照皇上的要求做事,直到十日后才有机会单独接触高鸿。
“高总管请留步。”
“梁大人有事”
“刚到宫中还有许多不解的地方,还请总管能解答一番。”说着递上去一些银子。
高鸿见此笑道:“这东西就不必了,你我都是为皇上做事,遇到问题尽管询问便是。”高鸿对梁奕的印象不错,加上都是皇上身边之人,又是保护皇上安全的所以很是客气,至于梁奕争权他直接否决了,梁奕的朝廷官员,而他是皇宫总管,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这个担心不会出现。
“没别的,就是想问问宫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说注意的地方很少,少说话就行,不过陛下的花园你的小心一些,那可是陛下的逆鳞,任何人触及下场都会很惨,另外后宫不得踏进半步,其他的倒是没什么。”
“多谢总管教诲。”
“教诲谈不上,只要保护好皇上安全就行。”
梁奕离开的时候高鸿望着其背影摇摇头,他作为董高逸的心腹,至今没有猜到这样做的原因。
梁奕每日的工作就是待在董高逸身边再无其他,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些无聊。
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梁奕发现当皇上不是那么轻松的,早朝过后就要批复奏折,偶尔还会与官员讨论难以解决的事情,中午用餐过后休息一会儿,下午醒来又要开始处理奏折一直到黄昏时分才有休息时间。
除非当日送来的奏折极少,才会有半天的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看到处理的
第一百八十七章 和丰元年
今年的天气并不是很凶狠,并没有出现前两年大雪的情况,各地上报的灾情减少一大半,各地官员在上报的时候与往年心惊胆战不同的是轻松许多,有的地方还因为避灾及时,只有很少的伤亡,因此得到了董高逸的嘉奖。
其中江南府以及水宁府更是得到了不少的赏赐,这两府因为入冬之前准备的极其充分,这个冬天基本上没有伤亡情况出现,可以说这一年末是不断有好事发生。
皇上开心,这些做臣子的无论官职大小都是开心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不会被骂,更不用日日担心。
十二月下旬,董高逸下令改年号顺成为和丰,先前的年号是登基时所用,当时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希望整治的结果能够顺利和成功,取其意思作为年号。
如今朝廷安稳已有多年时间,早在两年前便有大臣提议更改年号,当时被董高逸一口否决,理由就是简单的时机不成熟,所以让他要说更改年号的时候,大臣们无一反对,纷纷表示赞成。
和丰是董高逸亲定的,取和平与丰收两词头一字,缘由是这一年内不仅与东汉朝签订和平的契约,同时还与另一个王朝西凉朝签订和平的契约,远在另一边的北魏朝也退兵远去以及没有雪灾的发生;另一个则是不同于往年发生洪灾和旱灾,今日两个灾害都没有出现让百姓们大丰收,同时让朝廷的税收增加,最终取和丰二字。
南齐和丰元年一月一日,董高逸下令改年号并且大赦天下,大幅度减少所有种类的收税比例,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同时罪行轻微的罪犯直接释放,严重一些的可减刑期。
百姓们欢呼的时候前几日还高兴的官员无论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听到风声,皇上要大规模的调整官职,并且已经让吏部着手开始审查,想要从吏部打听消息的官员们很失望,没有一个人出来说明情况。
一些大臣不由得变得紧张起来,吏部并没有公布调整官员的范围,只是模糊的解释所有人都有可能,一时间连打听和求助的机会都没有。
很快就有大臣对此提出了疑惑,现在距离科考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此刻大规模的调整官职,岂不是会出现空缺的位置,如此一来朝廷的机构还如何运作。
此时吏部尚书魏启德和吏部官员们的日子均不好过,他们在这之前都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消息,是皇上突然着急魏启德要求处理这事,原本以为只是调整极个别犯错的官员,和有功劳官员的官职,然而董高逸给了一份名单同时回复了一句话:这上面的职位无论官职大小全部由吏部着手审查,另外正五品以下正八品以上官员的地方官员由各地官府以及各个机构上报审查,其余不做调整。
一句话概括,名单上面的官职无论大小全部调整,正八品的地方官员需要调整的由官府直接上报。
现在吏部面临的问题就是,不断有官员前来打听,他们能够透露的只有全部调整这句话,而且董高逸的意思。
皇上还催的也比较急,要求年后必须要上报,意味着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不是不想泄密而是不敢,皇上对吏部只有一个要求:一旦将名单泄露半点出去,泄露之人株三族,吏部所有官员全部降职处理。在这样的条件下谁还敢作死,除非真的不顾三族人的死活。
正五品以下官员的调整关注的人很少,各地官府也没有胡乱瞎报,都是根据官员们的履历来决定是否上报,或者是否升迁和降职。
书房内,董高逸正在让梁奕给他按摩肩膀,那些宫女的手劲太小,妃嫔又不准到书房里面来,梁奕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不仅力道合适,手法也学得不错。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丰收之年
很快高鸿带着五份奏折回来,南齐朝官员上报的奏折都是一式两份,一份批阅之后送回去,一份则留在户部管理。
董高逸打开第一份说道:“这是上任西州知州李哲上报给户部的,说是要立中庄镇为中庄县,附有一份关于与南疆来往的记录,这事儿你可清楚”
“回陛下,臣清楚,当时还去中庄镇看过,的确已经具有县的规模。”
“没错,根据汇报,这一年来与南疆的来往增多,朕当时便同意了。”说着又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奏折道:“这是现任西州知州孙元逸送来的。”
梁奕不会认为皇上无缘无故给他说这些,静静等待下文。
董高逸随后果然道:“这份奏折是上月送来的,说是在西州与观紫县中间发展了一座小城池,同样具有县的规模,提议将其立为沈庄县,一年之内立两县,所以这一份朕还没批复,此事你如何看待。”
“回陛下,微臣离开时两地之间并未有具此规模的城池,想来是后来发展的。”
他离开时客栈附近的确还不到县的规模,这半年送来的信件同样没有提及此事的,他那里知道。
不过结合东董高逸刚才那句话,莫非是让自己任沈庄县令,可县令只是正七品的小官,难道要让他以正四品官员的身份去任县令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就比如说魏启德就曾因为犯错被贬为苏松云州知州,当时他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去担任从四品的知州,只是降了官位并没有降职位。
当然让自己去做沈庄县令梁奕是没有意见的,这里属于西州范围,又有自己客栈在此,原本周围就属于西州和观紫县,因为是新立的可以为他解决许多麻烦,这个县令绝对很轻松,同时还可以随时去西州,尤为方便。
董高逸笑了笑,说道:“这是小事朕用不着知道的很清楚,当然也不会让你去上任知州,传出去岂不是闹了笑话,不知情的还会以为你被贬职。”
梁奕拱手道:“微臣一切听命皇上。”
“朕当然不是随意说说,你在身边的半年能够感觉到绝非如此,所以现在给你两个选择,第一继续留在朕身份做御前侍卫,第二去地方官府任职,正四品的位置你可以选择,若是不够自己以下的官位同样可以。”
“臣惶恐。”
“这就是朕的意思,你好好想想,三日之内拿出结果。”
不仅是梁奕愣了,一旁的高鸿惊讶的不知该如何形容,让人自己随意选择官职,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遇见,不知情的还以为梁奕是当今南齐朝皇上的弟弟或者是儿子一类的。
梁奕想都没想的拒绝道:“臣惶恐,愿意留在皇上身边。”
闻言董高逸点点头没有继续纠缠下去,很快又恢复了原样,仿佛这件事没有发生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吏部带来的消息影响在逐渐的减弱,因为一直打听不到具体的消息,大部分官员放弃追问,反正距离年后还有一月的时间,再说此事是皇上亲自下令的,恐怕很难有更改的机会。
这个年是南齐朝人过得最开心的春节,不仅前线没有任何战事,同时上一年的大丰收过后,皇上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这让他们的存粮更多,来年的温饱不成问题,往年饥寒交迫的日子不再上演。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够吃好过好就行,没有太多的追去。
第一百八十九章 朝廷的调整
和丰元年三月一日,历经整整三个月的吏部考核,在皇上董高逸的同意下,吏部着手拟旨。
随后正三品监察院苏松府巡查,江南府巡查在巡查途中受贿赂共计超过万余两,工部侍郎,户部侍郎二人收受财物超过万余两,四人均被处以革职充军;从二品刑部左侍郎陆群,玩忽职守,收受财物百余两,因退赃及时,悔过深刻处以罢官,永不叙用。
这几人都手握大权,然而在贪墨一事上没有任何余地可言,当天就被全部处理。
而整个才刚刚开始,第二日大对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查处的官员已经开始行动,从二品官员大理寺卿徐维的府上很快就被包围的水泄不通,被抓起来的时候徐维还在不断的反抗,叫嚣着:“你们是何人,竟然大胆敢闯本官府上。”
领头的一人冷笑一声道:“徐大人,到了这个时候你还不明白吗还是老老实实的吧。”
徐维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大声道:“我明白什么,还不赶快放开本官,到时候城内守军一到你们一个也跑不掉。”
见他依旧如此,领头的摇头道:“徐维接旨。”
闻言徐维没有继续反抗,而是跪下来道:“臣接旨。”
圣旨一出他那里还敢反抗,无视圣旨本来就是重罪,在已经犯罪的情况下罪加一等肯定会更加严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大理寺卿徐维,工作失察,懈怠不工,任职期间收受财物多达四万余两,收受银两多达三万余两,念其任大理寺卿期间功劳,处以杖责五十,收押三年,家产全部充公,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罪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多谢皇上不杀之恩。”
董高逸对他已经算是不错的,贪墨的东西七万两已经够死罪,只是杖责以及收押并不会伤其性命,说是家产全部充公在抄家的时候还会留一些,毕竟还有孩子之类的,不会做到赶尽杀绝,同时也是皇上不忍心如此。
这样的一幕不仅在徐府上演,其他地方同样是这番情形,不过因为徐维的名声更大,所以才会引起这么大的冲动。
一直持续了足足十日时间,抓捕终于停了下来,没有被抓的官员纷纷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很多人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找到自己府上,同时走访的都少了许多,万一刚拜访结束就被抓了岂不是还会被误会。
三月十二日,一道圣旨让本已经平静的朝中再次震动了。
陈于在听到圣旨时并不意外,通过这几日的观察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今日一事来说寻常不过。
临近七十岁的陈于在年轻的时候拼的太狠,以至于现在跪下都成了问题,最后还是在搀扶下才勉强跪下来。
宣读圣旨的见此这才打开,并不会念在年老的份上略过该有的礼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礼部尚书兼大学士陈于,工作失察,包庇罪犯,任职期间收受财物,银两五千余两,深负朕恩,今免其官职之职,降为国子监司业免去大学士一职,以观后效,钦此。”
“罪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候宣旨的才上前一步将其扶起,虽然被贬,但毕竟是做过礼部尚书的老臣,不至于太狠心。
董高逸并没有让他直接回家养老
第一百九十章 黯然落幕的礼部尚书
陈于的事情告一段落,在此期间朝廷选择,应天府和苏松府暂时不派出巡察使巡查,这让两地官员送了一口气,空缺的工部和户部侍郎很快从两部中补上,刑部左侍郎则由右侍郎任职,右侍郎则是从另外机构调来的。
不到半月空缺的职位全部补齐,带来的影响逐渐在削弱,要说谁获益最大肯定要非董高逸莫非,迁贬和革职的大部分是强势一方的官员,稍弱一方同样有官员被贬和革职,而补上的大多数是董高逸的人,当然为了安慰他们也让出几个位置,只是不重要而已。
对于强势一方而言损失最大的当属陈于,六部一直分为三派,分别是以户部尚书刘长生和吏部尚书魏启德为首的,以及和礼部尚书陈于,兵部尚书朱辰和刑部尚书宁耿为首的一派,剩下的工部尚书魏炳松一直处于中立,不投靠不巴结任何人。
工部承载了南齐朝全部的建设,所以两方都不会轻易得罪,但魏启德和魏炳松两人是本家,还有一丝的血缘关系自然偏向于前者。
按理说管钱的户部和管人的吏部加在一块会相当强势,作为皇上也不想看到这两部关系很好,但实际上这两部反而是出于弱势一方的,哪怕有魏炳松的帮助依旧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