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都市诡案物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咸鱼蛋黄
    他来来回回把衣服穿上脱下,以掩饰自己自己心头莫名的紧张悲哀以及忐忑情绪。

    直到苏清父女两人做好早餐,叫他过去吃早饭时,道一才最终选定一件黑色长风衣。

    这件衣服版型简约大气,穿上之后显得整个人气度非凡。

    但由于版型偏欧美风,所以穿上并不如其他休闲款式舒服,这件衣服买了之后道一一般很少穿。

    这回为了祭拜母亲,显得正式而庄重才特意穿上。

    他走走进餐厅的时候,苏启智都忍不住多看两眼:“嗯,这衣服穿上去,人显得更俊了!”

    花枝难得认真审视了一下自己短短的身材:“这件衣服不错啊!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绿珠笑着给他一张油饼说:“多吃点,营养充足了,自然长得快。”

    听他这么说,苏启智眼睛直抽:虽然他也相信孩子吃得多,长得快的道理,但是花枝吃的也太多了!

    他一顿饭,比自己跟苏清水加上白贤三个大人吃的都还要多。

    不过,这几天,孩子也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圆润粉嫩了。

    至于长高了没有,他倒是没在意。

    可能因为天天在跟前晃悠,所以即便长高了也看不出来。

    “哎呀,好无聊啊,吃完饭去哪玩呢”花枝一边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拉饭一边说。

    他现在这个粉嫩的壳里,虽然装了个成年的灵魂。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天过的太安逸了,言语行为竟然越来越退化成跟壳子相匹配的儿童水平了。

    也就是说,他越来越像个真正的八岁孩子。

    当然,由于之前一直严重营养不良,外形看上去仍然像五六岁的样子。

    “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回老家”苏清笑着逗花枝:“还能吃上一顿席。”

    一听说有好吃的,花枝当然愿意:“好,什么时候去”

    “我们是回去祭祀,你就别跟着瞎掺和了。”道一有些嫌恶的看他一眼说:“你跟绿珠在家老老实实的跟着白贤玩,别乱跑。”

    对于他的话,苏启智也很赞同:如果说他们回老家参加别人的婚礼宴会,那么可以多带几个人,大不了多上两份份子钱。

    但是,这次他回去是给老父亲过周年,一般白事,谁会上赶着跑去别人家祭拜

    关键白事也不太吉利,所以他就没出声,默认了道一的说法。

    但花枝却不想就这么放弃去一个新的地方玩的机会:“为什么不能带上我呢苏姐明明说可以啊!”

    “我姐那是逗你玩的。”道一瞪他一眼说:“听话,你又不是真的五六岁小孩子,人家回去祭拜先祖,你也要跟着吗”

    被他这么一提醒,花枝突然感觉羞愧难当:怎么自己刚才的言谈,真的像一个几岁的顽童

    肯定是跟绿珠这个傻瓜一起待久了的缘故!

    感到有些窘迫的花枝,化气愤为食欲,埋头苦吃,一大桌子早餐竟然被他扫了大半。

    绿珠




第六百五十四章 可恶
    这个时候,道一终于明白苏清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老家了,因为,住在村里的这些亲人实在太可恶了。

    说话甚至不如围观看热闹的一般邻居。

    至少那些邻居会出于礼貌,不会问一些十分让人难堪而尖锐的问题。

    过来看热闹的邻居,更多的是称赞一下苏清的出尘气质,以及苏启智认了个好儿子,还有儿女事业有成之类的话。

    虽然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一点诚意,但至少说出来的话,让人听着不那么难忍。

    看到苏启智强颜欢笑的跟几个叔伯亲兄弟周旋,道一忍不住悄声问苏清水:“咱们家以前是不是跟他们几家有仇”

    苏清低声狠狠地说:“那是因为以前爷奶活着的时候,死命的压着我们家,然后抬高他们,还老带他们欺负我们,从而让他们几家有着谜一般的优越感,现在看到我们过的好了,心里别扭难受。”

    这也真是奇葩了!

    道一想象不出来,还有长辈给自己亲生的孩子分个等级,然后挑拨自己几个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

    准确来说,是扶持几个比较喜欢的,又生了孙子的儿子,去打压搜刮那个没有能够及早传宗接代的孩子。

    说实话,以前苏清的几个叔伯,从他们家里得到了不少好处。

    而且还是仗着爷爷奶奶的势,心安理得的从他们家索取。

    直到田芬生下路仔之后,这些人才有所收敛: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苏启智也有后了,可以为自己的孩子积攒一些家产。

    所以不管田芬有多么刻薄,他们仍然能够对她客客气气。

    因为这些人从心底认为,田芬给苏启智生了个儿子,就等于立了大功,帮苏启智在这世上立住了脚。

    说白了,这还是一种极端古老思想作祟:那就是没儿子,没人养老送终,最终家产无人继承。

    当然,在他们心里,女儿基本上是不算亲人的,嫁出去之后,跟自己只是一门亲戚而已。

    在苏清爷爷那辈眼里,亲生女儿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侄子重要。

    他们天然认为:自己老了之后,只有儿子才会负担起养老的任务。

    当然,这也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思维。

    但是他们同样也给了儿子十分丰厚的资源,比如把所有的家产都会传给儿子。

    并且,在儿子结婚后,还勤勤恳恳的帮他们攒钱带孙子。

    但对于女儿,在她出嫁的时候,有些人还会收到一笔彩礼。

    也有一些父母不愿意占孩子的便宜,这些钱作为陪嫁又送给了女儿。

    没有索取巨额彩礼,或者把彩礼重新给女儿当嫁妆的父母,已经是最仁慈的父母了。

    但就在女儿出嫁的那天开始,以后跟家人的关系不大了,比如财产分割,根本就不会再提到。

    这在广大的农村具有十分普遍的现象,最坚定的主导这些思维的,正是苏清爷爷奶奶那一辈人。

    随着这一代人逐渐离世,女孩子的地位才稍稍有所提高。

    但这主要表现在农村人会更高看新过门的媳妇而已。

    自己的亲生女儿,仍然没有继承权。

    当然,年轻的女孩子在长辈眼里还是很有地位的,因为他们可能会结一门贵亲。

    但这仅限于未嫁的少女。

    对于苏清这种悄无声息的结了婚,然后又死了丈夫,过年走投无路,还要回娘家过的小寡妇,老家这些肥肥胖胖的老村妇们十分鄙视的。

    具体的表现就是,她们根本不愿意跟苏清水说话,反而围着苏启智口中这个新认的干儿子问长问短。

    这让到一觉得头痛不已:给一堆肥胖而粗俗的大妈强行尬聊的体验并不那么好。

    更关道一郁闷的是:这些人还都说浓重的方言,有些他根本听不懂。

    &nbs



第六百五十六章 阴影
    幸好一切都过去了,现在苏清不但有自己的事业,而且,还有温暖的家庭,亲人跟朋友。

    小时候对她造成的阴影,再现在的生活中越来越小了。

    “母亲以前住在哪一间屋”道一站在堂屋左右看了一眼问。

    苏清下意识得指着东里房:“在这儿,七岁之前我都跟他们一起住在这屋里,到了七岁之后才开始搬到西屋。”

    说着,他率先撩开挂在堂屋跟东里房中间的帘子,十分惊喜的发现:当年父母的那张红木床还在。

    但床边的那个黑漆木柜子却不见了。

    这让苏清感觉有些失落:“我小时候最喜欢坐在母亲的床头,趴在那个黑漆木柜子上写作业。”

    道一可以想象的出当时的情景: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趴在床头柜上认真写着作业,母亲慈爱的目光落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情景,是他在梦里临摹了无数遍的亲情。

    对别人来说,是最基本的母子互动,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人生最重要的缺失。

    所以,第一次回到母亲曾经住过的院子时,让他觉得心里十分激动。

    虽然,镇上的那个院子是母亲买的,母亲也曾经再那里生活过,但毕竟后来小院里的女主人,已经把房子小院的格局改变了。

    特别是屋里的陈设,装修已经完全改变了。

    但这里不同,是母亲最开始带着姐姐一起生活过的,从没有被其他人破坏的原生态院子。

    他刚才在屋里打扫的时候,脑海中总是能不自觉的浮现出梦境中那个十分模糊的母亲的形象。

    没扫到一个角落,他都会忍不住想:母亲当年是不是也在这里做事休息

    这个朴素的房屋,曾经住着他心中最渴望见到的亲人。

    “母亲最喜欢晚上坐在床头做针线活,可惜我那个时候实在太贪睡,每次都在母亲刚开始做活的时候就已经睡着了。”苏清满脸遗憾的说。

    跟她一起早早入睡的还有父亲:因为父亲每天要早起去地里忙活,所以,晚上休息的也很早。

    而母亲因为晚上做经常针线的缘故,早上一般起得比较晚。

    所以,每天做早餐的任务就落在了父亲身上。

    久而久之,苏启智也练出了一手好厨艺。

    如果忽略村里人对他们的排斥,那么,一家三口当年在村子里的生活是相当的温馨。

    “这张圈椅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做的。”苏清指着一个由圆木圈成的相对很粗糙的椅子说。

    可能因为这把椅子做得比较粗糙,而且也没有上漆,所以才得以留下。

    当年他们搬家的时候,苏启智父母领着几个兄弟蜂拥而至,把能用的东西基本上都抬走了。

    虽然当时苏启智打算把一些用得着的家具搬到镇上去,但是一屋子的家具,摆件粮食等,几乎被他的兄弟们抢掠一空。

    所以,现在在镇上基本上见不着原来在村里时候用过的东西。

    当时为这事苏清还伤心了好久:就连父亲特意为她买了雕花小书柜,也被大伯家的女儿抢走了。

    那里面还有一柜子小人书呢!

    “这些人真是强盗!”听苏清水说完到道一十分气愤的说。

    苏清笑着摇摇头:“都过去了,反正那个时候我们也要走,势必有些东西要舍弃。”

    两人慢慢的把院子里的每一处地方都走过一遍。

    在这个小院的每一个角落,苏清都能回去儿时的趣事。

    如在桂花树下跟母亲一起酿制黄酒,蹲墙角挖蟋蟀,趴窗台前面看蚂蚁搬家。

    这些细小的乐趣充实着苏清整个童年。

    也坚实的抵抗着来自其他小朋友的不友好。



第六百五十九章 反思
    大伯母身上虽然有心脑血管所有的征兆,但都在需要用药慢性病的边缘。

    跟大多数常年需要服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人相比,她觉得自己还十分健康。

    根本不愿意听医生的话,为了身体更健康而减肥。

    其实最关键是她无法戒掉嘴馋这个毛病。

    大伯母的嘴馋,当年曾经带给苏清无法磨灭的印象:记得有一年过端午节,母亲突然嘱咐父亲去镇上买一些牛肉回来。

    对于几乎从来不提任何要求的妻子突然张口,苏启智自然是十分激动,立刻骑着家里的旧自行车奔往秀水镇。

    因为要过节,但由于当时由于村里的杀猪匠正好住院,所以,村里人大部分都跑到秀水镇去采买过节所需要的食材。

    大伯母仅仅是看到,苏启智从卖牛肉的铺子里出来,就十分精明的断定他割了牛肉回来。

    在当时,猪肉都是很奢侈的存在。价钱贵了几倍的牛肉,更是一般人过年都吃不起的奢侈品。

    而苏清的大伯母当时因为嘴馋,特意去怂恿奶奶跟她一起过来,把苏清家里正在灶上煮的牛肉一锅端走。

    当时苏清已经八岁了,看着母亲有些无奈的站在墙角听着她们谩骂。

    她心里怒火中烧,直接拿一根还在冒烟的烧火棍,朝两人劈头盖脸地打去。

    结果是还没有打到这两个恶人身上,就被一个更恶的人:她的爷爷,进来把棍子夺过去。

    当爷爷手里的烧火棍快要落到身上时,母亲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冲过来将自己捞在怀里:“想吃肉的话,你们都拿走,但不允许动我女儿一根头发!”

    那时候的母亲,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就连一向霸道蛮横的爷爷也被吓呆了。

    而那一对嘴馋的婆媳,则趁机扯掉身上的围巾,垫再滚烫的锅沿上,直接把正煮着的牛肉连锅一起端走了。

    父亲十分痛苦地看着母亲跟大嫂一起,满脸得意洋洋地抬着热腾腾香喷喷的一锅牛肉走出院子。

    苏清十分清晰地看到,他紧握的拳头上青筋泵起老高。

    但因为那些人都是他的至亲,所以父亲无法发泄心头的悲愤。

    接下来,母亲却十分平静地放开怀里的苏清,用灶仅剩下的一口锅,给他们做了一锅鸡蛋疙瘩汤,就这么凑合过了中秋节。
1...232233234235236...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