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诡案物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咸鱼蛋黄
【】(iishu),
听了父亲的话,苏清觉得有句话说的真是十分有道理:有时候父母的无知,真的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忆中的大堂哥,是个比较善良而正直的孩子。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几乎没有因为苏清的身份而歧视过她。
虽然也从来没主动搭理过苏清,但也不曾伤害过她。
“你大哥真是被他爹妈给耽误了,多好的孩子,老实又能干。一点都不像她爹娘生的。”苏启智十分惋惜地说。
对于这个大侄子,他的印象还挺不错:至少这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欺负过女儿。
以前不管在哪见到,都十分本分的上前打招呼,叫他一声叔叔。
而其他的侄子侄女出来玩看到他,都一哄而散,基本上都不会打招呼。
以前的小孩子也很聪明,会看大人的脸色,知道父母话里话外都看不起苏启智一家,他们也都跟着小看这个叔叔。
但苏清的大堂哥却一直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对于任何一个长辈,见面都会上前礼貌地打招呼。
不但是在苏清父女俩心目中是这样,就是在其他人眼中,苏清大堂哥的印象都是中规中矩,踏踏实实。
有不少人感叹,这孩子根本不像他那对精明圆滑的父母生出来的。
不过,大家却都很赞赏他踏踏实实的为人处事风格。
但这样的人也往往比较没有主见:比如,父母的逼迫下,他相继跟两任女友分手。
中间还曾由于父母的挑剔,数次相亲都无疾而终。
渐渐的,大家几乎都好像忘了他这个人的存在。
如果不是他父母时常提起,很少人还会记得苏清大伯家的长子还未娶亲。
“我已经好久没见过大哥了。”苏清有些感激的说:“我记得考上大学的时候,大哥还悄悄塞给我三百块块钱呢。”
听她这么说,苏启智也十分高兴:“是啊,你当时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本科大学的。你大哥虽然嘴上不言语,但心里也觉得很自豪。”
这点恩情,苏清一直记着:那个时候,大哥虽然已经出去打工了,但是工资并不高,而且他的工资基本上都交给了父母。
可想而知,为了积攒这三百块钱块钱,大哥肯定是想尽了办法节衣缩食。
大伯父夫妻两个十分精明:两个孩子相继辍学出去打工之后,他们以孩子还小为由,把两个孩子挣得工资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了显示仁慈,大伯父还给他们规定了年纪:每个人到法定结婚年龄之后,工资才能交由他们自己掌管。
本来,堂姐还打算过了二十周岁之后攒几年钱再结婚。
结果,大伯母觉得,女孩子年纪太大的话就不好嫁。
堂姐刚过二十岁,就收了一大笔彩礼把她嫁出去了。
其实她所谓的不好嫁人,指的是女孩子年纪越小,就能光明正大的多要彩礼。
这也是农村人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对女孩子的年龄歧视。
这一点被大伯母给利用到了极致:当初堂姐出嫁,对方确实给了他们一大笔彩礼。
而他们就是拿着这笔彩礼,和那些年打工积攒下来的钱,立刻给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
现在他们手里的这些积蓄,才是这些年他们夫妻两个和儿子打工多年攒下来的。
不过,据说自从大堂哥跟第二个女朋友,被家里逼着分手之后,他为了表示反抗,就再也没有给父母一分钱工资。
这些事情根本不用打听,苏启智一回去,自然有那些看不惯的邻居跟他说道。
而他大哥也毫不避讳的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还认为自己做的很对,沾沾自喜的希望苏启智能帮忙给儿子介绍个女朋友。
听父亲这么一说,苏清对于这个十几年未见的大哥十分同情:有这么样一对极品爸妈,如果不能彻底自力更生,估计他以后的婚姻也很难幸福。
父女两个一路上聊着大伯一家的八卦,道一则专心致志的开车。
当他们回到家时,还不到两点钟。
其实秀水镇离苏清老家的村子并不远,开车连半个小时都不用。
苏清父女两人对那个村子都没什么好感,所以平时几乎不回去。
一开始道一还以为苏清老家离镇上很远呢,现在看来,至少比五道沟离镇上近得多。
而且,由于现在实行村村通,两地之间的路也修的也特别宽敞平坦。
可能因为离镇上比较近的原因,而且村里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所以这个村子才没有被淘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
虽然村里但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但仍然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家。
从村里新修的房子来看,还有不少人选择在继续再村子里居住。
毕竟,这这几年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别说是县城,就是镇上新起的小区,房价也都特别高。
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在外面买房的压力,所以还是选择回到村子里盖房子。
由于村子里之前也陆续搬出去了一些,早年再外发家致富后搬到城市里的人。
他们的宅基地,都被留在村子里的人购买了。
其实在农村住并不比镇上差多少:毕竟开车只需要二十分钟,就算骑电车到镇上,也只不过是半个小时多一点。
在大城市里,这点路程基本上是从住宅区,到离自己比较近商业区的距离。
在农村自己的宅基地面积又够大,不但房子可以修得十分宽敞舒适,而且还有个大院子。
这些年村里开始流行中式别墅风格:一家家房子都修的雅致大方:看上去比古代达官贵人的府邸还要精美阔气。
当然,这些中式风格的别墅,也采纳了现代化建筑的优点,那就是玻璃宽大,采光良好,在这个基础上,更具古典建筑美感。
之所以他们把房子都建成这样,并不是因为村里人的欣赏水平有多高。
而是因为愿意低价承接给他们建房子的建筑队,有一位十分痴迷于中国风的建筑师,愿意免费给他们出建设图纸。
现在建房子一般都需要审批,而且要有合理正规的建设图纸。
而这份图纸少则上**千,多则万,对于村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愿意给他们设计图纸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房子既美观阔气,有通风,明亮。比所谓的欧式风格更显得高出好几个档次。
这么大的便宜,谁不愿意占?
(iishu)是,,,,!
第六百六十四章 坎坷
【】(iishu),
苏启智笑着摇摇头说:“你大伯现在后悔死了!自家房子建得太早,没能赶上设计大师免费给他们设计小别墅。”
苏清撇了撇嘴说:“我觉得他们家那房子盖的,就跟大伯夫妻俩秉性差不多。”
苏启智正要回答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到了家门口。
于是一边打开车门下车一边说:“我听你大伯说,你华姐一家子迁到咱们村里来落户,他打算把你爷爷奶奶老宅给她们住。”
苏清水不加思索地问:“那我三叔答应吗?”
在苏清眼里,三叔虽然比大伯稍微豁达一点点,但也是个不吃亏的主。
苏启智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你三叔当然不答应!他惦记老宅好久了。听说为了这事,连这次你爷爷的周年都没回来。”
最关键的是:老两口临死之前都交代过,说要把老宅子留给小儿子。
主要原因是老大一家占了两处宅子,也就是说:苏清大伯现在的宅子之所以这么大,是他自己跟苏启智两人合起来的基地。
为此,苏清爷爷奶奶总觉得,亏了只分到一份宅基地的小儿子。
所以,老两口从小儿子家的两个孩子出生。
一直抚养到长大出去打工,而且还决定,死后把自己住的老宅子留给小儿子。
当然,他们之前也给大儿子养过好几年孩子。
至于苏启智,在他们心里可能已经早就没这个儿子了吧?
所以,关于老宅分配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考虑他。
也许,他们认为苏启智已经在镇上买了房子,根本不屑于在回村里跟他们争老宅吧?
所以这次苏启智一回去,他大哥就气氛不已的地向他抱怨说父母偏心,把整个老宅都留给小儿子,根本不顾及他这个大儿子的感受。
“那大伯打算怎么办?把老宅据为己有吗?三叔同意不?”苏清推开大门,十分随意的问。
对她来说,争这些蝇头小利,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但她愿意捧父亲的场,听他唠叨。
苏启智叹了口气说:“我听你大伯的意思是,打算拿两万块钱把老宅买下来。”
苏清皱了皱眉头问:“给的太少了吧?我估计三叔不会同意。”
毕竟老宅占地面积挺大,大概有半亩多呢。
不说院里的房屋,单单是宅基地就不止这个价。
就连苏清都这么认为,三叔也不是傻子,所以,当初一口回绝了。
接着,苏清大伯就提出要分一半院子。
同时,在紧挨着老宅的那片菜地里搭了个铁棚子。
目的很明确:即便不能买下整个老宅,只要破开一半,搭着紧挨着的这个占地几十平的小菜园,也能重新再开辟一个院子。
当然,苏清三叔也不是吃素的:一口咬定父母临终前,遗嘱说要把这个宅子给他,拒绝分出去一点。
而且,过年时候回来,还特意加高了围墙,换了新大门。
用苏清大伯的话说,就是像防贼似的防着他。
听父亲说到这里,苏清十分好奇地问:“大伯,为什么非要大姐一家搬到咱们村呢?”
对于这个问题,父亲觉得有些羞于启齿:因为这个侄女实在太不着调了!
前面曾经说过她二十岁的时候,被母亲诱导着,收很高的彩礼嫁了出去。
出嫁之后,又听母亲的话,两年内生下两个孩子。
当时因为太年轻,生了孩子之后,完全没有能力自己照顾,于是,就直接丢给了婆婆。
后来,她跟老公各奔东西出去打工,长期两地分居,让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夫妻两人双双出轨。
所以,他们婚姻结束的也十分干脆利落。
净身出户也没带孩子的大姐,并没有像前夫那样迅速跟第三者结婚。
当然,前夫的第三者再怀孕又生下一个孩子之后,感觉实在不适合做后妈,很快又丢下孩子跑了。
这下,落了三个拖油瓶的前夫,估计这辈子没有机会再走入婚姻了。
但大姐也没好到哪里去,之前那个第三者很虔诚的想要娶她,但她却觉得那人实在太老实了。
于是,就找了一个非常不老实的人,结果在她怀孕之后,这个真爱不老实货去喝茶了。
不过,很快大姐就喜逢柳暗花明:又遇一个接盘的老实人,不计前嫌要娶她为妻。
要说他也挺划算,娶一送一,既当新郎同时又能当上爹。
而且彩礼还低,简直是三喜临门。
但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呢?
就在老实人结婚好几年,终于得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两个月,大姐的不老实人真爱出来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姐一听说真爱出来,就立刻带着跟真爱生的那个孩子,跑去投奔他了。
老实人见挽回无望,只能选择放手,不过,幸好他收获了一个亲生儿子。
现在如此严峻的婚恋市场,估计老实人想要在婚姻也比较困难。
而投奔真爱的堂姐,此时过的也十分狼狈:因为不老实人实在有太多不良记录,以及拈轻怕重的性格,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是他们两人手里现在又没有多少钱,在外面租房子开销很大,而且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这个不着调的大堂姐,混到现在甚至连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
因为不老实人从小父母离异,没有一个人愿意管他。
到现在他连个能真正落户老家都没有,所以孩子以后上学也是个问题。
虽然孩子的老实人后爸,以及后爷爷奶奶都愿意孩子留在家里,由他们抚养上学,但不老实人自尊心很强,而且,他也就这一个孩子,肯定不愿意给别人。
所以,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苏清老家:没有人规定女孩就不能在老家扎根,虽然名声有些不太好,但是孩子以后上学的问题一定要解决。
所以,苏清大伯才会厚着脸皮跟自己兄弟去挣老宅。
至于说为什么,他不让女儿一家住自己家:道理很简单,在他的想法里,自己老了之后,现在住的宅子是要留给儿子的。
让女儿来村子里落脚,主要是看在这个,现在唯一以后能够看到的外孙子面子上。
“青青,如果你大伯提出要我们的老宅子怎么办?”苏启智有些担心的看向女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