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东山
【021:天子令;创设科举之意】
苏东意在改革,推行新政策,实行军武强国、实现地主纳粮、服兵役,这都需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鲜血液来推动,而今的南朝陈的官员皆是察觉制和九品中正制下推荐上来的士族官员,那个士族官员不是地主名下没有百、千亩地
苏东要想实现地主纳粮、服兵役,必然会触及他们所有人的利益,这没有寒门、贫民子弟充实朝廷官位,苏东如何敢下这个令。
做皇帝不易,要做一有所作为的皇帝更是难上加难,苏东现在还未开始宏图便已有所体会,跟别说日后了。
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苏东势在必行,察觉制和九品中正制是否保留,苏东还有待斟酌,但科举制苏东一定会推行。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雄才伟略的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元年(605年)创设进士科,广纳天下寒门学子入朝为士,从此便开始了长达1300年的科举选拔人才历程。
苏东虽是21世纪之人,清楚科举制的弊端,也明白21世纪的教育方式比科举制先进了不知多少倍,但他同时也明白,在当今这个时代若想推行21世纪的幼、小、中、高、大学全日制教育,甚至更高的研究生,博士生教育,那完全是不切实际。
当今的时代不具备那样的条件,也没有那样的师资力量,更没有那么多让教育循序渐进、深入发酵的时间,要知道,而今的南朝陈之北有国力雄厚、志在一统的隋朝,极西还有高棉文单国(老挝)虎踞,在这样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培养人才完全是空谈,不如直截了当的选拔人中佼佼者。
苏东现在想做的是,在有限的条件里,尽可能的选拔出时代的佼佼者,文臣、谋臣以及军师、武将。
他不仅要开创文科举,更要开创武科举,在南朝陈全境里选拔各色人才,无论何等身份,或寒门、或普通百姓、商贾,纵是乞丐,家奴,只要有能力,统统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来入朝为官。
苏东相信,在这样的制度下,不出几年,南朝陈的人才便会层出不穷,足以驰骋天下。
......
东山元年,三月初二。
苏东于太极前殿下达天子令,从三月初二日起,除宫内女官外,凡男性为官者,一律不许再傅脂粉,穿靓衣,若再有发现男性为官者效女子傅脂粉,穿靓衣,一律严惩,罢官削爵,绝不姑息!并呼吁天下百姓要理清何为男、何为女,自古男儿有本色,以博览群书,富学多识为荣,以横刀立马、建功立业为傲,万不要效女子傅脂粉,穿靓衣,作女儿态。【 &免费阅读】
天子令一出,前朝哗然,苏东毫不客气,在早朝之前便在太极前殿内命宫内太监准备了上百个满盛清水的水盆,在天子令颁布的同时,苏东便让那些脸上傅有脂粉的官员统统去水盆旁边将脸上的脂粉洗干净。
除毛喜、袁宪、司马申、萧摩诃一部分老臣及武将外,但凡年轻一点的文臣大多脸伤都有脂粉,就连当朝三省主令之一的门下令、鄱阳王陈伯山脸上也满是脂粉。
一番清洗后,苏东再望去只觉得是舒服了很多。
早朝结束后,苏东命尚书令袁宪、中书令毛喜、门下令陈伯山、御史大夫陈伯恭、虎贲大将萧摩诃,及六部尚书
【022:前朝相峙;渐起杀心】
司马申迟疑了,苏东不由面色一沉。
苏东本以为司马申会同袁宪、毛喜两人不同,但终究是他想错了,司马申终究是士族子弟。
除此三人,殿内还有萧摩诃、江总及其余四部尚书,萧摩诃乃兰陵萧氏人,同属西晋至南朝四大顶级门阀之一,而今王、谢两家已经式微,陈郡袁氏与兰陵萧氏并立为南朝陈两大顶级门阀,萧摩诃的意见自然不用再问,肯定同袁宪、毛喜一样。
至于礼部尚书江总,他亦是士族子弟,其他四部尚书也均是士族子弟,他们的沉默不语也均已表明态度。
前殿一时沉默而下,气氛骤然严肃起来,苏东眼看众臣不语,只能是无奈一叹。
看来九品中正制短时间内确实难以废除了,而今只是与十一位重臣初步议论科举制创设之事,便已引来其中九位重臣如此反应,若放在前朝文武百官面前共议科举制创设之事,那前朝文武百官岂不是会哗然炸锅。
“朕并无废除察觉制及九品中正制之意,今日诏你等共议,只是为议创设科举制一事,为我南陈朝廷再辟一条人才选拔之路。”
苏东此话一出,前殿的气氛方才缓和了几分,众士族重臣也均是暗松一口气。
“陛下圣明...”
尚书令袁宪上前道。
“陛下心容万民,意在让天下士族、寒门、天下百姓平等,皆为朝廷效力,以人才强国,陛下之雄心伟略使臣等敬畏难止,但臣以为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事关国本,并非一朝一夕便能确定,还需要好番商榷。”
“陛下,尚书令所言极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还需商榷。”
中书令毛喜上前道。
“陛下有匡扶天下寒门、**百姓之心,但寒门子弟、普通百姓与士族子弟自幼受教不同,才学差距颇大,学术良莠不齐,普通百姓甚至大字都不识几个,若让这些人进朝为官,恐怕会失了朝廷的体面...”
“毛爱卿,时才朕没有讲清楚”
苏东微皱眉。
“科举制是以定科考试来选拔天下人才中的佼佼者,天下之人何其多,但只有人中龙凤才能成功通过科举考试进朝为官,并不是随便一人都可以进朝为官。”
眼看苏东龙颜不悦,毛喜连忙上前俯身道。
“陛下息怒,是老臣驽钝。”
“罢了。”
苏东抬手止住毛喜的行动,随将目光投向陈伯山、陈伯恭。
殿内十一人中,只有他二人并非寻常士族子弟,作为皇室宗亲,无论是九品中正制还是科举制对于他们两人的后代来说,都无任何影响。苏东本想听听其他九位士族重臣的对于创设科举制的意见,集思广益,将科举制完善,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九位士族重臣竟对创设科举制一事有这般大的反应。
科举制苏东必要创设,这无任何妥协所说!
纵是满朝士族都不支持,苏东也要创设科举制,但现在尴尬的是,殿内的十一位重臣竟然无一人出来为创设科举制说话,这让苏东无比尴尬,哪怕是现在有一人出来说赞同科举制创设,苏东也会借机将完善科举制的死命令下达下去。
九位士族重臣不说,苏东不得不投希望于皇室宗亲陈伯山、陈伯恭。
“陛下,臣也以为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还需好好商榷。”门下令,鄱阳王陈伯山进言道。【………免费阅读】
陈伯山的一番话瞬间让殿内的气氛凝结至冰点程度,九位士族重臣皆长舒一口气,但苏东的面色却逐渐阴沉下来。
苏东心中清楚,陈伯山对他心存怨言,自那日在早朝之上共议与隋议和之事,陈伯山进言被他驳回
【023:学派文化;意在多学齐鸣】
陈伯山作为皇室宗亲,又是三省主令之一,位同宰相,本便该为南朝陈政权着想,但他却因朝堂议事之争论怀愤在心,不顾朝廷、不顾国体,伺机倒行,他愧对于南朝陈列祖列宗,愧对于先皇文帝、先皇宣帝对他的重用,也愧对于苏东对他的重用。
苏东对陈伯山已起废黜之心,之所以还让他保有权位,因为苏东不能因为这一点小事而对陈伯山开刀,因为陈伯山有错也无错。
错是他错在忘却皇室宗亲身份,伺机倒行,与士族门阀重臣一气,不支持苏东利国利民的人才选拔科举制度创设。
无错是因为前殿议事,本来便言论自由,支持或者不支持都乃己见,要是只因为他一句“臣也以为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还需好好商榷。”便定他的罪,将其废黜,那九大士族重臣是不是也应统统定罪
若是这样,那以后的朝堂岂不是再也没有敢相反于他的意见出现,从此,也再无大臣敢出言规劝他
苏东虽然是后世来人,尽握历史,拥有无上优势,但他却也不能因为这个优势而盲目自大,刚愎自用,让群臣缄口,自断群策群力,失去文武百官之心,成为孤家寡人。
陈伯山暂且先留着,苏东相信,经过这一次的伺机倒行却安然无恙后,陈伯山未来肯定会更加放肆,到那个时候,苏东可就不会再纵容他了...
十重臣退去,苏东独留陈伯恭在前殿中。
陈伯恭今日的出言让苏东很为赞赏,有眼力见的聪明人往往都比一般人更受人喜爱。
陈伯恭在历史记载中便是一个富有远见的聪明人,他从十余岁时便开始留心政事,宫曹治理,在陈宣帝死后,他发现局势对于南朝陈十分不利,便领着八个兄弟辞官寻九宫神山而去。
之后南朝陈覆灭,陈伯恭便与八个兄弟定居于九宫山,营造宫殿,潜心道学,演习阵法,先后练成伏羲先天八卦阵,又练成文王后天八卦阵,对中华道学影响深远,21世纪著名的武侠小说《绝代双骄》中“九宫”之中的“移花宫”便是源于此,而那些频繁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混元宫、八卦宫、三清宫等,也均是陈伯恭在九宫山所营造的宫殿之名。
陈伯恭也算是一个奇才了,要不然苏东也不会重用于他,委任他为御史大夫。
自古御史大夫乃是督查百官、律政纲纪之重臣,其位堪比三省主令,若是善用权力,足以势倾朝野、使百官惧怕,但经过苏东这一段时间的观察,陈伯恭生性寡淡,多喜道学、研古阵法,并不擅长勾心于群臣之间,风闻言事,纠问弹劾。
御史大夫一职本是一权位,但让陈伯恭生生做出散职的模样来。
既然陈伯恭的兴趣不在此,那苏东也打算让陈伯恭换换职业,让他随兴趣而走,这也是苏东独留陈伯恭于殿中的原因。
“伯恭,随朕来内殿,朕有些话想同你聊聊。”
苏东从龙位走下,朝着内殿走去。
陈伯恭紧随其后,无比恭敬。
两人来至内殿,苏东择中位龙椅坐下,随赐座陈伯恭于身边侧座,并命殿内太监为陈伯恭上茶。
陈伯恭面对苏东稍有拘谨,哪怕是现在的苏东面带和煦笑容,陈伯恭也是难以放开。
“伯恭无需拘束,朝堂之下,朕便只是你皇兄
【024:千古大奇人;袁天罡】
自秦汉晋以来,帝皇行天子王道,掌御臣之术,对于思想学派文化在乎的并没有多少,更别说通透。
但陈伯恭与苏东交谈间,发现苏东实乃万世奇人,作为帝皇,苏东不仅对道学通透,更对儒、释、法学有所深悟,纵是上古春秋战国的诸子十家,苏东也略知一二。
而让陈伯恭更为惊讶的是,苏东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也有很深悟并极为新奇的见解,这让陈伯恭不由想起他府上同对《老子》、《庄子》和《周易》有深悟见解的宾客袁天罡。
“袁天罡”
陈伯恭提起袁天罡,让苏东愣怔,而当陈伯恭再说出袁天罡此时正在他府上做宾客时,苏东顿时大吃一惊。
袁天罡何许人那可是隋末唐初著名的玄学家、天文学家、千古大奇人,中华道家预言第一奇书,中华历史宿命论的集大成者,中华、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无可比拟的未来学巨著《推背图》便是他与李淳风共同创造的。
他图中所勾勒的图像及书写的谶语,预言了唐朝以后发生在世界历史上的主要事件,更是预言了中华和世界历史发展,从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而1500年后他的预言成功验证,社会主义伟大中华创立,中华也开始朝着高级社会主义—共和时代大步迈去。
苏东欣喜若狂,他终于想起,袁天罡是这个时代的人,袁天罡生于547年,今年正好35岁,又是益州成都人,正好是南朝陈的百姓。
苏东大喜过望,连忙命陈伯恭回府,将袁天罡请来,他心中埋怨自己竟将这等奇人给忘记,若不是陈伯恭今日突然提起,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起。
苏东曾还是学生时,便因考古老师的要求了解过《推背图》,他还收集了《推背图》在网上流传的金圣叹批注流行本,但翻看之后,便无奈的将《推背图》从电脑里删除,因为...他完全看不懂。
但也因为这件事,让苏东查看到了很多关于袁天罡的资料,他知道袁天罡除《推背图》这一神作外,还善长“风鉴”,即可凭风声风向断吉凶,并且还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袁天罡拥有超出常人的智慧,据唐书所载,袁天罡在唐太宗贞观六年还出任过李世民的智囊,而之后在贞观八年,他预感自己生命将尽,便请求返乡安葬自己,几月后便逝世在故乡。
这等奇人异士,苏东若不将他纳入自己麾下,那对于他及南朝陈来说,简直是不赀之损。
而除过求贤之外,苏东还有另外一层心思,那就是...苏东想看看这奇人袁天罡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不能看出他的来头...
苏东如此迫切的想见袁天罡,并屈皇尊用了请字,陈伯恭自然不敢懈怠,他出了宫之后便连忙赶回府邸,急请袁天罡入宫。
但让陈伯恭无可置信的是,在他府邸已经当了一年宾客的袁天罡竟突然不辞而别了!
太极殿内
陈伯恭颤巍而跪,苏东看着跪在殿下惶恐不安的陈伯恭,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从之前的欣喜若狂到现在的失望消沉,这其中的落差不是一星半点,苏东一时半会也难以缓过。
“起来吧...”
苏东抬手,示意陈伯恭起来。
袁天罡的突然消失,让苏东心中失落,但苏东又明白,纵算他再失落也不能因此而降怒于陈伯恭。
袁天罡是奇人,行事有奇人之风,苏东也能理解,但据陈伯恭所说,昨日夜晚他还同袁天罡坐于灯下,畅谈《庄子》、《周易》直至深夜,今日早晨他来参加早朝前还同袁天罡共用了早膳,当时的袁天罡也并无任何异常,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但就是仅仅一个早朝之后,袁天罡便不辞而别了。
&nb
【025:医学不济之难;隋和亲队伍至】
袁天罡消失无影,再无踪迹,苏东也不再追寻,也没有再询问陈伯恭,便如这一事从未发生过一般,就此揭过。
东山元年,三月初八。
苏东于太极殿下达天子令,成立太学寺,主天下文化学派协理发展之事,并掌管皇宫藏书,晋安王陈伯恭去御史大夫一职,改任太学尚书,掌太学寺所有事宜。另敕封镇右将军、建安王陈叔卿为御史大夫。
苏东并诏天下各文化学派鸿儒入宫为本学派造册簿籍,鼓励各文化学派鸿儒留太学寺任官,并表命朝廷将大力支持文化学派发展,倡导多文化学派兼容共进。
除成立太学寺外,苏东还于太极殿下达第二道天子令,从东山元年三月初八起,南朝陈内所有王侯贵族、在朝为官者皆不许引天下文化学派鸿儒、智者入私府为宾客,如若发现,不论何等尊重身份、何等高官重位,一应削爵罢官,流放荒南,永不录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