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超级学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高月

    在铁火雷问世之前,宋军队火器的评价就是鸡肋,花架子,好看不中用,还不如投掷滚石,能直接砸翻十几人。

    但直到铁火雷问世后,火器才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一雷击发,声震数十里,百步内皆为齑粉,宋军就是靠数十枚铁火雷将三佛齐国吓破了胆,举旗投降。

    &nb




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
    辽军使用的攻城梯是专门工匠制造,十分坚固结实,头顶还有两个巨大的铁制弯钩,将城墙牢牢钩住,很难将它斩断,辽军汉人也继承了辽军的悍勇,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城头攀去,但迎接他们的却是城头上的滚木礌石,一块块三四十斤的石头和三尺长的粗木如冰雹般落下,攻城梯上的士兵惨叫着摔下城去。

    数十架攻城梯都爆发了相似的激战,宋军士兵躲在马面城上,向两侧攻城的辽军士兵后背放箭。

    一时间,城上城下箭如疾雨,密集的箭矢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呜——’辽军大军号角声吹响,又有五千步兵杀了上来,使攻城辽军达到一万五千人,扣去各种伤亡,还有一万三千人不到。

    攻城辽军渐渐集中在西南和西北两个角落,这里摆不开阵型,无论投石机还是弓箭弩箭,都比别处要稀少得多,辽军发现了这个弱点,都纷纷向两个角落集结。

    三十余架攻城集中在这两个区域,轰!轰!两架反拉式攻城梯冲上去,抵端顶住了城墙,两边各有数十人一起拉拽长索,一架挂满了士兵的长梯竖起了起来,直接向城头靠去,这个反拉式攻城梯最大的优势就是减去了攀爬过程,一步到位出现在城头。

    缺点就是笨重,而且需要一个借力点,一般是顶住城墙后,数十人一起向后拉拽。

    这种反拉式攻城梯宋朝也有,但宋朝是大型攻城武器,安装了八个滑轮,用铁链拉拽,同时可以将三排四十余人送上城,要比辽国的攻城梯先进且强大得多。

    宋军士兵早有准备,当这种反拉式攻城梯刚靠近城墙,数十根长矛一起戳去,最上面的三名士兵顿时被刺死,惨叫着摔下城去。

    紧接着,十几只装满火油的陶罐砸了下去,陶罐碎裂,火油淋满攻城梯和士兵,几根火把扔下去,攻城梯立刻燃烧起来,梯上的二十几名士兵也跟着被点燃,纷纷惨叫着向护城河内跳去。

    这时,西南和西北角已经聚集了近一万士兵,曹文静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令道:“向西南和西北角发射铁火雷。”

    三十几枚点燃的铁火雷被小型投石机接二连三地抛出城外,这种小型投石机的投射距离在百步左右,正好就是攻城士兵最密集之处。

    “俯身卧倒!”城上有人大喊。

    城头上的宋军士兵纷纷捂住耳朵蹲下,只听见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火光迸射,黑烟腾空,强大的冲击波和铁片铁钉向四面八方疾射,血肉横飞,肢体四射,凄厉的惨叫声被爆炸声掩盖住了,百步外的数百名骑兵也纷纷受到波及,战马倒地,骑兵摔倒,城墙也跟着晃动起来,攻城梯上的士兵全部坠落,整个城外被刺鼻的硝烟笼罩。

    远处观战的辽军主将耶律昆平和骑兵们都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当然知道这是宋军的火器,但他们却没有见过如此强悍的火器。

    耶律昆平毫不犹豫下令道:“鸣金收兵!”

    ‘当!当!当!’

    急促的钟声敲响,辽军如潮水般撤下,但让耶律昆平更加胆战心惊的是,只有六千余人撤回来,宋军三十几颗铁火雷竟然炸死炸伤四千余人。

    事实上,真正被炸死的士兵只有一千余人,而绝大部分士兵都被震死的,这是铁火雷第一次用在宋辽战场上,辽兵们没有经验,如果能及时伏地,躲过冲击波的震荡,死亡人数恐怕会降低一半。

    这次阵亡的大部分都是渤海籍士兵,他们站在后面,铁火雷正好落入他们士兵群中,死亡近三千人。

    耶律昆平见士气低迷,不宜再战,他立刻喝令道:“全军撤回大营!”

    在低缓的鼓声中,辽兵缓缓后撤了,撤去十里外的大营。

    城头上的宋军顿时欢呼声响成一片。

    王选有些兴奋道:“有铁火雷镇守城池,我们便毫不畏惧辽军!”

    曹文静淡淡道:“铁火雷虽然是守城利器,但如果我们依赖他,一旦辽军找到了防御办法,铁火雷的威力就不会向今天这样大了。”

    “怎么防御铁火雷,将军知道吗”

    曹文静点点头,“范相公给大家说过,如果能抢在铁火雷爆炸之前匍匐在地上,及时用盾牌盖住身体,杀伤效果就会减少一半以上。”

    王选叹了口气,“希望辽军不要那么快找到防御办法!”

    曹文静笑了笑,他见敌军已远去,便回头令道:“出城清理战场,受伤的辽军汉兵可以救治,其他辽军一律杀死!”

    城门开启,吊桥缓缓落下,两千名士兵奔了出去,清理有用的战利品,救治伤员,焚烧并掩埋尸体。

    第一场攻城战,



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兽之策
    耶律昆平虽然一时疏忽,让宋军钻了空子,但他并没有头脑发热,让三万军队全部去追击宋军,他兵分两路,令一万五千骑兵南下去接应采石的辽军,另外一万五千骑兵则按兵不动。

    辎重和大营被烧毁,倒绝了他铺路的念头,他可以直接率军绕过保塞城东去河间府。

    一个时辰后,南面传来的消息,采石的军队被宋军包围,三千人几乎全军覆灭,辽军骑兵赶去时,三千人只剩下一百多名突围出来的士兵,其他士兵除了战死一千余人外,剩下的都投降了宋军。

    耶律昆平无奈,只得率领军队向北撤退,他本来是想带着剩下的军队直接绕过保塞城,前往河间府,却遭到了将领们的强烈反对。

    粮草辎重都被烧掉,每个人身上只有两天的干粮,根本就不够吃,战马也没有草料,更重要是他们还要跨过沙水和滹沱河两条大河,桥梁都被宋军拆掉,他们怎么过河

    耶律昆平也想通了这一点,他们除了撤回辽国外,还真没有别的办法了。

    当天晚上,三万骑兵和九千步兵在距离边界约五十里的满水县休息,满水县是一座小县,城内百姓已经全部南迁,只剩下几百座空房子,稍微值钱的东西都被带走,粮食更是影子都看不见,房梁也被抽走,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

    耶律昆平不敢夜间过边界,他担心宋军会有埋伏,便派出百余名探子北上去查探情况,大军又累又饿,进城后稍稍吃点干粮,给马匹也喂一点随身携带的豆饼,士兵们便倒头睡觉了。

    五更时分,耶律昆平忽然被一阵骚乱声惊醒,他站起身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片刻,一名士兵赶来汇报,“启禀将军,有水淹进城了。”

    耶律昆平顿时吓了一跳,追问道:“淹到什么程度”

    “到膝盖左右!”

    这时,他们的亲兵们也喊了起来,只见水已经淹过来了,他们铺在地上的羊皮全部被水淹没。

    耶律昆平心中惶恐,连声令道:“立刻收拾北上!”

    三万骑兵纷纷上马,步兵们更是惊慌,抢先冲出城门,城外已是一片汪洋,这时,十几名打探情报的骑哨奔了回来,急声禀报道:“宋军掘开了白沟,河水淹过来了,水势很大,将军快撤!”

    “北面的水有多深”

    “大概齐人的腰部,现在还在上涨,而且宋军在龙尾镇那边挖了一道深沟,已经被河水淹没,我们很多弟兄都在那边陷入沟中失踪,不知道沟有多深”

    耶律昆平很清楚通道那边的地形,那边地势低洼,被水淹没后肯定过不去了,何况还挖了一条沟。

    向西走是山地,就算人可以翻山而过,但马怎么办,总不能把三万匹都抛弃,向东走倒是可以去河间府,但又该怎么跨过几条大河

    但上涨的水势却不等他决策,转眼间便淹到大腿了,士兵们都恐惧得大喊起来。

    耶律昆平无奈,只得咬牙令道:“向西撤离!”

    三万骑兵和九千步兵没命地奔逃,向定州方向奔去.......

    数月后,水势慢慢退去,但在宋辽之间却永久地形成了一座宽七里,长三十余里的狭长型湖荡,宋军便将这座湖荡称为龙尾荡。

    .........

    辽军主帅萧韩奴率领五万东路军,从霸州渡过白沟,一路南下,直扑河间府,他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挡,直接杀到河间县城下。

    和西面的保州一样,河间府也是坚壁清野,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毁,树木被砍伐一空,二百多里看不见一处人烟。

    这次宋军坚壁清野,是以黄河和滹沱河一线为界,虽然南面的树木不一定全部砍光,但人却毫无例外地全部南迁,有滹沱河和黄河防御,加上宋军强大的水军,相信辽军难以越过这条防御线。

    滹沱河发源于太行山,从西向东流经真定府、定州、祁州、深州,在深州的饶阳转道向北,向北穿过河间府、莫州、雄州、霸州,最后流入拒马河,呈一条巨大的弧形,这便使辽军的西路军无法渡过滹沱河到河间府。

    滹沱河河面宽阔,可以航行五千石的巨船,为了让滹沱河成为阻挡辽军南下的天然防御线,同时也成为运输的主力线,去年冬天,范宁便让朝廷动员了五十万民

    夫,利用一条废弃的小刘河,挖掘了一条长达五十里的人工河渠,这条人工河渠足足挖了三个半月,十天前才完工,战略意义极为重大。

    之所以战略意义重大,是因为这条人工河渠将黄河和滹沱河连接起来,既可以使宋军北上的黄河船队通过它进入滹沱河,同时也阻挡了辽军骑兵南下。

    唯一担心的就是冬天,冬天河水结冰,滹沱河和黄河就失去了防御作用,不过从滹沱河到白沟相距三百里,骑兵沿途需要补给,所以历史上,无论契丹人还是女真人南下,都需要一座大城作为后勤重地。

    &nb



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
    此时萧韩家奴还不知道耶律昆平的军队已经西逃,他还在等待耶律昆平的消息,不过萧韩家奴已经生疑,他们和西路军只相距两百余里,整整四天过去了,为什么连一个报信兵都没有过来。

    萧韩家奴久久站在地图前不语,难道报信兵是过不了河或者半路上遭遇宋军斥候,被干掉了

    想来想去只有这两个原因,之前他就给耶律昆平说过,无论胜负,在发动攻城后,都必须给自己一份详细的报告,他相信这份报告耶律昆平写了,也派人送了,担但就是到不了自己这里,那只有一个原因,送信兵路上出事了。

    萧韩家奴心中有点焦虑,他想到了上午接到的一个情报,哨兵在西面的滹沱河中发现了宋军的战船,这个消息让萧韩家奴俨如当头一棒,他们之前制订战略之时将什么可能性都考虑到了,就唯独没有想到宋军水军会介入。

    辽军渡河是用皮筏子连在一起,然后上面铺上木板,这种方法简单便利,可以很快搭建成一座浮桥,他们渡过拒马河就是这样过来的,但这种简易浮桥也有一个极大的弱点,那就是十分容易被破坏,没有宋军倒还好,可一旦宋军战船出现,他们的皮筏浮桥根本就不堪一击,一箭就能将一只皮筏子射爆。

    如果宋军战船出现滹沱河上,那么西路军不就过不来了吗

    这时,大帐门口有士兵禀报:“启禀大帅,探子发现一支宋军骑兵出城,约万人左右,向西南方向奔去了。”

    萧韩家奴一惊,不假思索地对旁边亲兵另道:“速令耶律干率一万骑兵去追赶,务必全歼这支军队。”

    “遵令!”

    亲兵接过令箭便走,刚走到帐门口,萧韩家奴忽然喊道:“等一等!”

    亲兵停住了脚步,萧韩家奴思索片刻,便摆摆手道:“取消命令,随他们去。”

    现在是两更时分,他怕自己的骑兵在夜间南下路况不熟,落入宋军的埋伏,这很可能是宋军的诱兵之计,切不可大意了。

    不过宋军战船出现却像一颗毒瘤在他后背滋长,令他坐立难安,他立刻令道:“令第一营探子速去拒马河打探,看看河上是否有宋军战船”

    .........

    定州北部属于太行山余脉,延绵数百里的常山山脉便横亘在平原上,山势高峻陡峭,著名的狼牙山便位于其中,常山山脉便成了宋辽两国天然分界线,虽然山势陡峭雄伟,但也并非无路可走,山脉有很多断裂带,形成大大小小的山间峡谷,这些山间峡谷便是辽军杀入真定府的主要路径。

    对于西逃的辽军也是一样,他们要想返回辽国,只有从这些山间峡谷中穿回去。

    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一座山间峡谷内,宋军都在险要处修建了关隘,不光是防备辽军从北面打来,同时也防备辽军从东面绕来。

    这次宋军备战,也包括了对定州和真定府各处关隘的修复和补充给养。

    西路辽军一路西奔,次日便抵达了唐水河谷,这是定州五条山谷中最适合骑兵走的谷地,其他几条峡谷都需要攀爬一段山路,只有唐水河谷一路平地。

    唐水河谷最宽处有十几里,最窄处不到一里,从这里到蔚州灵丘县大约有四十里路程,对于粮食已经快断绝的辽军而言,这也是唯一能拯救他们性命的路线。

    军队中正好有几名常年往来唐水河谷的汉人,耶律昆平便命令他们为向导,带领大军北上。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近四万军队在河谷内休息,吃完他们的最后一点干粮,很多士兵还跑到河里摸鱼虾,水流不深,只齐人的腰部,两边有大片麦田,不少麦田还长着麦苗,那是农民刚刚播种不久便南撤了,这些麦子便自己长出来,长得郁郁葱葱,正好便宜了战马。

    三万匹战马进了麦田,不多时便将数百亩麦苗啃食殆尽。

    耶律昆平命人将几名向导士兵找来,问道:“宋军的关隘在哪里”

    “回禀将军,就在前面不远,最多五六里,转过弯就看到了。”

    耶律昆平又一指不远处一座比较低缓的山坡问道:“翻过那座山坡,有没有可能绕过宋军的关隘”

    他不

    得不考虑很多现实情况,山上虽然树木很多,可以用来制造攻城梯,但他们的数百工匠已经被宋军杀死,很多必要的工具都没有,只能做一些最简陋的攻城武器,更重要是他们粮食已经断绝,如果不能在天黑前赶到灵丘县,士气和军心恐怕都会丧失殆尽。

    耶律昆平从骨子里不想再攻打城池之类,宋军铁火雷给他带来的强烈震撼让他到现在还没有消退。

    他满怀期望地望着几名向导,这座缓坡能不能不用攻城关隘便可直接绕过去

    一名向导道:“这边看起来很低缓,但北面却很陡峭,人可以牵着绳子爬下


1...312313314315316...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