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超级学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高月

    我这边也有!

    另一名教授抽出几份试卷,我这几份试卷左上角也有五角形。

    张若英接过试卷看了看,又问道:这几份试卷答题如何?

    很一般,首先默经就不全,诗更是拼凑起来的,应该是被淘汰的试卷。

    张若英眉头皱了起来,他有着丰富的评卷经历,试卷上做标记的情况以前经常遇到过,千奇百怪的标记都有,一般是考生留给评卷教授的一种暗示。

    偶然一张试卷上做标记很正常,但像今天这样连续八份试卷出现同一种标记,这就有点蹊跷了。

    他便高声对评卷教授道:大家先停一停!

    众教授纷纷停止评卷,回头望向张若英。

    张若英举起试卷道:大家看好,凡是第一张试卷左上角标记有五角形的试卷全部交给我,由我来评卷。

    很快有助教去收集卷子,不多时,张若英的桌上便出现了厚厚一叠试卷。

    这批试卷的答题质量参差不齐,但共同点都是第一份试卷的左上角标记了一个五角形。

    五角形可不是随手能画出来,而是要精心绘制才行。

    教谕,一共有五十份!一名助教清点了一遍卷子。

    张若英轻轻冷哼一声,心中已明白大半。

    这次增补考试几乎都是零散学生报名,而学堂报名一般都是在年初的正式考试中。

    出现团体报名的情况只有各个补习班,外面各种补习班大大小小有十几个,但五十人以上规模的只有一家,那就是刘大儒补习班。

    这几年刘大儒补习班考上县学人数急剧下滑,这和张谊连续几年没有参加出题和阅卷有直接关系。

    张谊已被清理,但难保刘通不会在县学里另外找门路。

    张若英最恨这种找门路,拉关系的人,只要他做教谕一天,这种情况就绝不允许出现。

    张若英指了指五十余份试卷,对两名助教道:你们二人来重新评卷,别管之前教授给什么分数,你们只批默经,只要默经有段落遗漏或者错误十个字以上,一律淘汰,剩下的再交给我。

    ........

    只隔了一天,县学大门前再次挤满了学生和家长,今天上午正式发榜。

    在县学大门左边不远有一块巨大的木制牌榜,上方盖有瓦檐,每次考试的重大榜单都会贴在上面公布。

    此时,牌榜下站满了等待发榜的学生,刘大儒补习班的学生几乎把牌榜下的最佳位置全部占满,都在窃窃议论着即将公布的榜单。

    这次刘大儒将三道题全部押错,令他的学生十分失望,但刘大儒却信誓旦旦告诉众人,他们这次至少有十五名学生被录取。

    失望的学生们又心怀一线希望,天不亮就跑来等待发榜了。

    范宁和他的六名师弟也已来到县学门口,他们依旧穿着统一的蓝缎士子服,后背上写着‘三元补习班’五个字。

    虽然范宁三道题都押中,但如果说他们一点不紧张也是不可能的,就连平时嬉皮笑脸的明仁和明礼都出人意料地沉默了,目光中闪烁着一丝不安。

    这时,县学门口忽然传来一阵骚扰,只见几名助教扛着矮梯,手中拿着两卷黄纸快步走来。

    榜单终于出来了,数百名学生和家长纷纷闪开一条路,让三名助教进入贴榜,大家又随即涌上来,将牌榜下挤得水泄不通。

    一名助教高声维持秩序,请大家不要着急,等我们贴上录取名单,大家就知道了!

    助教刷上浆糊,登上梯子,将两张黄色的录取名单高高贴了上去。

    名单是按照得分高低来排名,待榜单刚刚贴好,人群便如潮水般涌了上来。

    两张榜单片刻就能看完,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遗憾的叹息声。

    尤其最前面的刘大儒补习班学生们更是沮丧万分,他们五十三名考生,这一次竟然一个都没有上榜。

    骗子!有人终于低声骂了出来。

    李大寿身高体壮,他挤在人群中细看榜单,不断激动万分地回头高声大喊:董坤,第一名;蔺弘第二名;陆有为第七名;师兄,我是第十名,明仁明礼,你们是第十九名和二十名。

    李大寿激动得挥动胳膊大喊:师兄,我们全部考中了。

    他这句话引来周围无数人的羡慕和关注,而不远处,几名师兄弟早已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随即将范宁高高抛起,欢呼着大笑起来。

    .......

    随着录取名单的揭晓,各种小道消息也随即涌了出来,这几天传得最广的两个消息都和补习班有关。

    一个是刘大儒补习班颗粒无收,五十三名学生一个都没有考上,导致家长愤怒声讨,纷纷要求退钱退学。

    第二个消息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补习大放光彩。

    三元补习班的六名考生全部考中,包揽前两名,并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四个名额。

    这个消息轰动了吴县,引来各种猜测,有人猜测这家补习班很可能是由县学教授开办。

    甚至有人怀疑它是被县学革除的张谊开办。

    不过,一个劲爆的消息击碎了所有的谣言,有人认出这家补习班的大师兄正是年初轰动一时的县士魁首范宁。

    很快,考中第十名的李大寿父亲在一次酒后说出了真相。

    三元补习班并没有教授,就是县士魁首范宁给六个孩子补课,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成绩迅猛提高,最后全部考上县学。

    这个消息让无数家长流连于县学大门附近,都希望能找到范宁,请他给自己孩子补课。

    虽然家长们的心愿并没有能达成,不过很多家长却因此改变了思路。

    与其去找外面形形色色的补习班,还不如找那些高分考上县学的学生来给自己孩子补课,或许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

    这天下午,范宁来到了教谕张若英的教授房。

    范宁长身行礼,学生范宁参见教谕!

    张若英站在窗前,望着大门口流连不去的家长们,他半响叹了口气道:范宁,你真让我难办啊!

    范宁笑了笑,学生查过校规,没有不许学生在外面办补习班这一条,教谕大可不必为难。

    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哎!

    张若英很无奈地叹口气,长桥学堂年初时一个学生都没有考上县学,这次却一下子考上三个,还是三名成绩中下的学生。

    让长桥学堂的吴院主大为不满,上门质问自己,凭什么让他们三个差生入学?

    范宁,我去了一趟长桥镇学堂,看了范氏兄弟和李大寿的成绩,坦率地说,他们离县学的标准还差得远?

    教谕,请恕我冒昧!

    范宁打断了张若英的话,我不明白县学考试的意义是什么?

    张若英笑了起来,我明白你的意思,规则就是规则,既然他们考上了县学,我不会取消他们的资格,我只是担心以后,范宁,你心里应该清楚,他们以后的压力会很大。

    范宁淡淡一笑,他们六人的未来由我来操心,我会继续帮助他们补习,争取让他们考过解试。

    张若英注视范宁片刻,又道:我一直有点奇怪,县试的三道题你是怎么押中的?

    不是我押中,而是张教谕出题有规律,十年以前按照顺序出了《论语三章,十年以后又按照顺序出了《孟子两章,我怎么能押不中这次的题呢?

    说到这里,范宁笑了起来,至于默经,要么《诗经,要么《礼记,二十年来教谕出题几乎没有变过,我想谁都可以押中吧!

    张若英一阵汗颜,他是按照习惯出题,二十年下来,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出题已经成为规律了。

    多亏你提醒我,明年不能这样出题了。

    张若英笑了笑,又慢慢沉寂下来,他似乎在想着什么,阳光照在他雪白的发丝上,他头发竟泛起一种晶莹光泽,虽然年迈,却依旧生机勃勃。

    良久,张若英问道:你刚才说,你能帮他们考上解试?

    这才是让张若英深感震惊的一句话。

    范宁摇了摇头,解试这种事情,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考上,我只是说尽力帮助他们!

    张若英松了口气,笑道:我还真以为你能继续押中解试的题目。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两年后的初春
    光阴荏苒,一晃两年过去了,时间到了皇佑二年的上元节。

    上元节可是大节日,县学放了七天假。

    蒋湾村的上元节和平时变化不大,新年的气氛还没有完全褪去,但家家户户又挂上了灯笼。

    正月十四一早,范宁便在家仆老元的协助下,将两盏沉重的大红灯笼挂在门头上。

    小官人,慢一点,上面有个铁钩子!

    范宁慢慢将两盏灯笼分别挂上了钩子,轻轻从高凳上跳了下来。

    两年时间,范宁足足长高了半个头,身高已超过母亲,大概在一米六五左右,他生日前几天刚过,实岁足足有十一岁。

    各地风俗不同,年龄算法都不太一样,按照江南地区民间的算法,范宁过了年虚岁就应该是十二岁了。

    两年时光,范宁脸上的稚气也消退了很多,年轻人的轮廓开始显现出来,鼻子高挺,两道剑眉下,目光十分明亮锐利。

    他皮肤依旧很白皙,和乡下少年相比,他简直就是一个另类,他肤色像母亲,怎么晒也不会轻易变黑。

    范宁到了十一二岁这个年纪,饭量变得很大,总像吃不饱一样,人长得很精瘦,笑起来总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

    小官人,明天要去县城看灯吗?我先去雇一艘船,晚了恐怕就被人定掉了。老元在一旁笑眯眯问道。

    老元是范宁家雇的老仆人,已年过五旬,为人老实本份,他也姓范,和范宁家算是同宗不同族。

    他十岁就给人做家仆,做了四十年,换了三个东家,孙子也和范宁一样大。

    不过他孙子身体不好,需要长年吃药调养,花费很大,前年夏天,老元夫妻二人便被熟人介绍给木堵镇的范医师家当家仆。

    老元做管家,老妻做厨娘,夫妻每月可挣四贯钱,吃住都在主家,对老元而言,在蒋湾村当管家,也算是落叶归根。

    范宁有点为难,他是和几个好友约好明天一起看灯,就他不知父母要不要一起去。

    他想了想便道:好吧!先去订船,明天吃完早饭就走。

    我知道了,小官人放心吧!

    老元转身便去张水根家订船了,张水根又买了三艘船,雇了两名伙计替他跑船,生意很不错。

    宁儿!

    内宅传来母亲张三娘的喊声,你来陪妹妹玩一玩!

    来了!

    范宁快步向内宅走去,他母亲张三娘前年如愿以偿地生了一个小娘子,乳名阿多,现在一岁两个月,刚刚学会走路,范宁一回到家就被她缠上了。

    范宁刚走进内院,一个穿得像小绵羊一样的囡囡正跌跌撞撞向他奔来,张开小手臂,小脸蛋仿佛笑开了花。

    阿锅!

    小家伙说话还有点含糊不清,阿哥喊成了阿锅。

    范宁一把抱起她,笑眯眯指着脸道:给阿哥亲亲!

    小家伙俨如小鸡啄米似的在哥哥脸上亲了两下,一指门外,就像将军下令一般,去玩!

    这时,张三娘从房间里走出来,用手擦了擦围裙,对范宁道:外面风大呢!别出去了。

    范宁一脸为难,娘,阿妹一定要出去,不去她会哭的。

    张三娘瞪了他一眼,你就不会想想办法吗?

    范宁无奈,只得回头问小使女阿梅,用什么办法可以哄她不出去?

    阿梅是蒋墩村人,和范宁一样大,皮肤白皙,长得十分清秀,在范宁家做使女也已快两年。

    她捂着嘴笑道:要么就是骑毛驴,员外就是这样哄她的。

    范宁笑着哄妹妹道:阿哥给你骑毛驴好不好?

    听说要骑毛驴,阿多改变了主意,开始拉着哥哥的脖子‘驾!驾!’兴奋地叫嚷起来。

    .......

    起居房,张三娘一边给儿子缝补衣服,耳边却听着媒婆徐氏天花乱坠的介绍。

    许小娘子今年十三岁,比你家小官人就大一岁,我们都是乡里人,都懂得家子婆大一点疼丈夫。

    按照吴县乡下的习俗,一般会早早定下亲事,少郎十一岁以后,小娘子在十岁以后,就可以说媒谈姻缘了。

    在定下亲事几年后,少郎到十五六岁,小娘到十四五岁,两家人就可以张罗婚事。

    尤其是好的姻缘,一旦到了年龄,说媒的就会蜂拥而至,说踏破门槛也不过份。

    范宁家从去年春天开始,各路媒婆媒公便开始络绎不绝而来。

    张三娘开始还兴致颇高,可媒婆来得太多,她也有点疲了。

    更重要是,张三娘现在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无知村妇,她是范员外娘子,是县士魁首的母亲。

    儿子每月给她挣近千贯酒钱佣金,存放在朱家银铺内,这笔钱由她掌控,她自己也有仆妇丫鬟,在十里八乡也算是名望人家了。

    去年高县令巡视木堵镇,特地来蒋湾村拜访范铁舟夫妇,夸赞范宁为天纵骄子,必成大器。

1...8485868788...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