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暴走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暗形
但他在杨峥身上采取的手段,是能明确分辨出善恶的。如此卑鄙勾当,刚魔道无异,因此,并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鬼谷子就是正道,抑或是魔。
“评判一个人是否入魔,关键不在于他的身份和门派,而在于他有没有行绝对的恶,出于一己魔意,伤害到别人。而你要走的路,本身没有对错,却离魔道极近!”
说这话时,他的语气严厉起来。
杨峥明白他的意思,说道:“以力撼道,只专注于强化肉身,这就意味着,我需要无穷无尽的真气,利用各种方式去汲取。灵兽会吃人,你是怕我像它们一样,放纵**,恣意妄为。”
快速获取真气的办法,共有三种。首先是修炼高深内功,但这需要日积月累,常年辛苦吞纳,并不能速成;其次是直接餐血,也就涉及到魔道的噬血功夫。
最后一种,是服用大量丹药。这个办法看似高效快速,也不用血腥杀伐,实际施行起来,却最困难。
丹药是修行界最昂贵的资源,即使是王侯世家,也不敢说自己家里不缺丹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耗尽丹药,就免不了去抢,去偷,同样会沦入魔道。
因此,杨峥要走的这条路,稍不留神,就会被利欲熏心,变成杀人越货、残暴噬血的魔头。
荀子点头,说道:“以力撼道,这条路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你别无选择,只能走这条路,我很理
第149章 若得天下,便不是魔
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世道清明,像儒家这样弘扬仁义道德、仿效圣贤,或许能行得通。即使不求善报,最起码也不致招来恶果,沦为被武力践踏的牺牲品。
可惜,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是群雄并起、豺狼遍地的战国乱世!
为了争夺疆土和霸权,到处都在打仗,每天都会流血死人,在这样残酷的大争之世,还想做个本分不争的正人君子,这现实么即使你想躲,祸乱事端还是会落在你头上。
战争,是整个时代的罪孽集合体,不像荀子所说的善恶难辨,它最现实,基本都是谋财害命。只要一日战火不停,世道不变,战场上那些侵略城池的军士,就都是嗜血的魔头。
如果杨峥踏上战场,奋勇杀敌,无需明辨是非,反正死在剑匣的都是敌人,吸噬的都是敌人的鲜血。这种行为,又该如何评判
这还需要去讨论什么正道魔道吗
杨峥就是杨峥,只用一句话,就将荀子从崇高的道德准则里,拉回到残酷现实,哑口无言。
这不是太平盛世,列国群雄、虎狼之师,哪个不是吃人不吐骨头。
群魔乱舞,人人都在放纵**,杨峥根本不必纠结所谓的正和魔,只要投身军伍,替一国攻城略地,为万世开太平,那么,他不仅不会成为魔头,还是结束乱世、救民于水火的千秋伟人。
如此一来,还矛盾么
见荀子陷入沉默,杨峥躺在榻上,静静地想着,生逢乱世,做一名儒家的文雅书生,是行不通的。
让我不杀人
拜托,我可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啊!
等我登基以后,即便我不想杀人,每天也会有无数人想着刺杀我。光是那些敌人的血,就足够让我修为暴涨,根本用不着主动找人杀,你却劝我放弃这么便利的手段
荀子思索良久,感慨道:“孟轲说过一句话,春秋无义战,我是认同的。如今的天下,各国互相讨伐,更不需要什么出师的名义,本质上都是强抢豪夺。你若想上战场,那确实没有善恶是非之分。”
在强大的军队武力面前,道义是多么不堪一击。荀子纵然是圣人,拥有滔天修为,也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这个时代。连至圣孔子,都唏嘘礼乐崩坏,束手无策。
如果真有一个人,能横扫列国,迅速统一天下,令社会恢复安定,那么,即便他采取铁血手段,杀伐果断,谁又能简单地评判他的是非功过,指责他是杀人狂屠
杨峥的思想,已经登上了这个时代的最高点。
若我一统天下,千秋万代,谁还说我是魔!
荀子闭目冥想着,心意一动,“但是,如果你立志征战疆场,就要考虑清楚,该辅佐哪位明君,由谁来结束乱世。否则,你就会助纣为虐,成为暴君手中的屠刀,这比入魔更可怕。”
这话等于是在问杨峥,你想为哪国征战杀伐
杨峥没有说话,装作没听懂弦外之音。
荀子直言道:“据我所知,你是韩国人,即将入赘即墨田家。你想留在即墨军中,效忠于齐王室,还是返回家乡,保家卫国”
说这话时,他恍然醒悟,以为杨峥考虑这些的动机,是要跟其身份结合起来。田单的孙女婿,日后当然会投身沙场,浴血杀敌。
他并不知道,杨峥的野心,远比他想象中大的多得多。
杨峥踌躇片刻后,答道:“这关系到我想请教您的第二个问题。如果说……我是说如果,如果我是一国储
第150章 众生道和帝王道
“极少数惊世天才,生来背负大气运,就像你这样,一入武道便碰见诸多机缘,但对绝大数人而言,他们生来平凡,只能靠后天努力提升气运。”
说到这里,荀子微微一顿,将几句话临时咽了回去。他原本是想说,生来大气运的天才,往往并非凭空冒出,也是因果累积造就。譬如杨峥,他还没出生时,就已跟无数大气运者牵连在一起。
“气运虚无缥缈,能提升它的办法极少,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变强,强者更容易有好运。说到特殊方法,就是刚才所说的那五类:命、运、风水、积阴德,以及读书。”
杨峥已经了解这五类方式具体所指,不禁问道:“这跟我想请教的事情有关么我更想知道,帝王之道受不受道树的影响。”
荀子莞尔一笑,说道:“当然有关。这五类方式,将天下的修行法门都囊括其中,如果你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除了一命,后面四类其实都是大同小异。”
“什么意思”
“所谓提升气运,就是汇聚气运,将更多人的气运和因果跟自己捆绑在一起,荣辱与共,那么,你的气运就相当于增加。后面四类,都是由圣人悟道,开辟法门,然后广收门徒,将道法传扬出去。”
那夜李斯曾说过,二运主要包括道家和纵横家,三风水是指阴阳家,四积阴德是指兵家和巫家,五读书包括儒家和法家。
显然,修炼这些法门的人,其道行和学问都离不开师长指点。于是,便有了诸子百家。
“说得再透彻一点,这四类道法的传播,都建立在师徒关系之上,代代往后传承。咱们不妨给它们起个名字,叫众生道。”
“众生道……”杨峥喃喃低语着。
众生道,顾名思义,这是芸芸众生依赖的修行手段,有教无类,无需通过先天身世的筛选。只要晋入四境后,将道种种进丹田内,就能修行这四类法门之一。
“众生道的根基,是师徒传承,也就是道种和道树。有了道种,才有继承道意的根基,才能长出茁壮的道树。对芸芸众生来说,道种是必不可少的。但那一命最特殊,却不相同。”
杨峥眼眸骤亮,隐隐得出结论:帝王之道并不依赖道种。
“修命者,必须是天命所归,一生下来就是王侯的公子。这不是某个圣人规定的,而是契合天道,凡人无法颠覆。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杨峥没说话。
“无论是众生道,还是帝王道,都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敬畏和臣服,才能将气运牢固地捆绑起来。弟子对老师存在倚仗,想要学习神通,就不得不尊师重道……”
杨峥豁然开朗,甚至学会了抢答,“而王权至上,一念之间,便可定夺无数人的生死,因此,俗世民众都发自肺腑地敬畏君王,举国气运便凝聚起来。”
众生道和帝王道的区别,原来在于凝聚气运的根基。前者靠的是师门权威,后者则是靠帝王权威。唯有先让别人信服,才能把诸多气运加于一人之身。
荀子点头,眼里流露出赞赏之情,“你的悟性果然极佳。不错,帝王道不依靠师徒传承,即便道种荒废,道心破碎,也不受影响。当然,前提是那个公子政,能顺利继承王位!”
杨峥回想起那夜,田甜曾说过,帝王道跟传国玉玺有关。君王只有踏进知命境后,才能开始修命。在此之前,他们跟常人无异,更别提是还没继位的储君或诸公子。
当时他只是记在心里,看作基本法则,并未细想这其中的缘由。现在他明白了,哪怕是王侯之子,在继位掌权以前,都不会拥有对臣民们的绝对威慑力,气运就无法汇聚起来。
唯有先登基,再入知命,最后才能修命。
&nbs
第151章 真相不白(上)
在历史上,秦始皇杀伐暴戾,酷爱严刑峻法,对儒家思想不屑一顾,甚至采取焚书坑儒的举动,遭到后世非议。毫无疑问,嬴政本人不可能待见荀子。【注】
但杨峥作为穿越者,附身到祖龙身上,即便他真的成为秦始皇,也没必要严格遵循历史,还是要按自己的风格行事。更何况,他若想改变秦二世而亡的命运,就得避免秦始皇所犯的错误。
有朝一日,如能把荀子请进咸阳城,那当然会对秦朝昌盛产生不小的帮助。至于眼前,对杨峥来说,争取得到荀子支持,更是至关重要。
毕竟,他目前还没确立地位,甚至都还无法回秦国。在邯郸那座雄城,又有魏无忌这头雄狮在等着他。他急需倚仗荀子的圣人之威,化解前路上的艰险。
因此,他想说服荀子,在“嬴政”身上下注。
荀子神色平静,对这个提议并不感兴趣,“世事难料,别奢望能预见到未来。据你所说,公子政目前身陷囹圄,朝不保夕。即使他能回秦国,孤立无援,继位的希望也微乎其微。现在就幻想太多,没有意义……”
他哪知道,杨峥是穿越者,早已看透历史的走向。
杨峥闻言,没有反驳,心道:“我就算跟你解释,你也听不懂,更不会信。嬴政流浪异乡不假,但你说他孤立无援,怕是不知道吕不韦有多阴险!”
后世盛传,吕不韦是嬴政的亲生父亲,并非空穴来风。秦庄襄王继位后,吕不韦便急着派人回邯郸,把赵姬母子接回去,出于这层隐秘关系,他是绝对支持嬴政的。
当然,由于某些不可知的缘故,当代的事情发展出现偏差。如果杨峥真是嬴政,现在却还没被接回国,不符合历史事实,想必其中应该还有一些隐情。
既然荀子对此事不关心,杨峥便没必要徒费口舌。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他相信,等到自己的身世公开后,无需他再提,荀子也会回想起今天的对话,重新考虑。
他沉默片刻,说道:“接下来,是我想请教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最想知道的。龙魂霸体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在霸体觉醒的那天,龙魂曾告诉他,它是被人为放进他体内的,也就是说,这种霸体是后天造就。于是,问题就来了,是谁有这么大手笔,能屠龙夺魂,成就他的大机缘
昨天冬试时,鬼谷子通过法器开口,说杨峥身上藏着秘密,显然已看破龙魂霸体。更关键的是,他还对荀子和环渊说,杨峥牵扯到旧事,这份因果太重,容易惹出滔天大祸。
荀子和环渊没有反驳,看样子也知情,承认他并非危言耸听。这就更令杨峥意识到,龙魂霸体大有渊源,而且,杨玄同样拥有龙魂霸体,此事或许也跟那个神秘人有关。
如不把它弄清,他迟早会栽在这上头。
直接问身旁的荀子,是弄清真相的最有效方式。
荀子闻言,目光渐渐深邃,表情也变得沧桑起来,“我就知道,以你的聪慧,肯定能察觉出端倪,找我询问以前的事,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
杨峥沉声道:“这关系到我的命运,我必须知情,才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恳求您能成全!”
若非重伤在床,他此刻必会一揖及地,对荀子行大礼。
荀子感慨道:“有时候,知道的太多并不是好事,反而会成为负担,让你陷入挣扎的境地,左右为难。我们都看得出来,你是无辜的,还不知情,所以才会让你活到现在!”
杨峥悚然大惊,浑身的鸡皮疙瘩都冒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如果我从一开始就知情,圣贤们就会出手杀了我这是什么冤什么仇!
他深吸一口气,凝重地道:“无论真相如何,我都愿意承担后果。即便坦然赴死,也总好过始终被蒙在鼓里,像个傻子一样,随时会触碰到天大的凶险!”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他有知人之智,却独独无法自知。
荀子悠悠地道:“那好吧,关于你的秘密,其实并不复杂。所谓的龙魂霸体,就是在你婴儿之时,以龙魂强行提升体魄。你是被选择的幸运儿,这件事本身也没有错……”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但问题就出
第152章 真相不白(中)
纵观中国历史,杨朱可以说是一个极奇葩的存在。
他生于战国初期,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在后世众生、尤其是不精通战国历史的人眼里,他的名字很陌生,似乎是个小人物。然而,知道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思想独树一帜,堪称是一代宗师。
他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孟子曾如此评价:“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意思是说,杨朱的学说风靡华夏,跟墨家并驾齐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学派。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说杨朱当时家喻户晓,引领风骚,一点都不夸张。
然而,到了中国近现代,如果不通读历史,人们甚至都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在不少历史教科书中,此人仿佛从没存在过。
墨子之名流传千古,能跟他齐名的人,却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就是杨朱的奇葩遭遇。
这是因为,杨朱的理念太过特立独行,宣扬“贵己”“一毛不拔”,被很多人认为他自私纵欲,倾覆道义,连孟子和庄子这两位大师,也一致对他猛烈抨击。
试想一下,同时被儒道两家的大师贬低,而这两家又在后世占据主流,历代学者若想立足,哪敢再秉承杨朱的学说杨朱尊崇老子,思想发源于道家,却因为被庄子排斥,彻底被后世道家除名了。
于是,自从汉武帝独崇儒术后,杨朱便从史书上销声匿迹。
但无论如何,杨朱在战国初期的崇高地位,是永远不会被抹灭的。在那个时代,他自成一派,睥睨诸子百家,这份风流,天下无出其右。
……
话说回到现在。
杨峥虽是穿越者,但如果他不是历史系的高材生,或许未必知道杨朱此人。正因为熟悉杨朱的主张和地位,当听到这个名字时,他整个人像弓弦一样,瞬间紧绷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