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漫漫步归
一个男人好看不好看张解的兴趣当然不大,他从库房的角落里抽出了一份卷宗,这才开口道“当年因为这件事死的可不止钱进一个人。”
他说着解开卷宗纸袋,将卷宗抽了出来,这是一沓厚厚的人像画。
“当年修桥时空口无凭断河神,使得那一代百姓如此相信河神显灵的,是一个道士。”他道,“那个道士做的事与我阴阳司的判断不符,所以当年那件事,不管是大理寺还是吏部都在关注钱进的事,只有我们在看那个道士要如何圆谎圆下去。”
“我们以为这座桥当年是修不起来的,”张解说道,“董大监曾提过这桥修是能修,可非这等建造手段的高手,怕是修不起来的。而且,就算修起来,这桥也撑不过五年的。”
裴卿卿一双眼睛立时瞪得浑圆“还真叫他说中了!”
这桥五年就塌了。
“没有极高的建造手段修不起这座桥,”张解轻哂了一声,低头翻查画像道,“当年大天师便听明白了董大监话里的意思,专门查了查当时的劳工们是如何修桥的,后来听闻是那个道士梦到河神托梦给的图纸,让大家按着他的图纸来造桥。”
听到这里,裴卿卿不由撇了撇嘴“所以这图纸是哪里来的?匠作监给的么?”
张解摇头“匠作监如今有本事画出那张图纸的没有人与那些相关的人有过接触。”
所以,显而易见,图纸是道士自己弄出来的。
“董大监曾经有个同出一门姓鲁的师弟,后来二人因理念不合,分道扬镳。”张解解释道,“据董大监说他那个师弟造物一味追求华而不实。而董大监以为他们造的东西都是人要用的,若只是观赏之物坏了便也坏了,顶多亏两个钱罢了。可若是有些东西譬如房子,若是出了问题,那可是要出人命的。所以二人对此歧义颇大。”
当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大家还是站在董大监这一边的。
听到这里,裴卿卿忽道“你还漏了一样,桥若是塌了也是要出人命的。”
“那个姓鲁的师弟曾在匠作监待过三个月,因其行事风格诡异,后来同人争执之下误将同僚从楼上推下,以至于同僚摔成了瘫子,这件事当时闹得很大,后来那人被夺了官籍,判了流放,事情便以此结束了。”
张解说到这里,手在卷宗中的一张画像上停了下来,看向裴卿卿“这件事当年是大理寺接手的,那个人长这个样子。”
裴卿卿接过画像看了好一会儿,忽地惊呼了一声“如果让这人加上一些胡子,再让他生出些皱纹什么的,这不是同先前在吏部看到的那张画像有几分相似吗?”
那道士的画像被归类在了吏部,而董大监的师弟画像却留在了大理寺。两部衙门互通的消息并不多,再加上此人也不是个多要紧的人,多年过去早已有了改变,所以没人发现这两人是同一个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当年那个道士很有可能就是董大监那位师弟。这也能解释的通为什么桥当年能造起来了,因为造桥者本身是个高手。
“华而不实的东西可以观赏,但与人命相关的话,恐怕没有几个人还能来观赏了。”张解看着手里的画像微微皱眉,“我不知道他怎么从流放之地回到京城的,只是他手段再高超,若还是这么行事的话,就算是在民间也很快便会招惹上人命官司。”
所以,可以预见的,他日子不会过得很好,甚至为了逃避可能的人命官司还会做一些行踪捉摸不定的行当。
譬如……当个游方道士。
所以那个游方道士的身份几乎可以确认了。
可事情至此还没有完。
“现在又开始修善缘桥了,”张解说道,“当年有董大监师弟的图纸能造出来,桥因塌过,以至于原先修桥的地方没有管,而是在几步开外重新修建。董大监说过,这桥修起来,但凡位置有一点不对都会出事,所以如今正在修的善缘桥是由何人督造的?”
tianzuobuhe0
。
(iishu)是,,,,!
第三百二十五章 她怎会跑
【】(iishu),
今日的灵曲河畔不太平,搜了陈府还不算,连带着与陈家交好,紧邻的冯、王、李三家也被官府的人搜查了。
王、李两家的当家老爷虽脸色不善,却也不曾阻止,倒是原先哭喊着要阻止的冯家遗孀以及小辈们起先不大同意,后来经由王、李两家相劝也允了。
动静声不小,以至于在桥头做工的劳工们都听到了那里的动静。
思及先前看到的官差经过时的情形,一行人一边做工一边摇头感慨:“也不知哪家惹来了那么多官差……”
“大哥,讨杯水喝!”
陡然响起的声音插了进来。
正在感慨的劳工们吓了一跳,转过头去,却见不知什么时候,方才还空无一人的桥墩上站着两个人。
一个男人,一个孩子。
一个着白衣一个穿红衣,俱好看的像画里走下来的一般。
白日里这样的人叫不似凡人,晚上就……
“鬼啊!”
劳工惊呼了一声,吓的就要四处逃窜。
“喊什么喊?”有人从桥头的简帐里走了出来,喝住正要逃窜的劳工们,道,“是人,有影子的。”
他说着,指了指那两个人拖在地上的影子。
有影子的,是活人。
一阵安抚威吓之后,劳工们这才冷静了下来,看向突然出现在桥墩上的两个人,嘀咕着:“这三更半夜的,还站那么高,都不知道怎么上去的……”
而不知道怎么上去的两个人已经在众人不注意间又不知道怎么下来了。
他们跟着方才出声喝止大家乱跑的工头进了简帐。
两只灌满水的陶碗放在了搭起的木桌上。
“水在这里,你们喝完就走!”
那工头说着蹬掉了鞋子,爬上床榻,一副不欲与他们多说的样子。
裴卿卿抿了抿唇,正要说话,张解却压住了裴卿卿的肩膀,朝她摇了摇头。
两人喝完水出了简帐之后便离开了。
还真是讨碗水喝,几个在外守着的劳工十分不解。
三更半夜讨水喝,没见过这么闲的。
……
闲的讨水喝的张解和裴卿卿并没有走远,而是在一处巷角边停了下来,这个地方既能看清楚桥头的动静又不至于被发现。
“你方才为什么不让我说话?”裴卿卿拽了拽张解,压着嗓子问道,“许是方才一问就知道了呢?”
“那个人的鞋子上沾着了新鲜的红泥,”张解说着看向那座灯火微弱的简帐,眼神暗了一暗,“这种泥十分罕见,城外专种花的山上才有。”
“劳工留在这里赶夜工,可见这修桥的事情催的很紧。那个工头连家都不回,住在这简帐里足可印证这一点。”他说着一顿,嗤笑一声,“一个日夜都守在桥头这里监工的工头鞋子上为什么会有新鲜的红泥?”
泥还未干,显然他前不久出过城。
“如果她还在陈府,官差这么搜迟早能搜出来。”张解说道,“那里有甄大人他们,不必担忧,我们自然要做同他们不一样的事。”
毕竟如此才能更快的找到人。而且那里有那个姓黎的,此人虽然与他不合,但他也不否认这个人是个极聪明的,若她真在那里,有他在,应该很快就会找出来。
现在不是顾忌这些事情的时候。
“还有那个工头的脸伤十分严重,已经看不清本来面目了。”张解说着顿了一顿,又道,“董大监说过修桥的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修的……事已至此,委实很难不让我生出些猜测。”
当年的游方道士所谓的死,不过是留下了一件破碎的衣衫,谁也没有看到过他的尸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件事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借这种事逃脱的事情并不是没有。
如果这个人真是当年的游方道士的话,事情越发不妙了。钱进死后,他为什么要连夜出城?又为什么遭遇意外?回来之后为什么还要接近冯、王、陈、李这四家人,这些随便哪一个拎出来细想便觉得此事非同一般。
当然非同一般什么的,于现在而言,也不是最重要的事。
他不是大理寺或者吏部的人,他只是个阴阳司的天师。来这里只是为了寻一个失踪的女孩子。
而今天一天也没有发生什么事,除了她失踪。此人身份这么可疑,鞋子上又沾了新鲜的红泥似乎出过城。
而她应该不在陈府,那么她的人会被藏去哪里?
他说不出这一刻是什么感觉,只是直觉这个人与她的失踪有关。
兴许她被人藏在城外了。
可城外这么大的地方,若是没头没尾的,要怎么找?
所以,唯有盯紧这个人了。
……
一声鸡叫啼破了蒙蒙亮的天空,官差们过来换班了。
找了快一晚上了,连个人影都没见到,乔大人和周家那个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不行了,我回大理寺歇会儿,早朝还要去应付那帮御史台的人。”甄仕远打着哈欠,叮嘱唐中元,道,“你在这里看着,不要让他们漏过任何可疑之处。”
唐中元应了声是,待甄仕远离开之后,一个手刀顺手打晕了正在前方不远处茫然的喊着小姐的红豆,而后对一旁的乔书道:“你们先回去,有什么事,我会遣人来告诉你们的。”
乔书点了点头:这等时候不是逞强的时候,所以唐大哥先劈晕了不肯走的红豆。
他说着,又看了看四周,随即奇道:“那个孩子呢?”
虽然知晓那孩子本事非同一般,一个打十个大人不在话下,出不了什么意外,可还是要问一问的。
乔书道:“她用自己的方法去找人了,我们不用管,她小是小,却是有分寸的。”
“这……不行吧!”唐中元似乎有些迟疑,“已经失踪一个,这个可不能出什么意外了。”
乔书闻言不由低头苦笑了起来:“她……跟我们不一样的。”
光这个姓氏就足以猜到她同裴家有些关系,不过她的身份应该并不仅止于此。
一个年纪小,长相又好、还是什么练武奇才,再加上她对京城如数家珍,对宫里情形无比熟悉的样子,足可以想到她的父母定然不是一般人。
她跟他们这些人自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肆意、无忧无虑且舒心的活着。
当然,她若是想做什么事,也是有办法找人帮忙的,总比他们胡乱找的效果要好得多。
“那算了。”唐中元看了看四周,道,“待她回来,我会看着她不让她乱跑的。”
乔书应了下来,同官差扶住红豆离开了陈府。
送走了乔书和红豆之后,还未来得及松口气,便听一阵嘈杂声响起。
他怔了一怔,定睛望去,但见陈府的几个家丁连同侍婢正簇拥着那个怯生生的夫人,他们手里还提了几篮子的东西似乎准备出门。
天不亮要出门?唐中元心中一紧,忙出声喝道:“你们要干什么去?”
那个怯生生的妇人朝他欠了欠身,拢了拢身上披的斗篷,道,“祭祖。定好的吉日吉时不能改的,这个昨儿民妇同你们大人说过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让人打开他们随身携带的篮子,解释道:“都是些祭祖的瓜果,并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我们不会跑的。”
唐中元犹豫了片刻,就在此时有人从斜刺里走了出来,出声道:“让他们去吧!”
是黎三公子。
唐中元见出声的是他,有些惊讶,想了想,却并未再说什么。
待到那妇人一行人离开之后,唐中元才问他:“黎三公子,不,黎大人为何让他们走?”
同这些人太过熟悉了总让人忘了他们的官身,譬如乔小姐,再譬如黎三公子。
“我只是想起在哪里见过她了。”黎兆说着微微眯了眯眼,目送他们离去的背影之后,才冷笑了一声,道,“这陈老爷倒霉,她正是大仇得报之时,怎会跑?”
(iishu)是,,,,!
第三百二十六章 门开
【】(iishu),
:
大仇得报?唐中元只觉脑中仿佛搅成了一团浆糊,看着眼前的黎兆张嘴开开合合的说着话。
“强抢民女?”他一声嗤笑,“甄大人这话其实还真没说错。”
“这女子原先是我吏部一位五年前死去的官员钱进本要娶进门的夫人,虽是一介技艺普通的绣娘,却迷得钱进死活要娶她,当年钱进的父亲钱大善人原本是不同意的,不过还是允了。”黎兆轻哂道。
一个是不至二十中得进士又入大理寺历练的年轻俊才,更遑论,钱进的相貌也生的很是不错。一个却是只有一张脸,出身贫瘠,就连绣娘这份本职都没做好的女子。钱大善人身为人父反对,甚至怀疑此女使了手段什么的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显然,钱大善人并没有拗过钱进,最终他还是允了这门婚事。
不过就在这绣娘将入门前夕,钱进出了事,这女子自然也没有进钱家的门。只是没想到,之后她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这位陈老爷的夫人。
他原本是不敢判断这位陈夫人心里头到底属意不属意这位年纪大的可以当她爹的陈老爷的,不过昨晚,在陈老爷大喊“冤枉”之时,这位柔弱的陈夫人可是除了安抚陈老爷之外替陈老爷说了唯一一句话。
“那两个人吗?我也听到他们说告辞的……老爷说要找人送他们一程,之后便未看到了。”就是这一句,让甄仕远变了脸色。
毕竟“送他们一程”这一句委实很难不让人多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