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漫漫步归
这个女子你说她肯为钱进报仇,倒也不算无情无义之人,但另一方面,钱大善人当年反对钱进和她的理由也是真的。她并没有独自谋生的能力,身为绣娘,手头技艺不精自然只能依附他人。
所以,当年她肯委身陈达也有这个原因。
情义是真,名利也是真,这世间的事往往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至此这件事是彻底结束了,蒋大人也从吏部大牢被放了出来,还专程跑了一趟大理寺向她道谢。
乔苒推辞道“周大人被发现是阴阳司的功劳。”她倒不是不想争这个功,而是周显被封在石桥中这件事一则委实太过匪夷所思,二则没有确切的证据,若不是他们将人找出来,孙志是不会说的。
所以,她只是有这个推论,可这等时候要去拆那座快要建好的石桥来查验她的推论这件事,就连她自己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所以,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自然要找不一般的人来做。
阴阳司就是这个“不一般”的人,灵曲河畔的百姓不是信河神,信神明吗?让阴阳司的人来说这桥修不得,当拆,总比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要来的好得多。
至于拆桥时发现的尸体这种事,也只是再给阴阳司的玄奇事迹中添上一笔谈资罢了。
“我懂。”蒋大人扯了扯自己身上的官袍,朝她眨了眨眼道,“运气嘛!”
乔苒这才注意到他的官袍似是换了,不由怔了怔,正想问,便有经过的官员发现了。
“蒋大人升任吏部侍郎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有个经过的大理寺官员抬手向蒋方道了声贺之后,又寒暄了几句莫忘了请客之流的话便离开了。
原来是升官了。乔苒恍然,也有样学样的向他道了声贺“恭喜蒋大人啊!”
话说回来,之前那位冉闻冉大人不是就准备在蒋大人和周大人中挑一个升任吗?如今周大人死了,蒋大人洗清了嫌疑,这位置自然就落到了蒋大人的头上。
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是预料之中的。
蒋大人的反应却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他后退了一步,反而向她施了一礼,而后正色道“先前是谢你救我出狱,我不知道找到周大人是不是运气,但听闻找到周大人的是阴阳司的张天师,反正谢你就是谢他,都一样的。”
什么叫都一样?乔苒正要驳斥他几句,让他不要乱说,蒋大人却自己已将话题揭了过去,而后看了看四周,见周围没什么人经过,才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对她道“冉大人升任我为吏部侍郎,是因为你。”
因为她?乔苒被这句话着实吓了一跳!她可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面子能让冉闻因为她而升任蒋大人。
蒋大人那头却已自顾自的说了起来“冉大人亲自接我出的狱,还特别提到我看人眼光独到,乔大人是个不错的后辈云云的。说完这些,当日下午升任就来了,不是因为你还能是因为什么缘故?”
乔苒听的一阵愕然。
蒋方却似是还有急事不便多留了,说完这一句,忽地又从怀里摸出一只荷包交给她,道“这是冉大人让我交给你的,说你在这案子中表现的不错,算是给你留个纪念。”
他这一连串的话让乔苒有些发懵,本能的伸手接过了荷包,而后便见蒋方正了正官帽,心情不错的离开了。
乔苒没有叫住蒋方,看他的样子,估摸着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呢!叫住也是白叫。
不过那位冉大人居然还称赞了自己?这让乔苒有些意外,虽说这冉大人的风评很是不错,而且从他所作所为来看,也没看出什么不妥的地方。可乔苒也有自知之明,“不错的后辈”这种他自己吏部就有不少,何必绕过吏部来夸赞一个对头衙门大理寺的小辈?
至于荷包?乔苒拿在手里掂了掂,挺轻的,隔着布料抹去,似乎是两枚圆圆的……铜板?
这个手感促使她立刻打开了荷包,而后倒出了里头的两枚铜板。
乔苒认得这两枚铜板,正是证实陈达知情的那两枚伪造的铜板,虽然过了她的手,不过之后便也作为证物交了上去。
而这样的关键证物,不说是她了,就是甄仕远也未必拿得到这等关键证物。也不知道冉闻是用什么办法拿到的,而且还给了她。
乔苒摸着这两枚伪造的铜板,觉得有些奇怪。
冉大人送她这样东西,难道是以此激励后辈?
。
(iishu)是,,,,!
第三百三十五章 棋局
【】(iishu),
左思右想,都想不到冉闻送自己这两枚假铜板的意思,乔苒便顺手收了起来。虽说这冉大人不是她能随意见到的,可想来往后总是会有这个机会问的。
这个案子就这么结了,原先是个失踪案,查着查着便成了连环杀人案,而后又因为冉闻的插手,让原本想要看看这位乔大人究竟是怎么个“运气”法的人大为失望。
不但冉大人亲自插手制住了杀人的凶手,还有阴阳司的人拆桥时从石桥中找到了封在桥中的周大人。
虽然说将人封砌在桥中这件事有些匪夷所思,据说拆桥的现场可将一帮看热闹的百姓吓坏了,以至于现场一片惊声尖叫,吓到了不少人。
拆桥拆桥拆出个人来,这普通人谁扛得住?
可到底人是找到了,而且是阴阳司找到的。
所以,蒋大人是确实救出来了,可救出他来的是阴阳司啊!这与案子本身无关。
那这个……也是运气?毕竟让阴阳司寻人的是陛下,这天下有几个人能左右陛下的决定?
“不,不全然是运气。”升任吏部侍郎的蒋方也算是苦尽甘来,春风得意了,虽然以自己这年纪也坐不了几年的位子了,但这个位子足以庇荫一番子孙了,这也是他最初就想要的目的。
“那个陈达也是知情者这件事不就是乔大人发现的吗?”蒋方经过几个正在议论此事的吏部官员身边时,忍不住开口道,“还有,这样的运气一般人谁能有?”
……
……
“这样的运气一般人谁能有?”天师道的原家正堂中,几个正坐在厅堂中品茶谈笑的老者中有人发出了一声感慨。
“算算她来长安才多久?统共办了三件案子,而这三件无一失手,即便周世林、蒋方、冉闻这些人插手,她总能凭着所谓的运气跳出来,这叫木讷老实?”
几个正在厅堂中品茶谈笑的老者朝他望了过去。
厅堂内安静了片刻之后,有人“噗嗤”一声笑了:“这木讷老实可是原二派去的人给这个孩子的定论。”
一句“木讷老实”也让他们暂且放弃了那个安安静静的倒霉孩子,熟料想,今年年初,自从方家出事,她被赶出去以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木讷老实是没看到,将金陵城搅的鸡飞狗跳倒是真的。闹过之后还能叫甄仕远带着她上京,这岂是一个“木讷老实”的孩子会做的事?
“这要是木讷老实那这天底下就都是老实人了。”方才开口嗤笑的人忍不住摇头,“一件事可以是运气,两件事也可以是运气,可事不过三,这绝不是运气可以做到的。”
那个孩子比他们想象的还要聪明。一个“混日子”“充门面”的女官做成这样委实已经极为惊人了,就是与正儿八经进士考核入大理寺的人相比,也几乎没有几个年轻人能胜得过她。
“甄仕远能带她上京,可见她的重要。”最上首摩挲着一只乌龟的老者抿了口茶,缓缓开口道,“所以金陵那几个案子甚至连同洛阳那个案子也与她有些关系。人说甄仕远能隐忍多年,在今年方才崭露头角。我看这说不准……崭露头角也是因为有了她……”
这一句话着实将厅堂中的几个老者吓了一跳。
有人当即扬了声音:“老祖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若是甄仕远崭露头角是因为她,那便有些可怕了。一个常年被关在金陵郊外庄子里,连日常读的书,见的人,说的话他们都一清二楚的女孩子,究竟是如何瞒过所有人的?
至于她读的书他们也知晓,翻来覆去不过是些读书的启蒙之物。
就是这样一个平平无奇到他们根本不在意的孩子,怎么就突然之间变了个人一般?如果,这一切都是她装的,那这个孩子也委实可怕了,令人毛骨悚然。
“所以,她厉害不是一件好事?”对厅堂内几任顿变的脸色,坐在上首的老者却不以为意,反而笑道,“我原家有个这么厉害的后辈,不是一件好事?”
我……原家?
老祖宗说“我原家”!众人震惊之下忍不住面面相觑。
有人更是惊的站了起来:“老祖宗,您什么意思?那娇娇呢?”
原家只需要一个娇娇儿就够了,而他们的娇娇听话、懂事,又与原二那个混球截然不同,这正是他们心中的娇娇。
“娇娇?”上首的老者一哂,缓缓摇了摇头,“她听话?”
说最后一个字时,他语调扬了扬,不过在场的几个老者都慌了,一时半刻并没有听出他上扬的语调,闻言只是顺着应道。
“是啊,娇娇听话,这等时候若是再换一个,恐怕不好掌控了。”
所以,有些事情,从两个孩子出生起就有了选择。娇娇也是极好的,可谁也没有想到老实木讷了十三年的人居然不老实了。
老实人突然不老实了,这谁能想得到?
虽然眼下这个突然不老实的孩子看起来与他们并没有多少关系,大有她走她的阳关道,他们走他们的独木桥的意味。
可若是她普普通通的走倒也罢了,但现在种种迹象表面她并不普通,甚至……连她到底有多少手段他们都弄不清楚,这……怎么能叫人放心?
最上首的老者对众人惊慌不安的神情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并未生气,只是笑了笑,突然开口问道:“陛下生辰宴让她掺和进去是谁的主意?”
其中一个老者站了出来:“是我的主意,我不过是想试试她。”
“是想趁早断了她的仕途吧!”最上首的老者打断了他的话,不过脸上却不见半点生气的意味,反而点了点头,道,“她的表现还不错。”
换而言之,就是这个孩子很厉害。
几个下首的老者面面相觑,半晌之后,其中一个开口了:“如果当年她也留在家里,倒是真不错,只是现在……”
剩下的话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现在,她越是厉害,越是叫人害怕。
他们在下一局棋,可这局棋不是唯一的,还有几局与他们地位权势相当的棋在下,可当一个被他们从棋局中抛弃的棋子突然出现在了另一局与他们地位权势相当的棋局上时,他们害怕了。
因为这几局棋看似各不相干,可事实上每盘棋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棋局掌棋者之间还有本事左右甚至干涉别人的棋局。
棋子活命可以,不走他们的棋局走别的棋局也可以,但你不能在别的棋局上走的风生水起,因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这样的危险自然应该趁早除去。
(iishu)是,,,,!
第三百三十六章 抵京
【】(iishu),
看着堂中越来越热闹的争论声,最上首的老者轻轻扣了扣手边的桌案。
这两声并不响亮,却让堂内立刻安静了下来。
众人停下争论,向老者望去。
“一个孩子而已,暂时不用怕。”最上首的老者缓缓说着,以手掩唇,轻轻打了个哈欠,而后声音淡淡的继续说了下去,“这件事……其实也简单的很。若真到那一步,就将原二推出来好了。”
虽然对这个孩子不了解,不过人嘛,总是逃不开七情六欲的。她若是嫉恨原家对她的不闻不问,那就寻个人消抵这样的仇恨好了。
有谁比原二这个人更适合的呢?
“况且,现在真不用紧张。”老者顿了片刻,忽地一哂,又道,“别忘了,想做些事的人多的是。太早下场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时候待到局势更明朗些再下场也许更好。
说完这些,老者站了起来,负着手走了出去。
厅堂内的议事也因为他的离开而散去了。
……
感慨完“这样的运气一般人谁能有”的蒋方并没有立刻离去,而是突地往四周看了看,似是在寻什么人一般,不过这一看,他显然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人,于是开口问众人:“咱们慧眼识人的黎大人呢?”
慧眼识人?这比喻让众人愣了一愣,不过还是回他道:“黎兆请了假,今日他祖父从金陵来,他去城外接人了。”
原来是祖父来了啊!蒋方恍然,游子在外,老人家放心不下来长安看孙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原本是想暗示他几句“张天师是个情场劲敌”云云的,不过人不在,蒋方也就作罢了,毕竟说到底只是年轻人的私事,他瞎操心而已。
……
八方来朝的长安城外等候进城的队伍一年到头就没有短过,是以,为了提早入城,一般而言等候进城的行人都会牢牢看紧自己的位置,以防被人超过去。
因为若是一个不小心,这就不是晚个一时两刻进城了,而是可能要迟上一天甚至几天的功夫。
“你们先行吧!”这样“严防死守”自己位置的队伍,有个处处礼让的行人还真不多见。
路过的行人一边感慨对方是个“好人”,一边暗自嘀咕这几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若不是脑子有问题,这几个人中那一老一少怎会只顾着说话而不进城?
“祖父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年轻人朝掀开车帘探出头来的老者恭敬的施了一礼。
“这一路的风景我也有好些年不曾看过了,”那老者叹了一声,又感慨了一番长安城的威仪,“天子脚下,同我金陵确实四时风月截然不同。”
这两个不是别人,正是出城接人的黎兆同黎老太爷。
不过感慨长安景致也只这一句而已,而后黎老太爷便开口问道:“方家那几个来京城的失踪了?”
长安景色虽好,他却不是来看景的。
黎兆点了点头,到:“除了先前和乔小姐一同上京的方二夫人母女之外,其余的并未见到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