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明皿
黄权和杨铭在范阳呆了十天以后,便去了襄平,在襄平呆了一个多月之后,便准备返回邺京。
返回邺京的理由很简单,刺杀赵邦的凶手都自尽了,而赵邦也一口咬定,刺杀他的凶手是司马懿。
这样以来,追查凶犯的就没了线索,他们两个还留在襄平做什么?
可是,就在黄权和杨铭准备返回邺京的时候,一个消息让他们大吃一惊:
赵邦又遭到了刺杀,并且刺杀赵邦的刺客赵邦认识,凶手是赵邦的兄长秦王赵政的随从钱拥。而更重要的是,赵邦不仅认识这个凶手,杀死凶手的护卫还从凶手钱拥的身上搜到一个钱袋。人的身上有钱袋并不稀奇,稀奇的事钱袋是从吴郡、会稽郡一带的丝绸编制
而成的。
当黄权和杨铭紧急赶回到范阳以后,又惊又怕,如果赵邦这一回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恐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随即,他们两个不敢耽搁,立刻拿着凶手身上的钱袋赶回了邺京。当这个钱袋被呈送到赵弘面前的时候,赵弘没有恼怒,没有拍案而起,没有大发雷霆,甚至连一句关于案情的话都没有问,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只是对黄权和杨
铭说了一声“知道”以后,便将钱袋收进了怀里。
这一下黄权和杨铭又傻眼了。
反常,太反常了!
很快,赵邦两次遭到刺杀的消息便满朝皆知,并且传到了长安,传到了洛阳,传到了建邺,传到了襄阳。
就在消息传开的当天晚上,吕香和诸葛若雪可以说是急急忙忙,也可以说是慌慌张张,更可以说是诚惶诚恐的进了福宁宫,跪在赵弘的面前。
她们进宫的时候赵弘正在吃饭。赵弘知道她们来了,也想到了她们会来,但是他依旧自顾自的吃着饭,看也没有看一眼跪在自己面前的两位妃子,没有和她们说话,更没有叫她们起来。待赵弘酒足饭饱
,放下碗筷以后,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瞥了一眼地上的吕香和诸葛若雪,不冷不热的问道:“你们还在这里跪着做什么啊?”
吕香首先开口道:“陛下,政儿没有派人刺杀邦儿,那个钱拥……”
赵弘将手一挥:“谁说是政儿要刺杀邦儿了?”
诸葛若雪一听这话,连连磕头道:“陛下,陛下,这事也决然不是秀儿做的,秀儿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啊!”赵弘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都回去都回去,你们两个傻婆娘,你们在这儿跪着就是上了别人的当了!你们在这里跪着,那些图谋咱们大渠王朝内乱的贼羔子们正躲在一个
阴暗的角落里面笑呢,快回去,快回去,别在这儿给我丢人现眼!”
吕香和诸葛若雪对视了一回,她们都不敢相信赵弘的话,吕香再一次确认道:“陛下,你是说刺杀邦儿的凶手既不是政儿派的,也不是秀儿派的吗?”
赵弘道:“是的!烦不烦人,我晚上瑶瑶批阅奏折,你们都走吧都走吧,不要在这里烦我!”吕香和诸葛若雪一起磕头道:“臣妾告退!”
(iishu)是,,,,!
第0746章 贾诩破局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儿子遭到刺杀,而证据表明凶手是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
作为一个父亲,得到这样的消息怎么可能不愤怒?
自己派去查案的人还没有离开,而自己的儿子便遭到了第二次刺杀。
作为一个皇帝,得到了这样的消息怎么可能不愤怒?
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面对深藏不漏的幕后凶手,有雷霆之怒,也只能隐忍,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是现在做好的处置办法。
夏末秋初的邺京已然凉爽了许多,赵弘披着一件黑色的斗篷,在孟寒潇的护卫下,出了皇宫,径直往贾诩的府邸而去。
其实在白日的时候,赵弘就已经派人去知会了贾诩,他晚上子时过后会来。
赵弘进了贾府,见到了躺在床上的已经瘦了一圈的贾诩,摒退了所有的人后,赵弘问道:“先生,如今朝廷的局势都知道吧。”
贾诩轻轻的咳嗽了两声,吞了一口口水,喉结动了动,道:“渠帅,仅仅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够的,需得谨防这幕后的黑手变本加厉。”
赵弘问道:“先生以为他们会如何变本加厉?”
贾诩道:“比如再度派人刺杀二皇子殿下。”
赵弘道:“我已经派了内卫和众义门的人去了范阳,他们再想动手,恐怕就得被我们抓活得了。”
贾诩问道:“那渠帅以为他们会不会猎杀那些忠于渠帅,忠于我大渠各项典章的十户长、百户长呢?”
赵弘听了这话,难免一惊:“是说他们会对我们大渠的基层官吏下手?”贾诩道:“渠帅,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说到这里贾诩激烈的咳嗽起来,赵弘急忙端起热茶给贾诩,贾诩轻呷了一口后,咳嗽渐渐的停了下来,胸口急速的起伏,待休息了片刻之后,贾诩继续道:“渠帅,对于世家大族而言,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皇帝要能施行他们所需要的典章。无论是秦王殿下,还是吴王殿下,或者是二皇子殿下,谁能废除屯田制,谁能施行察举制,世家大族就会拥护谁,但是渠帅您在一日,他们的想法就不可能实现,但是他们可是在下面做手脚,比如以各种手段搞掉忠于
我大渠的官员,然后换上拥戴他们的官员,一点一点,犹如挖墙角一般的废除陛下的屯田制。”
赵弘问道:“以先生之见,这一会赵邦两次遇刺是世家大族在后面捣鬼?”贾诩道:“应当不会错。二皇子殿下是嫡子,论伦理次序,应当是二皇子继承帝位,并且长皇子和三皇子都已经封了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二皇子继位。二皇子是名正言顺的继位,他一定会忠于渠帅的各项典章制度,如果世家大族想废除渠帅典章制度,那就必须拥戴那没有资格的皇子继位,世家大族才能重新掌权,而后才能逐步的废除
渠帅的制度。”
赵弘凑近贾诩,低声问道:“那先生以为,这一次刺杀赵邦的幕后凶手不是赵政就是赵秀?”
“不!”贾诩道:“二位殿下没有这个胆量。”
赵弘问道:“那先生以为是谁做的?”
贾诩想了想道:“渠帅,有一种可能不知会不会有。”
赵弘问道:“哪一种可能?”
贾诩道:“是二位殿下身边的人做的,而且是背着二位殿下做的。”
赵弘道:“如何能确认这件事他们两个不知道?”
贾诩道:“微臣无法确认。”
赵弘问道:“那先生凭什么推断是他们的身边人做的?”贾诩道:“退而言之,如果二皇子继位称帝,秦王和吴王都是王爷,虽然不能坐拥天下,却也是权倾一域,可是他们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潜藏在他们身边的世家大族,他们能有什么?什么也没有,但是如果他们跟秦王或者是吴王说了,要去刺杀二皇子,秦王吴王定然 不会同意,他们就只有背着两位殿下,铤而走险。并且这一回的事情
确实蹊跷,秦王殿下的人去刺杀二皇子,却留下了吴郡、会稽一带所特产的丝绸编制的钱袋,这分明是要嫁祸给吴王。”
赵弘问道:“是谁要嫁祸给赵秀?是赵政吗?”
“不,”贾诩道:“不是秦王要嫁祸给吴王,如果微臣所料不差的话,当是吴王身边的人要嫁祸给吴王。”
赵弘道:“这是什么道理?赵秀身边的人要谋害赵秀吗?”
贾诩忽然坐直了身子,一脸诡异的道:“渠帅,这不是谋害,恰恰是保护,以障眼之法保护吴王殿下。”赵弘当然明白贾诩这话的意思,不错,细想起来,确实是保护,如果是仅仅是赵政刺杀赵邦,赵秀全然无关,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赵弘问道:“那先生以为我现在
该如何做方为上策?”贾诩道:“首先,以保护为名,将三位皇子全部召入京城。”说到这里,贾诩加重了语气:“由陛下派出御林军去接,闲杂人等,包括家眷,一概不得跟随。此乃隔绝之法。
”
赵弘听了微微颔首,问道:“而后呢?”
贾诩道:“将各州的刺史全部换人。”赵弘也明白贾诩的意思,这些刺史在当地都养成了自己的势力,如果牵连到他们,要是他们亡命一蹬腿,那就大事不妙了。但是,赵弘并不完全赞同贾诩所说的全部的换
人,因为如果全部换人,一来容易引起这些封疆大吏的警觉;二来一时间也找不到这么多的可以代替他们的人,但是赵弘没有反对,只是问道:“再然后呢?”贾诩凑近赵弘道:“既然三位皇子都回到了京城,各州的刺史又都换了人,陛下再清理秦王殿下和吴王殿下身边的人,则易如反掌。”贾诩知道二皇子身边的人都是赵弘亲
自安排的。
赵弘沉思半晌,站起身来道:“先生保重,我就先告辞了。”
贾诩没有做声,嘴巴动了几下,仿佛还有话说。
赵弘察觉,问道:“先生还有话说吗?”
贾诩道:“渠帅,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赵弘道:“既然我来向先生求计,先生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
贾诩挣扎着要起身。赵弘忙上前阻拦,问道:“先生这是要做什么?”贾诩道:“这话微臣只有向渠帅行礼之后才能说,请陛下容许微臣行礼。”说着,贾诩从床榻上下来,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向赵弘磕了三个头。
(iishu)是,,,,!
第0747章 诉衷肠
【】(iishu),
此时月亮已经升上了树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起风了,贾诩房中的窗户虽然都紧闭着,但是风是无孔不入的,只吹得贾诩房中的烛光上下跳跃左右摇摆,房中忽明忽暗
。
赵弘将贾府搀扶着重新睡下,然后自己也重新入座,道:“先生,有什么话,你但讲无妨。”贾诩歪着头,看着赵弘道:“历朝历代,皇子们争夺帝位,不绝于书,可是他们争来夺去,不过都是世家大族之间争权夺利而已,而我朝的帝位之争看似皇子们在争夺,其实是两种制度之间的争夺,是屯田制和世家大族之间的争夺,是科举制和察举制之间的一种争夺,其实如果只是科举制和察举制之间的争夺倒也罢了,在袁燕的时候陈群创立了一种九品中正制,如果说察举制选才是以道德为标准的话,那九品中正制选才的标准就是论门第,一旦让世家大族取得了帝位,他们一定会废除科举制,施行九品
中正制的。”
赵弘问道:“那先生的意思是我这三个儿子当中,至少有一个会代替世家大族来争夺帝位?”
贾诩道:“除了渠帅亲手提拔的继任者外,都是代替世家大族来争夺帝位的。”
赵弘道:“文和先生,你这话说得有些过了吧。”贾诩道:“渠帅,微臣一向不愿意卷进我朝的倾轧之中,但是微臣的身子微臣自己知道,行将就木之人,所以今日才向渠帅一诉衷肠。”说到这里,或许是过于激动,贾诩
又连续的咳嗽,满脸通红。
赵弘急忙将茶水端到贾诩的手中:“文和先生,不要急,不要紧,有什么话你就说,今天这里只有你我两个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不会再多一个人知道的。”贾诩喝了一口茶以后,待咳嗽平和了一些,脸上的潮红也退去以后,才缓缓的接着道:“渠帅,当初黄巾军起义的时候,乱打一通,所以才被朝廷打得丢盔卸甲,可以说没有渠帅,就没有黄巾军的今天,我们黄巾军能够走到今天,全得意于屯田制和科举制,并且渠帅也说过,秦朝之后有了前汉,前汉之后有了后汉,后汉之后有了我们黄巾军,都是因为世家大族掌控了官场,占据了大量的土地,百姓无以为业导致的,我们牺牲了那么多的壮士,郝萌将军,黄忠将军都血洒疆场,如果到了最后,又被世家大
族将江山夺了回去,渠帅,您甘心吗?”
赵弘听了贾诩的话,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贾诩接着道:“方才微臣说只要不是渠帅指定的继位之人便都是代替世家大族来争夺江山的,决然不是胡说,也决然没有说过,因为他们没有继任的资格,而正是因为没有这个资格,世家大族才会帮着他们争,帮着他们夺,一旦他们得手,必然是要报答世家大族的,而且不得不报答世家大族,不然世家大族只有一个讨伐篡位者的振臂一呼
,立刻就可以使得天下大乱。”
赵弘问道:“那先生以为我该怎么办?”贾诩道:“请渠帅立刻立太子,然后将所有的政务交给太子处理,渠帅只需牢牢的掌控住军权便可以了。太子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之中,必然会建立微信,培植党羽,为日后的接班铺平道路。如果太子走上了歧途,军权在渠帅手中,渠帅可以随时将太子导上正路。再者说来,太子走一两次歧途也未见得是什么坏事,吃一堑方可长一智,一个走得太顺的人,或迟或早是要跌跟头的,可是只要渠帅在,太子跌上一两次跟头,渠帅可以拉他一把,扶他一把,送他一程。料想太子日后再独自走路的时候,就会谨慎
小心,不会跌跟头了。”
赵弘问道:“那先生以为他们三个谁做太子为好?”
贾诩微笑道:“渠帅心中已有了人选,何必问微臣呢?”
赵弘道:“不,我就要听先生一言。方才我说了,这里只有你我两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不会有他人知道。”
贾诩沉吟半晌道:“二皇子殿下。.”
赵弘笑道:“你这是揣摩圣意还是你觉得赵邦最合适?”
贾诩笑道:“都有。”
赵弘道:“那先说说你是如何揣摩圣意的。”贾诩道:“长皇子封了秦王,三皇子封了吴王,独独二皇子只是一个范阳郡守,显然,渠帅这是将太子的位置留给二皇子,同时又不想二皇子爵位太高,爵位太高了容易搅进纷繁的朝局中来。另外,开国之时,渠帅准备定都在范阳,后来因为天下还不太稳定,所以选择在邺京建都,可是渠帅让二皇子去范阳做郡守,这分明就是在给二皇子
培植势力的机会,有朝一日,迁都范阳,一切便都顺理成章了。”
赵弘笑道:“贾文和就是贾文和,洞悉人性,洞察人心。那你再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赵邦最合适呢?”贾诩道:“二皇子殿下虽然不是长子,却是嫡子,古语有云,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依照伦理次序,也当是二皇子继位;另外,二皇子在凉州的时候,领兵平息叛乱,颇有
渠帅之风,故而由他继位,最为合适。”
可以说,贾诩的每一句话都说到赵弘的心里去了,忽然,赵弘倏地一下站起身道:“先生,时候不早了,你也早些休息,好好将息身子,我改日再来看你。”
贾诩要起身行礼,赵弘道:“先生,不用行礼,不用行礼,好好的将息吧。”赵弘回到福宁宫中,躺在床榻之上,将贾诩的话又在自己的脑海中梳理了一遍,不得不说,贾诩确实个老诚谋国的无双国士。他虽然没有说谁是刺杀赵邦的凶手,但是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