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北境
这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功德过后,李响身的伤痛消失无踪,整个人顿时轻松起来,连心境都变得通达起来,体内灵力的充盈程度,说实话,连李响自己都被吓着了,这是他以前从未感受过的。
功德加身的好处当真是难以言喻,现在唯一的缺憾是自己的黑灵罗盘,让自己融合龙脉之气获得龙灵力之后,受损严重,只能是假以时日使用灵力神识润养,希望能够将它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虽然获得了功德,但是修炼也不能落下,风水界,实力才是硬道理,只有拥有了足够强悍的实力,才能够保护自己身边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在李响依旧处于打坐修炼之时,邹蓉已经起了床。
李响收功起身,照顾她简单的洗漱了一番之后,两人出门下楼退房,早点也没心情吃,直奔晋城宜良县的那个普慧寺。
在车的时候,李响通过手机简单的对普慧寺进行了了解。
普慧寺虽然不如什么少林寺白马寺之类的出名,不过寺庙的历史倒是挺悠久的,虽然隐藏在一个小县城的一隅,然而在省内也是颇有名气,更有甚至,外省的一些信佛之人也会千里迢迢慕名而来。
普慧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普慧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华严殿为轴线,两边附以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现任主持方丈是光慧法师。
关于这普慧寺,还有着这样一则逸闻趣事。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入南昌城后,曾经便装私访,走进普慧寺。僧人问他的姓名,朱元璋并不搭理,经僧人再三询问,朱元璋有点生气,便提笔在大殿的壁题诗一首:
“杀尽江西数万兵,腰间宝剑血留腥。野僧不识山河主,只管叨叨问姓名。”
题完,掷笔而去。
回到住地,朱元璋越想越不满,扬言要对寺僧严加问罪。
当寺僧得知消息后,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正好此时有一位云游僧人来寺内寄宿,得知危情,他读了壁朱元璋的题诗后,计心来,对众僧说:“大家不必慌乱,我自有对付办法。”
于是,他也题一首诗道: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唯恐鬼神愁。好将江水频频
第四百四十七章 龙眼
华夏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路左右两侧。
大雄宝殿是佛寺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华夏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沿着这条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华夏寺庙的建筑之美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两人穿过大悲楼,再往前走,里面是真正意义的普慧寺了。
左手边立着一块标识牌,:游客止步,寺庙重地,请勿入内。
看着这块标识牌,李响笑了笑,同时心思量起来。要进入这普慧寺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如何才能借到普慧寺的镇寺至宝龙眼,虽然自己没有与和尚打过交道,不过要是认为和尚一向都慈悲为怀并且好说话,那错了。
“李响,我们到了吗”邹蓉忍不住问了句。
李响回道:“到了,这里是普慧寺,寺庙内有一件宝贝,能够治好你的眼睛。”
听见这话,邹蓉面先是一喜,不过很快又有些担心起来:“既然是宝贝,想必十分金贵,寺里的僧人未必会借给我们。”
“既来之,则安之,你不要担心,既然来了,我一定会为你借到这件宝贝!”李响语气坚定,势在必得。
无视标识牌的存在,李响牵着邹蓉继续往里走,刚走了没几步,一个声音突然响起:“阿弥陀佛,二位施主,此处乃我寺僧人清修之地,不对外开放,二位请到别处游览。”
“这位大师,我叫李响,烦请通报一声,我有要事求助于方丈。”李响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气显得客气些,若有若无的佛力波动,让李响知道这位看门的和尚并不简单。
谁知这和尚油盐不进,双手合十于胸前,对李响二人行了一礼,道:“本寺方丈正在清修之,目前概不见外客,二位还是请回吧。”
和尚虽然说得客气,不过却是一副拒人于千里的表情。
李响知道多说无益,体内灵力运转,以一个合适的度直接向和尚压了过去。
这下和尚脸色顿时一变,若有深意的看了李响一眼之,再次宣一声佛号道:“原来是风水界的高人到访,二位施主稍等,我这去禀报主持方丈。”
看着和尚转身向着里面走去,两人静静的站在一边等候。李响心已经有了打算,若是这方丈不通人情,那只能是硬闯了。
不大一会儿工夫,和尚回来了,伸手客气地对李响二人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二位贵客里面请。”
李响面色从容,牵着邹蓉往里走,这个时候和尚才发现邹蓉的眼睛失明,不过也只是看了一眼,收回了目光。
越往里面走,那种沧桑
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一笔交易
这老方丈倒也耿直,不否认普慧寺有龙眼,也不问李响是从何得知,直接不借,看样子是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光慧大师……”
李响正准备来个软磨硬泡,突然风风火火的冲进来一个胖和尚,这胖和尚年纪光慧方丈小,体型的宽度却光慧方丈大得多,穿着一身宽大的僧袍,十足的一个大胖子和尚。
胖子冲进屋之后,如同一个怒目金刚般怒视着李响,喝问道:“你是李响!”
这胖和尚完全没有出家人该有的平心静气,反倒是让李响一愣,同时心也很好,据说这普慧寺的和尚们每天只吃一顿饭,如何能养得出这么一个大胖子。
“我是李响。”李响不卑不亢地回了句。
这下胖和尚的面容更凶了:“好你个李响,我们没来找你,你反倒是自己找门来了!”
“二师弟!”光慧方丈皱了皱眉头。
胖和尚转头对光慧方丈行了一礼,不过语气依旧火爆:“方丈师兄,昨晚三师弟传回的消息你也知道了,八成是这家伙!”
“二师弟,出家之人,首先是修心养性,你这个性子,唉……”光慧方丈长长的叹了口气,对他这个二师弟很是头疼。
两人的对话不仅邹蓉听得是一头雾水,连李响也是不明所以,本来谈得好好的,突然冲出来一个胖和尚,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李响,你还我达摩古经!”胖和尚一副要债的神情。
“达摩古经,什么东西”李响一怔,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自己好像是捡到一卷佛教经,装在紫金红葫芦里。
看着面前胖和尚一副要吃人的样子,看来达摩古经对普慧寺的重要性不亚于龙眼,李响脑筋急转,很快有了主意。
“这位胖大师,我是捡到一卷古经,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你口所说的达摩古经。”李响平和的语气与胖和尚的焦躁形成鲜明的对。
“达摩古经是用梵写于羊皮纸,经开头画有一片菩提叶,你手的是不是这样”胖和尚语气急切,说完才反应过来,怒道:“臭小子,你说谁胖!”
这胖和尚,还真是一点出家人的庄重都没有。
李响想了想,点点头:“我捡到的经卷好像和大师您说的一模一样。”
“达摩古经乃我寺镇寺三宝之一,你既然拾得,还不物归原主!”
胖和尚这凶巴巴的样子,要不是有求于人,李响才懒得鸟他。看向光慧方丈,郑重地道:“光慧大师,你们说的这达摩古经,是我击败了一个叫做曲卓的邪术师之后无意所获。想来这一切都是天意,我想和贵寺做一笔交易,不知光慧大师意下如何”
“佛寺之,岂能谈交易!”胖和尚插嘴了,的确很讨人嫌。
“二师弟!”光慧方丈低喝了一声,胖和尚感受到自己师兄语气的变化,望了他一眼,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怒视着李响。
“阿弥陀佛,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不知施主想做何交易”
“光慧大师乃通达之人,达摩古经我可以还给贵寺,不过前提是借贵寺龙眼一用,治好我这位朋友的眼睛。”
李响的话在光慧方丈的意料之,光慧方丈沉默了起来。
“方丈师兄,龙眼不可动!”胖和尚不答应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方丈亲自出手
等盒子完全打开之后,一股澎湃的龙气从盒子内冲了出来,这龙气甚至龙脉之气还让李响心悸。
心悸过后,心神似乎是受到了某种淬炼,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这种超脱的感觉给心神乃至精神一种妙的宁静,也难怪普慧寺会将其奉若至宝。
龙眼的实物并不像李响想象的那般神,一个拳头般大小的球体静静的躺在盒子之,灰色的质地,看去像是一块球形的灰色石头。
光慧方丈将鎏金小盒合,龙气也随之减弱趋于消失。
光慧方丈抬眼看了一眼李响,询问道:“利用龙眼确实可以治愈女施主的眼睛,李施主可知如何使用”
老方丈要是不说,李响还真把这茬给忘了,算用达摩古经换来龙眼,不知如何使用,最后也是白搭。所以李响谦逊地道:“光慧大师,小子实不知如何使用,还望大师相教。”
胖和尚自打出了禅院客房,至始至终都没说一句话,这时听见李响让方丈师兄教他使用龙眼,冷哼一声,一脸的苦大仇深样子。如果普慧寺的方丈是这胖和尚的话,莫说借龙眼,恐怕两人得当场打起来。
“罢了,让老衲来使用龙眼治好女施主的眼睛吧。”
老方丈亲自动手,李响自然求之不得,感谢道:“如此有劳光慧大师了。”
光慧方丈点点头,看向胖和尚:“二师弟,去做准备吧。”
胖和尚出去不久之后,陆续的有和尚向天王殿赶了过来,和尚们进入殿内后,依次的排列站好,谁也没有说话,脸有的只是庄重。
殿内整齐的站立了四十九个和尚之后,一声苍古悠远的铜钟声响了起来。
光慧方丈已经披了一件看去很新的袈裟,站在天王殿佛像前的祭桌旁,取过三支红香插入到香炉之内,然后双手合十,对着殿内大佛弯腰一拜,同时肃穆的宣出一声佛号。
“咚……”
又是一声铜钟之声响起,大殿之内原本站立的四十九个和尚盘腿坐在地,然后将手的木鱼放在自己的面前。
“咚……”
“………”
“咚……”
钟声一共响了九下。
寺庙之,敲钟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般情况下,寺庙之早晚都会敲钟,如遇特殊事情,则敲钟次数会相应的变化。
一般说来,佛钟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击鸣法。
在僧众们斋粥下堂、参禅完毕、早晚巡视或吃茶下床的时候,鸣三下;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住持进入僧众讲堂的时候,鸣七下;在斋时僧众进入斋堂的时候,鸣十八下,叫做“入堂钟”,入堂钟是按照进斋的次序而逐次完成的;而三十六下则是集三通击鸣之和,总成一百零八下。
一百零八下的规则与“九”有关,古代人认为“九”具有极高、吉祥之意。
佛钟是用于祈祷、感化、超度众生。僧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
至于大钟为何要定为108下有两种说法:
其一,凡撞钟一百零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合为108,其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这表明在农耕社会里,人们希望通过佛来保佑丰衣足食。
其二,佛教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
正文第四百五十章 复明
document.getelementbyid.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道教的咒语是在法事的过程配合符,印,罡,诀,法器来行道施法,代神明宣言的一种咒术,是行法演道的核心手段。 咒语一般没有实际的语言意义,普通人吟诵出咒语也没有任何作用。
但若是身具灵力的风水师诵咒,能够藉此与更高的生命体如神灵等进行沟通,或者对不在这个时空的更高级别的动物的召唤,并借用他们的力量来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功能言,佛咒与道咒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结构是很不同的。
拿大悲咒来说,大悲咒的特点是叫人先皈依,倘皈依了,一念它,观音能帮助解决各种魔难,直至接引他西方极乐世界,念咒的本身是皈依。
道咒则是直接驱策鬼神,让它们走开或者完成凡人无法完成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实的目的是前提,对神的敬仰,乃以当下直接的利益为心。道教咒语的这一特点规定了每一咒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所以道咒各有针对性,数量极多。
随着光慧方丈嘴佛咒的不停诵出,一种独特的灵场产生了。灵场所笼罩的范围只在这天王殿之,并且以一种特的规律波动着。这种特的灵场波动与光慧方丈自身的佛力波动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振。
在梵音渺渺之,充盈在大殿之内的佛力越发浓厚,光慧方丈双手再变一个佛印,向着佛案的鎏金小盒一点,盒子自动打开,澎湃的龙气再次冲了出来,却被大殿的灵场囿于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
“咚、咚、咚!”的木鱼之声伴随着诵经声响起,光慧方丈双手再次一动,鎏金小盒的龙眼慢慢的从盒子里飘了出来。
光慧方丈一个佛印打入到了龙眼之,原本灰色且毫不起眼的龙眼立时之间发出了金色的光泽,在光慧方丈手印的牵引之下,慢慢的飞到了距离邹蓉头顶一尺之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