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山石闪烁着金光,一片片望过去,竟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在多处地方打下了标志,“回去!”杨南利很淡然地道:“回去!”
二周之后,他卷土重来,这回带来了步兵一个营、
第519节 流金时代(二)
淘金狂潮不乏有种种幸运的和有趣的事儿。
1639年的某日,一个16岁的小伙子来到一个小矿地上,他脚疼、疲困、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先前他挖矿很不走运,什么都没有找到。
他坐在河堤上,看着河谷里有30来个身板粗壮、兴高采烈的汉子在干着活儿,小伙子不声中响地看了一阵子,面部表情显示出他的辛酸遭遇。
终于,一个健壮的采矿人对大伙儿说话了,他说:“伙计们,要是大伙儿也都乐意的话,我愿意给这小伙子干一小时的活!”
“好咧!”大家应允道。
一个小时过去了,价值一百个银元的砂金放在了一个鹿皮袋里,交给了那个小伙子,有人给他开出了一张购买工具和必需品的单子。
他们说:“你去吧,买上这些东西,再回来,我们会给你立下桩子,标出一块好地块,过后,就看你自己的了!”
小伙子去买了东西回来,人们分给他一个地块,可能大伙儿帮忙他,冲掉了他的衰运,他幸运地发财了。
后来这个叫做王泽山的小伙子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把大伙儿送给他的鹿皮袋一直保留着,当成了传家宝,家训就是“乐于助人”!
……
由于入门门槛低,本来应该经历长时间才积蓄到财富的年轻小伙子们往往很快就发家了。
有一次,一个留着长发,穿着明式衣衫,看似涉事未深的年轻小伙子背着一副明朝书生赶考的行李架,步履艰难,走进了营地。
他把垂到眼睛上的几缕湿漉漉的头发掠开后,第一件向人们打探的事是:“乡亲们好,这里是采金营地吗”
坐在入口处的一个采矿人回答说:“当然是啊,你从哪来的”
小伙子挺挺宽厚的胸膛道:“啊,我是泉州人,真的,来挖金子,我跟我娘说了,我挖金子一定要挖到成为财主,妈祖在上,保佑我!然后,我把金子带回去给她,好让她给我讨媳妇,哪位乡亲和我说说,大伙儿在哪儿挖金子”
当中有个漳州人想捉弄这个小伙子----漳泉人之间素来不和,现在虽然河蟹了,但开开玩笑无伤大雅,他说道:“跟我来,我找点东西给你!”
他寻到一个被人遗弃的破旧的淘金摇洗槽,一个漏水的提桶,告诉他,去营地后面,沿陡坡往上走,约100米,从某一棵大松树下开始,立下界桩,标出自己的属地,然后到营地登记处里给上一个银元登记,这块地就是你的了!”
那些老挖金人都知道这个漳州兄弟想从泉州小伙子那里寻开心,都含笑地看着,有的人还指点年轻小伙子去依漳州人的话行事,到达地头,标出了界桩并进行登记。
第二天大清早,营地上的人还没起来,这个年轻的泉州人就出来了,他在老松树旁边兴致勃勃地挖掘、刮土。他把砂土一桶又一桶地抻到溪边的摇洗槽旁边,用漏水的提桶把水倒进摇洗槽,每桶水约漏掉了一半。
整个上午他都忙得不亦乐乎,他摇动摇篮、倒水、拣石块、提砂土、摇洗、拣出大石头。
其他人看着他忙乎,都在暗暗发笑小伙子是缘木求鱼,浪费精力----溪水把金砾带来,山坡上是没有金子的。
孰料,经过了几小时累死人的劳动后,把摇洗槽里的东西拨弄成了沉在槽底的一层细泥,他在槽边蹲下来,仔细观察这层细泥,他大叫一声,跳起身来:“妈祖在上!”他叫道:“我采到啦,我采到金子啦!”
沿着溪边排开干活的采矿人听见后不能相信,他们向着小伙子的摇洗槽靠拢想看个究竟。
千真万确,槽里
第520节 毕懋康的听闻
金山港永远是那么的繁忙,一条快船靠港,码头上还有其它的班船,下船的人、上船的人,接人运货的人,各种服饰,各种口音,码头上一片的喧哗。
快船下船的客人中有一位清雅的儒者,穿着道袍,走路悠闲,明摆着是大陆那边过来的人。
他除了带着一个小厮和二个家仆,却有四个梳着板寸头的穿着中山装和西裤的精壮汉子跟随,有点眼力的人就看得出来他们是“体制”里的人,营养好强壮结实,傲气十足,因为他们背后是极为强大的一个体制。
所以码头上的那些走偏门的家伙们目光精灵得很,就不打扰他们了。
是的,正是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歙县上路人,中国明朝官员、武器专家。弱冠即工古文辞,善画山水,宗王维富春笔意。少司徒方宏静、少司马汪道昆、少傅许国一见而异,引为忘年友。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陕西旱灾,广设粥厂,大放仓廪,流民渐复其业,全活约1.5万人。四十二年,建历山书院,为当时济南最大书院。
后遭宦官魏忠贤排挤、御史王际逵弹劾,遂被削籍。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辞别时,崇祯帝命制武刚车、神飞炮等。械成后,编辑《军器图说》以进崇祯帝。因功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厘,不与宦官同流告归。
懋康雅负器局,扬历中外,与族兄懋良并有清誉,称“二毕”。
所撰《军器图说》。此书不分卷。有附图。书前有门人张继孟序,侄登辅小引、侄登翰跋与作者自序,自序署曰:“崇祯八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部右侍郎今致仕臣毕懋康谨对”。本书:“罗列各种火器、毒弩,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书中云:“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他曾为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双料侍郎,乃是务实的官员,又能治学,国学渊博,民间的影响力很大。
这样的传统的仕大夫,顶级大佬,自然不是颜小贼头所能召唤而来的,给的是孙承宗的面子,前去东南府爪哇投效。
孙承宗知道毕懋康有才能,遂以信诚心相邀,毕懋康静极思动,赴台湾与孙承宗见面,然后由孙承宗引见,见了杨夫人,应对得当,认同东南府理念,志同道合,杨夫人遂拨了一条专船,送他和其他人士赶往爪哇,想请颜常武任用。
专门派了侍卫随船保护,那四个中山装男就是。
路途经金山城,听闻淘金狂潮起,毕懋康下船体验生活。
金山城的基建正在大力开展,到处都是工地,毕懋康闲逛了一下,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看,只是人来人往,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
东南府的市政建设都有“菜篮子”、“步行街”和“美食街”之类的设置,因此中午饭点时,毕懋康去了一趟“美食街”,发现食物充足,客流量大,过往人精神良好,显示出东南府的富足,不由得暗暗点头。
这东南府的主策略有二:富与强,强是其军力强大,富是财政富裕、全民皆富,固然上层吃得油水足足,下层也能够吃饭,甚至吃好。
毕懋康的投靠,不仅仅是孙承宗说得动他,而看到东南府的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打动了他,可谓是大治,于是毕懋康就识事务者为俊杰了!
美食街的食物品种丰富,与东南菜式差不多,只是放的香料更多,毕竟这里出产香料,同时天气炎热胜过台湾那边。
叫掌柜点上那些拿手的菜,与大家一起坐下吃饭。
如果在大陆,毕懋康坐雅座,其他人是不能与他同台吃饭的,毕竟他的地位摆在那里。
而东南府就没那么讲究了,设的雅座少,都给坐满了,同时座位也少,毕懋康没办法计较。
大家都知道国人向来喜欢吆喝,大声嚷嚷,隔壁的一桌人的声音引起了毕懋康的兴趣。
说话的人应该是个理发师吧,他
第521节 大家都聪明
胡正言,中国明代末年书画篆刻家、出版家。字曰从,号十竹,原籍安徽休宁,寄居南京鸡笼山侧。尝从李如真攻六书之学,于是篆、隶、真、行,简正矫逸。
他善画山水、人物,尤擅花卉、墨梅。善制墨,并印笺纸。因其家中庭院种竹十余株,所以将其居室名为“十竹斋”。是明末期间一个大胆革新的艺术创作家。擅长篆刻、绘画、制墨等许多工艺,并对印刷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应用作出巨大贡献,他主持雕版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成为印刷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四面风雨会大陆,八方俊杰聚东南,每一个有大气运统治者的崛起,都有无数人才归顺到他的麾下,颜常武也不例外。
胡正言同样被孙承宗招揽,与毕懋康一起坐船到东南府,但是他有点水土不服,在船上卧床休息。
毕懋康打包食物回来,胡正言谢过他,吃起食物来。
有清蒸咸肉饼、荷叶清汤和炒莲藕,加上新鲜黄瓜小菜,胡正言吃得津津有味。
坐在旁边,毕懋康说起了在酒楼的听闻,感慨地道:“这淘金潮起来,东南府越发地兴旺了,不过,我还可以给他们加多一把劲!”
“什么呢”胡正言问道。
“我在酝酿着!”毕懋康说道。
突然有人敲门道:“东南府副总参谋长甘辉来拜!”
“哦,快快有请!”毕懋康急忙站起来道。
甘辉正好抵达金山港,见到港内停泊的这条盖伦特快船带着东南府公务的标志,遣人过来一问,船上保卫将情况说明,甘辉立即过来拜访。
他是实权人物,毕懋康连忙出迎。
这盖伦特快船的设施齐备,有客舱可以见客,两人见面,寒喧一下,然后先去探望了胡正言,甘辉慰问过他,再去客舱与毕懋康分宾主坐下。
甘辉首先说先生远路而来辛苦了,闻先生大名,特来请教!
毕懋康连称不敢,倒是甘副座扫荡婆罗洲土著,为淘金保驾护航,功业大焉。
应毕懋康的要求,甘辉向毕懋康介绍情况,一是婆罗洲目前除文莱尚未攻克之外,其余诸小国都成为了东南府的附庸,由于条约的签定,他们被限定了国土,如此婆罗洲大部分土地都成了东南府的!
理论而言,东南府占据了婆罗洲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文莱的土地很多,它与我们敌对,所有的土地都是我们的,所以就把它的土地都算进我们的范围了!
如此强盗逻辑,毕懋康叹为观止。
甘辉察言观色,感觉到毕懋康的不以为然,遂解释道:“领袖说过,世界各国中有列位强国,我们东南府就是列强之一,所谓强国,就是为本国对外争夺利益……”
他说得含蓄,毕懋康心知肚明,列强行径,实是大炮说话,东南府积极侵略殖民,发动战争,几乎没有一年停止过战争,其领土飞速扩展,果然是列强行径!
甘辉说起淘金大业,不到半年的时间,婆罗洲华人的数量从不到三千升到五万人!
不过呢,话说回来,婆罗洲外来人口实际上达到了八万,因为有很多的奴隶!
掘金大业进展顺利,挖出了大量的金子!
“这一切需要更多的人口!”毕懋康敏锐地道。
“正是!”甘辉恭维道:“毕先生果然高明,一针见血!”
“甘副座,我想参观一下西婆罗洲诸地!”毕懋康说道。
“求之不得!”甘辉应允道。
两人谈了足足二个小时,甘辉才告辞而去,留下副官安排诸事务,送胡正言去设在金山城的海军
第522节 人才的大用
且说毕懋康、胡正言坐船抵达爪哇,正好颜常武在,对他们非常重视,立即召见。
大贤抵达,颜常武降阶而迎,直呼两人为“先生”,给足了他们面子。
当时的先生的称呼可是值钱的,不象什么“叫兽”和德艺双馨的那么的意思。
颜大少是谁
南霸天!
雄霸大明东南沿海和世界东南亚的大豪!
如此两人面对着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未来的米饭班主,也不敢拿大,十分恭敬。
毕懋康、胡正言对东南府的兴旺赞不绝口,毕懋康更是当场表示,他将返回大明,为东南府大业进行宣传!
好识趣的老家伙,颜氏公司正需要你们这些老家伙来大力鼓吹、宣传、扯人入伙!
颜常武客气地请他先住上一阵子,休息、参观,也让颜某人早晚有请教的时候!
至于胡正言,说不到几句话,闻讯而来的财政官陈和彬就赶到,两人旁若无人地谈起了印刷技术来。
陈和彬本来是个财务人员,但他“久病成良医”,被逼得上了火,就成了专家,说起来头头是道,即使胡正言也不敢小觑他。
说多几句,急不可待的陈和彬一声告罪,就将胡正言给扯走了。
毕懋康呵呵笑道:“贵府可谓是做事雷厉风行,只争朝夕,难怪事业如此兴旺!”
他这种老官僚,会做人,会做官,说得比唱的还好听,让颜常武龙心大悦的,当时就要礼聘他为“东南府资政”,禄比孙承宗。
毕懋康摇头道:“不可,毕某寸功未立,受之有愧,众人不服,就等毕某回国一趟,为我东南府效力之后再说!”
“先生果然高义!”颜常武说道:“颜某虚席以待,静侯佳音!”
……
毕懋康、胡正言两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在爪哇待了一个月,到处参观,越看越惊奇,越看越着迷。
东南府气象万千,日新月异的景象让他震惊,他曾经看到一条马路正在施工着,工人三班倒地干活,一个月后再来,马路已经完工。
一个建筑工地,月前还是脚手架林立,月后就开始往里搬东西进去住了!
人流、船只不断地增多,陆地上稻田和种植园林立,每个人都在狂热地工作,军队则在训练,忙着自己的事,废话少说!
他又看到过东南府的总理陈衷纪,现场办公,拍板批出十万个银元,修建水利工程。
三天后,施工队进场工作,以惊人的速度把环境改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