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当他们看到东南府那二十多条夹板船,上到三级战列舰上时,无不露出了敬畏的神情。

    之前颜常武看英国舰队的感觉是我们不如别人的粗大多。

    明军官兵看了颜常武的舰队,感觉同上:堂堂大明有够丢脸,居然比不过一个东南府乡下地方的粗大多!

    不过,这个乡下地方虽然不是很繁华(商业不繁华),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给颜常武打工,可是道路宽敞、市容整洁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东南府的公务员带着明军参观团去掀“米缸”,深入民间,让大家见识到民间生活。

    这下就大开眼界了。

    东南府的民间吃得很好,普遍吃白米,这是一个令人羡慕无比的现象。

    还有肉吃,吃的还不少,实在让人眼红!

    明军官兵们知道大陆民间吃的是什么,吃肉那是地主有钱人的过活,可是东南府却办到了。

    &nb




第93节 喜与悲
    得,大家的心弦被拨动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象道霹雳般落入了众人的心田。

    吃惊、振奋!

    东南府终究伸出了他的獠牙,澎湖是台海防御中占据中心地位,所谓守台湾必守澎湖,只要占领澎湖,东南府就有了安全保障。

    占领金门,则东南府将控制范围大举推进,有利于“出海持令旗”之举。

    此举意味着东南府可以坐地守税了!

    想想每年闽省往幕府、菲律宾、巴达维亚有多少的贸易船只,再有经过闽省海域的船只,每条船收他们两千银元,收获的银元可想而知!

    发达了!

    东南府的军政大员们兴奋无比,头尾三年(1625年底颜起家,到目前的1627年夏至),大家都在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达到了人坐家中,天上掉银元。

    过路船敢不给银元!

    那就扣船扣人!

    敢与我们对抗

    请看福建水师的下场!

    太棒了!陈衷纪霍然起立,向颜常武拱手道:“督军,我立即拟定收费章程!”

    “甚好,不过你首要工作的是准备庆功宴还有军人们的奖励!”

    “遵令!”

    ……

    接下去的三天,整个东南府一片喜乐,连放三天假,连贺三天。

    首先是还神,在海边祭祀妈祖,感谢妈祖娘娘的保佑。

    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表彰有功之臣。

    受到表扬最多的是副提督李英指挥的第三打击群,他们与强敌面对面的硬碰硬,不堕下风,为主力舰队赶来歼敌打了雄厚的根基。、

    因此李英为列为军功第一等。

    他在领奖发言自然学会了颜常武的国朝特色,感谢妈祖的保佑、感谢年轻督军的英明领导、感谢忠勇的将士们、感谢枪和炮、感谢军舰、感谢东南府民众、感谢家人……

    大家这边给他拍掌,那边有点晕晕欲睡了,想问他感谢完没有,好在没出现感谢cctv。

    第三打击群的成员们许多人都得到了近战突击勋章,获得奖金和证书,颜常武给他们发奖。

    然后是第一第二打击群的舰长和舰员们,大赢家是荷人西雷斯马,他指挥得当,速度最快,成为战列线的领头羊,所有战舰都跟随他行动,也不负重望,把战列线带得相当好,因此功劳最大!

    再有各舰的官兵们,表现突出的一一获奖。

    参战人员几乎人人有份,最差的没有军功章也有证书表扬。

    然后开宴,大吃大喝,颜常武亲自给功臣们敬酒,众皆喝醉而归。

    ……

    表彰大会是在北港军港内进行,第二天,各支部队几乎放大假,留了三分之一的舰队成员留守,人人放假了。

    而颜常武则率重要官员进谒北港“思齐阁”。

    东南府开山老祖是颜常武的便宜父亲颜思齐,颜思齐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却在台湾发展史上写下了璀璨而亮丽的史页,奠定了东南府的基业!他的开台业绩,受到后人世代缅怀。为表达对这位开台英雄的敬仰之情,东南府在北港镇兴建了“颜讳思齐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然后在北港朝天宫的左右两侧兴建了“思齐阁”和“怀笨楼”。

    高达三层(后加到五层)的“思齐阁”已经建成,其金碧辉煌,一楼正中乃颜思基坐像,各处有壁画,记载他的传奇经历,从他反幕府开始,到达台湾北港,然后建寨开荒,成就了东南府的根基。

    其自日本逃抵台湾时,在此登陆,带领十三艘船在台湾岛西南岸的笨港(后被其改为北港)登陆,并在此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是时,多次派人到漳、泉两地招募移民入台开垦,前后约有3千多人,并将垦民分为十寨,台湾开发始于颜思齐。

    可以说,没颜思齐,也就没东南府。



第94节 甜蜜的事业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东南府的秋收格外的甜蜜!

    台南平原上,有如置身于甘蔗田的海洋里。翠绿的甘蔗园一片连着一片,茂密的蔗叶随风婆娑起舞。

    在收获的季节里,甘蔗田里一片繁忙。蔗农们手持镰刀忙着收割,一捆捆去头砍尾的甘蔗堆满了田垅。

    颜常武亲自动手,开割了第一镰,斩下的甘蔗洗干净,咬一口,真甜啊!

    早有准备的陈衷纪开设制糖厂,将甘蔗制糖!

    此时,台南平原上,一个个高耸的烟囱开始喷吐浓浓的黑烟,榨糖机日夜不停地转动,空气中弥漫着蔗糖的甜香。

    以甘蔗为原料,经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等工序制成白砂糖、粗糖等产品的过程、东南府制作三糖!

    哪三糖

    红糖、白糖和冰糖!

    国人制糖由来已久,北宋王灼于 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

    土糖的选料和制作

    一、选料:选择甘蔗成熟季节的熟蔗,选料后需去除甘蔗叶、尾端及杂质。

    二、榨汁:用两个大石碾为土榨蔗机,大石碾上方凿有18个凹槽,插入木楔,相当于齿轮,上面有木桩固定,相当于轴心,轴心木桩顶端横接一大梁,靠畜力拉动“篙桅”,带动两个大石碾互为滚动,甘蔗被碾压成汁,蔗汁顺着大石碾底下的石槽,过滤后流入贮汁池。

    三、过滤:糖工用木瓢将贮汁池里的蔗汁舀进木桶,再倒进装有纤细过滤网的大水缸中进行过滤。最后,通过竹制导管将过滤干净的蔗汁引进糖锅。

    四、煮熬:将过滤后的甘蔗汁加热煮沸至280c-300c,并不停地搅拌,去掉泡沫及杂质,让水分不断地蒸发。加热原料一般用木材或甘蔗渣。

    五、凝固:用少量的甘蔗汁和海石灰混合搅匀,待糖锅里的甘蔗汁煮沸2-4小时后,将沉淀后的海石灰水倒进糖锅,并不停搅拌,糖浆逐渐形成。

    六、起糖:由最初的甘蔗汁糖水糖浆。整个过程要注意时间、火候、色泽、黏度等。

    七、成糖:坨糖起糖后将糖浆装入铁锅中,用预先备好的木棒不停搅拌,要求力度均衡,速度适中。大约20分钟后,熬到汁水变成金黄色的糖浆。翻着气泡的糖浆被倒进铺上竹席的平台上,糖浆一边冷却,人们一边用工具把糖汁铺均匀。过了一会儿,糖浆便成了色泽黄白的红糖。

    专门从福建各地请来的制糖师傅,由他们动手操作,在制作过程中,火候非常重要。例如起糖时的火候,起糖早了火候轻,糖难以凝固,晚了火候重,糖有苦味,只有火候到位才能保证糖的外表漂亮,口感香甜。

    除了火候,还要有耐心。在火坑上,蔗糖水要经过四五个小时不停地翻滚沸腾,让大部分水分蒸发后,甘蔗糖香味才最浓。师傅们说道:“在熬制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清理杂质、不停地搅拌,所以说制糖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哪怕是甘蔗水,都要进行多次过滤才能放到锅里煮。”

    新鲜制作好原汁原味的红糖,在当时绝对没有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入口甘甜、回、味无穷。

    这一团团红糖是民众辛勤劳动的结晶,正值红糖飘香的好时节。使用古法制作的红糖保留了较多甘蔗的营养成分,能快速补充体力,其中含有可提供热能的碳水化合物,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锰、锌、铬等各种元素。

    营养丰富,味道又香,颜常武品尝后大悦!

    ……

    国人喜欢吃红糖,但要卖给红毛番,则要白糖。

    白沙糖由红沙糖脱色而来,怎样脱色就成了技术的关键。

    明代嘉靖中期,南安有一位黄姓的制糖人家,家里的房子因为绵绵不断的春雨塌了。那时候的房子多是泥土夯筑,倒塌的黄泥墙体压住了他家的红沙糖。谁料漫长的雨季结束后,这家人把土移走,竟发现家里的红沙糖全部变白了!

    意外事故瞬间变成喜剧,白沙糖的秘密就这样被揭开了。于是,按南安人这种“黄泥脱色法”,福建的白沙糖终于可以量化生产了。

    不过当时的白沙糖充其量只是颜色淡一点,更鲜亮一些而已,没办法做到纯白。

    此时就显出了穿越者的厉害,制没有采用黄泥脱色法,工人们取出一包包黑色的炭状物放进红糖浆里,简直是在变魔术一搅拌,再一过滤,就成了无色澄清的溶液,是为清汁,此时要进行结晶。

    清汁经蒸发浓缩,成为粗糖浆。必须再进一步加以浓缩使之析出结晶。煮成的结晶。和糖蜜的混合物称为糖膏。糖膏卸下后,再降温冷却,使蔗糖的析



第96节 海洋贸易
    江浙、福建和广东地区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地区,而最重要的地区还属福建,毕竟三个地区中,福建条件最差,没有良好的田地养活当地民众(江浙有长江,广东有珠江,土地也平原居多),

    在福建,为数不多的自然资源就是它的天然良港。福建必须依靠海洋,这个道理很浅显。长期以来,福建一直就是中国航海事业的中心,而在帆船时代,这就意味着它同时也是中国的国际贸易中心。

    明朝的海洋贸易中心在福建,而福建海洋贸易中心在月港。

    福建的贸易主要分两大方向,一是倭国;二是东南亚西班牙人、荷兰人,另外葡萄牙也分了一杯羹。

    彼时的倭国,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生产力低下,民间吃的是糙米饭团(中国民间也好不了多少),一些倭国人到达东南府,对于东南府普通人都在吃白米饭而深感吃惊,因为在倭国,白米饭又叫做银粒米或者叫做银舍利子,是“天上人”(贵族)才可以吃到的东西。

    除了白银和黄金之外,倭国什么都缺!

    一担丝成本是60多两银子,运到倭国就是五六百两银子的售价,而倭国深受天朝影响,对于丝绸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只要有点能耐的人,都以穿天朝丝绸为荣!

    倭国有点运气,拥有金山银山,其银子产量占了当时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

    运一船丝绸去倭国,就有一船白银回来,利润大得可怕。

    再有对东南亚的贸易,月港在每年3月雨季开始时都会向菲律宾派出大约20艘或者更多的大帆船。每一艘大船上都会堆满500多名商人装运的各式你想得到的货物,当然首先是丝绸和陶瓷制品,但也有棉布、铁、糖、面粉、栗子、橘子、活禽、果酱、象牙、珠宝、火药、漆器、桌椅、牛马,以及任何中国人认为欧洲人需要的东西。

    有些人甚至只携带极少的食物,因为不管他们手上拿着什么东西,他们都可以轻易地将它转卖并获利丰厚。

    如果商人本金不够,他们就只有借高利贷才能买卖货物,为此他们要将妻儿典给放高利贷的做抵押。如果那商贾死了,那他的一家就陷入困顿。债主会掘地三尺找任何他们找得到的东西来偿还所欠的借贷,如果还是无法还钱,出典的妻儿就会沦为奴仆,而债主则可以将他们再转卖给任何其他人,就像买卖奴隶一样。

    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本钱最大的人先租下一条船,然后再将各舱室分租给其他人,通常租金会比他自己的包租租金高出20%。在甲板下是好些贴上封条的水密隔舱,它们都不开舷窗,每一舱室大约只有一个洗手间那么大,里面密密麻麻挤的都是货物。瓷器要包缠得很紧,再装到箱子里,碗碟之间就填满稻草来防碎。

    商人们在舱里各个地方灌水,再把装瓷器的箱子放在这些潮湿的地方。让水浸泡过后,那些稻草就会发胀,从而将那些陶瓷牢牢地固定住,形成一个不会被打破的整体。

    在船上几乎不会出现偷盗现象,因为盗贼无法离开他们还在船上的赃物。尽管如此,商人们还是会带着他们自己的食物睡在他们的货物上,在整个航程他们就呆在那黑暗而污浊的舱室里。从月港到马尼拉的航程总共要耗时10天。

    运到马尼拉的货物几乎都能够销出去,西班牙人有的是银子,买下了所有的货物。

    西班牙人



第97节 一夜变天
    长崎丹波馆掬月亭,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激烈战斗正在进行着。

    “明人良心大大嘀坏!”三个倭人交换一下眼色道。

    “倭人够奸诈!”这是在场明人的想法。

    丹波馆是一处优美的日式建筑,各屋舍建于园林中,有池塘、涌泉和丘陵,鸟语花香,而掬月亭则三面临水,光线充足,景致奇美,尽显上位风范。

    今天,这里进行了一场招标会,德川幕府采购明人贩运来的丝绸进行公开招标。

    倭人非常喜欢明人制造的丝绸及布料,来自中国的几千万各式丝绸,包括纯色或者刺绣的天鹅绒、纯色的琥珀织、缎子、薄罗纱和各式布料,每年都销售一空,公卿大夫长年穿丝绸,普通倭人则穿中式布料,皆以为荣。

    因此,德川幕府每年采购巨量丝绸,且他们有个优良“品性”,概不赊欠,货物一到,立即付银,一手交货,一手交银,痛快得很,在长崎的明人海商趋之若鹜。

    往年,采购归由幕府里的贵人们决定,即高官见了样品和价目单,进行采购。

    在哪里都有坚定的爱国者,在他们与明人海商的“协作努力”下,购进的丝绸固然质量不错,价钱却比外面同等质量的要高上那么五成,甚至更多。
1...2324252627...9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