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这些弹药及近战总共杀死了超过十万的倒幕军,加上幕府军阵亡的三万多人,又创造了一个倭**史记录,一场大的战斗中杀死最多倭人。

    不仅如此,这是在战斗中死亡人数,如果加上民间那些杂七杂八的被饿死的、征兵时杀死的、病死的、落水死的等等非战斗减员,这个数字可能向二十万人进发。

    死掉如此多人,再来第三个新记录:战斗的激烈程度是空前的。

    以前用冷兵器,即使是再厉害的万人敌,也不如一门火炮的威力,事实上,多门火炮成为“功勋炮”,它们杀死的倭人有够多。

    一门装填百颗弹丸的霰弹炮射击,打上十发,对于那些防御力等于零的倭人而言,简直是绞肉机般的可怖存在。

    这样大规模、空前的激烈战斗,面对着如此强大的敌人,许多幕府军曾经思想动摇过,想投降,想逃跑,怕死,内心思想斗争的激烈程度也是创造倭国记录的,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大一小的两位殿下在布帐内坐下,这个布帐有点寒酸,油布所制而已,乃是普通的行军帐,所以德川家纲口称怠慢了。

    幕府大将军自然有上好的布幔,但丢在了江户城,没带出来,应该被火焚了。

    幕府军总大将保科正之老谋深算,知道只要保着大将军生存,就什么都有了,所以自江户城撤离时是轻车简从,没有带多余的物资,以便加快逃跑的速度。

    双方展开会谈,首先介绍了各自随员,倭人自不待说,颜常武说道:“杨公天生,孤之随行大臣、行营总管。”

    杨天生出众,满面笑容地与众倭人打招呼,他倭语熟练,却不必用倭语,大家全用汉语交流,毫无阻碍。

    以前他到倭国贸易,认识的人多,他为人十分四海,在倭国的朋友大把,众倭人热情相向,争相与他打招呼,他面面俱到,礼数周全。

    杨天生这一出场,倭人们心中大定,想来有他这等知倭派




第1341节 千叶合战一之双方部署
    仗肯定得这样打,没道理客人打生打死,主人在旁边袖手旁观。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甲申之变,李自成入北京,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不降,还引鞑靼人入关,李自成率大军攻打吴三桂,战于一片石,吴三桂不敌,却成功地消耗了李自成的力量,待到鞑靼人杀出,大破李自成。

    先例在此,岂能不依!

    照做就成了,众倭人也明白道理,双方顺利达成了共识。

    也正在这时,前方急报,倒幕军派来军使。

    于是保科正之出面去接待军使,很快回来后说道:“他们要与我军合战!”

    合战就是中国的“会战”,指的是主力之间的战斗,小鬼子不会说话,好吹大牛皮,总把他们县县之间的械斗称为“合战”,相比之下,中国人谦逊,哪怕是省省之间的大战都称为战斗而已。

    “合战”德川家纲得明军到来,也撑起来了,他容光焕发,豪迈地道:“打,狠狠地打!”

    以前江户被围时,他象霜打过的叶般蔫蔫的,虽在臣子面强作镇定,可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食欲不振,夜不能安寝,因为他知道真要战败,就是他自己身死德川家族灭族,别人投降还可能有生存的机会,他若战败,就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

    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带来的是殿堂盘旋着低气压,哪象现在,一众倭人象打了鸡血般地叫嚷开来,高呼“打,打,打,杀贼!”

    保科正之接令,与倒幕军约定于江户东面的“千叶”地区合战,回复了对方的军使后,他与倭人诸大名、将领及明军将领、参谋们同往未来的战场,挥斥方遒,作出战斗部署。

    至于颜常武与德川家纲两人则悠闲地进餐喝茶,大战在即,德川家纲竟不再以之为患,事务交给小弟去办,可见明军来援给他带来了多大的信心。

    公元1654年5月25日,在倭国千叶合战即将打响!

    千叶地区是一片狭长半岛形地带,西侧濒临江户湾,幕府军从东攻西,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一座山的高地,但高极也有限,顶多是三百米高度而已。

    这座山叫做“溪山”,一条小溪自山往东南流而得名,小溪水不深,仅达半人,除此之外,战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山下就是一片不小的平原,灌木丛生,农田不少,足以容纳几十万人的战斗。

    他们布阵于山西,而明军则屯于背坡。

    明军协助幕府军整顿军队,同时战地医院准备了大量的药物用来给倭人医治,消息传出去后,收到了倭人的欢迎。

    幕府军分为三部,保科正之自将中军,以川越藩藩主松平信纲为左军主将,他是德川家光时期的重臣,德川家的一门众,曾打过岛原之乱,镇压当时赫赫有名的天草四郎,就是声明“强者,就是要逆天的”那个家伙,松平信纲兵败,幸得颜常武参战,这才消灭了天草四郎。

    家光去世后,松平信纲辅佐第4代将军家纲,7月镇压了颠覆幕府的“庆安之变”,属于幕府中柱国之一,被委以重任。

    右军主将则是陆奥国弘前藩的藩主津轻信义,一个年轻的藩主,正室是松平康久之女庆林院,算是与德川家有亲戚关系。

    1631年,因为父亲过世而继位为藩主。因为当时他还年幼,因此引起家中的骚动,后来得到幕府的帮助而安定家事,也



第1342节 千叶合战之临战前喜洋洋
    实际自江户保卫战打响后,无论是幕府军还是倒幕军,都是不爽。

    幕府军守城,看到城外敌人如此之多,大有淹没他们之意,不知道何时破城,让幕府军自上而下都是惴惴的,每天惶恐度日。

    而倒幕军攻城,死得多,死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何时天外飞来一枪,就可能小命呜呼,更可能死得惨,挨黑火药炸弹炸中,生锈的铁钉引起破伤风,发高烧说胡话死得忒不光彩,最惨的是被火油淋着的,烧伤直到现代化的医学都是个难题……

    大家的烦恼不少,打心眼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痛痛快快地肝上一场,以求念头通达。

    好了,准备肝了,幕府军六万人,倒幕军则有三十万,这样大规模的场面,两翼的鼓号声相互都听不见,放眼看去,也看不见远处的情况,如此之下,只能各自为战,各部都有其主将,事先商议好了战术和策略,临时各自应变。

    千叶合战的主角都是大名,他们分散去了各部,骑着马在队伍行列之间巡视军队,以鼓舞士气。

    看到那些大名骑马,颇具喜感,这是作为观察员呆在幕府军中的明军参谋的感受。

    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普遍身材不高,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身高只有159厘米,他是属乌龟的,乌龟的身高不用说,他的前任老板丰臣秀吉属猴,矮种猴子身高1.4米;与猴子同高的有本多忠胜,他在日本有着“战国第一猛将”的称呼,还被誉为日本的张飞,可他的真实身高才1.4米左右;战国名人石田三成156厘米,山县昌景130厘米,真田幸村不过163cm,武田信玄才162cm,倒是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高有1米7,被倭人称为“巨人”!

    这样的巨人在东南国比比皆是,东南国立国将有三十年,前十年还不算好,后二十年出生的儿童营养够好,吃肉多,吃米多,吃什么都多,冠甲全球,现在入伍的东南军的军人身高均过一米六,一米七的至少占有三分之一以上,导致东南军新制战舰不得不增高!

    为什么古日本人被称为“倭人”这就是“倭国”的来源,在古意中“倭”同“矮”,意思就是叫日本人为“矮人”,这真的不是讽刺。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穷,吃不上什么好东西,这个情况不止日本存在,中国历史上基本也都是这个状况,但是比日本要好一点,毕竟日本是一个岛国,耕地面积有限,与外界交流起来也不方便,深受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食物来源很不充足,故而才形成了这一奇特的现象。

    再怎么穷,大名们还是有钱的,他们从国外进口了高头大马,甚至看不起矮小好用的蒙古马,这样一来,骑在那些马匹上本来就矮,加上披上厚厚重甲简直就象是一个个的矮冬瓜放在大牲畜上运输,他们踩着马奴的背上马都有点困难,貌似需要多级梯子才能上马!

    他们倒是自我感觉良好,向着部下挥手,部下自然得给面子,冲着他们大声呐喊,声浪一阵盖过一阵。

    气氛很热烈,明军参谋们则强忍着不笑,见着他们,还得给他们拍掌致意。

    幕府军的大名们高呼着:“为大将军而战!”

    声音响亮,超出了矮冬瓜们的平时的声量。

    之前他们可没有那么地理直气壮,被重兵围城,都不知道幕府的旗帜还能打多久。

    今时不同往日,大名们对于这场合战的胜利没有丝毫的怀疑,他们想的是既要夺得胜利的果实,又要保命,因此都穿上了自中华进口的坚固铁甲,一些作风稳健的大名,更是套上了足足三件!

    两中华军工出品的铁甲,实际上属



第1343节 千叶合战之倭杀倭
    大战开启,马上将临战前的喜洋洋冲得荡然无存。

    倒幕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奔幕府军的阵地,倭史上史无前例子,如滚滚浊流,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的巨大压力!

    看敌人军势,无边无际,已军阵地如同即将淹没的海边岩礁,幕府军人人神色严峻,敌人的兵力优势不容小看,差不多要一打五,哪怕是一个人对付五头猪如果赤手空拳手无寸铁的话,说不定挨猪揍倒,就算拿刀子杀五头猪,杀死他们也要花上不少的力气,

    好在,幕府军有大明明!

    赶来的明军援兵除了出军援、战地医院之外,还将自家的炮队加强到幕府军中,颜常武迫不及待地参战了!

    只见幕府军将队形散开,亮出了阵地前面的一门门大炮,主要是12磅与6磅的行军炮,总数达到了200门,加上幕府军的行军炮100门,各种弹药成山成堆,它们将成是幕府军赢得这场对决的重要资本。

    三百门大炮同时开火,震耳欲聋的炮声中,硝雾弥漫下,一颗颗炮弹象离弦之箭拖出了一道道的烟迹直扑倒幕军,立即带出了三百道的血迹!

    惨叫声中,倒幕军军势稍晃,但随即复原。

    即使他们受到了霰弹的袭杀,也同样如此。

    人数多,好处多多,哪怕幕府军方面炮声隆隆,杀伤力惊人,浑不当一回事,兵力依旧无比充足。

    幕府军大炮第二轮轰击使用了霰弹,喷出千颗百粒的弹子,倒幕军中成了倒下的军队,一倒一大片,每人身上或大或小的血洞,惨嚎着,痛苦地在地上打滚。

    每颗霰弹中至少混搭了百分之三十铅弹!

    所谓铅弹,实际上就是达姆弹,特点就是小口子进大洞出,杀伤力不俗,又多,要不是倒幕军人多势众,这仗都不用打了。

    他们的优势便是人多,大名们不拿人命当一回事,强迫那些炮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中间夹杂着少量武士精锐作为支撑,这是倒幕军的得意之作,他们称之为硬核桃战术,外面佐以软肉就是炮灰,在武士的驱动下,倒幕军就像排击海堤的瀚海狂澜,不将海堤拍打个粉碎,决不罢休。

    幕府军的炮兵有机会与明军炮兵们同场杀敌,有机会见识到明军炮兵的风姿,只见他们装填很快,射击很准,轰击后快速复位准备下一轮轰击,速度至少快过幕府军炮兵一半以上。

    猛烈的轰击下,幕府军防线数十步之内,就己经乱七八糟满是尸体及伤者,鲜血在风中凝固成红褐色,血腥气味浓郁,引来了边沿大群不知在哪里冒出来的野狗,它们嘴里流着涎水,预备着盛宴了!

    不过,倒幕军仗着人多,一群群被逼着的炮灰还是拼命的往前冲着,嗥嗥地向前拱,不顾重大伤亡,冲到了幕府军三十步的距离,幕府军的火枪轰然打响。

    大堆的倭人倒下了,更大一波的倭人继续前冲,哪怕被火枪将他们击倒,他们依旧咬牙切齿地前进。

    大家的刀枪碰在一起,狠狠地斫进和刺进彼此的身体。

    生命如烟般飞快消逝,鲜血如水流般流出来汇集成潭!

    幕府军采取了一种立体防线,大炮在高处,最前线使用冷兵器,后排则是火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力圈,被热兵器杀伤的倭人不计其数,胜过了被冷兵器杀伤的倭人。

    倒幕军也有少许的火器,由于幕府收天下之兵为已有,倒幕军的大名们经营火器部队很困难,东拼西凑只得一万人,放在后面暂时没有出动,纯以炮灰向前冲,为了胜利,大名们死多少人也不足惜。

    胜则什么都有,胜利者是不会受到任何的指责。

    败则什么都没有了,指责多少也不用担心了。

    这是一种强烈的赌徒心理,倒幕军的大名们心态放得很开,反正死的又不是他们的嫡系部队,他们只派出少许武士参战,甚至那些武士都是一些刺头,以此消灭异已,大名们的主力呆在后阵,等着与明军pk呢。

    后退无路的炮灰们唯有努力向前冲,哪怕前面是地雷阵也得趟过去,而幕府军则当着两位至尊的面来表现是万万不能丢脸的,这种约束甚至于让他们战胜了死亡的恐惧。

    好吧,可干开来了,倭人杀倭人,杀得血肉纷飞,死伤无数,站在山顶处,喝着茶,还有水果,翘着二郎腿的颜常武往战场观察,入目



第1344节 千叶合战之战斗历程
    有此明悟的不仅是普通倭人,还有酒井忠胜,他是负责与明军联系的高官,方才代表幕府前去看望休息的明军。

    转过一圈,等他回来时,描述他的精神状态是“失魂落魄”。

    普通倭人羡慕明人的物资丰富,而酒井忠胜则看到了明国的富强。

    既富,且强!

    装备精良,普通明人都吃得那么好,可想而知是明国是多么的富有!

    更让他注意的是明人除了吃吃喝喝,还有许多人在看口袋书,他曾经看过一个尉级军官的书籍,那是一本《春秋》,为中国著名的四书五经之一,另一本书籍属于是一个年轻士兵看的,是一本《制图书》,属于工具书,见到酒井忠胜动问,士兵腼腆地说他准备考军校---酒井忠胜的汉语非常流利,与明军交流毫无阻碍。

    他心中感慨不已,看来许多明人已经突破了生活上的穷困,开始了精神上的追求。

    看《春秋》

    这可是三国时关云长的表现,典故为……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夜读《春秋》,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关公可是大将,有本《春秋》来看还是办得到的,而普通明军军官都看起了《春秋》……酒井忠胜与杨天生说起此事,杨天生告诉他道:“东南王殿下极为重视国学,四书五经为军官与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官员们的入职考试及陪训科目都有考到,占的分数比例还不低!”

    酒井忠胜提出一个问题道:“文官考四书五经,军官也考四书五经,那些老军官能够考得了吗”

    毕竟四书五经并不是容易琢磨的东西,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得好的话可用来考秀才的,老军官以前大字不识,经过扫盲,识字了,但学习四书五经有此能力哪怕是天生能学习的华人,酒井忠胜严重怀疑!
1...381382383384385...9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