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另外,则是我们的价值!”

    他又说道:“我们大将军的价值,我们幕府的价值,难道不值得1000万银元吗”

    此乃诛心之言,如果说大将军、幕府不值钱,那大将军的面子往哪搁

    如果很值钱,那钱包就要大出血。

    “再有!”保科正之冷笑道:“好好记下这笔账,大家记着了,请一次明军要1500万银元!”

    大家默然不语,这可是一笔好昂贵的请援费用,创造了倭国的记录,今后万万不能够轻易动用了这个大杀招,丢了大家的面子!

    于是决定了送出1500万银元的报酬,以倭国广有金银,亦觉得心痛得紧。




第1357节 明军将归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一卷潮起第1357节明军将归且说幕府保科正之主持政务,情报皆汇聚其处,他正在二条城的一间小偏殿听取“大目付”北条氏长的汇报。

    “大目付”又名大名目付,是幕府中负责监视官员、大名的官职,实际上就是情报官,待遇等同于大名。

    幕府的忧患很多,因此非常注重情报的搜集,以制人先机,可惜在这一次乱起中收效甚微,北条氏长是保科正之荐举,新任大目付之职。

    他也算是个名人,日本江户时代前期幕臣。甲州流军学者。后北条氏一族北条繁广之子。曾祖父为北条纲成。曾外祖父为北条氏康。1612年父亲去世,时年仅4岁。后得到大御所德川家康赏识,赐予500表以供养育。

    之后在幕府任职,逐步升迁,他长得很平常,战力一般,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得到保科正之重用,上任之后,整顿情报机构,人员重组,已经能够有效地开展情报的搜集了。

    他向保科正之依次报告了各家大名的情况,此时德川家纲召见大名已告一段落,大名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情报也不断传来。

    德川家纲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如日中天,明军也没撤退,哪家大名敢来摸老虎屁股,俱都老实呆着,各忙家事。

    他们不搞事那么倭国就平安大半,北条氏长说到倭皇、公卿、国人众、一向宗等,皆循规蹈矩。

    但社会有流言传诵,言明军为幕府撑腰,来了就不走了,幕府将割让长崎给明国驻军,幕府将成为卖国贼。

    此乃诋毁幕府之言,真正起来并无此事,因此北条氏长问该当如此处置,保科正之心大得很,摆摆手道:“不必理会,其怪自败!”

    明军会停留在倭国

    保科正之心知肚明,明国对倭国感兴趣,但明军对倭国的食用不感冒,想跑路了!

    幕府对于在倭国的明军是十分“关心”的,上上下下的情报都有搜集,其中明军对倭国的伙食颇有微词,很不习惯,如此谅来不会久呆!

    原来明军伙食费用充足,驻扎倭国,却是有钱也花不出去。

    当时倭国出产实在贫乏,水稻缺肥,颗粒不整,食之如蜡。

    水果缺乏、蔬菜不多,虽说倭人极力供应,但五万明军都是大胃王,只要可能一人一天一斤果蔬不在话下,给倭人的压力沉重,驻地附近皆被扫荡一空,物流又不行,吃得果蔬渐渐供应不上来。

    倒是海产品供应充足,然而吃海产品多,还需要吃牲畜之肉。

    可惜倭国哪有什么牲畜给明人来吃,就算有,也不多,他们的山林出产的飞禽走兽,就算打光光也不足以供应明军的伙食。

    倭人对于明人的大胃瞠目结舌,而明人则对倭人的小碗小件菜肴吃不饱。

    倭人的伙食做得皆为精致,餐具也不大,一小碗一小碗的,倭人节俭,就算是富豪吃食,不过十碗足矣。

    而明军的年轻小伙子,这样的碗食来一碗就吞一碗,吃上百八十碗,不在话下!

    五万军队,当中至少过四万的后生,一起开动,可怜倭人哪有这么多的吃食,他们觉得奇怪,明人这么有钱,却似饿鬼投胎

    明人则大觉晦气,在倭国居然吃不饱也!

    颜常武大力发展经济,当中就有肉类保证,

    这些看似小事,实则大事,保科正之明白到明军不会有心在倭国驻军。

    事实上,中华八个小跟班,明军并无驻扎,只有东南国在琉球驻军,乃国王尚氏情意殷殷延请东南国驻扎了一支舰队,租了座海岛给舰队,东南军在岛上开了养殖农场,养猪牛羊加鸡鸭,方保证了舰队食用。

    那是支小舰队,人数不到五千人,在倭国的明军过五万人,岂能



第1358节 漠南蒙人不好过
    在倭国发展经济实在困难,本来就人多地少,做得再好,灾害一来,避无可避。

    古代没有大物流,倭国没办法实行两头在外的出口经济,呆在倭岛上就是妥妥的小受,遭遇各式灾害的迫害而只能默默地流泪。

    倭人的有识之士,早就认定大陆才是最好的出路,奈何前辈们的试探都不成功,到得江户幕府时期,更不得不遂行锁国,与大陆渐行渐远。

    如今别看江户幕府与两中华交好,什么叔父好侄子一家亲,中华八个小跟班中,已被确认为“不征之国”,意思是说只要八个小跟班不自己作死,中华是不行征伐的。

    为什么东南国在琉球上有驻军舰队,名义上是防海盗,实际上是在看着倭国,八个小跟班国家独有倭国有此待遇,真够看得起倭国。

    杨天生与保科正之饭毕,他告辞而去,留下保科正之呆坐席中,最终是长长一叹!

    在他看来,对外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攻略大陆,但这是不可能的事。

    下策是彻底锁国,但是倭国物资匮乏,不说什么,就说文房四宝,连支好的毛笔都没有,因为需要用到兔毛和狼毫,天可怜见,哪有这么多的毛。造纸的话,很快倭国的树木就砍光光,还有制墨,也没那么多的燃料,至于砚,最好的是端砚,倭人没有这么好的石头。

    所以中策是必须与明人做生意,好在明人对于倭国的土地不感兴趣,也不象红毛番喜欢传播宗教,还是维持现状,与明人做贸易吧!

    隔得一天,杨天生代表明军正式提议部队将于本周内返航,倭人少不得惺惺作态,假意挽留,见明人去意坚决,德川家纲乃赠程仪30万银元,与他的好叔父告别。

    两国的关系终究不能回复上代将军家光时期,颜常武与家光同辈,关系密切,如今明军离开,德川家纲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明军动作很快,一个星期内全部撤走,倭国乃关门闭户,锁上国门,在内逍遥了。

    ……

    且说回大明北方,大明征虏大将军甘辉奉了朝廷旨意,率军民二十万出塞,于漠南土地上筑城,以求立足之地。

    带足补给与材料,华人身负基建狂魔的血脉,又情报完善,选择的地点都是有水有木有石头的好地方,很快就奠定了六座城市基础,军民同心一起筑城,这墙头一天比一天升高。

    一旦筑成,进可攻,退可守,漠南蒙古人将有巨大的麻烦。

    待到冬天来临,他们有城墙挡风,在温暖的房子里享受暖气,而城外天寒地冻,白毛风一起,牲畜死光光!

    就算不死,牲畜统统掉膘,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草原上牲畜需要吃草,而明军却出动扫荡,他们马匹用粮食喂养不掉膘,可笑的事情将会发生:不会骑马的汉人骑着马把马背上的民族给打得落花流水。

    一想到这里,漠南蒙古人就是一阵哆嗦。

    真要是如此,就贻笑大方了!

    他们寄予厚望的漠北喀尔喀蒙古部族却因今年马瘟,各部彼此封锁,不敢聚拢马队,无法南下。

    唯有自救,漠南蒙古各部拼了,他们骑兵或大队攻击,或小队侵袭,无所不用其极,务必打断明国建城历程。

    他们时时攻击建城工地,侵袭长城沿线,以致于长城内外,狼烟四起,蒙人游骑兵的踪迹甚至出现在北京城外!

    整个大明北方,黄河以北,皆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城门白天关闭,路人皆背军械上街,无论男女,均作军训!

    漠南蒙古人为自救而疯狂了,但是他们发现时代变了!

    往时畏敌如虎,不敢野战的明人遇敌必战,而



第1359节 狄掌柜对比今昔
    狄姓行商年过四十,叫做狄云,做药材生意,一次他押运一批急需的药材到张北县,他们一行十人,赶了三辆大车,连同几支商队一起出动。

    所有的人身上都背了火枪,路途中大家有说有笑而不是战战兢兢。

    与狄云同行的有个老伙计,姓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业务纯熟,是狄云的重要助手。

    他说起从前,别说出塞,就在长城内的一些城市之间的的商业运营,是提着脑袋去干活,报酬还行,但危险性极大,陈伙计算是运气好,和他一起出道的伙计,几乎都死光光了,即使是他,膝盖上中了一箭,现在走路一拐一拐的,如今他有钱买了匹驴出行,否则生计难办。

    “……那年是崇祯爷十年,在通州,我们白天都关闭城门,每天只有一个时辰出入,其它时间,任谁来都不开门!”陈伙计说道:“有一次,就在开门的时候,城门处检查箱包,发现一套鞑靼人的装束,哨兵示警,立即全城大乱,俱说鞑靼人来了,街道上数不清的人在惊恐中四散逃走,人们一片恐慌,自相践踏,踩死了好几个人,伤者有几百人。听说有个官老爷是同知的,居然想投井自杀,好在被人拦住了,否则死了都是白死!”

    陈伙计美美地抽了口烟,吐出烟圈道:“那份箱包里的鞑靼人的装束,是个戏子用来演戏用的!”

    听众们大笑!

    真是人吓人,吓死人!

    见到他们一身轻松的样子,狄云心忖你们赶上了好时节,搁以前,别说出塞,就连长城内的城镇都是一日三惊,鞑靼人真要是打来,几乎没有能够守得住的城镇,鞑靼人遇城必克,民众们死的死、逃的逃,逃不掉的就沦为奴隶,惨呐!

    现在是东南王执政,一些读书人说他目无君上,在那里造他的谣言,但民间都很清楚,东南王对百姓确实好!

    象刚才过来的的一队明军骑兵,精壮强悍,训练有素,一丝不苟地检查过他们的路条后,听闻他们没有带示警的烟花筒,还送了他们三个。

    和颜悦色,分文不取,换作是前明,官军分分钟教职老百姓做人,让他们明白到什么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甚至比鞑靼人更坏!

    老百姓心中有杆称,东南王上台,大家的日子好过多了,钱容易赚了,官府的官吏客气了,官军更是老实了,比前明好多了,就连街道都干净了许多,好处多到手指头都点不过来。

    狄云把右肩的火枪移到左肩,让右肩轻松一下,火枪也确实够沉的。

    但有了它,大家心中就有了底,也就不怕那些北虏了。

    遇敌必战,别说明军这样做,就连老百姓也敢于这么做!

    遇到几个北虏游骑兵,商队敢让他们有来无回!

    如果是以前……两个北虏骑兵就能够让一支百人的商队炸营逃跑。

    如果大队北虏骑兵,商队伙计们就丢弃了财货,往路旁山上撤退,边撤边打,比以前好得多了!

    以前是眼睁睁地丢了财货,现在也是丢了财货,但能够出气,让北虏骑兵丢人,用火枪打死他们去!

    火枪好用啊,以前练武术要什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多辛苦,即使是这样练,也敌不过北虏的弓箭,可有了火枪,嘿,这伙计扎实好用,顶用。

    真要是北虏来了,狄云一阵冷笑,不由地拍拍自己的火枪!

    这把火枪是他个人买来的,线膛枪!

    前方过来了一队人,打断了他的思绪,大家提高了警惕,火枪纷纷上膛。

    那队人布衣,都背着火枪,打着旗子,一看旗号,哦,是张北县县大队。

    这是民兵组织,如今为了对付北虏,各地民兵有县大队、乡中队和村小队,据说这样的编制,还是东南王钦定的。表明了他对于民兵深切的期望。



第1360节 触动人心
    宣威新城,东北十里外的树林里,科尔沁部族前出营地。

    秋老虎肆虐,骄阳似火,部族人与马都凭借树荫遮荫,人与马都无精打采。

    宣威新城是明国新建六城中最东北的一座,自修建开始,科尔沁部族对该城进行了长期的围攻。

    结果呢,看着这座城的城墙一天比一天高,而科尔沁部族勇士们的情绪则一天比一天地低落!

    明狗的火枪太犀利了!

    草原上的部族,早过了一到达明国城边时明狗们大乱,乱到弃城投降的那种幸福时光,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枪弹。

    很难挨近城墙,一进入他们火枪的射程,子弹就会打来,而且不时有火炮攻击。

    就算不是城边,明狗们只要是大队人马,遇到科尔沁部族,马上集合来战,科尔沁部族骑兵们夹着尾巴逃,哪还有勇士的样子!

    如果人少,明狗就会且战且退,部族骑兵追上去,一不小心会被他们子弹射中,有时明狗还会投掷大威力的炸弹。

    当场死掉的还算幸运,中枪后没死的话,将遭遇到恶魔的折磨---这是部族里的巫师说的,明狗的子弹上带有恶魔的力量!

    伤员们发烧、呓语,无药可治,幸运的有可能好,不幸运的话则会挂掉。

    千夫长巴达仁贵就在烦恼中,因为他的小舅子哈热豪拉中枪了,现在正在躺尸,快要挂掉了。

    想到回到族里挨妻子娘家的闲话,说他一个千夫长连个人都保不住,巴达仁贵就是一阵头痛。

    千夫长的地位不低,换作明军,至少是个三品参将!

    哈热豪拉没死,如果死掉的话,巴达仁贵顶多就是悲伤一阵子,少了许多的麻烦,但现在不死不活的活就是麻烦。

    甚至巴达仁贵暗地里埋怨哈热豪拉太积极了!

    当时他们路途截击一支商队,商队人员用火枪应战,弃了货物,边打边逃,哈热豪拉年轻、热情,想割人头立功,追了上去,结果中枪倒下马来。

    他这是咎由自取!

    部族里早说过“三不”,一不要在冲锋时昂首挺胸前进,这样目标太大。

    二不要硬战,如果明
1...385386387388389...9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