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父老乡亲们纷纷向他鞠躬道“多谢杨大将军!谢谢杨大将军!”

    杨展与乡亲们挥手作别,拍马离开,路上他谓诸将道“我曾经有幸在今上麾下听用,受到今上的教诲,今上治军理政,首重是人,人!”

    “白花花的银元谁都喜欢,今上的银元多呵,然而他全部花出去,造巨舰大炮,大炮嘛……”他说道“今上讲究的是更粗、更大和更硬!”

    诸将面现笑容,都不喜欢更粗、更大和更硬的东西!

    “军舰上官兵有巨舰厚厚的木墙保护,用大炮杀敌,单兵有更多的火枪,还有装甲,以前哪一个朝代能够做得到!”杨展感慨地道“我们这些大头兵现在的收入,吃的伙食是前明根本没有的!”

    众将官齐刷刷地点头,两中华行先军政治,军人们的待遇远远好过前明。

    就拿川兵来说吧,

    杨展提醒诸将道“今上关心的是士兵的性命、生活,不可让士兵们做无谓牺牲,只要枪弹能够去到的地方,就不要上人!钱没了可以赚,人没了就什么都完了!”

    众将轰轰应诺,为自己身处这样的军队而骄傲。

    出动时是平原,道路多,路也好,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田野之间并行的几条大路上全是军队。

    远近还有许多百姓在田野间眺望,看着这宏大的场面;这种视线好的地方,行军场面十分显眼。

    当进入山区后,长蛇般的队伍渐渐汇聚进一条大路,在路口处有套着红袖章的“宪兵”去管制交通与军纪。

    路上除了聚集当值的护卫军队,绝大部分人马并不是那么整肃威压,因为大伙儿出门行军扎营带着很多东西,大包小包的,水壶起码两个,还有工兵铲、斧头等,人们牵着骡马背着东西,一般十人人就配给一头毛驴或骡子。

    军队后面还有许多推独轮车、赶驴车的民夫;

    要不是队伍很有秩序,到处都有旗帜,看起来倒更像密集逃荒的一大群人。

    军队出动的第一步是到达川西,一路行军,十分畅通。

    动用部队五万,成分是三万山地军,一万五千工程兵和五千辎重兵。

    无论是周正儒还是杨展,都清楚进军西藏的第一敌人不是人,而是气候与环境!

    民工能省钱,但民工肯定比不上军队令行禁止,面对着险恶的情况,民工会逃跑而不能对他们军法论处,军队显然不能逃跑,只有控制在手里的力量才最可靠。

    川西指的是成都平原以西地区,即打箭炉、甘孜等高原藏区,若开发出来,包括有鼎鼎大名的黄龙、九寨沟、四姑娘山,峨嵋山也可以归纳入川西!

    现时,川西尽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不平。

    去年,官府大肆修建往川西的道路,动用了工程兵与民工一起上,人数达到二万人,修成了半条水泥大路!

    半条路

    水泥已经从东南国推进到大明,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广,首先在各州建一个水泥厂,然后发展到各县建一个,先是官营,之后变为私营,发展很快,民间已经广泛使用水泥建筑。

    终究产能有限,而且水泥死沉,需要的运输力量实在不少,调运不容易,川西附近地区水泥厂的水泥都给官府包圆了还是不够,而外地调运则成本极高。

    所以成都到川西打箭炉的道路上水泥路,水泥不够,宽度只有三米,以此为基础,使用三合土修路,即石灰、粘土和细砂配制、用马驴拖动夯实,扩展道路到六米。

    因地制宜,若经过的地方石头多,那就铺石头路!

    近河流,则采河砂,将黄土、河砂与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竹片或者木槌不断地炼打、翻动,放置一段时间使其融合、老化最终成路。

    为增加坚固度,还加进了桐油、糯米浆起到黏合的作用。

    他们使用了人力、畜力去运输,再有吊机吊运物资、滚筒压路,成本非常大!

    古代修路就是麻烦,路稍远一些没有人路而是马路,是马走出来的路,比如茶马古道就是条马路。

    这样的道路在川西乃至于去西藏肯定不合格,风雪雨水齐至,还有落石山崩,一旦西藏有事,而路况不好,内地的兵马资源不能迅速进入,岂不危哉!

    所以这次朝廷痛下决心,下大本钱,无论如何也要修川藏线,修出一条好路来。

    眼下这条路从成都到川西已经成形,再无险阻,而在平坦道路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可以见到一批漂亮的成规模的房子,这是工部下属的交通管理衙门派驻的公路管区,他们负责维护公路,也起到服务区的作用,一般合二为一。

    以前的道路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由各州县地方官自已组织维护,要不没钱,管你民众走路两脚泥,要不就是钱下来了,不见路,整一个大乌龙。

    如今朝廷新设公路衙门,专门管理修路之事,组织修路,修好路之后进行维护,同时还少不得颜小强带来的天朝特色收费站!

    在以前,道路收费可以是收空气,普罗大众的活动范围很小,甚至不超过五里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走出了家乡,他们或做生意、或游学、或旅游、或送快递书信等等,走在修建的道路上,收费站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朝廷花的钱才有回报。

    成都到川西既然修了好路,建立了公路维护站,则道路畅通,人员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川西。




第1688节 杨展镇川西
    川西很落后,多是土司自治,民不开化、地方建设跟不上,经济很差,向来土司在家当大王,对外则向大明明称臣,而大明明理睬他们,不管他们,想管也管不着他们。

    从去年到今年,土司们给吓坏了

    朝廷修路修到了川西打箭炉,很多明兵涌了进来。

    要说到一些土司也见过世面的,前明的兵松松垮垮,兵无兵样,让土司们严重地bs他们,现在的明兵年轻气盛,身材结实,行动迅速,装备精良,俱是精兵,看上去很怕人的那种。

    真的很怕,因为土司们怕朝廷借机来搞“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始于前明的中后期,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

    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少数民族,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周边村庄,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

    关键是你对他们好,给他们权利与自由,他们不领情,不服王法

    如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氏造反,引发明朝动乱,损失大量军费和兵力,伤亡五万人,上百座城池被毁,成为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消耗了明朝的大量国力,加速了前明的灭亡。

    新明定鼎,修前明国史,对于播州之乱有深切的认识,认为土司世袭制度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少他们认朝廷是老大,朝廷有大义名份。

    但是,土司世代为官,独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专横不法,对境内人民实行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土司之间为争权夺利挑起械斗或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对朝廷也叛服无常,不利于大明边疆安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司制度已日益腐朽落后,废除它已成为必然。

    改土归流已经成为国策,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政策初时还是很温和的,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更有的在土民向朝廷申请“改土归流”时,大明明以所谓从民之意嘿嘿,封建社会居然有民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

    总之,大明明遇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

    但土司们也不是傻嘀,他们看到朝廷对他们心怀不轨,也就夹起尾巴做人,不给朝廷抓到鸡脚。

    近五年来,朝廷竟然在改土归流方面毫无建树,再没有一个土司被改为流官,水静河飞,土司们乖得象小学生。

    他们当然不会这么老实,他们看到朝廷强盛,遂不敢轻举妄动。

    而朝廷很清楚这是假象,一旦中央王朝陷入衰弱,彼辈必定跳出来作妖

    所以,趁着这次大军征西,一次性地搞定川西土司,绝不能让川西土司拖了征伐西藏大军的后腿,就成为了周正儒和杨展的既定任务。

    他们先不动声色,去年任由土司们千方百计地打听朝廷对土司们的处置,他们也不作声,各处的答复千篇一律是听朝廷的旨意,让土司们难受极了。

    眼睁睁地看着明朝大兵开进,修路、建立堡垒、屯积物资,诸作搞作,土司们左右为难。

    想造反吧,看着明军磨刀霍霍,等着人出头就砍。

    那些明军,天杀的都是山地兵

    如果是普通兵,土司兵伏击他们,拖死他们,顶住他们,仗的就是山地环境。

    但人家是山地兵的话,还是免了吧

    不造反的话,天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置他们。

    怕什么来什么,杨展率领大兵壹万到达川西与先期抵达的二万兵马会合,而另一个副将张建新则率领另外三万兵马镇守各处隘口,时机已经成熟。

    杨展进入打箭炉,下令给各方土司们,要他们到打箭炉进见。

    敢不从者,必击之

    据史料记载,“打箭炉”这个地方,位于成都之西偏南五百里处,过了大渡河不远,往南走就是著名的风景区贡嘎山,它在宋朝以前曾是一狭长山谷;元代形成一小村落;明代开始茶马互市,汉藏商人汇集于此贸易而渐渐出名。

    打箭炉历史悠久,其三山环抱,二水夹流,折多河贯穿城中,富有民族风格的各式建筑错落有致地散布于河两岸。悠悠民歌声,翩翩民族舞,极富情特色。

    “打箭炉”的来由,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曾遣一名叫“郭达”的将军,到打箭炉一带为军队造箭。据说郭达将军一人每天能造箭数千支,当地百姓感到惊奇,将其视为神灵供奉,并将郭达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炉”。

    就在该地的南边近河处有一高坡,矗立起一座明军的军堡,坐南向北,深沟厚垒,如虎般雄视周边,上面架起大炮,火枪林立,精锐的士卒在巡罗。

    在堡内南边,下方是五十米的崖壁,其上建了漂亮的两层木制房屋,杨展就在二楼歇息。

    打开窗户,见到经过打箭炉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北高南低,森林密布,河谷蜿蜒,云雾常生,景致大观

    住在那里,可以做神仙了。

    坐在房间里看风景的杨展喝着茶,很高兴,因为他发出令谕,着周边各地的三十二家土司来见他,刚刚接到报告,全部到齐,无一缺席

    诸将恭维他一曰我大明之威风远播,郡酋俯首;二曰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杨展则板起脸来,说咱不老,等咱打完这一仗,回乡讨个十五岁的小妾来压压惊



第1689节 杨展眼红土司
    土司们桀骜不驯,大明驻边疆的文官与武将们没少受他们的气。

    有时官员们想找土司,得,你亲自去,想让土司大爷来,你作梦吧

    一来二往后,官员们想起土司就厌烦,干脆眼不见为净,任由他们作威作福,只要不反朝廷就阿弥陀佛。

    哪象杨展一声令下,各地土司们屁滚尿流,争先恐后地赶来,在预定时间的三天前,全部赶到

    以前土司们不鸟明国,现在唯怕来晚了,甚至还害怕对头借机陷害他们派人挡路,去晚了自有明军上门修理他们。

    现在的明军,可不得了啊。

    土司们打心眼里怕明军,将是兵中胆,明军大将杨展是川中名将,与八大王血战过,到蒙古活捉了部族大酋长,又远征海外,打过大仗,谁不钦佩

    他在那里一站,万军肃然,令行禁止,一点都不含糊。

    明军精锐,人人都有一对铁脚板,晨起操练,一队队的明军光着头跑步几公里轻轻松松,全副武装长途拉练,在崎岖的山路上,就在土司的眼皮底下,竟然比轻装的山民跑得还要快。

    擅长翻山越岭,陡峻的悬崖峭壁被他们以惊人的高速攀登而上,插入了军旗。

    过河渡江不在话下,看到他们用一条绳子就轻轻松松地过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

    土司们恃之为凭借的山山水水都尽在他们掌握中,有意无意地,明军给土司们“看到了”他们的军用地图,那个精密啊,就连土司都不清楚自家的寨子边有一条小径,却被明军地图给标了出来。

    再有明军装备,全部火器,长枪短枪,远的在八百里开外,一枪就能干掉土司寨子哨楼上的兵丁,近的双筒喷子一枪把人打飞,还有大炮,更令土司们惊恐的是明军的炸弹和飞雷炮

    土司们清楚了,守在坡上的寨楼,会结结实实地吃上炸弹,不再安全

    以前明军攻寨,土司们居高临下,弓箭射不上来,土司们以此嘲笑明军。

    而今炸弹一响,寨楼就成地狱

    明军甚至还有小型的投石车对上明军,这仗还能怎么打

    明军吃的伙食相当棒,他们花钱把周边的牲畜家禽都给买下,吃光光,搞得土司们都没肉吃了,然而明军的肉依旧没断过,鲜肉没有了就吃干肉,普通小兵照样吃肉。

    明军落落大方地展示了他们的情况,向周边示威,如今看来,效果良好。

    会议就在壹楼大厅里召开,到了时间,杨展下楼一看,嗬,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这是土司集中

    还是大明官员们聚集来喝茶

    所有的土司们无人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那些服装争艳斗丽的就象孔雀,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现在弃之如敝履,来见杨展的土司们穿的尽是明朝官员的官服,试看如下

    一品官员,文官衣服补子是仙鹤,武官衣服补子是狮;

    二品官员,文官衣服补子是锦鸡,武官衣服补子是狮;
1...529530531532533...9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