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看到他们在泥泞雪泊中打滚,鲜血染红了山岭,杨璟新亲自击鼓,指挥部队继续进攻,进攻!

    轰雷似的爆炸落在了关隘守军的身边,剧烈的爆炸把西藏人炸飞到斜坡上,一朵接一朵的蘑菇云就在关隘上升起来!

    符天雷建功,他率突击队攻上了关隘!

    大喜过望的杨璟新让号手吹起了冲锋号,号令全军突击。

    “冲啊!”斜坡上的明军官兵们发出怒吼,势如排山倒海,冲了上去,力挫敌军。

    关隘易手,一面染血的日月旗在关隘上高高升起。

    随军军报记者刘均强在斜坡下看得分明,他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他知道到哪怕他用再生动优美的文字,也不足以描述我军将士的英勇!

    ()是,,,,!




第1724节 顺利攻顶
    当敌我双方鏖战之时,符天雷率突击队艰难穿行在乱石堆中,奋力向上攀登。

    这里根本无路可走,好在突击队的队员们正是山地步兵的精锐,应付这个场面乃他们的拿手好戏。

    今上英明神武,在新明得国之后,积心处虑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设立山地步兵部队,对他们的要求很高,训练重点是山地行动中单兵与分队的战术动作,基本作战技能包括了冷兵器、热兵器,格斗等,训练地点常选择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温零度以下的地形上作战,训练内容还包括了高山雪地行军、生存、救援、攀岩、攀冰、过河越涧,以及体能训练、骡马使用等。

    山地步兵的训练是非常艰辛刻苦的,他们一天攀登一座高山,下山如履平地,高山峡谷山势陡峭,河谷深窄,地形起伏急骤,高差悬殊,有的可达3000米,谷底和山顶,同一时间内温度变化极大,部队往往同时需要防暑和御寒。

    曾有人问一位山地步兵部队的资深教官,问他在训练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这位教官的答复出人意料,他说最大的困难是没银元!

    再说明白一点,是伙食!

    因为山地步兵的消耗异常之大,可以说攀山十分钟就等于平地跑步一小时的运动量,一天训练下来,官兵们胃口大开,一人可以吃掉一头牛!

    当然没那么夸张,但几个人吃掉一头牛是很正常,所以普通步兵的伙食费根本hold不住,山地步兵需要吃的伙食更多,一个顶俩,养一个山地兵等于养三个平原步兵。

    换在前明,组建山地步兵是没指望的,朝廷既穷,官员也贪,哪有什么本事建立山地部队。

    但现在是新明,山地步兵的编制从小到大,他们的伙食稳步提升,从早期的“包饱”变成了现在的即包饱,又包好。

    为山地步兵专门组建了后勤伙食基地,给他们供应更多的肉食,还有丰富多样的副食品,山地步兵部队的官兵们高大的壮实,矮小的墩实,显然平时的油水积累在身体里,让他们有更充裕的体力去应对挑战。

    符天雷出了侧道攻顶的主意,他胸怀大志,平时也积极训练自己,经常与侦察兵一道执行任务,但他跟随突击队一起行动时,也感觉到力不从心,精疲力尽!

    好在他有人情,突击队的队长们是平时与他熟悉的,他虽然是军校的高材生,又在少将军身边工作,但并不傲气,以前与大头兵们一起行动时谦虚客气,不时请他们吃饭,关系很好!

    象现在派他担任领队,他对队长们客客气气地道“平时怎么训练就怎么打,我听你们的!”

    他这么上道,队长们也是有眼力的,少将军将他下放到突击队,明摆着就是让他镀金领功劳好方便提拔,将来他升上去,大家也就多条门路,多个熟人好办事,因此专门派了二个兵王去保护他和帮助他!

    所以说会做人很重要,符天雷有本事,又长袖谋舞,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在两个兵王的帮助下,他跟随突击队一路攀岩爬山,突击队员们如出海蛟龙,迅猛向上。

    他们富有经验,身上系上安全带和保护绳,沿路打桩攀爬,这时他们的“攀岩”技能大显神通,队长大言不愧地对符天雷道“垂直90度的山岩我们都能够轻松地爬上去,这里的山岩不算什么!”

    但见得队员们使用各种工具,依靠着手脚和身体的力量向上,他们抓、握、挂、抠、撑、推、压等技能施展出来,对于身体的力量要法度及身体的柔韧性要求很高,但他们凭借着日常的训练而游刃有余,上去的速度非常快。

    或许符天雷出发前向妈祖娘娘祈祷起了作用,一阵云雾过来,笼罩了他们的踪影,山上的西藏人打得正酣,猛烈地攻击斜坡上的明军,竟没注意到突击队挨近。

    要是发现了,落石下来,比起斜坡的杀伤力还要厉害。

    其实西藏人也并非在此不设防,关键在于先前二次进攻都不见汉人从这些地方来攻,不禁懈怠,且汉人从斜坡处的攻势猛烈,引动此处防守的西藏人纷纷去营寨正面帮忙,突视了侧面的防御,万万没想到汉人已经迫在眉睫!

    上百名突击队员已经接近关隘顶,前方一个巨岩挡路,一大票人就在岩下,上面就是敌人的营地,岩石被山风打磨得有如钢铁般铮亮,毫无借力之处,富有经验的队长引着队员与符天雷绕过此石,从敌营的侧后方顺利登顶。

    那些西藏人正忙于打击斜坡上的明军,竟没发现明军的这支小分队杀上来,还在集结。

    终于有人发现了这支突如其来的的明军,顿时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传出来,引得其余藏人侧目,惊讶万分,在他们后方的一个身材魁梧,手执一把大砍刀的头领马上招呼十数人向小分队扑来,看那个头领悍勇的样子,显然不好惹。

    小分队已经上了一半,队长们有点点遗憾,立即下令道“进攻!”

    首先点燃了随身携带的五公斤大炸弹,四名掷弹手按队长的指示分四个方位投出,他们没有刻意甩高处用高爆弹的形式攻击敌军,而是稍带一个低角度,丢到敌人群中爆炸。

    这是对的,隘口处的山风呼啸,哪怕五公斤的大炸弹也可以吹飞,现在嘛,炸弹落在敌军群中炸开,四朵蘑菇云升腾,迸飞的铁钉与钢珠炸得敌人哇哇大叫!

    小分队没急于分散进攻,掷弹手继续投弹攻击,照着敌营各处投掷,炸得西藏人鸡飞狗上墙,惨叫着,喊叫着,混乱不堪。

    这时,符天雷与两个兵王迎上了对方的头领,那一伙敌人吃过一枚炸弹攻击,损失了一半人手,无复先前之勇。

    两个兵王一个持刀盾当坦克用,另一个持短柄马刀为输出手,敌住敌人头领。

    那个头领虽勇,两兵王都是资深士官,作战经验丰富无比,头领想要速胜但不可能。

    倏地,两兵王左右一分,现出了手托双筒喷子的符天雷!

    他当然不会傻到上前与敌人头领硬,而是用喷子对准那个头领的硕大头颅击发。

    头领被两兵王牵制住了,没来得及避开或者用刀遮挡一下都好。

    “轰”的一响,头领照单全收,他的头颅被打成了一个血葫芦!

    要说到他有够悍勇,认准符天雷,不管不顾两兵王在他身上划出血道道,而是猛扑向符天雷。

    符天雷没退!

    他把喷子丢在地上,右手拨出一枝火铳,然后以左小臂为架,抓火铳的右手放在左小臂上,从容地扣动了板机。

    一道火光喷射而出,正中敌人头领的脸面。

    打得好!

    那个头领踉跄向前二步,再也坚持不住,跪在地上不动了。。

    符天雷又弃了火铳,拨出军刀,疾步向前,高举军刀,向着敌头领的脖颈处猛烈砍下!

    刷,鲜血高溅,被山风一带,淋了冲来的敌人一身,他们立即止住了脚步!



第1726节 笨方法也是好方法
    没等多久,明军后继部队赶到,杨璟新再次组成了千余精锐,重新出发,他并没有要大部队跟进,一来补给不容易,二来人多也不一定派上用场。

    道路就是茶马古道,有的路径只能让一人通过,就算有十万大军也没任何作用,交战的阵线只有那么点地方,精锐在此比人数更有作用。

    这是双面刃,敌人固然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军同样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地形,如果遇上敌人的大部队,我们就凭险固守,以待后援!

    杨璟新的心态超淡定,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他是佛系打仗,毕竟他在父亲面前领了军令状,绝不让我大明的日月旗蒙羞!

    别看是两父子,上阵无父子,杨展能够在战火中脱颖而出,真要是儿子当了孬种,他也不会客气的!

    部队继续前进,走不到一天,又被一个隘口挡住了。

    明军大量人群如同一条长长的乌漆漆的洪流,但现在已经停下来堵在了道路上;前面的敌军工事就是一道防洪堤,堵死了通道,这让明军很不满意,他们叽叽喳喳,有的在说话,有的在争吵,还有的家伙则拿着土喇叭迫近关隘,用初学到的藏语高声辱骂西藏人是缩头龟什么的,只会呆在岩石后面发呆,有种就过来吃吃枪子儿,他们喧闹的声音在雪山林立的山间来回荡漾,如同山洪的咆哮。

    中国人其实还是挺活泼的,带头辱骂敌人的是老士官,别看他们老,学骂人的话特别快!

    且不管士兵,杨璟新和他的参谋长陈石星参将以及几个参谋人员在关隘下举着望远镜观察,他与参谋长相视苦笑,明白到什么是“一山还有一山高!”

    面前的关隘比之前的关隘更加险峻,坡度陡且不算了,坡度两侧很光滑,没有掩护,敌方居高临下,一目了然。

    他们还在关隘顶部建筑了石头的城墙,虽然仅一人高而已,可是连带下方的斜坡,口刁,乐子不小哦。

    再看四周,全是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无路可走。

    只有冲过面前的关隘,才有出路。

    然而关隘上的西藏兵,从望远镜望见他们旗帜整齐,颇为强壮,很不好惹的样子。

    杨璟新观察四周,他发现此处山风凛冽,没有之前遇到雨夹雪,倒是一喜。

    可是其它条件更甚于之前,难度更大,唉!

    他的参谋长陈石星用炮筒式望远镜清点着关隘上的人数,对杨璟新说道:“目前统计山上敌人的数量不超过五百人!”

    杨璟新冷哼道:“他们来多三千人,我们就可以作福酬神了!”

    陈石星会意地点头,青藏高原道路崎岖,补给大不易,如果这些荒山僻岭的关隘放上很多人,不必我们去攻,饿都饿死他们!

    作为参谋长,要通盘考虑军务,其中后勤补给是关注的重点。

    杨璟新问他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陈石星回答道:“好办法没有,笨方法倒有一个!”

    “管它笨拙的还是精明的,有用的就是好办法!”杨璟新把望远镜交给他的马弁,他则抓起一把工兵铲,招呼官兵道:“兄弟们,跟劳资去刨土去!”

    官兵们也纷纷拿出工兵铲,热情洋溢地道:“好咧,少将军,我们一路挖上去,挖到顶!”

    明军向前推进,直到差不多百步,然后停下来,前面一部分人员举盾掩护,当然少不得狙击手就位,但正如之前所料的,子弹被山风吹拂,命中率低落,很不好玩。

    关隘前的明军士卒开始挖沟,他们动作从容,很清楚不能快,不象一派抢险的劳作场面,倒象郊游一般,将士们在蜿蜒迂回的土沟里,拿得不是兵器,而是锄头铲子在刨土。

    多数人用的是工兵铲,列位看官!要说到两中华军队的工兵铲绝对是神器,功效之多,只要是中国人都明白,就不浪费字数来说明了!

    刨出的土石堆在了沟前形成了一幅矮墙,从而成为掩体。

    这地方,地下多石头少泥土,挖掘很不容易,但明军官兵们无人偷懒,更无怨言,就连军官们也一起来干活---杨璟新亲自带头去挖,谁还敢拿大牌!

    无论是明军还是东南军,还是分阶级的,官是官,兵是兵,吃饭也不在一起,不过在必要的时候,粗重活计,军官也照样上。

    士兵们更加踊跃,他们明白,少将军爱他们,体恤他们,没让他们冒死强攻敌人坚寨,而是凭借工事,慢慢地攻顶。

    慢是慢了点,但官兵们的损失将会少很多。

    正是明军军部针对敌人坚固关隘的预定作战方法,是为步步为营,每前进一段距离,就来一截工事,再前进一段距离,又来一截工事,只要迫近敌寨,那么就有很多手段,比如子弹更准,还有火油弹和炸弹攻击,越近威力当然越大。

    看到关隘下汉人的动作,关隘上的守军紧张起来,他们引弓,当空抛射弓箭!

    但听得“胡胡胡……”弓弦声响后,弓箭落下来,打在了明军盾牌上,有的漏网之鱼射中了明军,结果被护甲和头盔敌住,无法破防。

    太远,弓力弱,箭头也劣,被明军的防护措施轻易地挡下了。

    偶尔一二个倒霉鬼被射中了装甲与头盔掩护不到的地方,结果伤势都不严重。

    于是天上弓箭飞,地上人们用工兵铲干活,和劳作场面不同的是,头上弓箭正在乱飞,嗖嗖地扎在了四下的地上,就象好刺猬一般,有时弓箭正好落进土沟里,插-在了明军官兵的面前,有的人被射中了,大声惨叫起来,旁边的人一边救助他,一边尽情地嘲笑他象个娘们那样叫得响亮。

    于是人们一边挖土,一边忍不住抬头看天。

    也有的家伙根本不管不顾,他们戴上头盔,身上装甲,光顾着干活。

    无人打赤膊,没人逞强,避免无谓伤亡,大家谁都不能浪费少将军的好意。

    每隔二十步就来一段平行与敌人关隘的护墙,护墙与护墙之间通过多条交通沟联系,交通沟与护墙头外的地上已经到处都是石块和箭,随着距离挨近,守军投掷了石头,象雹子一般飞来,一刻也没停。时不时还有箭矢飞来,不过多半都射不着沟里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军的护墙渐渐迫近了关隘城墙下。

    守军有点惊慌了!



第1727节 又破一个关隘
    明军的工事修了二天,不是很快,但已经距离关隘仅三十步远了。

    一步之遥,具备了很强的威胁。

    敌军明显地加大了攻击的力道,他们先用远程试图打击明军挖沟,但军队不出来,结果顶个用!

    明军的防护手段齐全,护墙、壕沟、盾牌和装甲,让敌军的石头和弓箭劳而无功。

    此时天色晦暗,守军的心情恶劣,他们没想到汉人居然用上这招,使得他们的地利徒劳无功。
1...572573574575576...906
猜你喜欢